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boven雜誌圖書館:打造創意人棲息地,分享好奇精神

2025/03/08 採訪、撰文/林亞璇

2015年全球首座雜誌圖書館在台北東區成立,既向所有愛書人開放,也建立會員制借閱服務,十年來累積超過五萬本雜誌、近百家企業會員,在許多髮廊、咖啡店、共享工作空間乃至企業內部圖書室,都能見到一本本悉心包上書套、貼有Logo「b」的雜誌。2018年boven cafe於圖書館一樓誕生,成為「雜誌實體化」的體驗場域,許多展覽與品牌限定店在此發生。

(左)boven雜誌圖書館創意總監傅天余、(右)創辦人周筵川。
(左)boven雜誌圖書館創意總監傅天余、(右)創辦人周筵川。

展開創辦人周筵川的生長歷程,會發現這確實就是他的人生志業——自小在三重菜市場跟著母親做生意,熟悉也樂於和客人「交關」;小學嘗試人生首次「創業」,在班上租漫畫給同學。喜歡音樂的他長大後進入「Tower Records」上班,接著在經手大量外文雜誌的「雜誌瘋」學到進貨管理、累積客源。後來幾次創業經驗,都讓他一步步校正方式,確認自己真正想驗證與追求的核心,即是營造一個人與人自在交流的場所。與客人交流興趣與需求的過程,總是帶給周筵川滿滿成就感。「我真的很開心找到一個模式,不只是買賣關係,而是大家可以共享空間、幫助彼此。」

「他不是創作者,但找到了一個最棒的角度,即是打造一個服務創作者的場域。這裡沒有主觀偏好去排除些什麼,而是了解客人後盡量去給予他們需要的。」2018年以創意總監身份加入團隊、身為電影導演的傅天余,如此看待boven的誕生與十年有成。「我們永遠需要一個創意人的棲息地,那是一個生氣勃勃、充滿能量、物種多元的生態系,我們總需要去繞一繞,知道那裡會有一群氣味相投的人。而boven的確在十年後做到了這件事。」

十年前怎麼開始雜誌借閱服務的?那時第一個會員是誰?

周筵川(以下簡稱川):應該是我還在雜誌瘋時服務過的東區髮廊,他們每個月都需要採購新雜誌,我就提出租借雜誌的服務,創業後正式提出合作邀請。後來越來越多口耳相傳,可能是自己出去開店的設計師、去剪頭髮的客人都會彼此詢問分享。

boven每個月都會進貨大量新雜誌,一直以來怎麼解決支出和空間上的壓力?

川:boven一整年進書將近五千本,借閱雜誌的企業會員將近一百家,每個月雜誌流動量非常大,所以也跟一些展示空間較大的共享工作空間或飯店合作,創造更大量、頻率相對小的流動,並透過這個方式服務不在台北的客人。未來希望能跟更多元的單位合作,甚至像銀行、醫院診所這些需要等待的地方,都很適合有雜誌出現,讓更多人體會雜誌帶來的樂趣。

你們怎麼看待十年來boven最大的改變與不變?

傅天余(以下簡稱傅):十年前後,閱讀都是boven的核心,但除了台北館這個本體,透過分享雜誌,閱讀的行為和場域在各處遍地開花。我喜歡boven變得不多,卻又很不一樣。這在不斷冒出新東西的台北是很難得的。它不是一種古書店抗拒時代變化的那種封閉氣息,而是一直在接收世界的變化——因為很清楚自己的核心,所以能保持開放而不僵化。

川:我的個性很願意嘗試、不怕麻煩,很歡迎來過boven的人,因為各自的經歷或工作背景,對這裡提出想像或合作邀請。咖啡店開了以後,這個品牌慢慢被帶出去,辦了許多講座、實驗劇場、舞蹈會、各式型態的活動,並以雜誌欄位的概念來規劃展覽、品牌快閃店等,這是我覺得boven在變與不變之間,找到很棒的流動模式。

boven cafe提供了雜誌概念實體化、分享體驗的場所。
boven cafe提供了雜誌概念實體化、分享體驗的場所。
來自日本的「ニジノ絵本屋」在boven舉辦展覽與樂團演出。
來自日本的「ニジノ絵本屋」在boven舉辦展覽與樂團演出。

台灣這幾年的共享經濟、創意空間越來越盛行,boven十年前後身處的環境有何不同?

傅:十年前我們總羨慕國外有些很棒的店,而台灣的follow速度很快,新世代對於生活型態的想像、設計與服務的形式、店的美學等看得很多,也很多人投入進來。現在台灣幾乎到處、就算是鄉間都可能有人在那裡做一間很有趣的店,並嘗試用新方式跟消費者溝通本土的好東西。

川:台灣人很像雜誌人——台灣是一個海島,土地或資源相對少,很需要外來的資訊跟刺激;台灣人喜歡吃,樂於在各種事情上嚐鮮,這些就是雜誌人的精神,對未知的事情好奇,喜歡持續接收新東西的餵養。

圖書館空間使用了十年依然好喜歡的設計?

