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北美館亮相!以50餘年創作探索內在生命之旅

2024/05/17 文字編輯|陳宜慧

如何把藝術與生命融為一體?以創作書寫人生?自5月18日至9月8日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二樓登場的「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呈現藝術家許雨仁自1970年代起至今橫跨50餘年創作,以七個子題,囊括各時期水墨、油畫、複合媒材、書畫作品手稿、筆記等,為藝術家首次大型階段性回顧展覽。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采泥藝術提供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采泥藝術提供

以「溺、浮、沉、洄」為名探索藝術與人生

此展由北美館策展人廖春鈴、林宣君策劃,整合美術館典藏、民間機構與藏家的收藏,展出三百餘件水墨、油畫、複合媒材等系列作品,及呈現藝術家甚少曝光的手稿、速寫,溯源其繪畫發展之歷程。

展覽以「溺、浮、沉、洄」為名,藉此傳達許雨仁沉浸創作中深究藝術的本質,字詞間有關水與動態的意象,映現藝術家泅泳於人生經歷的浮沉復返間,仍堅持創作的精神。同時透過七個子題「從佳里到台北,從台北到紐約」、「雄山大水,誰知多少?」、「立在石堆裡的自畫像」、「不盡的山山水水石石」、「點、生出了斷點斷線」、「墨墨純純,色色生生」及「慢然鬆生」,命名摘自藝術家不同時期的筆記詞句或作品標題,試圖貼近藝術家的視角與心境,提點出其創作歷程及各階段的發展與突破,呈現個人既是探索藝術、亦是思辨人生的波動痕跡。

「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展場照。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展場照。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展場照。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展場照。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臺灣現代藝術先驅李仲生為許雨仁帶來關鍵啟發

回溯許雨仁(b.1951-)的藝術之旅,他自1975年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國畫組後,便執意走出自己的路,而師事臺灣現代藝術先驅李仲生則為他往後的創作思考帶來決定性的影響。創作其間與台灣歷史並肩同行,曾有段往返臺灣、美國的工作與生活,後於1989年返臺定居。

在李仲生的藝術觀念引導下,許雨仁深受自動性素描書寫的啟發,以及對藝術理解的啟蒙,得以思索自身創作脈絡的發展,並思考何謂藝術的原創性。80年代往返臺、美之間工作時期,忙於實踐生計的同時,持續以筆記和速寫,記錄自我對於生活與創作的各種觀察和想法,其內容充滿內省式、自我詰問的思維;在紐約藝術與文化的衝擊下,許雨仁強化對於當代語境的自覺性,更進一步引發他對於自我文化定位的探索與感知。

「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展場照。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展場照。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藝術家許雨仁。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藝術家許雨仁。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作品類型多元!延續對人類與自然敘事與思辨

許雨仁的作品類型包含水墨、油畫、複合媒材、書畫等,在東西方藝術的探索之中,對水墨的探究與筆墨表現的開創未曾間斷。1996年,許雨仁首次以水墨作品發表個展,迥異於之前油畫濃厚稠密的風格,其水墨畫用筆清簡、畫面採大量留白,他將記憶中綿延無盡的自然景致,切割成零星築構的片段風景,以此憶寫生命歷程並回應現實的環境變化,並透過紙幅、筆法、空間佈局、題字結構等形式,鬆動傳統筆墨規制,開展當代水墨的嶄新視角。

2000年延續對於人類與自然的敘事與思辨,許雨仁到花蓮臨海的工作室後,綻放另一番風貌,他以直式水墨畫的畫幅創作,開創表現山海景觀、涵納宇宙星體的「海洋書畫」系列作品,進一步表現細膩的造景寫意。2006年前往中國北京駐村近兩年,發展與傳統山水畫密切對話的「細筆」系列 ── 從空間的留白推展至線條的留白,並開創極具獨創性的「細筆斷續線」筆法,此一轉變既是筆法的開創,亦是許雨仁對於留白觀念的實踐;也在此時,他發展了講究落筆快速、捕捉直覺意象的「粗筆」系列。

許雨仁,《堤內的水啊 路上的石啊 田裡的稻啊 山 上的樹啊》,1996(左),許雨仁,《粗筆系列之一一二》,2022(右)。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采泥藝術提供
許雨仁,《堤內的水啊 路上的石啊 田裡的稻啊 山 上的樹啊》,1996(左),許雨仁,《粗筆系列之一一二》,2022(右)。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采泥藝術提供

