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實的就是美的 所以確切活著的每一刻都是美的——專訪導演阮鳳儀
阮鳳儀2021年第一部電影作品《美國女孩》就入圍包含當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最佳原著劇本」、「最佳劇情片」等大獎的七個獎項並奪下四項,一鳴驚人都不足以形容,今年她與製作人苗川華攜手步入婚姻,典禮和婚禮上的她不管身著黑色禮服還是白色新娘裙都美得發光。她的高光時刻不曾停過,正在發展第二部劇本的她,說這次也是從她自身人生裡挖掘出故事。
但阮鳳儀不是一開始就想當電影導演的。
在發光之前 也曾行過那些幽暗
她從小喜歡閱讀,原本想當寫字的人,高中時受 到老師影響看了許多電影,那時從作者轉為立志想當編劇,後來上過許多電影欣賞、電影史的課程,她被電影這個媒介的深層所感動,25歲時,教授鼓勵她自己創作當導演,這個方向才變得明確了起來。
不過這一路也不是順遂的,有許多沒仔細說出來的坎坷與低谷,阮鳳儀坦然地說第一次申請研究所時她就失利了,即使進入研究所她也感到自己不過是中階到一般的學生,「因為喜歡就想一直試試看,可是這件事對我來說一點也不簡單,一直到畢業製作出來之前我都不是很知道我是不是要走這條路,因為影視這條路並不是你想留就能留下來,它也會去選擇你是否能留下來。」
就這樣抱持著疑慮與不確定的心情,到了畢業製作時,發表之後得到了比較大的迴響並獲得HBO的短片獎,她才思考要製作更長篇更大結構的電影,而她的創作歷程,也是回溯到研究所的畢業製作她才得到全然的自由去做自己想做的東西,她提起當時只有地點限制要在洛杉磯,其他都能全憑她的意志去創作,她說到拍電影其實有非常多的妥協在裡面,而阮鳳儀是會先列出所有限制的類型,「我很喜歡實際上的限制,像侯孝賢也說過『 有了限制就自由了』。 」
為同世代女性群體述說 靈感與美感都來自觀察
正在著手第二個劇本的她,提及這次同樣會從 她的生命經驗出發,《美國女孩》上映之後她意識到許多觀眾都是同世代的女性觀眾,並且這些「女孩」也有強烈的集體共感,體會到「有個東西是為我們而做的」。也讓她感覺很少台灣電影著墨於這一代的女性群像,她沒有在螢幕上共鳴到自己時代女性的樣態與情感,她直率地說:「很多作者也是這樣吧,他們會寫是因為看不到自己想看的書,發現你要等別人來幫你寫是等不到的。我想要繼續為她們說故事。」
而身為創作者,阮鳳儀說到作品裡自然會有她的性別和社會觀察,可是她不會把「該怎麼想」很直白地透過電影來述說,「問對問題是更重要的。」 她接著說劇本是很有機的,就像有生命似的,必須每天一點一點去灌溉,放在不同的位置看看樣子,她發現當劇本在對的地方,就會自然地成長,可是若在不對的地方,無論給予多少養分都無法長大,「必須維持每日生活中細心的觀察,像我就很喜歡在咖啡廳裡聽別人說話,會去想說那些人是什麼關係、他們有多熟、這個群體的歷史是什麼?」
無論是創作靈感還是個人美感,阮鳳儀認為都來自於日常大量觀察的累積,對她而言,美是任何會讓心靈有所感應的事物,讓你知道自己在麻木的日子裡還有反應,無論那樣的撞擊是好還是壞的,即使是看到瞬間有強烈惡感的,她認為那都是一種線索,可以順著這條路徑找 到自己的喜好。
越真實就越接近美 但真裡有些虛幻讓美更厚實
