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國英談《The First Slam Dunk》:一位不會灌籃的高手——用30年,找到自己心中的領導者
本文選自《500輯》Issue74「青春再始動」
每到一月,生活無處不瀰漫著新鮮氣息,這是一個將過去梳整打包,轉換成對未來的期待與展望的時節。就在此時,睽違26年,灌籃高手的第五部動畫電影《The First Slam Dunk》接連在日本台灣上映,漫畫家井上雄彥將片子命名為「The First」,為經典動畫的再創作標誌出定位——用全新的創作型態,創造灌籃高手與觀眾們的初次遇見。
距離首次《灌籃高手》連載已經30多年,早在30歲之前就獲得人生巨大成功的井上雄彥,依然沒有離開創作狀態,依然那麼苦痛與掙扎地,試圖創造能打動人心、帶來喜悅的新故事。這是你我的熱血青春,也是創作者的自我再翻新。期待本期《500輯》陪伴讀者,在熟悉的動漫故事裡,看見生活的嶄新風景。
前幾天,偶然在電視上看到一位雙頰消瘦的老人彈著鋼琴,仔細一看原來是坂本龍一。當他在演後訪談悠然說道:「我的音樂現在追求的是表現出枯朽的葉子,不是過去那種只有表面上璀燦奪目的世界。」無意之中我理解到井上雄彥為何在原作連載結束將近30年之後,才來完成《灌籃高手THE FIRST SLAM DUNK》的理由,這部片不只是灌籃高手的動漫電影版,如同坂本龍一從每天生活中萃取片段來作曲一般,井上雄彥已經不願意只是遵循著過去灌籃高手的英雄軌跡重新描繪一遍,而是現在步入中年的他才能第一次說出來那不為人知的故事。
2009年,井上雄彥收到東映動漫製作人松井俊之的電影企劃影片時,他看完當下就婉拒了,沒想到過了五年,對方不放棄又寄來另一支片子,井上雖然感受到東映的堅持和熱情,可惜的是他認為還沒達到上映問世的水準。然而就在片子進入尾聲時,一個櫻木花道回首的畫面——也就是當年灌籃高手漫畫連載最終集的最後畫面——瞬間打動了井上。他的直覺反應是如果自己參與的話,也許就能完成更像櫻木的櫻木。在東映製作團隊的精神鼓舞下,井上決定製作電影動畫,給灌籃高手讀者們一個驚喜。
有趣的是,開始製作電影的井上卻開始後悔當初的承諾,他發覺漫畫和動漫的差異性越來越明顯,漫畫利用格子的大小佈局引導讀者視線,但電影畫面卻無大小之分,一時難以跳脫漫畫思惟的他感到十分挫折,只能將想法不斷詳細説出來,好讓繪製團隊理解。可是,一向以直覺表現的井上,最厭惡的就是放棄將自己的所想言語化,到底自己能發揮的地方在哪裡?就在此時,他看到曾經待過吉卜力工作室的米林宏昌導演的紀錄片,米林導演在節目裡分享自己迷失方向時,師父宮崎駿寫給他的一句話「繼續畫下去」,井上雄彥領悟到如此成功的人們也在畫,畫畫一定會讓電影變得更好,於是此後的製作檢查修正,他都盡量以手繪表達。
2018年夏天尾聲,井上開始正式的動畫作業。製作團隊運用動態捕捉技術將真人動作數位化,再重疊畫面形成模擬空間影像,井上採納資深籃球雜誌編輯建議,畫出片中每一個比賽場景的平面配置圖,一一比對球員位置、運球以及取得重心平衡的方法,與工作人員在0.1秒的範圍內反覆確認,修改到可接受為止。
井上對配音也很講究,他告訴聲優不要過於入戲,甚至要壓抑情緒將自然的聲音找出來,表現聲音裡的濃淡、溫度與濕度等細膩感覺,五位聲優反覆重新錄製,也是日本配音界難得一見的壯舉。井上雄彥不知不覺參與了所有工作,直到製作的尾聲才給他戴上導演的名號,他從不在意頭銜,最在意的始終是對讀者交代的責任感。
