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真的實的就是美的 所以確切活著的每一刻都是美的——專訪導演阮鳳儀

2024/01/09 林芷婕

阮鳳儀2021年第一部電影作品《美國女孩》就入圍包含當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最佳原著劇本」、「最佳劇情片」等大獎的七個獎項並奪下四項,一鳴驚人都不足以形容,今年她與製作人苗川華攜手步入婚姻,典禮和婚禮上的她不管身著黑色禮服還是白色新娘裙都美得發光。她的高光時刻不曾停過,正在發展第二部劇本的她,說這次也是從她自身人生裡挖掘出故事。

但阮鳳儀不是一開始就想當電影導演的。

攝影|羅柏麟
攝影|羅柏麟

在發光之前 也曾行過那些幽暗

她從小喜歡閱讀,原本想當寫字的人,高中時受 到老師影響看了許多電影,那時從作者轉為立志想當編劇,後來上過許多電影欣賞、電影史的課程,她被電影這個媒介的深層所感動,25歲時,教授鼓勵她自己創作當導演,這個方向才變得明確了起來。

攝影|羅柏麟
攝影|羅柏麟

不過這一路也不是順遂的,有許多沒仔細說出來的坎坷與低谷,阮鳳儀坦然地說第一次申請研究所時她就失利了,即使進入研究所她也感到自己不過是中階到一般的學生,「因為喜歡就想一直試試看,可是這件事對我來說一點也不簡單,一直到畢業製作出來之前我都不是很知道我是不是要走這條路,因為影視這條路並不是你想留就能留下來,它也會去選擇你是否能留下來。」

攝影|羅柏麟
攝影|羅柏麟

就這樣抱持著疑慮與不確定的心情,到了畢業製作時,發表之後得到了比較大的迴響並獲得HBO的短片獎,她才思考要製作更長篇更大結構的電影,而她的創作歷程,也是回溯到研究所的畢業製作她才得到全然的自由去做自己想做的東西,她提起當時只有地點限制要在洛杉磯,其他都能全憑她的意志去創作,她說到拍電影其實有非常多的妥協在裡面,而阮鳳儀是會先列出所有限制的類型,「我很喜歡實際上的限制,像侯孝賢也說過『 有了限制就自由了』。 」

攝影|羅柏麟
攝影|羅柏麟

為同世代女性群體述說 靈感與美感都來自觀察

正在著手第二個劇本的她,提及這次同樣會從 她的生命經驗出發,《美國女孩》上映之後她意識到許多觀眾都是同世代的女性觀眾,並且這些「女孩」也有強烈的集體共感,體會到「有個東西是為我們而做的」。也讓她感覺很少台灣電影著墨於這一代的女性群像,她沒有在螢幕上共鳴到自己時代女性的樣態與情感,她直率地說:「很多作者也是這樣吧,他們會寫是因為看不到自己想看的書,發現你要等別人來幫你寫是等不到的。我想要繼續為她們說故事。」

攝影|羅柏麟
攝影|羅柏麟

而身為創作者,阮鳳儀說到作品裡自然會有她的性別和社會觀察,可是她不會把「該怎麼想」很直白地透過電影來述說,「問對問題是更重要的。」 她接著說劇本是很有機的,就像有生命似的,必須每天一點一點去灌溉,放在不同的位置看看樣子,她發現當劇本在對的地方,就會自然地成長,可是若在不對的地方,無論給予多少養分都無法長大,「必須維持每日生活中細心的觀察,像我就很喜歡在咖啡廳裡聽別人說話,會去想說那些人是什麼關係、他們有多熟、這個群體的歷史是什麼?」

攝影|羅柏麟
攝影|羅柏麟

無論是創作靈感還是個人美感,阮鳳儀認為都來自於日常大量觀察的累積,對她而言,美是任何會讓心靈有所感應的事物,讓你知道自己在麻木的日子裡還有反應,無論那樣的撞擊是好還是壞的,即使是看到瞬間有強烈惡感的,她認為那都是一種線索,可以順著這條路徑找 到自己的喜好。

