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楊德昌回顧展北美館7/22開展!「一一重構」解密楊導幕前幕後的影像世界

2023-07-21 19:21 陳宜慧

眾所期待的「一一重構:楊德昌」展覽,由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影視聽中心)與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聯手,於7月22日至10月22日以影展與展覽雙形式同步於兩館進行。此展有別純粹文物展,在北美館館長王俊傑與電影學者孫松榮的共同策劃下,展覽以沉浸式意象空間的當代藝術策展手法,融以首度公開展示的珍貴文獻與影音檔案,引領觀眾一步步走進楊導的電影世界。

>>「一一重構:楊德昌」回顧影展7/22登場!開幕片「獨立時代」修復版重現台北城市縮影

臺灣電影導演楊德昌全球首次完整回顧展「一一重構:楊德昌」,解密楊導幕前到幕後的影...
臺灣電影導演楊德昌全球首次完整回顧展「一一重構:楊德昌」,解密楊導幕前到幕後的影像世界。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從上萬件文物中梳理成展!

此展緣起於2019年,楊導遺孀、鋼琴家彭鎧立女士將一萬多件未曾公開的電影文物寄存於國家電影中心(現影視聽中心),當中完整保存銘刻著已故導演各創作階段的電影筆記、作品企劃書、劇本、書信、製作文件及眾多影音資料等。

影視聽中心歷經超過三年的時間,著手進行文物整飭、造冊、數位化,邀請北美館王俊傑館長與電影學者孫松榮教授擔任策展人,彭鎧立女士擔任首席創意顧問,並與研究團隊協作,共同從巨量的檔案文獻中重新挖掘楊導的思維體系與創作密碼,並於北美館透過展覽以體現其創作脈絡。影展部份則由影視聽中心策展人林木材策劃,呈現歷來最齊全的楊德昌電影作品,以及特別主題放映。

「一一重構:楊德昌」不只侷限文物展示,也融入許多新媒體的藝術創作手法轉譯楊德昌導...
「一一重構:楊德昌」不只侷限文物展示,也融入許多新媒體的藝術創作手法轉譯楊德昌導演的作品。 圖/Chris Chen提供

本次展覽透過七個主題「時代的童年」、「略有志氣的少年」、「城市探索者」、「多聲部複語師」、「活力喜劇家」、「生命沉思者」、「夢想實業家」,爬梳楊德昌精彩的創作軌跡與思想藍圖,不只能一窺楊導的漫畫功力、手稿、劇本、生活照.....,也有《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裡小四使用過的手電筒道具等,同時輔以策展人藉由隧道與燈光變化所營造的沉浸氛圍,以及七位國際影人的訪談影像中,解密全方位的楊德昌。

展場一隅,圖為《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海報。 圖/Chris Chen提供
展場一隅,圖為《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海報。 圖/Chris Chen提供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電影道具。 圖/Chris Chen提供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電影道具。 圖/Chris Chen提供

「一一重構:楊德昌」策展人王俊傑&孫松榮解密策展重點

Q 展覽資料文獻極其龐大,七個主題當初如何構思?

A 策展人王俊傑:

我們得到的這一大批檔案資料非常多,前面三年其實都是在做研究,從數位化後的檔案再去閱讀。因為楊導公開上映的影視作品約為八又四分之一部,但他沒有公開被拍成電影的劇本至少超過30本。

因為他不是一個典型的藝術科班電影導演,過去理工背景的楊德昌,直到1975年看了德國電影大師韋納·荷索(Werner Herzog)的作品後,才決定要當導演,並在1980年代從美國返回台後開始投入電影工作。

但要如何從幾萬件檔案中濃縮成這次近400件的展品,為此我們劃分了七個主題。主要脈絡在於,我們發現從他早期電影到最後一部《一一》中,楊德昌似乎很喜歡處理兩個議題,一個是『都會的議題』(甚至將台北做為電影名),處理台灣現代化過程中的人際關係、女性的身份角色,還有對資本社會的批判。

另一個部份則是從『少年看這個世界』,包括《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張震飾演小四時年僅13歲,而他最後一個未完成的動畫電影《追風》裡的男主角也是一個14歲的少年,所以我們在想如何從少年的純真去看這個世界,既形成一個強烈的對比,但其中又充滿熱情。因此展覽以倒敘的手法進行,當中亦夾雜了我們所不知道的楊德昌,包括電影之外的劇場與動畫作品。

