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北美館展出!以六大子題回望時代輪廓

2024/03/22 陳宜慧

「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於3月23日至6月30日在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正式開展,由三位建築學者吳光庭、王俊雄和王增榮共同研究策劃,聚焦1949至1983年間影響臺灣建築發展脈絡的議題事件與生活文化因子,引領觀眾探尋臺灣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文化的變遷,與多元且具現代性意義的時代樣貌。展覽以六個子題囊括200多件作品、建築圖面、模型、檔案與影像紀錄,其中亦有為本次展覽特別復刻的珍貴模型及設計家具。

「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以建築作為觀景窗,現化代進程中的自覺與探問。
 圖/Chris Chen
「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以建築作為觀景窗,現化代進程中的自覺與探問。 圖/Chris Chen

策展人導覽!一睹六大子題展區

二戰結束後臺灣面臨政權轉變,1949年底南京國民政府播遷來臺,將不同的建築工法與觀念、生活方式一併帶來,對當時受日本殖民文化影響的生活方式產生影響。一如研究策劃之一的吳光庭所說的:「建築不僅是一個物理空間,更是對一個時代的生活方式、所思所想以及理想願景的投射。」

此次展覽由六個子題展開,包含「美援」、「中國復古」、「中國現代」、「在地現代」、「非典型」以及「新生活」,並透過「建築」此一觀景窗,揭示臺灣在探求現代性的同時,在政治、社會、宗教、藝術、商業等各面向所經歷的融合或碰撞。

接著就讓我們跟著策展人之一王俊雄的導覽,一起爬梳六大子題的精彩內容。

展場一隅。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展場一隅。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展場一隅。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展場一隅。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展場一隅。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展場一隅。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策展人之一王俊雄。 圖/Chris Chen提供
策展人之一王俊雄。 圖/Chris Chen提供

▍「序曲」展區

王俊雄開門見山先說:「建築最重要的意義是跟生活有關。」

甫踏入展區,首個映入眼簾便的是,北美館典藏的鄧南光《戰後在臺日人拍賣家當》攝影作品,那是戰後日本人要被遣返時,把家當通通拿出來販售的景象,那個時代便是這樣展開。

此外,王俊雄也指出,1947年由陳聿波、張亦煌、辛文士共同設計的「臺灣銀行高雄分行」揭開了當時國民政府來台後急欲對臺灣建築,做出一種文化性的改造。從這棟建築的屋頂可以看到極具傳統中國四角攢尖頂,也是去日本化再中國化的具體符號語彙。

同時,在此區亦可見到承襲日治時期折衷洋、和、臺傳統的姜阿新洋樓(1949)模型,藉此揭開序幕,帶領觀眾進入戰後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氛圍。

圖右為鄧南光,《戰後在臺日人拍賣家當》。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圖右為鄧南光,《戰後在臺日人拍賣家當》。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姜阿新洋樓(1949),彭玉理設計。建築模型由中原大學建築系製作,2024。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姜阿新洋樓(1949),彭玉理設計。建築模型由中原大學建築系製作,2024。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美援」

回溯臺灣自1951年起獲美國經濟援助至1965年止,在建築層面引入美式系統式施工圖、預力混凝土等材質與技術,本區展示成功大學總圖書館(今未來館,1959)及臺灣大學農業陳列館(1963)兩個以鋼筋混凝土施工方式呈現理性構造的建築案例設計圖。

王俊雄認為美國援助主要分成兩個方面,一是軍事援助,另一則是經濟援助,而這個援助帶給建築最大的影響則是將美國現代主義與美式施工圖傳入臺灣,並逐漸取代日治時代所用的施工圖。其中最具代表的現代建築是,建於1959年、台美共同設計的成功大學總圖書館,當時普渡大學還派遣顧問來台,將美國的技術、以及對這種建築形式的看法帶來台灣,因此從建築的平屋頂、水平窗帶(傳統建築因結構因素無法開水平窗,),以及其結構系統中皆精準地表達了新技術的來臨。

成功大學總圖書館(1959,今未來館),王濟昌、吳梅興、陳萬榮、傅立爾共同設計。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成功大學總圖書館(1959,今未來館),王濟昌、吳梅興、陳萬榮、傅立爾共同設計。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中國復古」

戰後初期,國民政府為塑造國家意象積極推動「中國復古」,位於臺北市中正區的「南海學園」即匯集此風格建築群,從展區呈現的前國立臺灣科學館模型及圖面可見仿中國天壇的攢尖式屋頂,然而在復古的外衣下,其建築師盧毓駿受到柯比意(Le Corbusier)「建築散步」(promenade architecturale)概念的啟發,透過環狀斜坡設計為使用者提供更能感知空間、光線、視覺變化的步行經驗。

王俊雄指出,戰後基本上臺灣處於冷戰局勢,在身不由己之下,既被威權統治,經濟又高度發展,因此對臺灣人來說,其實是一個充滿矛盾的時代。所以我們既有美國帶來的現代,同時也存在中國復興的狀態。「這裡大概是我在這個展覽裡最喜歡的地方。」這是展方特別從中山樓借來的家具,從家具擺放的角度,襯著遠方的圓山飯店,從此視角觀看,基本上已經將所有的時空背景巧妙且精準的詮釋。

