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以臺灣城市自然地景為靈感!建築大師彼得.庫克「山/市」個展MoCA登場

2025/06/23 編輯|陳宜慧

以設計實驗性建築聞名的英國建築大師彼得.庫克(Sir Peter Cook)於6月21日至8月10日,在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當代實驗展場,展出全新展覽「山/市彼得.庫克個展」(Peter Cook: City and Mountain)。集2件現地裝置與13件數位版畫作品,以《秘密街道》與《共融地景》兩個端點展開,呈現庫克在多次造訪臺灣之後,深入島嶼內部,以一系列混合建築的隱喻,描繪對未來臺灣的想像。

「山/市—彼得.庫克個展」為英國建築團體「建築電訊」(Archigram)創辦人之一的彼得.庫克Peter Cook所帶來的展覽,於6/21-8/10在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實驗展場展出。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攝影:王士源
「山/市—彼得.庫克個展」為英國建築團體「建築電訊」(Archigram)創辦人之一的彼得.庫克Peter Cook所帶來的展覽,於6/21-8/10在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實驗展場展出。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攝影:王士源

建築迷不能錯過的大師級創作

被譽為1960年代最具影響力的建築運動,誕生於六零年代的英國前衛建築團體「建築電訊」(Archigram),由彼得.庫克等人創辦,向來以新未來主義色彩、反英雄崇拜等概念,科技中汲取靈感,藉由一系列假想性的計畫來創造一種全新的現實,而。那些出現在紙上的建築,不曾被真正建造,卻深切地影響了後世。其中,由Richard Rogers與Renzo Piano設計,被認為是二戰後最具代表建築之一的龐畢度中心,將建築「反轉」令結構與機電系統顯露於外牆,如此大膽、激進、具爭議的設計詮釋,其靈感來源之一,即是Archigram。

做為大師級人物,彼得.庫克的建築作品出現於世界各地,囊括大阪、柏林、法蘭克福、馬德里等,其中與科林.福尼爾(Colin Fournier)共同設計,最廣為人知的奧地利格拉茲美術館,則是被暱稱為「友善的外星人」。而他近期與樂高合作完成「遊戲館」(Play Pavilion)設計,亦於2025年6月11日起在倫敦肯辛頓花園蛇形藝廊展出。

然而,彼得.庫克讓人為之驚嘆的不只有建築,其中與其設計密不可分的繪畫創作,更值得細細觀看。只因他經常透過手繪來探索建築的邊界,並在圖紙上以繽紛的色彩、富有想像的構圖創造另一種看待未來城市的方式,這種創作方式不僅豐富了他的建築實踐,也對建築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英國建築大師彼得.庫克(Peter Cook)。 圖/藝術家提供
英國建築大師彼得.庫克(Peter Cook)。 圖/藝術家提供

彼得.庫克以創作轉譯他眼中的臺灣現實與想像

臺灣可以從兩個面向來觀察,西部由一連串繁華城市構成,東部則有著神秘的山脈,以及近乎被遺忘的海岸地區。因此,在多次造訪臺灣後,彼得.庫克逐漸感受到台灣這片土地的氣息悄然滲入他的創作靈感,並將他所觀察到的種種矛盾現象轉化為一個充滿想像與探索性的空間,在展場中構築出一條邊界曖昧的「街道」。

庫克的繪畫創作與他的建築設計密不可分,本次將展出2件裝置與12件數位版畫作品,呈現庫克在多次造訪臺灣之後,深入島嶼內部,以一系列混合建築的隱喻,描繪對未來臺灣的想像。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攝影:王士源
庫克的繪畫創作與他的建築設計密不可分,本次將展出2件裝置與12件數位版畫作品,呈現庫克在多次造訪臺灣之後,深入島嶼內部,以一系列混合建築的隱喻,描繪對未來臺灣的想像。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攝影:王士源

展場一隅。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攝影:王士源
展場一隅。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攝影:王士源

其作品從兩個端點展開——《秘密街道》與《共融地景》,呈現城市的雙重面貌,一方面反映人們對交流與連結的渴望,另一方面則展現了當代文化語境中勇於冒險的姿態。

「街道」是作品中反覆出現的元素,蘊含著模糊與曖昧的層次。而「都市化森林」(Urbanized Forest)這個概念,更指向一種深邃而神秘的變異。因此,當我們凝視這條「街道」,也像是朝向一座金碧輝煌的「希望之殿」前行,儘管旅程充滿裂縫與曲折繞行。然而,藉由這系列的混合建築,不只呈現出都市與自然的交融與轉化,亦描繪出對未來臺灣的想像,同時亦開展出種種關於未來的可能思考。