當新聞報導《灌籃高手THE FIRST SLAM DUNK》上映一個月,票房收入超過67億日圓、觀影人數超過461萬人次時,我腦海裡浮那天現在電影院看到的人們,有與我同代的中年人,也有年輕情侶,但是為數最多的,是少年少女以及爸爸媽媽帶著學齡前兒童的年輕家庭。為什麼會有如此多元化的族群來看這部電影?吸引他們的魅力是什麼? 我回想起年灌籃高手開始在《週刊少年Jump》連載的那年,正好是我來日本的第一年, 也是日本泡沫經濟崩潰、日經股市全面崩盤的那一年,家父就是看上日本景氣大好,只要考上大學就會有大企業自動找上門的就業環境而送我來日本,萬萬沒想到美景一瞬間就消逝⋯⋯在這種失落感之中,灌籃高手超人般的主角櫻木花道不知道帶給少年少女多少希望和喜悅。
事隔30多年後的今天,日本經濟並未好轉,社會新鮮人的起薪無增反減。這些流逝的時光也讓井上從20代年輕氣盛時期,設定籃球奇才櫻木花道為主角的英雄價值觀,轉換成將焦點放在較不起眼的控球後衛宮城良田,在逆境求生的心路歷程。許多人猜測宮城似乎是井上的投影,不僅僅是身高與年輕時曾是控球後衛的身份,還有在漫畫終結連載之後想要卻無力對讀者履行的承諾,宮城至始至終熱愛打球,如同井上熱愛漫畫創作,但是他們都清楚這並不只是自己的執著而已,透過一心不亂的努力,讓周圍的親人、朋友、讀者,甚至是第一次看到電影的觀眾,帶來更多的感動。
「找到自己心中的領導者」,這是井上雄彥偶然在書店的書架上看到的書名,也是本次動漫電影主題,我想更是他要送給你我的人生態度。
◎責任編輯:胡士恩、林亞璇
最新文章
-
誠品電影院特企放映聚焦青年導演創作!耿軍導演《漂亮朋友》4/8放映
2025/04/01 -
2025清明連假全台15檔展覽推薦!從藝術家視角啟動觀察世界的新濾鏡
2025/04/01 -
專訪日本藝術家平子雄一!看見人和樹木的一萬種可能
2025/04/01 -
童心看世界 第16屆信誼兒童動畫獎台灣兒童創作組揭曉
2025/03/29 -
劉小東「媽祖巡遊」個展誠品畫廊登場!以千里步行經驗畫出信仰之路
2025/03/28 -
蔣勳的《如果我聞:金剛經筆記》 以一朵花的寬度 滋養心靈
2025/03/28 -
一間沒有行銷同事的出版社——專訪啟明出版發行人林聖修
2025/03/27 -
不只以美醜定論——p.n.g.《招牌:》展,探索招牌乘載的時代演變與公眾意志
2025/03/27 -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11件作品以藝術抵抗被塑造的真相
2025/03/27 -
展覽「陳美玲」登場!以橫跨1974-2025年15件作品剖析台灣母親群像
2025/03/26 -
電影《行者》系列台灣首次全放映募資啟動!限量10場、蔡明亮陪看互動
2025/03/26 -
《我‧我們》第二部曲3/28-30台中登場!布拉瑞揚 x 阿爆 x 磊勒丹再現排灣宇宙
2025/03/25 -
龐克迷沈奕:感受「我們」是一體的,樂團T-shirt牽起跨國緣分
2025/03/24 -
K-pop四大行銷術:透過周邊商品與服務,讓粉絲跟偶像不斷連結
2025/03/24 -
動漫迷羅湘妮:擁有周邊是喜歡的證明,只有自己知道的滿足感
2025/03/24 -
信誼兒童動畫獎頒獎 國內外件數創新高 董事長張杏如 期許養護出兒童動畫的沃土
2025/03/22 -
信誼兒童動畫大獎兩位法國得主分享 站在兒童高度是創作重點
2025/03/22 -
北美館兒藝中心「靜 • 物」以9組藝術家作品開啟對「物」的多重想像
2025/03/21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