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真的實的就是美的 所以確切活著的每一刻都是美的——專訪導演阮鳳儀

2024-01-09 15:30 林芷婕

阮鳳儀2021年第一部電影作品《美國女孩》就入圍包含當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最佳原著劇本」、「最佳劇情片」等大獎的七個獎項並奪下四項,一鳴驚人都不足以形容,今年她與製作人苗川華攜手步入婚姻,典禮和婚禮上的她不管身著黑色禮服還是白色新娘裙都美得發光。她的高光時刻不曾停過,正在發展第二部劇本的她,說這次也是從她自身人生裡挖掘出故事。

但阮鳳儀不是一開始就想當電影導演的。

攝影|羅柏麟
攝影|羅柏麟

在發光之前 也曾行過那些幽暗

她從小喜歡閱讀,原本想當寫字的人,高中時受 到老師影響看了許多電影,那時從作者轉為立志想當編劇,後來上過許多電影欣賞、電影史的課程,她被電影這個媒介的深層所感動,25歲時,教授鼓勵她自己創作當導演,這個方向才變得明確了起來。

攝影|羅柏麟
攝影|羅柏麟

不過這一路也不是順遂的,有許多沒仔細說出來的坎坷與低谷,阮鳳儀坦然地說第一次申請研究所時她就失利了,即使進入研究所她也感到自己不過是中階到一般的學生,「因為喜歡就想一直試試看,可是這件事對我來說一點也不簡單,一直到畢業製作出來之前我都不是很知道我是不是要走這條路,因為影視這條路並不是你想留就能留下來,它也會去選擇你是否能留下來。」

攝影|羅柏麟
攝影|羅柏麟

就這樣抱持著疑慮與不確定的心情,到了畢業製作時,發表之後得到了比較大的迴響並獲得HBO的短片獎,她才思考要製作更長篇更大結構的電影,而她的創作歷程,也是回溯到研究所的畢業製作她才得到全然的自由去做自己想做的東西,她提起當時只有地點限制要在洛杉磯,其他都能全憑她的意志去創作,她說到拍電影其實有非常多的妥協在裡面,而阮鳳儀是會先列出所有限制的類型,「我很喜歡實際上的限制,像侯孝賢也說過『 有了限制就自由了』。 」

攝影|羅柏麟
攝影|羅柏麟

為同世代女性群體述說 靈感與美感都來自觀察

正在著手第二個劇本的她,提及這次同樣會從 她的生命經驗出發,《美國女孩》上映之後她意識到許多觀眾都是同世代的女性觀眾,並且這些「女孩」也有強烈的集體共感,體會到「有個東西是為我們而做的」。也讓她感覺很少台灣電影著墨於這一代的女性群像,她沒有在螢幕上共鳴到自己時代女性的樣態與情感,她直率地說:「很多作者也是這樣吧,他們會寫是因為看不到自己想看的書,發現你要等別人來幫你寫是等不到的。我想要繼續為她們說故事。」

攝影|羅柏麟
攝影|羅柏麟

而身為創作者,阮鳳儀說到作品裡自然會有她的性別和社會觀察,可是她不會把「該怎麼想」很直白地透過電影來述說,「問對問題是更重要的。」 她接著說劇本是很有機的,就像有生命似的,必須每天一點一點去灌溉,放在不同的位置看看樣子,她發現當劇本在對的地方,就會自然地成長,可是若在不對的地方,無論給予多少養分都無法長大,「必須維持每日生活中細心的觀察,像我就很喜歡在咖啡廳裡聽別人說話,會去想說那些人是什麼關係、他們有多熟、這個群體的歷史是什麼?」

攝影|羅柏麟
攝影|羅柏麟

無論是創作靈感還是個人美感,阮鳳儀認為都來自於日常大量觀察的累積,對她而言,美是任何會讓心靈有所感應的事物,讓你知道自己在麻木的日子裡還有反應,無論那樣的撞擊是好還是壞的,即使是看到瞬間有強烈惡感的,她認為那都是一種線索,可以順著這條路徑找 到自己的喜好。

攝影|羅柏麟
攝影|羅柏麟

越真實就越接近美 但真裡有些虛幻讓美更厚實

延伸到電影的美感上,阮鳳儀自承喜歡社會寫實電影,「從這個角度來說,真的、實的,就是美的。越接近真實,就越接近美。」而她在挑選主創團隊時,也會挑選美感相近的人,她舉例,像是一部電影裡有沒有塑膠袋這件事,有的導演會拍很生活化的題材,可是他們就是不喜歡塑膠袋出現在電影中,可是生活裡就是充滿著各式各樣的塑膠袋,「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有的電影裡即使是一般的家庭場景你也看不到任何的塑膠袋,我可以理解,但我會認為塑膠袋的實感在寫實電影裡是很重要的,然後我的美術、我的攝影也都同意。」她接著說,比如有的攝影師會有不同意見,「他們會覺得不好看啊,塑膠袋又不講故事,不要它行不行,他也沒錯,可是要一起做電影時,團隊 成員對於真實的認同要是一致的。」