攝影|羅柏麟
攝影|羅柏麟

越真實就越接近美 但真裡有些虛幻讓美更厚實

延伸到電影的美感上,阮鳳儀自承喜歡社會寫實電影,「從這個角度來說,真的、實的,就是美的。越接近真實,就越接近美。」而她在挑選主創團隊時,也會挑選美感相近的人,她舉例,像是一部電影裡有沒有塑膠袋這件事,有的導演會拍很生活化的題材,可是他們就是不喜歡塑膠袋出現在電影中,可是生活裡就是充滿著各式各樣的塑膠袋,「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有的電影裡即使是一般的家庭場景你也看不到任何的塑膠袋,我可以理解,但我會認為塑膠袋的實感在寫實電影裡是很重要的,然後我的美術、我的攝影也都同意。」她接著說,比如有的攝影師會有不同意見,「他們會覺得不好看啊,塑膠袋又不講故事,不要它行不行,他也沒錯,可是要一起做電影時,團隊 成員對於真實的認同要是一致的。」

以《美國女孩》來說,阮鳳儀分享全家人一起染頭髮那場戲是很自然的情況下拍成的,一切就很真誠如實,就是她理想的美,可是馬場的戲,為描繪真實的電影基底賦予了魔幻寫實的成分,這是為了戲劇昇華與深化的美,「這個小女孩是會成長 的,只是不是在三個月間有很激烈、快速的成長,但戲劇對我來說是高度濃縮的寫實,我要這種變化集中在幾個小時內呈現給觀眾時,就拿捏一個最合理的邊界,運用意象及符號去呈現很抽象的、 內心思維的敘事,也給觀眾更大的空間去詮釋與思考。」

攝影|羅柏麟
攝影|羅柏麟

在追求真實的同時,加入一部分的虛幻,既是一種詩性的語言也是一種贈與觀眾的寄託,述說著人生的場景裡不是只有實實在在的坑坑疤疤,偶爾會有浮飛出現實的奇幻時光,你的困苦是美的,你的超脫也是美的,活著的當下,我們都是美的。

攝影|羅柏麟
攝影|羅柏麟

人物專訪

專訪演員陳姸霏:既然我人已經在這裡,就做好這裡的事

專訪演員陳姸霏:既然我人已經在這裡,就做好這裡的事

2021/03/02
專訪劉若英/從為愛痴狂走到各自安好的孤單代言人

專訪劉若英/從為愛痴狂走到各自安好的孤單代言人

2021/04/07
專訪《當男人戀愛時》邱澤:想角色所想的,然後走路,你會走到他的姿態,你跟他之間的甜蜜點

專訪《當男人戀愛時》邱澤:想角色所想的,然後走路,你會走到他的姿態,你跟他之間的甜蜜點

2021/04/13

最新文章

臺南國際建築三年展2025重返南美館,再啟城市空間對話、重構家的感知與意義。
...

「2025臺南國際建築三年展」南美館登場!以回家作夥為題重啟城市對話

2025/07/04
南美館展覽「鹹鹹的風飛沙.鹽分地帶美術家的歸返」,以臺灣鹽業終章後的美術返鄉記憶...

「鹹鹹的風飛沙」南美館登場!集18位「鹽分地帶」藝術家以創作回應土地

2025/07/03
鬼才魏斯安德森的個人大展巴黎登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致敬與回顧。圖|地下電影

鬼才魏斯安德森的個人大展巴黎登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致敬與回顧

2025/07/03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圖|文化總會、台灣電力...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開展!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

2025/07/03
雙手製造舞團以細膩的手部動作,穿梭於《從指尖開始》中的各種場景及歷史事件。©Ju...

《從指尖開始》以雙手演繹微型史詩,引領大人小孩深入宏觀世界

2025/07/02
桃園市立美術館與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首度攜手跨國合製,推出兒童藝術特展「在藝術中遇見...

「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桃兒美館展出!跨國合製邀臺、新5位藝術家現地創作

2025/07/01
勞勃阿特曼的《外科醫生》是他的成名經典之作。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百年紀念,回顧鬼才導演勞勃阿特曼十部生涯代表作

2025/07/01
臺灣第一代水彩畫家、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以八大展區細說藝術家礦業...

臺灣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八大展區一窺時代風貌

2025/06/30

以花創造夢境,在朦朧中有序生長——插花週記 江曼郁

2025/06/29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