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白話文運動:從社團到媒體,讓法律變好玩是門專業
2014年318運動爆發,當時在東吳法律所就讀的楊貴智成立共筆部落格「服貿科普文計劃」,從國際貿易法的專業角度剖析《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爭議,向大眾普及相關知識。短時間內便吸引超過一萬名粉絲,這讓楊貴智意識到社會對法律科普的需求。318運動結束後,團隊將其轉型為「法律白話文運動」(以下簡稱「法白),以淺白活潑的內容傳播法律知識,觸及文化、政治與公共倡議等領域,成為當時新媒體浪潮中最具影響力的品牌之一。
如今,法白Instagram追蹤數已達38萬,出版超過十本實體書籍,並與劇場界、音樂圈展開跨界合作。Podcast節目「法客電台」每集收聽人次突破四萬,甚至獲得2020年卓越新聞獎的肯定。最初由一群研究生兼職經營的團隊,如今已成為擁有兩層辦公室、十名員工的公司。
核心成員——站長兼內容長楊貴智、行銷總監兼社群主編劉珞亦,以及營運長徐書磊——各自發揮專業所長,推動法白成長茁壯。十年前,他們在法白開啟一場法律文化的革新;十年後,他們也在法白看見了自己的蛻變與倒影。
許多和法白同時期誕生的自媒體都退場了,你們怎麼看能經營超過十年的技巧?
劉珞亦(以下簡稱劉):現在提供法律知識的管道很多,但「怎麼讓法律變好玩」其實沒什麼人在做,我們就是把這件事當成一種「專業」來做——這就是技巧!很多人聽Podcast不只是因為法白講法律,可能是覺得我們很好玩、很有趣。正因為我們能提供給大家某種「情緒」體驗,這是比較難被AI或其他管道取代的。
法白十年如一的核心信念是什麼?
楊貴智(以下簡稱楊):想打破大家對於法律的刻板印象,希望帶大家思考「法律應該怎麼制定才是好的」,而不只是「法律怎麼規定、法官會怎麼判」。只討論現行法,那就只是接受現況,但現行規定本來就有很多不合理啊。例如在五年前,如果按照當時法律規定,難道要跟大家宣導同性不能結婚?我們更想帶大家往更深的層次思考,討論怎麼讓社會變得更好。
去年法白的出版業務與線下活動轉往在「挑興文化」與「市民書店」發生,從持續出書到投入出版產業有哪些評估?
徐書磊(以下簡稱徐):我們能寫一些律師作者因市場、業務考量而沒有經營的主題,持續出版也是一種突破演算法的方式,舉例來說,貴智的《給兒童的小六法全書:40 堂法律必修課》,珞亦主編的《童話陪審團》系列,都讓我們的理念能夠直接打進體制內,接觸到數萬名學生與數百間學校。我們想試試看出版品這條路能走到哪裡去,法白是否有辦法建立自己的銷售管道、把書籍變成像網紅在賣周邊商品的模式?這可能是解決困境的突破口,「困境」是指能讓我們的創作團隊更專注於內容,不必花時間處理發票、思考變現模式。
十年後台灣社會所面臨的新挑戰是什麼?
劉:十年前的問題是「大家欠缺正確資訊」,但現在的挑戰是「充滿錯誤資訊」——過去人們不知道該去哪裡找資訊,現在則是很多人認定自己知道某件事,但其實是錯的。我認為法白能做的,就是繼續穩定地把內容做好。比方說,在節目中會向大眾傳遞台海危機的嚴重性,讓他們認知到這並不是一些人口中的「大內宣」,而是真實存在的風險。
這十年來經營法白帶給你們最大的養分或成就感?
