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日本藝術家大卷伸嗣大型個展「自轉和公轉」全新系列首次在台曝光

2024/09/23 文字編輯/陳宜慧

猶記2020年日本藝術家大卷伸嗣在關渡美術館展出的「存在の細語」,曾以獨有的黑色海浪運用詩意的波瀾席捲人心。時隔4年,大卷伸嗣全新大型個展「自轉和公轉」匯集裝置、雕塑、油畫等創作,以及從未在台曝光的全新系列,於9月21日至11月8日在安卓藝術登場。不只以一曲「華爾滋」引觀者與之共舞,也將「自我」與「關係」之間不斷拉扯的投射,延伸至宇宙和個體,讓人不禁重新探問,身處浩瀚宇宙裡微小的我們,究竟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又該如何在內在與外在世界的探索互動間,保有個人溫柔而堅定的平衡。

安卓藝術於2024年秋季,推出日本當代藝術家大卷伸嗣大型個展「自轉和公轉」,展覽囊括裝置、雕塑、油畫等創作,其中亦包含從未在台曝光的全新系列。 圖/安卓藝術提供、攝影:林劭柏
安卓藝術於2024年秋季,推出日本當代藝術家大卷伸嗣大型個展「自轉和公轉」,展覽囊括裝置、雕塑、油畫等創作,其中亦包含從未在台曝光的全新系列。 圖/安卓藝術提供、攝影:林劭柏

「自轉和公轉」從生命個體走向宇宙的探索

大卷伸嗣向來以其獨特的空間裝置聞名於世,他的作品具備詩意與公共性,透過細膩而精準地手法表現空間與作品的對話,引領觀眾進行生命、宇宙和自我的哲學性探索。

此次展覽主題,源自雕塑家卡蜜兒·克勞岱的作品《華爾滋》,大卷伸嗣表示:「華爾滋的旋轉,彷彿將舞者與外界隔絕,兩人僅剩彼此。」而在這種旋轉中的迷離,恰如克勞岱筆下的人物,在「自我」與「關係」之間不斷拉扯。為此藝術家將「旋轉」的概念延伸至宇宙和個體身上,而「自轉和公轉」正是他對生命與宇宙本質的深刻洞見。因「自轉」代表著個體的獨立性,「公轉」則象徵著我們與世界的連結。當這兩種運動交織在一起,則形成我們豐富而複雜的生命軌跡。大卷伸嗣亦表示,「身為一個有形體的存在,我們如何『創造』世界?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我心頭。我希望透過這次展覽,邀請觀眾一同從『運動』的角度重新觀看世界,探索我們與世界的連結。」

接著一起來瞧瞧這次的五大亮點系列作品吧!

作品《籽:結》。 圖/安卓藝術提供、攝影:林劭柏
作品《籽:結》。 圖/安卓藝術提供、攝影:林劭柏

日本當代藝術家大卷伸嗣。 圖/安卓藝術提供、攝影:林劭柏
日本當代藝術家大卷伸嗣。 圖/安卓藝術提供、攝影:林劭柏

五大亮點系列作品一次看

亮點作品1:《迴響系列:水晶計畫》系列作品

在畫廊的Project Room展出了首次在台灣亮相的《迴響系列:水晶計畫》系列作品,這也是此展覽面向觀眾的第一道風景和視覺索引。在此系列中,大卷伸嗣以修正液與水晶粉描繪如雪花般的花朵,其蒼白的花樣透露著一種死亡的姿態,既褪去原有的色彩,卻有彷彿被永恆凝結,就像是一種逝去的紀念。藝術家企圖藉由此作提醒大眾必須對自然環境擔負起應盡的生態責任。因此,修正液的筆觸讓消失的花朵成為永恆紀念的圖騰,透過一筆一筆的細緻描繪,也代表著一種深刻的印記,然而當記憶死亡,也讓我們重臨消失的瞬間,是如何的蒼白絕境。

