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借歷史力》尊彩藝術中心展出!周代焌以身體感受土地:這不是偷來的故事

2024/11/27 陳宜慧

藝術家周代焌繼《地貌.輿圖.穿越劇》後,時隔四年,於11月15日至12月15日在尊彩藝術中心展出個展《借歷史力》。向來擅於處理繪畫跟影像的周代焌,此次延續以繪畫仿擬繪圖軟體常用的去背技術與數位圖層,透過四年來深入東台灣部落所獲取的身體經驗,不只將「還我土地」等議題轉換成圖像上的視野,並透過全新嘗試的流線性「數位筆刷」,在觀者與歷史之間拉扯出一種距離感,亦邀請大眾在觀展的同時,也能跳脫藝術家的路徑去想像,並產生出個人的詮釋。

《借歷史力》此系列創作「借」著這些年所聽聞的「歷史」事件,試圖轉化經驗於空間中,並透過繪畫、裝置與影像,呈現多重敘事且彼此相連的閱讀軸線,也試著將內在心境轉化為一系列感性的思考路徑。 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借歷史力》此系列創作「借」著這些年所聽聞的「歷史」事件,試圖轉化經驗於空間中,並透過繪畫、裝置與影像,呈現多重敘事且彼此相連的閱讀軸線,也試著將內在心境轉化為一系列感性的思考路徑。 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周代焌將身體感轉換成圖像上的一種視野

1986年出生於台灣新竹的藝術家周代焌,曾獲2022年臺東美術館南島國際美術獎首獎,並參與德國杜塞道夫國際藝術博覽會等重要展覽。他擅於透過創作展現對當代社會與歷史議題的持續關注,其作品類型從平面繪畫到繪畫裝置,不只逐步建構出屬於這個世代的獨特視覺語彙,同時也透過對台灣地貌變遷的深入研究,延伸出具有時間縱深的歷史敘事。

周代焌表示,「我一直以來都在處理繪畫跟影像,因為十幾年前影像進步太快,我有種對影像的焦慮感,因此會以16 位元像素去創作繪畫,因為我想要慢下來,甚至有點懷舊,那其實是為了要體現我沒有辦法跟上時代的速度感。但如今肉眼已分不清楚4K、8K的跳躍式差距,而當前的影像焦慮又與過去有所不同。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用現在的立場去描述繪畫與影像的關係,而不是要讓大家一直進入到我所營造的歷史空間之中。」

藝術家周代焌。 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藝術家周代焌。 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特別是,相較過往從新聞素材中去擷取與環境有關的議題,以及純粹挪用圖像拼接影像的經驗,在2020年個展結束後,周代焌最大的改變即是做了更多的田調,並開始與台灣東部原住民族人有了更多的互動。「實際踏上這塊土地上後,我覺得召喚出不一樣的心境。因此這個系列,就是我如何去處理自己進入到部落的感受,同時又要與過往的研究產生連結。」

因此,除了如何觀看歷史之外,藝術家還想再去討論,這個身體感還能帶給他什麼樣的養分?「有別戶外寫生定格式的風景描繪,我是將參與的過程體現並轉換成圖像上的一種視野。」特別是,周代焌在部落裡進行了各種工作坊與創作,並將作品在展出結束後,送還給部落;因為他認為,「這不是我偷來的故事,我只是一個窗口,我希望能透過個人的方式與理解,將其轉換成視覺,讓更多人知道這些故事。」同時,他也藉由流線性的「數位筆刷」,讓觀者去跟這些事件產生出一個距離感。「我希望大家不要照著藝術家的路徑去想像,而是拉出一個空間感,讓觀者自己保有一種想象、詮釋的空間。」

展場一隅。 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展場一隅。 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從尋根到連結土地!周代焌新作探索部落故事與歷史敘事

回溯六年前,周代焌依循家族祖先渡海來台的事蹟,探查漢蕃土牛紅線、西部殖民史與臺灣樟腦產業史相關的研究,試圖梳理史觀上人與土地的關係,並於2020年《地貌.輿圖.穿越劇》(Terrain, Maps, Time Travel)展出階段性創作。

後因2021年疫情肆虐全球,在往返台灣東部駐村的這四年,讓他有更多時間與土地相處,同時在走進部落後,藉由族人們口耳相傳的方式,聆聽了許多家族故事與部落傳說。自此他開始思索如何從「尋根」的角度面對史觀,以及人要如何在不同時間與空間與這塊土地產生連結。

展場一隅。 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展場一隅。 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展場一隅。 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展場一隅。 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展場一隅。 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展場一隅。 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在此次展覽中,藝術家透過繪畫、裝置與影像,結合阿美族港口部落,講述關於土地發展的歷程與「還我土地」的抗爭事件,以及太魯閣族銅門部落所分享關於狩獵文化與探索祖靈(Gaya)的經驗。將其對數位圖層、修圖技術的創作手法結合當代史觀。同時也在此系列作品中嘗試加入以流線性的「數位筆刷」貫穿不同空間畫面,將這些線條以透明、半透、不透與去背化的數位手法表現,隱喻為土地的歷代更迭、塗抹與重劃地標的歷程,藉此呈現多重敘事下又彼此相連的狀態。

