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撥動時間的痕跡!韓國藝術家莉景「時空蝕:光的間界」MoCA Studio展出

2025/02/21 陳宜慧

韓國藝術家莉景(Ligyung)向來以其對光、空間與知覺的探索而聞名,並擅於透過作品呈現光與黑暗、存在與缺席之間的關係。全新「時空蝕:光的間界」個展,於1月17日至5月4日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實驗展場MoCA Studio登場。藝術家以單一現地製作裝置,透過自然光挹注的變化性,不只與建築場域產生連結,亦加入帶有台灣色彩的元素「肖楠木焚香粉」,創造出遊走於虛實間的中介感,並呈現出「我們想要記住些什麼、並留住些什麼」的自我反芻與思考。

韓國藝術家莉景(Ligyung)以「時空蝕:光的間界」沉浸式個展,創造焚香粉與光影間的對話。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韓國藝術家莉景(Ligyung)以「時空蝕:光的間界」沉浸式個展,創造焚香粉與光影間的對話。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探索光與記憶的對話

1969年出生於韓國的藝術家莉景,現於布魯塞爾和首爾生活與工作,擁有倫敦切爾西藝術學院(Chelsea College of Arts and Design)的哲學碩士及美術碩士學位。莉景擅以光與空間為主要媒介來探索生命的二元性,並透過作品呈現光與黑暗、存在與缺席之間的關係。雖然她的作品中不以實物進行創作,卻能從對社會與人性本質的洞見出發,檢視現象與現實之間的關係,並揭示生活中的根本議題。其作品曾在光州雙年展、釜山雙年展,及歐洲和亞洲的多個展覽中展出。

韓國藝術家莉景(Ligyung)。 圖/Chris Chen提供
韓國藝術家莉景(Ligyung)。 圖/Chris Chen提供

此次展覽以兩個展間分別展出「實體和痕跡」,以及「記憶和忘卻」的概念主題。在兩個展間裡,地面上擺放著象徵完整與破碎的概念性「高塔」,上面刻有銘文。隨著展覽進行,高塔上的肖楠焚香粉銘文會因觀眾互動而逐漸改變和轉化,視覺上體現時間的流逝及其循環痕跡。

藝術家莉景表示,「我的作品通常會先去解讀空間,再來進行創作。因此,當我第一次來到當代藝術館時,我感受到這座建築物的美麗,還有時間在建築層層堆積的美好。所以我在進行創作時,我首要的目的就是希望作品可以跟這棟建築物產生連結。同時也能應用到臺灣當地的素材,而肖楠木焚香粉是我來臺灣才找到的一個素材,非常有魅力,它燒了之後會變成黑色,我覺得這樣子的特性,能讓我用視覺去呈現實體與痕跡的具體化。」

藝術家運用肖楠木焚香粉以及改變建築格局,創造出永恆與無常之間的感官對話。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藝術家運用肖楠木焚香粉以及改變建築格局,創造出永恆與無常之間的感官對話。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透過禪修問答邀大眾對現實提問

此次展覽有兩個展間,透過藝術家作品裡的語言,讓展間產生連結。莉景表示,「在佛教有一種禪修問答的形式,這次我也把禪修問答套用在作品裡面。這不像一般的辯證有邏輯性的思辨,反而更像是參與問答的人,透過這個過程自己去參透、領悟到其中的道理。」

走入展間,觀眾可以將焚香粉自由拿起並填滿文字空隙。「當我們把這些焚香粉拿起來時,它是實體的,但隨著我們放開的同時,它的實體也會消失。」此外,展間的牆面也打掉了一部份,讓自然光入內,使得有些文字可以因為光線的照射讓人看得很清楚,而有些則略顯模糊,這也象徵了藝術家想要體現的哲學性。此外,牆面的拆除也不只是為了光,亦體現出過往建築物的時間意象,因為藝術家希望透過這樣的呈現,將建築物的時間堆疊性呈現出來。

跨越拱門,我們來到另一個展間,其地上呈現的文字內容,即是「唯一真實的樂園,是我們失去的樂園。」這個句子;藝術家表示她想突顯的是,「東西雖然消失了,但實際上,卻是用另一種形態的存在去進行思考。」

