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性就是相信內在智慧,不向外去尋求——Misc林佳齡
擁有敏感體質的Misc常被朋友暱稱仙女,從小不時能看見靈體或神明,九年前開啟修行之路,與菩薩連結,通靈能力也越磨越銳利。2020年起Misc與夥伴Wen經營神秘學Podcast節目《設計師的仙界傳說》,討論修行日常、天界知識與信仰觀點,更開設冥想班,分享專注與調節內心的方法。從無神論者成為通靈者,認知到這個世界以外還有世界,讓她用更開闊的心活著。
Q. 從無神論者到佛教徒,信仰帶給你的影響?
我會說自己是「喜歡佛教的人」,我喜歡這是一個宗教卻提倡無神論。佛教主張每個人的內心都有神性,你不需要崇拜任何神明,而是要去認識你自己,聆聽內心的聲音和答案。那個內在的神性,有人會稱作「高我」或是「指導靈」,任何名字都可以,重點是你相信自己的內在有一個力量與智慧,而不是向外去尋求或依附。
Q. 有曾因為信仰而困惑嗎?困惑帶你發現什麼?
佛教的無神論曾讓我困惑,我到底是在跟自己內心的神性對話,還是在跟我的菩薩對話?菩薩真的存在嗎?然而當某次我躺在床上,盯著天花板思考這個問題時,眼前的天花板突然扭曲浮出一顆一顆細小的粒子,那個情況維持了好長一段時間,直到我意識到,那似乎是菩薩在回應我:我可以相信自己和祂是同時存在的。
那一刻我也體會到,眼前所見的這個世界和所有物質,都是由微小的粒子組成的,似乎吹口氣就會消散那樣的輕巧。那個看見,好像讓我的心變得更大,讓我在某些被眼前所見困住的時候可以跳脫出來,多出一些對自己和他人的從容與包容。
Q. 最近一次從信仰中感受到的深刻連結與提醒?
今年中我在大阪四天王寺經歷了深刻的震動,走進大殿那一刻眼前浮現靈魂某一世曾經跟著這位菩薩在天上學習的畫面,讓我我哭得不能自己,感受到屬於這裡的強烈安心感。那次經驗帶來一種謙卑的提醒和力量,加深了我對萬物皆有靈的相信,知道這個世界比我接觸與想像的要大很多。
我本身是很仰賴邏輯和科學的人,就算修行多年,接觸許多會通靈的老師和朋友,還是會對這件事抱持懷疑。但是當因為親身經歷而與這些神靈越來越靠近,我發現一位通靈人的真假與否根本就不重要,如果他能對有所求的對象帶來療癒,那其實就是一種成功,但如果在過程中讓他人感覺不舒服,那可能他的溝通方式、日常中「身、口、意」的修行都還有很多需要學習,這也是我對自己的提醒。
Q. 在經營Podcast、開設冥想班中,對於當代大眾看待信仰的觀察?
有聽眾是會帶小小孩一起聽節目、服用冥想引導的年輕爸媽,來上冥想課的同學從16歲到50幾歲都有,或許因為這個時代資訊太多太快,大家很需要找到好好和自己相處、讓身心安定的方法。現在有點像是進入了佛教說的「末法時代」,大眾對於身心靈議題、各種信仰的高度興趣,已經從傳統的宗教拓展至外星人、宇宙、星際種子等探索,會拜神、將寄託放在神靈身上的人越變越少。
我和夥伴都很喜歡神明,真心希望可以用我們自己的方式弘揚佛法,也打破大家對宗教的刻板印象,正在準備的新空間「好仙書室」就是從這個動機出發,想打造一個讓大家可以來抄經冥想、安放自己的空間。
本文選自《500輯》Issue140「構築心中的信仰風景」信仰是一種自由的心靈活動,也是一種個人與群體的歷史,訴說人們與地方的來歷,累積成看待世界的觀點——透過日常習慣、儀式傳承、物件寄情、社群互動,讓相信的意念變得堅實。信仰如鏡,持續擦亮,以此照見,我們得以對自己越來越誠實。
![]()
◎圖片提供:林佳齡Misc
◎責任編輯:林亞璇
Issue140
最新文章
-
雞籠中元祭:從對立到和諧,映照人心與時代
2025/09/05 -
神性就是相信內在智慧,不向外去尋求——Misc林佳齡
2025/09/05 -
邁克爾 ‧ 穆勒《關於繪畫的思考》爍樂畫廊展出!一睹沒有邊界的畫布創作
2025/09/05 -
「Natural Blue藍色企劃」NOKE忠泰樂生活展出!一睹當代創作者藍色收藏
2025/09/04 -
臺灣首次大型女性書藝研究展「自由自在」橫山書法藝術館登場
2025/09/04 -
2025 Camping Asia 11月登場!以舞蹈為語言、5檔精選表演節目一次看
2025/09/03 -
双方藝廊10週年聯展《非双》集13位跨世代藝術家一展時代縮影
2025/09/02 -
快樂島8/30高美館開展!日韓25位藝術家回應成人世界的脆弱
2025/09/01 -
楊德昌《一一》全新4K修復版9/19上映!預售原文海報緊急加印1125 套
2025/08/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