展場一隅。 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展場一隅。 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作品〈補上想像的路徑〉。 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作品〈補上想像的路徑〉。 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亮點展出作品一次看

步行至二樓展場,可見藝術家以牆上字樣「Terrain.Maps.Time Travel.What’s Next?」破題,呈現此次展出的系列延續2020年個展《地貌.輿圖.穿越劇》概念,並從台灣西部延伸到東部的意味。

踏入展場後,藝術家即以「當代的我們為什麼還要回看歷史?」做為提問,邀請大眾思考,過往多半從網路媒體、雜誌、書籍等視角所進入的歷史,與真正走進土地之中,由地方耆老所捎來的口述歷史,是否有所差異。而展覽最後則以「你覺得山裡的氣味應該是什麼樣子?」並藉由展場內緩緩燃起的錐香氣息,邀請觀者在看完整個展覽後,重新去感受自己解讀的歷史是什麼。

二樓展場以「Terrain.Maps.Time Travel.What’s Next?」破題。 圖/Chris Chen提供
二樓展場以「Terrain.Maps.Time Travel.What’s Next?」破題。 圖/Chris Chen提供

▍作品〈帝景切片〉

首先在第一面主牆,藝術家透過金屬板處理了一個極其曖昧的空間,周代焌表示,「過去的我,會將描寫山形當做一種風景在看待,但入山後,身體感的經驗讓我好像身在叢林之中,而創作裡也出現了與自然共處的狀態。」

而這件作品中的這條線,來自藝術家前往花蓮港口部落(Makotaay)石梯坪訪問時,所瞭解到在地關於「還我土地的抗爭」事件。周代焌解釋到,過去日治時期、國民政府時期,有所謂的地籍遺失的情況,原本屬於原住民所運用的土地,因人為疏失讓土地收歸國有。對於在地人來說,他們不明白,整個家族好幾代都在使用的土地為什麼沒辦法擁有。但因原住民並非土地擁有者,而是使用者,因此當政府收回去,他們有感於無法與祖靈交代,因而產生了抗爭。」

因此,透過作品〈帝景切片〉,他以特意安排的線形,不只體現出山的風景與稜線之外,也像是一個空拍的海岸線,而「硓𥑮石」的出現,也暗示著石梯坪所標示在海岸線附近的位置,亦將這段敘事凝鍊成創作。

作品〈帝景切片〉。 圖/Chris Chen提供
作品〈帝景切片〉。 圖/Chris Chen提供

展場一隅。 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展場一隅。 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展場一隅。 圖/Chris Chen提供
展場一隅。 圖/Chris Chen提供

▍作品〈海風‧眼淚‧靈的滲透〉

以窗簾、霓紅燈、鋁板做所組成的裝置〈海風‧眼淚‧靈的滲透〉,從映入眼簾巨大壓迫的簾子,象徵了先民渡海來台所面對的未知狀態;波浪造型的鋁板烤漆,象徵著未知的黑水溝;水滴型狀的霓虹燈,回應的是先民來台的辛酸血淚,也暗示這座島嶼的多濕氣候。

而鋁板上的符號,則是「八仙綵」上會出現的圖騰;這是跟著閩南人渡海來台的重要信仰,藝術家將其挪用指涉為大規模渡海來臺的情境。「因為臺灣歷經了好幾波的一個移民狀態,這也像是在談論古時候,這些外來者移到這塊島嶼上,跟原住民產生了無論是戰爭,或是因為資源產生了所謂的協作等,都是藉此要帶出一種立場身分的轉換。

作品〈海風‧眼淚〉。 圖/Chris Chen提供
作品〈海風‧眼淚〉。 圖/Chris Chen提供

▍作品〈潮溼難耐的季節〉

在此次展覽中,也能看到周代焌在東部學習狩獵文化與祖靈祭拜等經驗,以及他將其轉化為象徵性的符號與色彩。其中這件裝置,則是體現了藝術家與獵人上山經驗的轉化,用皮革搭建了一個象徵工寮般的棲身之所。作品中使用的水晶球,也是對於在山中感官放大後才能發覺獵物線索的回應。

作品〈潮溼難耐的季節〉。 圖/Chris Chen提供
作品〈潮溼難耐的季節〉。 圖/Chris Chen提供

▍作品〈記憶與時間的重組〉

此次藝術家除了運用仿擬繪圖軟體常用的去背技術與數位圖層,與流線性的「數位筆刷」,亦加入陶製物件與攝影裝置將觀眾拉回現實空間。此作以繪畫的形式體現多重且感性的臨場狀態,看似抽象的底圖上有些許能辨識的圖像,搭配模擬描圖紙的圖層勾勒補述歷史事件的多元觀點。

