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魔術與預言——作家楊佳嫻談瘂弦

2024/10/25 文/楊佳嫻

瘂弦的詩句,於楊佳嫻而言,諭示她被文學打開了眼睛後的視野與體感。 圖/目宿媒體提供
瘂弦的詩句,於楊佳嫻而言,諭示她被文學打開了眼睛後的視野與體感。 圖/目宿媒體提供
最早讀到瘂弦其人其詩,是在救國團刊物《高青文粹》上。

那時候我應該還是個國中生,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學校強制訂閱這類各縣市各編一本的校園文學刊物。今日也許有人會說這根本黨國遺毒,意識形態宣傳的毛細管,我卻認為萬物往往一體多面,聯考壓力山大、教師權威無上的年代裡,這些文學小冊形式的刊物提供了一點呼吸的窗口,也成為我有意識寫作時第一個投稿對象。

有一期《高青文粹》似乎製作了與高雄有關的詩人特輯,記憶模糊了,只記得當時讀到瘂弦的介紹、多幀相片和詩,記得有〈坤伶〉。那一期介紹的詩人,有些於高雄出生、求學,而瘂弦呢,則是曾在左營軍營工作,和洛夫、張默創辦了《創世紀》。這個筆名太特殊,我已經開始對文字之美感到興趣,因此難忘。

〈坤伶〉運用括號,「是玉堂春吧/(夜夜滿園子嗑瓜子兒的臉!)」,一下子把讀者從玉堂春的時空帶到現實中,下一段「「苦啊⋯⋯」/雙手放在枷裡的她」指戲台上的演出,也指被目為玩物的女人,再下一段,「有人說/在佳木斯曾跟一個白俄軍官混過」補充了女人的命運,活著就是漂流與謠言。這三段彰顯出詩如何運用虛實跳躍、鏡頭切分的手法,少少的字卻能勾勒出完整世界,對一個十幾歲、還沒開始寫第一首詩的讀者來說,近乎魔術。

後來才接續著讀到比如〈深淵〉,連綿催動的長篇文氣、豐富到好像沒有盡頭的意象,以及描寫性場面的手法,讓我看到瘂弦詩風的另一面。而我成長於戒嚴前後台灣社會激狂躁動中,瘂弦詩作呼應特殊年代氣息的荒誕感,對我也十分新鮮。他詩中時常寫到死亡和受傷,「在那些重重疊疊的死者/與死者們之間」、「被花朵擊傷的女子/春天不是他真正的敵人」云云,於我也像是一種預言,諭示被文學打開了眼睛後的視野與體感。

楊佳嫻|台大中文所博士,現任清大中文系副教授。著有詩集《金烏》、散文集《小火山群》等數種。圖/楊佳嫻提供
楊佳嫻|台大中文所博士,現任清大中文系副教授。著有詩集《金烏》、散文集《小火山群》等數種。圖/楊佳嫻提供

本文選自《500輯》Issue118「瘂弦-能對抗時間的,大概只有詩了」

帶著詩集逃難的少年瘂弦,在半地底房間寫詩的軍人瘂弦,在創作巔峰即停筆的青年瘂弦,每一封投稿無論用或不用必定回信的編輯瘂弦,總是不忘提醒「要寫喲,繼續寫!」的朋友瘂弦,處事圓融幾乎沒有敵人的出版人瘂弦,晚年移居加拿大偷喝高粱後昏倒、不敢告訴醫生和小孩的頑皮瘂弦,一雙總是散發溫柔眼眸的詩人瘂弦⋯⋯我們想呈現的瘂弦先生,如他的詩作,留給讀者閱讀,綿延成思念。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Issue118

一個足夠真誠的人——《如歌的行板》導演陳懷恩談瘂弦

一個足夠真誠的人——《如歌的行板》導演陳懷恩談瘂弦

2024/10/25
既被目為一條河——《瘂弦詩集》與我/馬世芳

既被目為一條河——《瘂弦詩集》與我/馬世芳

2024/10/26
受難的抒情者——詩人曹馭博談瘂弦

受難的抒情者——詩人曹馭博談瘂弦

2024/10/25

最新文章

雙手製造舞團以細膩的手部動作,穿梭於《從指尖開始》中的各種場景及歷史事件。©Ju...

《從指尖開始》以雙手演繹微型史詩,引領大人小孩深入宏觀世界

2025/07/02
桃園市立美術館與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首度攜手跨國合製,推出兒童藝術特展「在藝術中遇見...

「在藝術中遇見大自然」桃兒美館展出!跨國合製邀臺、新5位藝術家現地創作

2025/07/01
勞勃阿特曼的《外科醫生》是他的成名經典之作。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百年紀念,回顧鬼才導演勞勃阿特曼十部生涯代表作

2025/07/01
臺灣第一代水彩畫家、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以八大展區細說藝術家礦業...

臺灣現代美術推手「倪蔣懷紀念展」北美館登場!八大展區一窺時代風貌

2025/06/30

以花創造夢境,在朦朧中有序生長——插花週記 江曼郁

2025/06/29
威廉.透納作品,藍色瑞吉山之日出(The Blue Rigi, Sunrise)...

英國最偉大畫家威廉透納特展 謝哲青談「光之先知」的藝術革命與時代意義

2025/06/27
史上最大規模!英國國寶級藝術大師「威廉.透納」特展首度登台,泰德美術館館藏真跡畫...

史上最大規模「威廉・透納」特展來台!以80件真跡、28件當代作品織構對話

2025/06/27
LANDHILLS|台中——由植物藝術家廖浩哲創立,為一關注自然、人與環境互動的...

傳達言語無法觸及的問候——LANDHILLS 廖浩哲

2025/06/27
花閣樓是郭安妮(左一)一家人個性與情感的體現。圖/黃怜穎攝影

30年社區花店,參與他人的一生——花閣樓 郭安妮

2025/06/27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