A 策展人孫松榮:

為什麼展名叫一一重構?我們是從英文的remember開始想,原意其實是追憶跟懷念,但我如果把re跟member拆開,就是重組的概念(re-member),因此我們既要藉由七個主題去懷念楊導,同時也要重組他的作品;因此前三個展間比較是透過「少年、成年、都市」去看他從最純真的狀況進入到對台北的想象,然後後半部其實就是進入到他八九零年代,他從電影進入到劇場的部份,以及他在《一一》之後與新媒體的關係。

Q:當代藝術與電影導演回顧展之間的關聯?

A 策展人王俊傑:

在國外所謂電影大師的電影回顧展,都會展示電影拍攝過程中出現的物件,比如美術、服裝等,但在台灣相對沒有這樣的保存空間與條件。因此雖然這次文物內容很多,卻缺乏具有視覺性、立體的展品,所以我們在想如何讓展覽變得更立體,有視覺性,並將策展的概念投入其中。

在不同展間主題都有意象空間,我們先將文物跟電影做完研究,再重新去寫一個劇本,去回應楊導電影裡想要處理的精神跟重點。透過新媒體、多屏幕的東西去活化展覽。不僅呼應楊導作品,也讓沒有看過楊德昌作品的觀眾能更認識他。

A 策展人孫松榮:

簡單來講,我們不希望觀眾走到美術館就直接看文物,而是先經過沉浸式的影像空間,因此無論觀眾是不是他的影迷,透過三、五分鐘的影像就能立刻感受到他電影的魅力。

「一一重構:楊德昌」展覽策展人臺北市立美術館王俊傑館長(左)、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
「一一重構:楊德昌」展覽策展人臺北市立美術館王俊傑館長(左)、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孫松榮教授。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展覽以七大主題揭開你知道與不知道的楊德昌

—「時代的童年」

回溯楊德昌的生命歷程(1947–2007),並交錯同時期重要國際事件,引領觀眾瞭解他在生命中不同階段皆試圖對變動的世界做出回應,更於30歲後捨棄了在美國擔任多年的電腦系統軟體設計師職位,毅然決然返臺投入電影創作,嘗試從中呈顯其世界觀與理想。

「一一重構:楊德昌」:「時代的童年」展區一景。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一一重構:楊德昌」:「時代的童年」展區一景。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略有志氣的少年」

以改編60年代臺灣社會案件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991)為核心,切入楊導作品的關鍵元素「少年」;此區不只展出電影道具、工作文件手稿如角色設定、劇情因果關係結構、分場對白等,也特別呈現未曾曝光的珍貴試拍影片,以及1980年代初楊德昌導演生涯之始,以少年為題材的劇本,如《天才少年》以及《略有志氣的少年》等。

「一一重構:楊德昌」:「略有志氣的少年」展區一 景。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一一重構:楊德昌」:「略有志氣的少年」展區一 景。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一一重構:楊德昌」:「略有志氣的少年」展區一 景。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一一重構:楊德昌」:「略有志氣的少年」展區一 景。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楊德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劇本設定,1989– 1991。 圖/彭鎧立提供,...
楊德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劇本設定,1989– 1991。 圖/彭鎧立提供,寄存於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楊德昌電影公司,《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工作照, 1989–1991。 圖/彭鎧立...
楊德昌電影公司,《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工作照, 1989–1991。 圖/彭鎧立提供,寄存於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城市探索者」

由「城市」與「女性」雙線題旨交織而成,圍繞著《浮萍》(1981)、《指望》(1982)、《海灘的一天》(1983)、《青梅竹馬》(1985)至《恐怖份子》(1986)這幾部作品,其中描摹都會女性追尋自我過程中的現實與幻夢、失落與蛻變,觀者將可循著楊導反覆附註謄寫的筆跡,在手稿中一窺每部片的多重版本。此外,展區中以七頻道影像,將擷取自上述電影的片段重新編排,組成時而呼應、時而錯落的影像篇章,而《恐怖份子》中角色「淑安」回眸照片分格張貼在牆、隨風飄動的經典畫面,亦將於展場以大尺幅重現。