因此,這兩個展間所呈現的句子,即是針對創作主題進行不斷地詢問與回答,並形成一個連結和循環的概念。同時,從早到晚,不同的光線、會產生不同的變化,藝術家也希望藉此創作「讓大家去思考,我們希望記住什麼,又希望留住什麼?」

藝術家形容其創作手法是一種「將物質轉化為精神存在的奮力掙扎」,透過善用自然光和建築空間進行仔細設置來實現。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藝術家形容其創作手法是一種「將物質轉化為精神存在的奮力掙扎」,透過善用自然光和建築空間進行仔細設置來實現。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時空蝕:光的間界」完美無縫地融合藝術創作和哲學探討,提供深刻而發人省思的觀展經驗。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時空蝕:光的間界」完美無縫地融合藝術創作和哲學探討,提供深刻而發人省思的觀展經驗。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展場一隅。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展場一隅。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走入展間,觀眾可以將焚香粉自由拿起並填滿文字空隙。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走入展間,觀眾可以將焚香粉自由拿起並填滿文字空隙。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在兩個展間裡,地面上擺放著象徵完整與破碎的概念性「高塔」,上面刻有銘文。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在兩個展間裡,地面上擺放著象徵完整與破碎的概念性「高塔」,上面刻有銘文。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時空蝕:光的間界」

日期:2025年1月17日—5月4日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實驗展場MoCA Studio

官網: https://mocatpe.tw/art04mzBab

台北當代藝術館

6個神秘微縮裝置,一切取決於觀看視角:鄧肯蒙特弗全新個展《秘術之所》MoCA Studio登場

6個神秘微縮裝置,一切取決於觀看視角:鄧肯蒙特弗全新個展《秘術之所》MoCA Studio登場

2022/03/04
MoCA「非遊記」展出中:11組台泰藝術家雙軌展演,以歌謠為邊陲勞動者發聲

MoCA「非遊記」展出中:11組台泰藝術家雙軌展演,以歌謠為邊陲勞動者發聲

2022/05/12
當代館主題大展《轉接器》MoCA登場:攜手洪建全基金會合辦,11位台灣當代創作者、3組表演團體展演

當代館主題大展《轉接器》MoCA登場:攜手洪建全基金會合辦,11位台灣當代創作者、3組表演團體展演

2022/08/12

最新文章

teamLab進駐京都!Klook獨家開賣「teamLab Biovortex ...

京都teamLab美術館10月開幕!以「Biovortex」為概念、新作日本首亮相

2025/08/11
史上最大規模的威廉·透納全球巡迴展覽「威廉·透納特展-崇高的迴響」於6月27日至...

必看「透納」展!策展人伊莉莎白.布魯克:不只呼應當代,更存在永恆性

2025/08/11
市場裡的香料店。

沙漠地帶的紛雜淡香:摩洛哥的鹹檸檬雞塔吉鍋/溫若涵

2025/08/11
Cal pep店內人氣鼎沸。

高級食材與家常感的撞擊:巴塞隆納的鮪魚韃靼/迪拉

2025/08/11
臺北市立美術館「2025 TFAM年度個展」於8月9日至11月16日在北美館3樓...

北美館2025 TFAM年度個展「徐瑞謙、李紫彤、彭弘智、柯良志」一次展出

2025/08/08
日本藝術家沖賢一OKI KENICHI(左)藝術家周邊,印花T恤、(右)OKI在...

專訪日本藝術家沖賢一OKI KENICHI!以螢光塗鴉疊出熱愛的霓虹

2025/08/07
台灣新媒體藝術家寧文個展《寧好!》,用自拍影像與AI生成對話,以幽默拆解數位時代...

藝術家寧文個展《寧好!》伊日藝術計劃登場!一探AI語言與性別身份圖景

2025/08/07
香港導演杜琪峯來台參加在國家影視聽中心舉辦的電影首映。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杜氏電影風格獨具 杜琪峯:現在拍片變自私 不再以票房作為創作依據

2025/08/06
《左撇子女孩》的故事從蔡淑臻飾演的媽媽帶領兩個女兒從鄉下搬到台北開始。 圖/光年...

《左撇子女孩》入選多倫多影展、台灣10/31上映!真實呈現台灣夜市人生

2025/08/06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