楊:做Podcast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改變。透過訪問讓我開始貼近不同人的生命經驗,能夠直接感受到某些議題對他們的真實影響是什麼。以前我在研究所也修過國際人權法的課,書這麼厚一疊,卻不一定能真正體會「人權」的意義,而我希望能把這種感受帶給更多人。
徐:我沒想到這件事能夠養活自己啦。我們三個人只有我沒考上律師,以傳統法律人的職涯來說很「不務正業」。以前法律系畢業就被期待去考律師、法官、檢察官,考不上就去某個單位當法務。我們的團隊雖然不算大,但某種程度也算創造了一些就業機會,讓法律系畢業生、或對法律有興趣但擁有其他技能的人,對於未來的職業想像變得更多元。
劉:我們收到的回饋其實很多,尤其是像「死刑」這類最難討論的議題,有許多聽眾因為節目而產生了不同的觀點。或在公開活動中,常常遇到許多家庭來找我們聊天;有些是父母在車上讓孩子一起聽我們的節目,結果小孩開始對法律感興趣;有時候是小朋友帶爸媽來,讓家長理解自己關注的領域。這些都讓我們知道「改變」確實有在發生,這真的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甚至讓我覺得自己死後是有機會上天堂的⋯⋯我真心這樣相信!
法律白話文運動 十年大事記
【2014】3月18日學生與公民團體發起佔領立法院行動,「服貿科普文計劃」成立。同年5月轉型為「法律白話文運動」。
【2016】發起「婚姻平權募資計畫」,短短1.5小時內便募得近350萬,超乎預期的響應,讓團隊決定朝更成熟的商業模式發展。
【2019】Podcast「法客電台」上線,Instagram追蹤人數突破13萬,法白團隊擁有了自己的辦公室。2020年獲頒卓越新聞獎並連兩年入圍。
【2025】投入YouTube經營具專業性和娛樂性的節目,嘗試大規模線下活動,並在未來挑戰深度報導,建立媒體角色的監督力。
本文選自《500輯》Issue127「給自己不一樣的十年」回看台灣這十年——學運與社群帶動知識型自媒體崛起;從公部門到大眾都體會設計力是一種溝通力;共享經濟進入交通、飲食、工作、旅遊等生活層面;陶藝成為親近的觀賞收藏與日常活動——因為十年前有群人從自己的喜歡與擅長出發,投入一門深耕十年的學問,帶來這些影響力與改變,豐富了台灣的生活風景。

◎攝影:安比
◎責任編輯:林亞璇
最新文章
-
呂忠翰&陳敏佳攝影展3/14裏山開展!《巔峰之外》深探影像背後的真相
2025/03/17 -
驚喜製造全新力作!戲劇型沉浸式體驗《愛情城市》Belle’s in Taipei登場
2025/03/17 -
巨型蜘蛛震撼現身 富邦美術館路易絲. 布爾喬亞大展 館長翁美慧:值得來看三次的展覽
2025/03/15 -
開箱富邦美術館「路易絲・布爾喬亞」展覽!三大展區、巨型蜘蛛雕塑一次看
2025/03/14 -
《梁祝的繼承者們》舞台映画3/22起誠品電影院獨家放映!導演座談再加碼
2025/03/14 -
《我想再次當個小孩》特展!從奈良美智、村上隆等7位藝術家視角重探童年記憶
2025/03/13 -
史上最大規模!「威廉・透納」特展6月登台 80件泰德美術館館藏真跡亮相
2025/03/13 -
探索真實與虛幻的邊界:皮耶.雨格的當代藝術世界
2025/03/12 -
2025新營藝術季《水水三重奏》3/29登場!市集、國內外精彩演出一次看
2025/03/11 -
以發光之窗一窺羅馬尼亞百年記憶!安德利亞.梅達爾個展關渡美術館登場
2025/03/10 -
陳育維:比起斜槓,擁有根本核心的人才有趣
2025/03/10 -
陶作品牌「土星」:打開創作的方向性,成為理解土地的人
2025/03/09 -
版塊設計李明:開放嘗試、謹慎接受,突破網站設計的邊界
2025/03/08 -
boven雜誌圖書館:打造創意人棲息地,分享好奇精神
2025/03/08 -
法律白話文運動:從社團到媒體,讓法律變好玩是門專業
2025/03/07 -
摔角×馬戲極限特技!羅伯.勒帕吉執導《砰!》臺中國家歌劇院3/7登場
2025/03/07 -
百年徠卡特展2/7德國總部開展!50+經典作品見證人類一世紀的歷史印記
2025/03/07 -
81件作品來台!大都會博物館x故宮《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名作展》6月登場
2025/03/06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