「一一重構:楊德昌」:「城市探索者」展區一景。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一一重構:楊德昌」:「城市探索者」展區一景。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恐怖份子》之淑安回眸(數位重製照片),2023。 動力裝置,尺寸視展場空間而定...
《恐怖份子》之淑安回眸(數位重製照片),2023。 動力裝置,尺寸視展場空間而定。(照片授權及重製:劉振祥;動力裝置:何昆瀚、周柏慶)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楊德昌導演於《恐怖份子》拍攝現場,1986。 圖/劉振祥提供、攝影:劉振祥
楊德昌導演於《恐怖份子》拍攝現場,1986。 圖/劉振祥提供、攝影:劉振祥

—「多聲部複語師」

此區企圖彰顯楊德昌於電影中,以音畫錯置,或不同聲音堆疊所建構的複數聲景。楊導受德國新浪潮電影導演韋納.荷索(Werner Herzog)啟發,決定以電影創作為職志,多年後更與他成為朋友;本區將節選楊導朗讀荷索的旅途日記《冰雪紀行》(1974)長達近兩小時、極富情感的珍貴錄音,與《海灘的一天》等電影的部分片段交疊,以聲音與畫面層層遞進其生命經驗與創作之融匯。

「一一重構:楊德昌」:「多聲部腹語師」展區一 景。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一一重構:楊德昌」:「多聲部腹語師」展區一 景。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一一重構:楊德昌」:「多聲部腹語師」展區一 景。 圖/ Chris Chen提...
「一一重構:楊德昌」:「多聲部腹語師」展區一 景。 圖/ Chris Chen提供

楊德昌與韋納ᆞ荷索於 1995 年舊金山國際電影節相見歡。 圖/攝影:Pamel...
楊德昌與韋納ᆞ荷索於 1995 年舊金山國際電影節相見歡。 圖/攝影:Pamela Gentile提供,© Pamela Gentile/SFIFF

韋納ᆞ荷索著作《冰雪紀行》(英文版)與楊德昌朗讀該文本之卡帶。(載體由彭鎧立與國...
韋納ᆞ荷索著作《冰雪紀行》(英文版)與楊德昌朗讀該文本之卡帶。(載體由彭鎧立與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提供)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活力喜劇家」

聚焦楊德昌創作生涯中後期劇場與電影的密切關係,兩者同屬場面調度,更為思想實驗室。1988年楊導開始於國立藝術學院(現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兼課,教授「電影原理」,隨後起用學生為演員及幕後班底,亦影響了之後的創作方法。

其較少為人知的劇場導演作品如獨幕劇《如果》(1992)與七幕劇《成長季節》(1993),後發展成他稱為「新活力喜劇」的電影《獨立時代》(1994),皆詰問臺灣如何從儒家文化與中外政經形勢的夾擊中突圍,隨後楊德昌亦以《麻將》(1996)更直探臺灣社會因邁向高度資本化而導致的全民精神危機。

此外,楊導對「香港回歸」議題的關注,則讓他兩度受「進念.二十面體」劇團邀請至香港創製兩部獨幕劇:《九哥與老七:九七狂想》(1997)與《實驗莎士比亞:李爾王》(2000)。因此,該展區也將展示四部演出之完整紀錄影片及劇本等幕後文件,與《獨立時代》與《麻將》相關工作文件等,得以相互參照楊導遊走於劇場與電影之際的創作理路。

「一一重構:楊德昌」:「活力喜劇家」展區一景。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一一重構:楊德昌」:「活力喜劇家」展區一景。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一一重構:楊德昌」:「活力喜劇家」展區一景。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一一重構:楊德昌」:「活力喜劇家」展區一景。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原子劇場,《成長季節》七幕劇演出劇照,1993。
 圖/彭鎧立提供,寄存於國家...
原子劇場,《成長季節》七幕劇演出劇照,1993。 圖/彭鎧立提供,寄存於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原子電影,《獨立時代》工作照,1993。 圖/彭鎧立提供,寄存於國家電影及視聽文...
原子電影,《獨立時代》工作照,1993。 圖/彭鎧立提供,寄存於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生命沉思者」