前國立臺灣科學館(1959,今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盧毓駿設計。
 圖/農業部提供
前國立臺灣科學館(1959,今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盧毓駿設計。 圖/農業部提供

從中山樓借展的家具。 圖/Chris Chen提供
從中山樓借展的家具。 圖/Chris Chen提供

▍「中國現代」

事實上,在中國復古的內容底下,還有一群建築師,在沒有任何宣言且自發的情況下,以個人立場去進行了一場建築運動,而這些作品在那個時代裡,非常具有創造力。比如像是貝聿銘、張肇康、陳其寬共同設計的東海大學,以及1953年王大閎建國南路自宅等,都能讓人感受到他們融合西方簡潔、通透的空間處理方式,同時也採取材料與工法的在地化,並嘗試將東方文化精神帶入現代建築。同時此觀念也發生在藝文界,當時亦有五月畫會與東方畫會的出現,展場也特別展示部份代表畫作,讓大眾能感受時代氛圍。

此外,本區也透過東海大學藝術中心、國父紀念館模型、建築圖面,與倪再沁《東海路思義教堂》、《文理大道鳥瞰》等作品,重現此時期建築與藝術領域皆於傳統與現代的思辨中,探索主體與自覺。

東海大學模型。 圖/Chris Chen提供
東海大學模型。 圖/Chris Chen提供

展場一隅。 圖/Chris Chen提供
展場一隅。 圖/Chris Chen提供

▍「在地現代」

1950年代末期,臺灣經歷經濟高速成長、社會巨幅變遷和都市人口大幅擴張,「在地現代」點出廣泛吸收歐美日的影響,蘊蓄豐富多樣的在地建築經驗。

被譽為臺灣第一女建築師的修澤蘭,在建築生涯中為許多校園設計建物,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如花朵盛開的景美女中圖書館(1968),屋頂圓形天窗和鑲嵌彩色玻璃帶給師生神聖且舒適的閱讀環境;觀眾在展場中亦可坐在修澤蘭為中山女中禮堂設計的長凳、觀賞《寂寞的十七歲》(1967)電影片段中的景美女中校園一景,感受現代主義影響下的校園建築樣貌。

景美女中圖書館(1968),修澤蘭設計。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景美女中圖書館(1968),修澤蘭設計。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另一個校園建築案例—三信家商波浪大樓(1963)則出自建築師陳仁和之手,其高低起伏的波浪狀樓板設計安排兩兩相對的教室,以波谷為講臺、波峰為學生座位,兼具力學及實用性,從建築橫剖面圖紙上密密麻麻的公式和數字,展現在電腦繪圖、計算尚未普及的年代,建築師以超群的結構計算以及設計能力回應艱困的挑戰。

三信家商波浪大樓(1963),陳仁和設計。此為模型。 圖/Chris Chen提供
三信家商波浪大樓(1963),陳仁和設計。此為模型。 圖/Chris Chen提供

而1983年落成啟用的臺北市立美術館也是戰後臺灣第一代本土建築師思考「在地現代」極具代表性的作品,高而潘建築師以「井」字形結構體,形構出四方幾何、低限灰白的現代主義風格建築,此次展覽,觀眾可從北美館管狀結構的展間俯瞰擴建中的新園區,無論是過去還是當下,建築皆映照對未來生活的想像。此外,本子題亦陳列戰後第一代本土女性建築師王秀蓮的建築學筆記、曾經任教於成功大學建築系的藝術家顏水龍、郭柏川作品等,希望讓觀眾能遙想臺灣建築教育的萌芽以及建築學子當時所攝取的美感養分。

由高而潘設計的臺北市立美術館(1983),此為模型。 圖/Chris Chen提供
由高而潘設計的臺北市立美術館(1983),此為模型。 圖/Chris Chen提供

戰後第一代本土女性建築師王秀蓮的建築學筆記。 圖/Chris Chen提供
戰後第一代本土女性建築師王秀蓮的建築學筆記。 圖/Chris Chen提供

▍「非典型」

「非典型」子題涵蓋國外建築師設計,如入選全球三十大重要現代建築的公東高工聖堂大樓,由瑞士建築師賈斯特斯.達興登(Justus Dahinden)設計,清水鋼筋混凝土與無梁柱的「板結構」為現代營建技術的具體呈現。本區特別挑選行天宮北投分宮、指南宮凌霄寶殿作為此時期東、西宗教建築的參照,看似延續本土廟宇傳統,卻添入現代結構技術及材料,呈現「現代」的轉化、折衷與多元詮釋。隨著經濟起飛與急速都市化,政府在1950年代興建公共住宅、也鼓勵民間投資興建公寓住宅。

公東高工聖堂大樓(1960),賈斯特斯.達興登設計。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公東高工聖堂大樓(1960),賈斯特斯.達興登設計。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指南宮凌霄寶殿(1966),李重耀設計。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指南宮凌霄寶殿(1966),李重耀設計。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指南宮凌霄寶殿模型。 圖/Chris Chen提供
指南宮凌霄寶殿模型。 圖/Chris Chen提供