以《美國女孩》來說,阮鳳儀分享全家人一起染頭髮那場戲是很自然的情況下拍成的,一切就很真誠如實,就是她理想的美,可是馬場的戲,為描繪真實的電影基底賦予了魔幻寫實的成分,這是為了戲劇昇華與深化的美,「這個小女孩是會成長 的,只是不是在三個月間有很激烈、快速的成長,但戲劇對我來說是高度濃縮的寫實,我要這種變化集中在幾個小時內呈現給觀眾時,就拿捏一個最合理的邊界,運用意象及符號去呈現很抽象的、 內心思維的敘事,也給觀眾更大的空間去詮釋與思考。」

攝影|羅柏麟
攝影|羅柏麟

在追求真實的同時,加入一部分的虛幻,既是一種詩性的語言也是一種贈與觀眾的寄託,述說著人生的場景裡不是只有實實在在的坑坑疤疤,偶爾會有浮飛出現實的奇幻時光,你的困苦是美的,你的超脫也是美的,活著的當下,我們都是美的。

攝影|羅柏麟
攝影|羅柏麟

最新文章

龜心山城藝術祭以藝術穿梭山林,邀請享譽國際的何理互動作品〈觀月計畫〉參展。 圖/...

龜心山城藝術祭七大作品一次看!年節限定市集邀旅人一探六龜之美

2025/01/22
2025春節展覽推薦!17檔藝術場館、燈節、藝術季的文化散策。圖|富邦美術館、北...

2025春節展覽推薦!17檔藝術場館、燈節、藝術季的文化散策

2025/01/22
驚喜製造首次推出體驗展覽《如果城市,是座樂園》,以期間限定方式,包下一棟200坪...

驚喜製造《如果城市,是座樂園》限期登場!以15個互動裝置翻轉日常

2025/01/22
2025月津港燈節1/18開展!4大燈區、66組作品交織年度最美鹽水夜晚。圖|都...

2025月津港燈節1/18開展!4大燈區、66組作品交織年度最美鹽水夜晚

2025/01/21
作家楊小豌在街頭五、六年了,「從這些對話的過程中,我收獲很多。」記者吳致碩/攝影

台大畢業的女孩與街頭流離者的交會 社工楊小豌:期待一個不落下任何人的世界

2025/01/21
高美館新春活動 邀大眾「藝」同開啟蛇年新篇章。
 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春節去哪玩?高美館初一至初五以展覽、市集、工作坊「藝」起賀新歲

2025/01/21
托瑪斯.德曼30年回顧展,以雕塑與攝影層層重製現實。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歷史的結舌」北美館登場!托瑪斯.德曼:相較紀實我更在乎照片裡的故事

2025/01/20

我們需要的傳記:從威爾史密斯、坂本龍一到亞裔自傳,出版社的10本私心推薦

2025/01/19
蔡康永|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影視製作專業碩士畢,中文地區知名作家與主...

蔡康永讀《死亡專門戶》:在與死亡共處中,看清生命本質

2025/01/19
新美館「穿山而過」戶外園區展登場! 圖/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新美館「穿山而過」戶外園區展亮相!攜手六位藝術家呈現地景藝術之美

2025/01/17
寺尾哲也|曾任Google工程師八年,待過MTV、台北、東京。曾獲林榮三小說二獎...

寺尾哲也讀《我的天才夢》:我們擁有的,只有時間

2025/01/17
林蔚昀|作家,譯者。多年來致力翻譯推廣波蘭文學,於2013年獲波蘭文化部頒發波蘭...

林蔚昀讀《柯札克猶太隔離區日記》:瑣碎的日常書寫,是「生」的證明

2025/01/17
朱宥勳與盛浩偉近年在不同崗位上參與傳記工作,各有不同觀察。

傳記是一種對人性與事實的論證:作家朱宥勳╳盛浩偉

2025/01/17
台北當代藝術館新年首展「No Language」登場!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

突破語言框架!台北當代藝術館《No Language》展覽8大亮點作品搶先看

2025/01/16
《光聚》禹禹藝術工作室(左上)、《像與影的呢喃》周柏慶 × 何昆瀚(右上)、《光...

2025臺南月津港燈節15週年 1月18日開幕攜手國際藝術家綻放「光的年輪」

2025/01/14
臺北最大規模社宅公共藝術,盛大開展!「We Are Home 廣慈社宅公共藝術成...

臺北廣慈社宅藝術盛典!以18件創作 x 1座遷徙博物館揭藝術日常

2025/01/10
全民美術館新北美術館將於4/25正式開館! 攝影/濱田英明、圖/截自新北市美術館

新北市美術館4/25開館!全新亮點展覽「基進城市」、「新店男孩」搶先看

2025/01/10
田中達非常重視今年在台灣的展出,親自出席1/9的開幕記者會,並且在1/10舉辦開...

田中達也三度來台 人氣新作首度亮相台灣 展出逾160組全新藝術微型

2025/01/10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