從楊導對於科技與人文核心命題的不輟思考,牽引出其於事業晚期跨足動畫製作之創舉。就在享譽全球影壇的《一一》將他推向事業高峰之際,楊導推出鎧甲娛樂系列網路動畫,敏銳地用數位媒體呼應世界趨勢,如《情人之路》(2000)、《國傢俱院》(2001)等,而未完成動畫長片《追風》(2002–2005)是以北宋畫卷形式橫向展開的武俠動畫、《小朋友》(2003–2007)則是小孩與動物之間的真情故事。

「一一重構:楊德昌」:「生命沉思者」展區一景。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一一重構:楊德昌」:「生命沉思者」展區一景。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株式会社ポニーキャニオン、Omega Project Co.Ltd. 等,《一一...
株式会社ポニーキャニオン、Omega Project Co.Ltd. 等,《一一》分鏡設計手繪圖稿(非楊德昌手繪), 1999。 圖/彭鎧立提供,寄存於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動畫《追風》片段。 圖/ Chris Chen提供
動畫《追風》片段。 圖/ Chris Chen提供

—「夢想實業家」

展覽以此展區劃下句點,此區透過數十個楊導未拍攝的電影劇本或綱要,像是《暗殺》、《婊子無情》、《小五與傑克》等,及其關於電影理念的書寫與表述如:〈楊導20講〉、〈我和建築共八項筆記〉等,皆展現其旺盛的創作動能與未竟之志,及其對於電影從未停歇的深刻反思。

本區亦邀請七位國際影人包括導演荷索、奧利維耶.阿薩亞斯(Olivier Assayas)、岩井俊二(Shunji Iwai)、濱口竜介(Ryusuke Hamaguchi),資深影評人東尼.萊恩(Tony Rayns),演員一成尾形(Issey Ogata)、張震,追敘關於這位獨特導演的回憶及其遺世的反響。

七位國際影人追憶楊德昌的訪談內容。 圖\Chris Chen提供
七位國際影人追憶楊德昌的訪談內容。 圖\Chris Chen提供

走入「一一重構:楊德昌」重新感受楊導寫給這座城市的日記

楊德昌曾說,他的電影因經濟限制而聚焦臺北,但也以記錄臺北而自豪。無論是否為楊德昌的鐵粉,在「一一重構:楊德昌」中,都能透過不同的影像敘事、文本、歷史軌跡、甚至是與當代藝術動力裝置、屏幕的結合,感受到楊德昌做為華語電影關鍵人物的精彩創作歷程。

因為那些關於城市、孤獨、疏離、甚至是女性自覺與成長的議題,即便在他逝世多年之後,仍然與時代的脈動持續產生共鳴;一如《海灘的一天》中佳森所說的,「不要相信任何人,不要讓另一個人告訴你該如何生活。」你必須自己去感受、洞察、去理解、探索,也像是《楊德昌手寫白色封面筆記本》扉頁文字所寫到的,「世上存在太多我無能為力的事,但我能做點什麼的,就是將這個故事呈現出來。」

這是一個耗時近四年,集結影視聽中心、北美館與各類外部人士超過150人之力,以時代切片所組構而成的展覽,無論透過七個主題中的哪一個環節、影像、敘事,人們總能在其中拾獲一束光,並繼續照亮那條獨立、孤獨、矛盾但又充滿希望的前路。

展覽的尾聲由一張楊導的兒子以猶如《一一》洋洋拍攝的視角,拍了一張全家福的照片。 ...
展覽的尾聲由一張楊導的兒子以猶如《一一》洋洋拍攝的視角,拍了一張全家福的照片。 圖/Chris Chen提供

◾楊德昌(1947–2007)

楊德昌為1980年代標誌臺灣獨特電影文化開端的「臺灣新電影」中,最具代表性、且最為國際矚目與認識的電影導演之一。其作品對於都市再現、性別權力、政治反思、歷史暴力、社會變遷有著超越時代的洞察力與批判視域,為臺灣電影留下難以被取代的資產。縱使作品題旨嚴肅,然表現手法大膽、慧黠且具理性思辯,以其豐沛的創作能量與自成一格的影像語言帶來創新電影實踐,作品獲獎無數:《恐怖份子》(1986)獲第23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991)獲第28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原著劇本及第36屆亞太影展最佳影片獎;《獨立時代》(1994)曾獲第31屆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麻將》(1996)獲第46屆柏林影展評審團特別獎及第9屆新加坡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一一》(2000)則讓楊德昌一舉成為首位獲得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臺灣影人。2007年他被追授第44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與《一一》則名列英國電影協會(BFI)影史百大片單之中。

「一一重構:楊德昌」

日期:2023年7月22日至10月22日

展覽:臺北市立美術館|https://www.tfam.museum/yiyiey

影展: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https://pse.is/52g9qs

「一一重構:楊德昌」展覽公眾活動(報名資訊請見北美館官網及社群平台)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fineartsmuseum/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fam_museum/

最新文章

Katie Paterson, Future Library, 2014-211...