作品《迴響 水晶計畫》。 圖/安卓藝術提供、攝影:林劭柏
作品《迴響 水晶計畫》。 圖/安卓藝術提供、攝影:林劭柏

亮點作品2:《感官氣泡:漂浮的片段》系列雕塑

這個被藝術家視為探索內心世界的媒介,思考在身體內外之間的這個模糊地帶;而這個造型猶如「被反覆咀嚼的口香糖」也彷彿像是一個包袱乘載著個體內心深處的矛盾、潛意識,還有那些說不出口的、不明所以的能量,感覺就像身體的一部分被排擠出來,無法融入整體。雖是無意識的動作,卻記錄了空間中的運動痕跡。

《感官氣泡:漂浮的片段》系列作品。 圖/安卓藝術提供、攝影:林劭柏
《感官氣泡:漂浮的片段》系列作品。 圖/安卓藝術提供、攝影:林劭柏

亮點作品3:《闇繪》系列

大卷伸嗣以疫情期間深夜走入樹林,眼睛適應黑暗後所感受的豐富視覺經驗《闇繪》系列,嘗試在視覺被遮蔽的情況下觸摸世界。這些以油彩描繪的黑暗、幽微、飄緲,都帶有一點不確定感,或許也如當下的我們,也還在且戰且走的人生裡持續前行。

《闇繪》系列作品。 圖/安卓藝術提供、攝影:林劭柏
《闇繪》系列作品。 圖/安卓藝術提供、攝影:林劭柏

《闇繪》系列作品。 圖/安卓藝術提供、攝影:林劭柏
《闇繪》系列作品。 圖/安卓藝術提供、攝影:林劭柏

亮點作品4:《華爾滋Waltz》系列

寬敞的展覽空間中央吊掛著15片黃銅板,這組《華爾滋Waltz》系列上面刻畫著各種天然岩石的痕跡,象徵著海浪的漲退、太陽系和地球與月球的運動所造成的潮汐,以及這些運動在岩石、沙子上的侵蝕痕跡,彷彿宇宙級的大尺度運動和我們個體的小動作交織在一起。

《華爾滋》。 圖/安卓藝術提供、攝影:林劭柏
《華爾滋》。 圖/安卓藝術提供、攝影:林劭柏

作品《華爾滋》。 圖/安卓藝術提供、攝影:林劭柏
作品《華爾滋》。 圖/安卓藝術提供、攝影:林劭柏

《華爾滋Waltz》在寬敞的展覽空間中央吊掛著逾20個黃銅板。 圖/安卓藝術提供、攝影:林劭柏
《華爾滋Waltz》在寬敞的展覽空間中央吊掛著逾20個黃銅板。 圖/安卓藝術提供、攝影:林劭柏

亮點作品5:《創世The Creation》

在展覽最深處巨幅的《創世The Creation》不僅是藝術家與他人互動和合作所創造的新視野,更是對宇宙的重新詮釋。也許在人與人的互動中,從無到有、從混沌到秩序的創造實驗,正是一種公轉的運動。

大卷伸嗣強調,「….所謂的『運動態』,就是指人的心理狀態、內心的活動,以及外在的動作和作用這些東西同時發生、相互影響的狀態。你可以想像成,內在的東西被拉出來,同時外在的東西又流進內心。就像海綿吸水一樣,當你用力擠壓海綿時,空氣就會跑進去;反過來,當海綿吸飽水時,空氣就會被擠出來。….我的問題就在於,如何在空間中創造出這種像海綿一樣能吸納和釋放的『運動態』,而且要能和人產生互動。」這是他透過此次展覽所帶來的嶄新概念,也值得觀者重新思考遊走在內在世界與外在世界的平衡感。