▍「新生活」

此區展示了中興新村的配置模型,拔地而起的南機場公寓、林肯大廈舊照片,不論是當時從地面邁向高層化公寓的垂直居住經驗、考量生活機能的公共設施,或是首創將廚房和浴廁納入室內的配置,皆展現對現代生活美好願景的期待與實踐。

除了居住議題,大型商場的設立也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其中作為許多臺北人集體記憶的萬年商業大樓(1973)由各商家個別經營,通過寬敞的過道、設置多部升降梯與冷氣設備,重視購物空間的便利與舒適,成為都市化過程新消費形態的佐證。

此為林肯大樓舊照。 圖/Chris Chen提供
此為林肯大樓舊照。 圖/Chris Chen提供

此為郭俞平作品,以中興新村老家的家具為創作靈感。 圖/Chris Chen提供
此為郭俞平作品,以中興新村老家的家具為創作靈感。 圖/Chris Chen提供

展場一隅。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展場一隅。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

展期:2024年3月23日–6月30日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3A、3B展覽室

官網:www.tfam.museum

最新文章

圖/noii noii提供

noii noii個展《慢速記憶法》小島裡登場!以陶藝、插畫、裝置回溯旅行記憶

2025/04/18
洪建全基金會HONG×RIJKSAKADEMIE國際駐學計畫首次成果發表,藝術家...

許哲瑜個展「災變論」洪建全基金會登場!以影像探索靈魂、肉身與災難關係

2025/04/17
李昂與詹宏志以李昂新書《彼岸的川婆》為文本,展開靈異體質者vs無神論者、靈異vs...

彼岸的川婆就是小說家 李昂vs詹宏志 靈異體質與無神論者的對談

2025/04/16
當影像成為時間的延續,在文心藝所,走進杉本博司鏡頭下的永恆瞬間。
 圖/文心藝...

杉本博司個展文心藝所登場!4系列作品以鏡頭凝視時間流動的方式

2025/04/16
第六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將於5月登場!集結台灣、亞洲及世界各地的藝廊一同共襄盛舉...

2025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5月登場!三大主展區、四大亮點一次看

2025/04/15
陽顏4/15敦南林蔭大道發光!藝術家DAMONXART帶來的一抹數位太陽。圖|前...

陽顏4/15敦南林蔭大道發光!藝術家DAMONXART帶來的一抹數位太陽

2025/04/15
深坑不只有好吃的臭豆腐、老街,對工作室落腳深坑的李承道而言,還有值得一訪的咖啡店...

在新北深坑聞到咖啡香!藝術家李承道:以時間反芻,創作不需要急著做出回應

2025/04/14
跨國合作再現聲音藝術新篇章!國立臺灣美術館與龐畢度中心聯手推出「無序樂章:聲音藝...

國美館×龐畢度中心『無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登場!集30組作品共演聲響

2025/04/11
2022臺北獎首獎黃麗音個展「Lili Deli 麗麗食品」堆疊日常飲食消費微景...

黃麗音個展「Lili Deli 麗麗食品」北美館開張!以飲食形塑日常消費風景

2025/04/10
2025怪獸代班4/25屏東看海美術館登場!9件巨型萌獸打造期間限定的氣球樂園。...

2025怪獸代班4/25屏東看海美術館登場!9件巨型萌獸打造期間限定的氣球樂園

2025/04/10
第17屆主題以文房四寶中的「紙」為主角,主辦單位在展場和作品中藏有許多相關元素,...

日常的累積成就獲獎的驚喜!專訪第17屆台積電書篆大賞三位首獎得主

2025/04/09
展覽以基隆的城市地景為展覽靈感,隨著城鎮依山勢起伏,與海洋緊密相連等因素,塑造了...

平子雄一《超越理想的風景》基隆美術館展出!巨型木雕《山》《湖》登場

2025/04/08
遠東大馬戲團在曾經的中山兒童樂園體育館演出。圖/聯合報系資料庫

台灣也有馬戲——超過150年變遷,當代馬戲的文藝復興進行中!

2025/04/04
當代馬戲創作者、女子馬戲平台創辦人梅芷菱。

女子馬戲,探索溫柔的身體力量/梅芷菱

2025/04/04

馬戲可以點亮一座城市/張又文

2025/04/04
馬戲表演者的專注會感染現場觀眾。圖為「時間的風景」演出景象。攝影/吳伽莉

人人都能練馬戲?精準地失誤?認識馬戲魅力的九個關鍵字

2025/04/04
南方珍珠耀眼綻放!高美館《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Part II館藏選粹登場!...

高美館《珍珠—南方視野的女性藝術》Part II館藏選粹4/4登場

2025/04/02
穿越觀景窗,「時代劇場」集結17位國內外攝影名家作品,一探當代影像的複數演繹。
...

北美館展覽「時代劇場」登場!一次看遍杉本博司等17位攝影名家作品

2025/04/02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