川:我一直都喜歡它的隱密感和動線設計,無法一眼看透空間,讓對這裡好奇的客人可以探索。建築師顧相璽在設計時,偏向以家宅概念設計而非商業空間,讓使用者處在同個空間但不太會互相干擾,像廁所座落的巧妙位置即是一例。

傅:這其實是一個強勢的空間,身在地下室卻沒有封閉感,走進來會立刻被包覆但不感到壓迫,來到boven我立刻就可以安頓(settle down)下來,那很類似宗教空間具有的精神性。另外我最佩服建築師的種樹哲學,他希望使用者從樓梯上來、結束這個空間體驗時,不是很粗暴直接地看到東區街景,他在門口種了一顆樹,迎來光影和小鳥,溫柔地做了一個視覺轉換。

boven雜誌圖書館 十年大事記

【2015】經歷五年籌備,boven雜誌圖書館於東區巷弄中開張,開店前三年持續摸索,吸引各種合作詢問。

創立boven前,周筵川先在仁愛圓環附近的漫畫店雜誌區測試實驗。
創立boven前,周筵川先在仁愛圓環附近的漫畫店雜誌區測試實驗。

【2018】租下圖書館一樓開設boven cafe,傅天余以創意總監身份加入團隊,提出「靈感的場所」概念,許多展覽講座與品牌限定店在此發生。

【2022】因疫情發展出「雜誌人俱樂部」借閱方案,將服務擴大至全台,並進駐台南StableNice BLDG開設第一間分館。

【2025】將boven的十年故事寫成《打造靈感的場所》一書出版。並朝向內容與服務更多樣的大型空間前進,將營運管理系統化以推動品牌化,發展與其他品牌提案合作的可能。

本文選自《500輯》Issue127「給自己不一樣的十年」

回看台灣這十年——學運與社群帶動知識型自媒體崛起;從公部門到大眾都體會設計力是一種溝通力;共享經濟進入交通、飲食、工作、旅遊等生活層面;陶藝成為親近的觀賞收藏與日常活動——因為十年前有群人從自己的喜歡與擅長出發,投入一門深耕十年的學問,帶來這些影響力與改變,豐富了台灣的生活風景。

◎攝影:安比

◎圖片提供:周筵川、boven雜誌圖書館

◎責任編輯:林亞璇

推薦閱讀

法律白話文運動:從社團到媒體,讓法律變好玩是門專業

Issue127

法律白話文運動:從社團到媒體,讓法律變好玩是門專業

法律白話文運動:從社團到媒體,讓法律變好玩是門專業

2025/03/07
版塊設計李明:開放嘗試、謹慎接受,突破網站設計的邊界

版塊設計李明:開放嘗試、謹慎接受,突破網站設計的邊界

2025/03/08
陶作品牌「土星」:打開創作的方向性,成為理解土地的人

陶作品牌「土星」:打開創作的方向性,成為理解土地的人

2025/03/09

最新文章

高美館《快樂島-日常的史詩》透過繪畫、雕塑、裝置等多元創作媒材,展開藝術家對記憶...

快樂島8/30高美館開展!日韓25位藝術家回應成人世界的脆弱

2025/09/01
楊德昌傳世經典《一一》全新4K修復版9/19重返大銀幕,預售票即可獲「坎城紀念版...

楊德昌《一一》全新4K修復版9/19上映!預售原文海報緊急加印1125 套

2025/08/29
《士林仙界大派對》8/30、31魔幻登場!北藝中心化身派對仙山,集結布袋戲、Si...

北藝中心化身派對仙山!2025 潮臺北《士林仙界大派對》8/30、8/31登場

2025/08/28
北師美術館全新展覽「亂流:半睡飛行夢」於8月29日至11月2日登場!現場展出來自...

亂流:半睡飛行夢8/29北師美術館登場!展館化身機場,反思「飛行」的意義

2025/08/28
日本創意混合單位NIKO NIKO TAN TAN(左)攜手台灣饒舌歌手POPO...

日本NIKO NIKO TAN TAN 攜新作ft.台灣饒舌歌手POPO J 8月登上台灣舞台

2025/08/27
「2025FOCASA馬戲藝術節」邀集各國特技高手,在三頂巨型馬戲篷日夜大車拼!...

2025FOCASA馬戲藝術節10月前進高雄!集結三頂巨型馬戲篷、101場演出

2025/08/27
以「如 如」為題,邀請兩位女性藝術家展出各自不同媒材形式的創作,並藉此體現出一場...

展覽《如如》Harper Ouk╳ 蔡宜芳以創作詮釋動靜間稍縱即逝的詩意風景

2025/08/26
國美館展出「履痕深烙:席德進早期的生命和藝術軌跡, 1943-1966」,探索藝...

席德進「履痕深烙」國美館8/23登場!百件作品深探台灣藝術發展軌跡

2025/08/26
關注生態永續的韓國當代藝術家Kim Sunwoo首度來台個展《Beyond th...

韓國藝術家Kim Sunwoo首次來台個展登場!走進渡渡鳥的奇幻冒險地圖

2025/08/25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