「未來圖書館」一世紀後出版!藝術家Katie Paterson在當代創作、未來實現

2024/10/15
2024年雅加達雙年展台灣特展以〈誰之城〉、〈本草城市:雅加達〉、〈移動地誌〉三...

聚焦「穀倉」集體力量!2024年雅加達雙年展台灣特展挾三大子計劃亮相

2024/10/15
(左)Cobalt mining. Portrait of a miner,Ko...

2024徠卡LOBA攝影獎!從Leica視角打開對人與環境世界性關懷

2024/10/15
喧囂的孤獨10/12北美館開展,以146件作品閱讀膠彩畫的時代印記。圖|北美館

喧囂的孤獨10/12北美館開展!以146件作品閱讀膠彩畫的時代印記

2024/10/14
電影《十字路口的豬》即將於10月25日正式上映,誠品電影院獨家特邀導演欽哲諾布跨...

《十字路口的豬》10/25誠品上映!兩大名導欽哲諾布、蔡明亮首度對談

2024/10/14
「CREATORS創作/研發支持計畫」究竟是什麼?策展人莊偉慈所說:「這裡就像是...

創造力的大爆炸,在自由的時空裡成長的想像——「CREATORS創作/研發支持計畫」

2024/10/14
安達充擅長將青春刻畫到位。圖/取自網路

超越漫畫的大谷翔平——四位日本棒球漫畫家的經典之作

2024/10/13
2024南國漫讀節邀請首度來台的作家趙南柱(前排右三)現身,與屏東縣長周春米(左...

2024南國漫讀節/首度來台 趙南柱暢談女性主義 透過寫書表現真實狀況

2024/10/12
「新宮晉:宇宙—風之旅人」10月12日起在富邦美術館盛大開展,為新宮晉在台灣第一...

富邦美術館新展「新宮晉:宇宙—風之旅人」以50件作品展現風動光影詩意

2024/10/12
知名詩人瘂弦11日上午在溫哥華辭世,享耆壽92歲。本報資料照片

文學大師瘂弦辭世享耆壽92歲 曾遺憾「我的詩實在寫得太少」

2024/10/12

台北「望氣」陶作個展:聯手聲音、舞蹈、花藝家演出,展現生命的殘缺與力量

2024/10/11
大谷翔平加盟洛杉磯天使,以投手和打者出賽大聯盟。圖/美聯社

It’s Shotime!從二刀流到50-50俱樂部,大谷翔平的六個關鍵賽場

2024/10/11
大谷翔平成為大聯盟史上第一位達陣「50-50俱樂部」的選手。圖/美聯社

時代的轉折,大谷翔平——詹偉雄:他把棒球帶到充滿可能性的新世界

2024/10/11
南韓女作家韓江十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史上第一位獲此獎的南韓作家。圖為韓江二○二...

南韓女作家韓江獲2024諾貝爾文學獎!以詩意直面歷史創傷揭示人類脆弱

2024/10/11
「開放式結局:TFAM放映計畫」主視覺Key visual of An Open...

北美館拓展藝術影像的敘事疆界 「開放式結局:TFAM放映計畫」首波片單搶先看 

2024/10/11
卓別林《冒險家》化身逃犯。圖/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提供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新的老電影」一探卓別林、基頓的影像魅力

2024/10/11
C-LAB年度展覽「未來媒體藝術節—奇異點」以科技革命的臨界點,勾勒AI與藝術交...

C-LAB「2024未來媒體藝術節」亮相!四大章節、26件作品探索AI時代新頁

2024/10/07
永豐小店學系列講座「營運」主題,由書粥創辦人高耀威(右)、印花樂共同創辦人兼創意...

小店學系列講座/高耀威X沈奕妤:拓展店面、品牌的影響力-談小店創業「營運」

2024/10/06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