延伸到電影的美感上,阮鳳儀自承喜歡社會寫實電影,「從這個角度來說,真的、實的,就是美的。越接近真實,就越接近美。」而她在挑選主創團隊時,也會挑選美感相近的人,她舉例,像是一部電影裡有沒有塑膠袋這件事,有的導演會拍很生活化的題材,可是他們就是不喜歡塑膠袋出現在電影中,可是生活裡就是充滿著各式各樣的塑膠袋,「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有的電影裡即使是一般的家庭場景你也看不到任何的塑膠袋,我可以理解,但我會認為塑膠袋的實感在寫實電影裡是很重要的,然後我的美術、我的攝影也都同意。」她接著說,比如有的攝影師會有不同意見,「他們會覺得不好看啊,塑膠袋又不講故事,不要它行不行,他也沒錯,可是要一起做電影時,團隊 成員對於真實的認同要是一致的。」
以《美國女孩》來說,阮鳳儀分享全家人一起染頭髮那場戲是很自然的情況下拍成的,一切就很真誠如實,就是她理想的美,可是馬場的戲,為描繪真實的電影基底賦予了魔幻寫實的成分,這是為了戲劇昇華與深化的美,「這個小女孩是會成長 的,只是不是在三個月間有很激烈、快速的成長,但戲劇對我來說是高度濃縮的寫實,我要這種變化集中在幾個小時內呈現給觀眾時,就拿捏一個最合理的邊界,運用意象及符號去呈現很抽象的、 內心思維的敘事,也給觀眾更大的空間去詮釋與思考。」
在追求真實的同時,加入一部分的虛幻,既是一種詩性的語言也是一種贈與觀眾的寄託,述說著人生的場景裡不是只有實實在在的坑坑疤疤,偶爾會有浮飛出現實的奇幻時光,你的困苦是美的,你的超脫也是美的,活著的當下,我們都是美的。
最新文章
-
10件2025台灣燈會必看細節!那些沒寫在手冊裡但很重要的小事
2025/02/11 -
瘋魔與混亂才能激盪出真我,在《酒神有沒有派對》經歷恐懼與慾望的旅行
2025/02/10 -
絲襪小姐20週年《伏流》演唱會2/15登場!何欣穗等八組神秘嘉賓同台
2025/02/07 -
創作歷程大公開!《羅迪尼.狄克森》全新人物誌畫冊、展覽路由藝術登場
2025/02/06 -
2025TIDF巡迴展四大城市接力放映!日本導演小田香4月來台映後座談
2025/02/06 -
京都祇園花街藝術博物館!8大主題體驗藝伎編織的優雅世界
2025/02/06 -
林懷民首度執導馬戲!FOCASA《幾米男孩的100次勇敢》3/28臺南登場
2025/02/05 -
2025魔法屾林2/8台南十鼓開展!5大亮點、7大主題策展打造奇幻樂園
2025/02/05 -
藝術迷必訪!2025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精選亮點一次看
2025/02/04 -
經典配樂高美館再現!《小魔女-瑪蒂達》電影交響草地音樂會3/8-3/9登場
2025/02/03 -
2025台北國際書展2/4登場!主題館6大亮點:AI共創小說、60+海外作家齊聚
2025/02/03 -
2025台北燈節2/2開展!4+1展區55組作品穿梭城市蛇來運轉
2025/02/03 -
從族群議題、二戰歷史到文化明星,從歐美到台灣書市,傳記發展的4點觀察
2025/01/24 -
「花蓮流行音樂AI實驗基地」試營運!常設展、共創靈感場域開啟新體驗
2025/01/24 -
鳳甲美術館2025展覽預告!2月「一隅生花」一探郭雪湖、施金輝之作
2025/01/24 -
《我的完美日常》新春重返大銀幕!「文溫德斯4K經典影展」2/7起華山開跑
2025/01/23 -
國美館2025六大必看展覽!「失序樂章」睽違27年再攜手龐畢度藝術中心
2025/01/23 -
龜心山城藝術祭七大作品一次看!年節限定市集邀旅人一探六龜之美
2025/01/22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