作品《創世The Creation》 。 圖/安卓藝術提供、攝影:林劭柏
作品《創世The Creation》 。 圖/安卓藝術提供、攝影:林劭柏

作品《創世The Creation》 。 圖/安卓藝術提供、攝影:林劭柏
作品《創世The Creation》 。 圖/安卓藝術提供、攝影:林劭柏

大卷伸嗣以其獨特的空間裝置聞名於世,他的作品具備詩意與公共性,透過細膩而精準地手法表現空間與作品的對話,引領觀眾進行生命、宇宙和自我的哲學性探索。 圖/安卓藝術提供、攝影:林劭柏
大卷伸嗣以其獨特的空間裝置聞名於世,他的作品具備詩意與公共性,透過細膩而精準地手法表現空間與作品的對話,引領觀眾進行生命、宇宙和自我的哲學性探索。 圖/安卓藝術提供、攝影:林劭柏

《自轉和公轉:大卷伸嗣》

日期:2024年9月21日-11月08日

時間:週二至週六 13:00–18:00(週日、週一公休)

地點:安卓藝術(台北市內湖區文湖街20號1樓)

安卓藝術

安卓藝術喬遷首展《流光》:聚焦光的流變,大卷伸嗣、楊立、李若玫等21位跨世代藝術家參展

安卓藝術喬遷首展《流光》:聚焦光的流變,大卷伸嗣、楊立、李若玫等21位跨世代藝術家參展

2022/01/12
七千件手感陶塊,直視輕盈的神聖感:印尼當代藝術家瑟提亞萬《靈語》首次台灣個展

七千件手感陶塊,直視輕盈的神聖感:印尼當代藝術家瑟提亞萬《靈語》首次台灣個展

2022/06/08
黨若洪《高枕無憂的你》全新個展:轉瞬之間災厄是慶典,以溫柔幽默諷刺荒謬現況

黨若洪《高枕無憂的你》全新個展:轉瞬之間災厄是慶典,以溫柔幽默諷刺荒謬現況

2022/12/03

最新文章

梵克雅寶Perlée台北101開展!Perlée系列的夢幻限時體驗空間

梵克雅寶Perlée台北101開展!Perlée系列的夢幻限時體驗空間

2025/10/28
蜷川實花海外最大規模《蜷川實花展with EiM:彼岸之光,此岸之影》光影藝術體...

蜷川實花海外最大規模展覽《彼岸之光,此岸之影》明年1月台北華山登場

2025/10/28
舒淇以極具個人風格的鏡頭語言,描繪女性在破碎家庭中的堅韌與自我救贖。|甲上娛樂提...

舒淇首度編導《女孩》本週正式上映!獻給所有受過傷仍勇敢成長的女人

2025/10/27
樹火30特展「歸根」!發現「紙」的萬種面貌。圖|樹火紀念紙博物館

樹火30特展「歸根」!發現「紙」的萬種面貌

2025/10/27
在巴黎商品交易所—皮諾收藏館(Bourse de Commerce – Pina...

巴黎證券交易所展覽《Minimal》!百件作品呈現1960年代以來極簡藝術精髓

2025/10/27
TAO ART 呈現日本殿堂級當代藝術家宮島達男台灣首次個展《無盡的生命循環 E...

宮島達男台灣首個展《無盡的生命循環》TAO ART登場!以倒數體現生死循環

2025/10/23
首次來到高雄的日本導演山下敦弘,以上映20週年的《琳達!琳達!4K數位修復》與《...

你沒看過的山下敦弘!電影《琳達!琳達!4K修復》教會他關於音樂的事

2025/10/23
最狂聯名!躍演劇團最台人鬼戀音樂劇《釧兒》十周年重返劇場! 力邀美秀集團跨界獻聲...

《釧兒》10週年旗艦劇院版11月演出!美秀集團聯名創作〈紙花〉注入台客魂

2025/10/22
火球祭公布最終大魔王ELLEGARDEN。|圖片提供:夥球擊

2025 火球祭 11/22-11/23 即將登場 日本傳奇樂團 ELLEGARDEN 二度參戰火球祭

2025/10/22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