【城南台大】9大書香景點!打開台北無圍牆博物館計畫
台北城市博覽會於2022/8/27-9/11正式展開,其中雲端展覽的「打開台北」系列,以「整個城市都是你的博物館」的無圍牆博物館計畫,為大家重整5個台北歷史街區。其中「城南台大」將帶大家穿梭巷弄間的書香文學啟蒙氣息,以3個年度慶典、9個景點,帶大家來一趟不一樣的城南台大書香小旅行!
2022台北城市博覽會開展!以設計轉譯市政、用五感想像共創未來
城南台大無圍牆博物館的開展脈絡
城南是台灣最早設立大學、書店密度最高的區域,悠久的台灣大學與台灣師範大學都座落於此。各種文化場館、各時期政府官員與教職員宿舍都集中林立,可見一斑。加上連結都市生態廊道的山林水岸和公園綠地,以及「城南有意思」、「紀州庵玩書節」、「寶藏巖光節」等常態性活動,這些走讀凝聚出了城南的文學啟蒙氣息。
不能錯過的城南要事
1|台北杜鵑花季
以台北市的市花「杜鵑花」為創意發想,結合周邊社區與市集商圈,於春日花季間舉行的系列活動。包括文化導覽、多元教育等面向,營造以花為主題的城市慶典,邀請台北市民帶著所愛一同來玩,賞花迎春感受台北魅力。
2|紀州庵玩書節
以「經典與當代接軌」與「地方跨域連結」為目標,持續扮演文學推廣的角色,運用不同媒介來接觸文學。以既有的城南出版及紀州庵發展為核心,結合地方書寫、志工培訓等方式,建立在地獨特的敘事文本,爬梳現代文學生活風貌。
3|寶藏巖光節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自2012年開始舉辦「光節」,每年以不同的策展命題,邀請來自各領域的藝術家,以寶藏巖獨特地形地貌做為跨域創作的舞台,並用當代藝術的視線一探聚落的本質,和未來發展的無限可能。
9個必訪城南景點
1|牯嶺街小劇場
本劇場為市定歷史建物,日治時期為官舍,戰後改為台北市警察局「第七分局」,1954年擴建完成為三層樓建築體。1993年因應行政區調整而陸續改名為「古亭分局」及「中正二分局」。1995年中正二分局搬遷到南海路後,1998年以「中正二分局小劇場」名稱啟用,2001年正式命名為「牯嶺街小劇場」,以實驗與開創性之劇場藝術為定位。
2|紀州庵文學森林
建於1917年,原為平松家族經營的日式料亭。戰後轉為公務人員眷舍,小說家王文興曾居住於此,創作《家變》並寫入部分場景。2004年獲定為台北市定古蹟,並在2011年於古蹟旁建立新館,以「紀州庵文學森林」為名,籌備豐沛的文學展演與推廣活動。
3|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
每年舉辦客家民俗信仰節慶、音樂戲劇藝文展演、客家書院傳習課程、推動「臺北客家」研究與國際客家文化交流,扶植青年創作者等。並以環境教育模式推動傳承客家農業文化,彰顯客家精神。
4|殷海光故居
此處為市定古蹟,保存了殷海光重要的文化資產,見證五零年代知識份子參與民主運動的歷史痕跡,展現當年知識份子所處的環境氛圍,別具時代意義。
5|紫藤廬
原爲日治時期日式住宅,90年代紫藤廬曾是文藝界、黨外運動等人士的聚會場所,後改成爲茶館,並取名「紫藤廬」營運至今。現爲台北市市定古蹟。
6|自來水園區
為台北自來水的發源地。園內及周邊有 4 處古蹟:唧筒室(自來水博物館)、觀音山蓄水池、量水室,及戰後興建的渾水抽水站等,組成了現今市定古蹟「台北水道水源地 」。定期推廣水資源保育,還有園區場地多元利用,讓市民享受健康遊憩、共享親水設施的環境教育場所。
7|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泛指市定古蹟「寶藏巖寺」附近60及70年代形成延伸出的歷史聚落。從2006年底,由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著手進行聚落修繕工程,2010年正式營運「寶藏巖國際藝術村」,2011年正式登錄為歷史聚落。透過藝、居共生的做法,不僅活化保存寶藏巖,也創造聚落多元豐富的樣貌。