Peter Cook《共融地景》Inclusive Landscape。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攝影:王士源
Peter Cook《共融地景》Inclusive Landscape。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攝影:王士源

Peter Cook《共融地景》Inclusive Landscape。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攝影:王士源
Peter Cook《共融地景》Inclusive Landscape。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攝影:王士源

Peter Cook《秘密街道》Street of Secrets。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攝影:王士源
Peter Cook《秘密街道》Street of Secrets。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攝影:王士源

Peter Cook《秘密街道》Street of Secrets。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攝影:王士源
Peter Cook《秘密街道》Street of Secrets。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攝影:王士源

Peter Cook《秘密街道》Street of Secrets。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攝影:王士源
Peter Cook《秘密街道》Street of Secrets。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攝影:王士源

Peter Cook《濾鏡城市》(Filter City)。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攝影:王士源
Peter Cook《濾鏡城市》(Filter City)。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攝影:王士源

Peter Cook《濾鏡城市2》(Filter City2)。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攝影:王士源
Peter Cook《濾鏡城市2》(Filter City2)。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攝影:王士源

「山/市彼得.庫克個展」(Peter Cook: City and Mountain)

日期:6月21日—8月10日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實驗展場MoCA Studio

官網:https://mocatpe.tw/ca04a3ium

展覽座談「畫一座山/市,和風一樣自由——建築如何想像這座島嶼」

日期|2025/7/12(六)14:20-16:20

主持|黃姍姍/忠泰美術館總監

與談|彼得.庫克 ( Peter Cook )/本展參展藝術家、黃聲遠/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

台北當代藝術館

6個神秘微縮裝置,一切取決於觀看視角:鄧肯蒙特弗全新個展《秘術之所》MoCA Studio登場

6個神秘微縮裝置,一切取決於觀看視角:鄧肯蒙特弗全新個展《秘術之所》MoCA Studio登場

2022/03/04
MoCA「非遊記」展出中:11組台泰藝術家雙軌展演,以歌謠為邊陲勞動者發聲

MoCA「非遊記」展出中:11組台泰藝術家雙軌展演,以歌謠為邊陲勞動者發聲

2022/05/12
當代館主題大展《轉接器》MoCA登場:攜手洪建全基金會合辦,11位台灣當代創作者、3組表演團體展演

當代館主題大展《轉接器》MoCA登場:攜手洪建全基金會合辦,11位台灣當代創作者、3組表演團體展演

2022/08/12

最新文章

《Fare》製作台北特輯,從飲食文化、環境地貌、居民生活等角度深入這座城市。圖/...

英國雜誌《Fare Magazine》的台北探索:一座滿足每種飲食需求的城市

2025/09/21

重新理解家,是成為自己的依據——《我家的事》導演潘客印╳演員曾敬驊

2025/09/19
圖/索卡藝術提供

《尚未命名的抵達》梁凱棋×溫晉豪雙個展台南索卡藝術9/20登場

2025/09/19
羅大佑以EP致敬鄧雨賢,兩代音樂巨匠跨時空對話。記者王聰賢/攝影

音樂傳承的使命 羅大佑致敬鄧雨賢 兩代音樂教父跨時空對話

2025/09/19
「聲子蟲」主創吉他手柯明,擅以空間感營造氣場,傳達悠遠長流的演奏風格。

以音樂衡量家的基準,超越言語的表達——聲子蟲柯明

2025/09/19
從小就被鼓勵透過各種創作方式玩耍,畫畫是鄭敬儒隨性私密的個人筆記。

拿著畫筆互看,帶著家的安心感創作——deca joins 鄭敬儒

2025/09/19
一嶼ISland 呈獻臺灣攝影家「李雨軒 Viewfinder 攝影展」,以老相...

「李雨軒 Viewfinder 攝影展」一嶼登場!以老相機觀景窗捕捉光影記憶

2025/09/18
國際重量級作家金英夏,首度來到屏東,10月4日11點在恆春文化中心舉辦講座。圖/...

2025南國漫讀節來到恆春 重量級作家金英夏、吳若權歡慶建城150周年

2025/09/18
李元佳個展文心藝所展出!以點的宇宙為核心,一睹藝術家從臺北到坎布里亞四大時期的極...

「李元佳個展」文心藝所登場!以點為宇宙, 一展四大時期極簡抽象旅程

2025/09/17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