關於這座島嶼,土地永遠是一個未盡的故事;然而透過繪畫創作與影像所打開、被注視的一角,將持續激起每個觀者看待世界的想像力。

作品〈記憶與時間的重組〉。 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作品〈記憶與時間的重組〉。 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

借歷史力-周代焌個展

展期|2024年11月15日—12月15日

時間|週二至週日11 AM–6 PM

地點|尊彩藝術中心 二樓展覽館(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366號)

最新文章

穿越觀景窗,「時代劇場」集結17位國內外攝影名家作品,一探當代影像的複數演繹。
...

北美館展覽「時代劇場」登場!一次看遍杉本博司等17位攝影名家作品

2025/04/02
誠品電影院獨家特企「台灣青年導演劇情短片輯」即日起登場!耿軍導演金馬贏家《漂亮朋...

誠品電影院特企放映聚焦青年導演創作!耿軍導演《漂亮朋友》4/8放映

2025/04/01
2025清明連假全台15檔展覽推薦!在藝術盛宴中尋找繁忙片刻的療癒之力。圖|富邦...

2025清明連假全台15檔展覽推薦!從藝術家視角啟動觀察世界的新濾鏡

2025/04/01
平子雄一竭力捕捉人與自然複雜關係的絲線,設計出一個鮮明角色──頭戴樹木的「樹人」...

專訪日本藝術家平子雄一!看見人和樹木的一萬種可能

2025/04/01
獲得特優的《金洋村的兩天一夜》創作團隊與指導老師以及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右二...

童心看世界 第16屆信誼兒童動畫獎台灣兒童創作組揭曉

2025/03/29
隨媽祖同行,畫出信仰之路——劉小東「媽祖巡遊」震撼亮相。
 圖/誠品畫廊提供

劉小東「媽祖巡遊」個展誠品畫廊登場!以千里步行經驗畫出信仰之路

2025/03/28
作家蔣勳(右)在文庫本《如是我聞:金剛經筆記》書中題字:「和心裏最深的自己對話」...

蔣勳的《如果我聞:金剛經筆記》 以一朵花的寬度 滋養心靈

2025/03/28
啟明出版發行人林聖修。

 攝影/Dingdong Lee

一間沒有行銷同事的出版社——專訪啟明出版發行人林聖修

2025/03/27
「招牌聚落」,各種時代、樣式的招牌,暗示百年來人類活動和思考的痕跡。
 圖/p...

不只以美醜定論——p.n.g.《招牌:》展,探索招牌乘載的時代演變與公眾意志

2025/03/27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11件作品以藝術抵抗被塑造的真相。圖|桃園市立美術館

2025桃源國際藝術獎!11件作品以藝術抵抗被塑造的真相

2025/03/27
以小說文本為骨,九位藝術家為肉,拼貼成虛實交織的「陳美玲」展覽於3月22日至5月...

展覽「陳美玲」登場!以橫跨1974-2025年15件作品剖析台灣母親群像

2025/03/26
蔡明亮電影馬拉松計畫「行者十步」募資啟動!10小時、放映10部《行者》系列,全台...

電影《行者》系列台灣首次全放映募資啟動!限量10場、蔡明亮陪看互動

2025/03/26
布拉瑞揚舞團《我・我們》第二部曲劇照。 圖/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攝影:李佳曄

《我‧我們》第二部曲3/28-30台中登場!布拉瑞揚 x 阿爆 x 磊勒丹再現排灣宇宙

2025/03/25
2023火球祭周邊T-shirt|袖子上由日本插畫家TM Paint創造的角色是...

龐克迷沈奕:感受「我們」是一體的,樂團T-shirt牽起跨國緣分

2025/03/24
aespa 2024年的《Armageddon》推出了CD隨身聽版本。圖片來源/...

K-pop四大行銷術:透過周邊商品與服務,讓粉絲跟偶像不斷連結

2025/03/24
寶可夢烏波&沼王外套|在台灣不易找到烏波的周邊,於日本網拍購入。簡約運動感設計,...

動漫迷羅湘妮:擁有周邊是喜歡的證明,只有自己知道的滿足感

2025/03/24
第16屆信誼兒童動畫獎昨日舉行頒獎典禮,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前排右三)期許信...

信誼兒童動畫獎頒獎 國內外件數創新高 董事長張杏如 期許養護出兒童動畫的沃土

2025/03/22
法國動畫 《吉他漂流記》是信誼兒童動畫獎首次兒童觀眾票選的第一名作品。圖/信誼基...

信誼兒童動畫大獎兩位法國得主分享 站在兒童高度是創作重點

2025/03/22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