墨色點線間觸動生命之源

許雨仁一直以不設色的方式建構自己的筆墨世界,約在2010年,其水墨畫迎來色彩的加入。延續藝術家面對媒材不設限的態度,他將水墨、壓克力和油畫顏料交織使用於作品中,以當代的觀點執筆持墨,創新的同時亦找尋與傳統的共鳴,探索不同媒材與載體的融合。透過「彩墨」、「彩筆」、「豆腐板」系列作品,及發表於2007、2008年的數件油畫,我們得以看見藝術家用色之自由,並藉此領略他所體會:「我們對世界的觀看,是先看到色塊,再看到形象、輪廓。先透過顏色感受,接著才去辨識、分析」。

許雨仁,《樹上長著白花》,1990(左),許雨仁,《花與船》,2007(右)。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采泥藝術提供
許雨仁,《樹上長著白花》,1990(左),許雨仁,《花與船》,2007(右)。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采泥藝術提供

許雨仁,《彩筆系列之五》,2007(左),許雨仁,《彩墨系列之四十三》,2013(右)。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采泥藝術提供
許雨仁,《彩筆系列之五》,2007(左),許雨仁,《彩墨系列之四十三》,2013(右)。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采泥藝術提供

許雨仁,《樹上長著白花》,1990(左),許雨仁,《花與船》,2007(右)。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采泥藝術提供
許雨仁,《樹上長著白花》,1990(左),許雨仁,《花與船》,2007(右)。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采泥藝術提供

許雨仁,《豆腐板書畫系列之四》,2015。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采泥藝術提供
許雨仁,《豆腐板書畫系列之四》,2015。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采泥藝術提供

文字亦是許雨仁作品中風格獨具的存在,其作品經常見由疊字、短句構成的詞句,可以與圖像形成既記敘又互補的對應關係,有時候甚至成為作品的標題。藝術家指出源自於耳語記憶中,童年時祖母經常以疊字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他亦透過文字層疊轉化語意,以隨筆或格言般的韻文,藉由圖像語彙結合文字的韻律,融入他對生命的感懷。近年以「慢然鬆生」的心境為創作之道,〈小島尾尾浪‧波的書焦墨寫〉為長達近26公尺的橫幅作品,藉由筆刷行走的墨色濃淡,混融、鋪陳出似書亦畫的視覺意象,體現潛意識般的情感深意,映照著關於生命悠悠的詩篇。

「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展場照。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展場照。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溺浮沉洄:許雨仁回顧展

展期:2024年5月18日-9月8日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二樓2A&2B

官網:www.tfam.museum

臺北市立美術館

北美館年度必看大展「奧拉弗‧埃利亞松:你的好奇旅程」17件經典之作登場

北美館年度必看大展「奧拉弗‧埃利亞松:你的好奇旅程」17件經典之作登場

2025/06/20
【優人物】專訪塩田千春:絲線交織生與死,透視自我的當代藝術家

【優人物】專訪塩田千春:絲線交織生與死,透視自我的當代藝術家

2021/07/04
【優人物】打造台北市立美術館新氣象 不走傳統路的藝術家 王俊傑

【優人物】打造台北市立美術館新氣象 不走傳統路的藝術家 王俊傑

2022/09/18

最新文章

南美館展覽「鹹鹹的風飛沙.鹽分地帶美術家的歸返」,以臺灣鹽業終章後的美術返鄉記憶...

「鹹鹹的風飛沙」南美館登場!集18位「鹽分地帶」藝術家以創作回應土地

2025/07/03
鬼才魏斯安德森的個人大展巴黎登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致敬與回顧。圖|地下電影

鬼才魏斯安德森的個人大展巴黎登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致敬與回顧

2025/07/03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圖|文化總會、台灣電力...

奈良美智金瓜石6/28開展!瑞芳台電金水基地歷來最多作品展出

2025/07/03
雙手製造舞團以細膩的手部動作,穿梭於《從指尖開始》中的各種場景及歷史事件。©Ju...

《從指尖開始》以雙手演繹微型史詩,引領大人小孩深入宏觀世界

2025/07/02
桃園市立美術館與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首度攜手跨國合製,推出兒童藝術特展「在藝術中遇見...

「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桃兒美館展出!跨國合製邀臺、新5位藝術家現地創作

2025/07/01
勞勃阿特曼的《外科醫生》是他的成名經典之作。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百年紀念,回顧鬼才導演勞勃阿特曼十部生涯代表作

2025/07/01
臺灣第一代水彩畫家、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以八大展區細說藝術家礦業...

臺灣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八大展區一窺時代風貌

2025/06/30

以花創造夢境,在朦朧中有序生長——插花週記 江曼郁

2025/06/29
威廉.透納作品,藍色瑞吉山之日出(The Blue Rigi, Sunrise)...

英國最偉大畫家威廉透納特展 謝哲青談「光之先知」的藝術革命與時代意義

2025/06/27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