8|煥民新村-蟾蜍山大客廳
日治時期台灣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基地。國民政府來台後,在此處設立空軍作戰指揮部,也興建煥民新村,未分配到的軍眷則以自力營建方式,於周圍興建家屋,形成列管眷村與非正式聚落共生的特殊型態。隨著台北都市化發展,蟾蜍山聚落成為新一波城鄉移民的落腳處,形成豐富的族群共生文化。2020年文化局完成煥民新村第一期修復工程,為聚落迎來第一個正式對外的公共空間「蟾蜍山大客廳」。
9|台灣大學博物館群
涵蓋台大校史館、人類學博物館、地質標本館、物理文物廳、昆蟲標本館、農業陳列館、植物標本館、動物博物館、檔案館及醫學人文博物館等,廣泛蒐集各式獨特珍貴且豐富的文獻史料、標本與藏品,為台灣不可忽視的珍貴寶庫及資產。際藝術村」,2011年正式登錄為歷史聚落。透過藝、居共生的做法,不僅活化保存寶藏巖,也創造聚落多元豐富的樣貌。
最新文章
-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如果我是一面鏡子》:許喬彥、葉偉立等5位藝術家,重新探討觀看世界的方式
2023/05/29 -
橫山書法藝術館《榜書》展開:攜手史博館共同策劃,四大展區呈現歷代拓本書跡、當代書藝魅力
2023/05/26 -
竹宮惠子「愛馬仕之道」中文上線!加入官方LINE看漫畫
2023/05/26 -
2023vis™-wild藝術與潮流文化祭!限期三天,酉5PM TWCAUDE攜10組設計品牌、藝術家亮相
2023/05/26 -
坂本龍一:愛,或者說戀愛,是救贖——耗時十年、256則近身訪談《skmt:坂本龍一是誰》
2023/05/26 -
2023 WHATZ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5/26-5/28登場!12國、上百件作品,還能近距離觀賞周書毅表演
2023/05/26 -
《百年孤寂》第六講:焦元溥解析名作中的音樂符碼
2023/05/26 -
「時光之味:小津安二郎120年」影展以全新4K修復版致敬日本大師,《風中的母雞》、《東京暮色》全台首映
2023/05/25 -
2023 ONE ART Taipei新賞獎得主,Yufi Yamamoto台灣個展:以抽象線條勾勒理想女性之美
2023/05/23 -
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館藏作品展」登場!三大亮點爬梳19世紀末至今近200件精彩展品
2023/05/23 -
「海律─王怡婷個展」台北當代藝術館實驗展場開展:探查海岸風景,跨媒材形構無垠蔚藍
2023/05/22 -
北美館2023 X-site計畫《途中》展出!穿越長廊親身經歷巨大聲響體感
2023/05/19 -
毓繡美術館《克萊因.赫茲 α 溫室地境》、《日常中止》雙展:台日港菲藝術家之作,辯證時間與生命終始
2023/05/17 -
葉蕓僖「伍貳貳」個展!新銳藝術創作者以東西方複合媒材、聚焦環境保育議題
2023/05/17 -
GUCCI 2024早春度假系列!傳統文化與當代的風格衝浪
2023/05/17 -
台東史前館重新開幕!全新展廳爬梳南島文化、海洋史觀
2023/05/16 -
「續舊式—2023彩繪修護特展」台中登場!重現瑰麗細膩的彩繪藻井,5大設計亮點轉譯修護之美
2023/05/15 -
本土音樂劇《勸世三姊妹》聯名台味師園鹽酥雞!七月台北場北藝中心強勢回歸
2023/05/15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