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百年紀念,回顧鬼才導演勞勃阿特曼十部生涯代表作

2025/07/01 文/廖福生

勞勃阿特曼生涯創造無數經典作品,是別樹一格的影壇傳奇。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勞勃阿特曼生涯創造無數經典作品,是別樹一格的影壇傳奇。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勞勃阿特曼 —— 與主流體系保持距離的「局外人」

「拍電影這件事,讓人有機會一次活好幾輩子」

— 勞勃阿特曼

1925年美國密蘇里州的堪薩斯市,一名男孩呱呱墜地,無人知曉,這名小男孩未來將成為國際三大影展的大滿貫獲獎導演,持續影響著無數影像創作者至今。

勞勃阿特曼僅有高中學歷,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擔任空軍飛行員,期間曾多次將自己創作的電影劇本投稿至好萊塢。退伍後在一家攝製紀錄片和廣告片的製片公司工作,最後被名導演希區考克相中,開啟了影像創作之路,執導電視劇集與獨立電影。

1963年,勞勃阿特曼創立了自己的獨立製片公司,但真正成功導演的作品,要到1968年的登月科幻電影《倒數》(Countdown)。不過真正讓他名揚世界的是在1970年,以反傳統手法揶揄美國人現狀的《外科醫生》(M*A*S*H)。

勞勃阿特曼的《外科醫生》是他的成名經典之作。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勞勃阿特曼的《外科醫生》是他的成名經典之作。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電影推薦一:戰場下的現代浮世繪─ 勞勃阿特曼的《外科醫生》(M*A*S*H, 1970)

勞勃阿特曼經典作品無數,反映出各面向的社會文化,透過影像映照出狂野時代的虛無美國夢,同時在反諷與現實間拉出令人省思玩味的距離感。1970年上映、至今已走過50載的坎城金棕櫚獎之作「外科醫生」(M*A*S*H),無非是勞勃阿特曼寫下影史經典的類型電影開端。

60年代的美國,經歷反文化運動的勃發,社會議題上呈現劍拔駑張的百家爭鳴,同時越戰的介入成為政府與人民的引爆點,各種挫敗與茫然接踵而至,出現無限迷思輪迴。《外科醫生》在如此混亂的環境下,創造出一個令人驚嘆的獵奇世界,以真實的韓戰為背景,透過虛構的人物與戰場眾生相,反諷當時戰爭(越戰)背後的瘋狂,以及當權者在社會體制下的怪誕無良,同時辛辣撻伐美國政府雞肋般的軍事行動,著實當頭棒喝,即使時空背景來到50年後的今天,仍舊趣味橫生。

《納許維爾》呈現了當時美國社會的精神危機。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納許維爾》呈現了當時美國社會的精神危機。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電影推薦二:美國夢背後的聲音拼圖 ─ 勞勃阿特曼的《納許維爾》(Nashville, 1975)

勞勃阿特曼擅長群像敘事、交疊對白、多線劇情,特立獨行不迎合好萊塢主流的敘事模式,成為了勞勃阿特曼的個人風格,作品多諷刺體制、顛覆類型。《納許維爾》共24個角色穿梭於音樂、政治、媒體交織的美國夢幻境,堪稱勞勃阿特曼群像敘事的巔峰之作。

《納許維爾》以美國鄉村音樂發源地田納西州的小鎮納許維爾為起點,批判當時政局的腐敗醜陋,結尾遭暗殺的女明星彷彿預言今日社會對偶像的極端愛憎,冷漠的歌聲與台下喧囂的群眾,除了暗喻因大眾文化腐蝕而失去獨立意識的空洞靈魂外,同時揭露當下美國社會普世歡騰的氣氛背後,那接近臨界點的社會精神危機。《納許維爾》甚至丟出了引信,音樂、政治乃至於這個世界,是否能如閃爍在納許維爾夜空下的旋律一樣透明純淨?醒世寓意在當時的年代無疑是先鋒之作。

本片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與最佳導演等提名,就連被譽為現代最具現實主義風格的韓國名導奉俊昊,都曾盛讚:「即使有很多多線敘事的電影,我仍認為《納許維爾》是其中最出色的一部。」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TFAI)將於七月推出「勞勃阿特曼:眾生喧嘩」主題節目。精選作品橫跨1970至1990年代,包括《三女性》、《漫長的告別》、《幻象》、《超級大玩家》、《銀色.性.男女》等10部代表作。

勞勃阿特曼曾有句名言:「不要給我講故事,我對故事沒有興趣;跟我講裡面的人物,我只對人物有興趣,我需要的是人物。」【勞勃阿特曼:眾生喧嘩】主題放映將於7/6舉辦專題講座,邀請新世代觀眾重新認識這位「電影裡不講故事,卻能讓你進入世界」的傳奇影像大師。

立即購票:https://tfaitw.pse.is/7rckf4

電影

重新理解家,是成為自己的依據——《我家的事》導演潘客印╳演員曾敬驊

重新理解家,是成為自己的依據——《我家的事》導演潘客印╳演員曾敬驊

2025/09/19
因為分眾,所以精準聚焦:TCCF創意內容大會「內容交易市場」,助臺灣IP賣向國際

因為分眾,所以精準聚焦:TCCF創意內容大會「內容交易市場」,助臺灣IP賣向國際

2021/11/10
GUCCI LOVE PARADE 描繪現代神話夢境

GUCCI LOVE PARADE 描繪現代神話夢境

2022/03/25
電影

最新文章

陳澄波最愛的寫生地點之一嘉義公園。公園內設有九處陳澄波畫架,讓觀眾可以從藝術家視...

臺史博「寫生的故事」特展結合主題小旅行,走進陳澄波時代風景

2025/09/26
《Fare》製作台北特輯,從飲食文化、環境地貌、居民生活等角度深入這座城市。圖/...

英國雜誌《Fare Magazine》的台北探索:一座滿足每種飲食需求的城市

2025/09/21

重新理解家,是成為自己的依據——《我家的事》導演潘客印╳演員曾敬驊

2025/09/19
圖/索卡藝術提供

《尚未命名的抵達》梁凱棋×溫晉豪雙個展台南索卡藝術9/20登場

2025/09/19
羅大佑以EP致敬鄧雨賢,兩代音樂巨匠跨時空對話。記者王聰賢/攝影

音樂傳承的使命 羅大佑致敬鄧雨賢 兩代音樂教父跨時空對話

2025/09/19
「聲子蟲」主創吉他手柯明,擅以空間感營造氣場,傳達悠遠長流的演奏風格。

以音樂衡量家的基準,超越言語的表達——聲子蟲柯明

2025/09/19
從小就被鼓勵透過各種創作方式玩耍,畫畫是鄭敬儒隨性私密的個人筆記。

拿著畫筆互看,帶著家的安心感創作——deca joins 鄭敬儒

2025/09/19
一嶼ISland 呈獻臺灣攝影家「李雨軒 Viewfinder 攝影展」,以老相...

「李雨軒 Viewfinder 攝影展」一嶼登場!以老相機觀景窗捕捉光影記憶

2025/09/18
國際重量級作家金英夏,首度來到屏東,10月4日11點在恆春文化中心舉辦講座。圖/...

2025南國漫讀節來到恆春 重量級作家金英夏、吳若權歡慶建城150周年

2025/09/18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