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女神就像溫暖長輩,共鳴與陪伴身為女性的自己——倪瑞宏

2025/09/06 撰文/倪瑞宏

倪瑞宏的創作常可見對於民間信仰中女性形象的觀察與轉化,那些宮廟與教堂壁畫上的女神、仙女、聖母⋯⋯在她的敘事下擁有活生生的人格。從小受到信仰天主教的奶奶與一貫道的外婆影響,又有個教藝術史、會帶她去美術館的母親,養成她看待信仰與藝術的獨特眼光。今年春天倪瑞宏生下女兒,自認在心境與創作主題上越來越遠離20代的「仙女」認同,懷孕時的身心變化、哺餵母乳的過程讓她對信仰與創作都有了不同感受。

Q. 在擁有多元虔誠信仰的家庭長大,自小對信仰文化的親近感對你帶來什麼影響?你覺得人為什麼會需要信仰?

我想是在這種密集的祭祀過程中給自己找樂子?我媽是個非常堅持祭祖習慣的女子,我們會在除夕、清明、母親節、端午節、父親節、中秋節以及我爸生日去掃墓。我很習慣陪我媽去採買祭拜的水果,還有家裡收到禮盒都要先去拜拜過才能吃。只要工作上遇到不順,我都相信這麼密集的和祖先接上線可以帶給我無所畏懼的力量。

多數台灣民間信仰,我覺得都是給自己的慾望找個背書和支持,期待能藉由更大的力量達成自己期望的結果,有總比沒有好。人類是群居動物,信仰讓人有歸屬感,在這個社群照應下活得更有安全感,比較不會被虛無感控制。我則是喜歡讓自己泡在信仰空間裡感受所謂的神性,例如在歐洲旅行時靜靜坐在教堂裡聽聖歌,看受苦的聖徒塑像,在伊朗伊斯法罕的國王清真寺看陽光灑在彩繪藍色磁磚上,我覺得神就在這裡面。

孕期間創作的《蚌殼精的勝利湧泉》,是致敬保安宮內潘麗水畫師的作品。
孕期間創作的《蚌殼精的勝利湧泉》,是致敬保安宮內潘麗水畫師的作品。
作品《良婦櫃》的磁磚畫,是對教堂與廟宇所見中西方女性故事的想像與轉化。
作品《良婦櫃》的磁磚畫,是對教堂與廟宇所見中西方女性故事的想像與轉化。

Q. 你的創作中常可見來自女性神靈的靈感與轉化,你會如何描述與她(祂)們之間的連結?

每個人生不同階段都有相應的女神可以共鳴,她們都像陪在我身邊溫暖的女性長輩般,告訴我正在經歷的都是普世女性都會遇到的。去年我一個人跑去歐洲旅行,到了西班牙塞維亞的教堂,就對穿著巨大華服抱著小耶穌的聖母像特別有感覺,可以凝視她慈祥的臉非常久,似乎感覺到身上什麼東西被喚醒,隔幾天就發現我懷孕了。我還在威尼斯聖母堂默念聖母經:萬福瑪利亞,妳充滿聖寵,主與妳同在,妳在婦女中受讚頌,妳的親子耶穌同受讚頌⋯⋯想祈求聖母保佑我和肚子里的小孩平安,想著接下來我的人生就要完全不同了,我已經不能再漂泊了。

懷孕時在歐洲教堂中與聖母像產生共鳴。
懷孕時在歐洲教堂中與聖母像產生共鳴。
廟裡的臨水夫人神像帶給倪瑞宏共鳴與創作靈感。
廟裡的臨水夫人神像帶給倪瑞宏共鳴與創作靈感。

Q. 面對母親的新身份肯定有很多不安,這段期間有尋求信仰與從中發現什麼嗎?

剛開始懷孕還不太穩定的時候有去拜拜,例如做完羊膜穿刺等結果的時候,我去圓山保安宮拜註生娘娘,竟然抽到大兇,我嚇到不敢再問了,就默默把籤放回去裝沒事,之後便再也沒有去任何廟裡尋求神明的意見了。

生產前我唯一貼在床頭的一張籤詩,是住台南的好友小爵特別去重慶寺為我求的,那是唯一一張精準預測會是女兒的籤,小爵將籤詩連同他親手繡的小枕頭,寄到台北給我。也許是常年對台南這座古城的嚮往與喜愛,那張來自台南300年古廟的籤,竟然完全安撫我即將成為母親的不安。產後兩個月去台南開會時特別走了一趟重慶寺,小巧別緻的廟堂,鑲嵌的彩色玻璃,供桌上擺滿油燈,火光在空氣中閃爍讓我頭有些暈眩,簡單快速向裡面供奉的臨水夫人與註生娘娘道謝,就趕緊離開衝去搭高鐵回家看女兒。後來我想其實這段時間,已經嚴重睡眠不足到比起去尋求神明慰藉,更想好好睡一覺。

朋友為保佑孩子平安親手繡的小枕頭。
朋友為保佑孩子平安親手繡的小枕頭。
倪瑞宏的信仰小物:「曾有一條奶奶給我的白金手鍊,陪我經歷了研究所畢業到父親過世、第二本書出版的整整六年,每次感覺難受時,看見它折射出的優雅金屬光都會讓我心安。手鍊不小心遺失後我就沒再配戴任何有情感連結的物件。這張籤詩是住台南的好友去重慶寺為我求的,被我貼在床頭,安撫了懷孕時的不安。」
倪瑞宏的信仰小物:「曾有一條奶奶給我的白金手鍊,陪我經歷了研究所畢業到父親過世、第二本書出版的整整六年,每次感覺難受時,看見它折射出的優雅金屬光都會讓我心安。手鍊不小心遺失後我就沒再配戴任何有情感連結的物件。這張籤詩是住台南的好友去重慶寺為我求的,被我貼在床頭,安撫了懷孕時的不安。」
倪瑞宏|1990年生於臺北,領有仙女證書的藝術家,創作橫跨書寫、繪畫、雕塑、裝置,可見其對於女性自我認同、民間信仰、媒體傳播等議題的獨特觀點。著有自傳書《仙女日常奇緣》《蓬萊仙山-悲情夢》。作品曾入選臺北美術獎、臺南新藝獎、openbook年度好書獎。
倪瑞宏|1990年生於臺北,領有仙女證書的藝術家,創作橫跨書寫、繪畫、雕塑、裝置,可見其對於女性自我認同、民間信仰、媒體傳播等議題的獨特觀點。著有自傳書《仙女日常奇緣》《蓬萊仙山-悲情夢》。作品曾入選臺北美術獎、臺南新藝獎、openbook年度好書獎。

本文選自《500輯》Issue140「構築心中的信仰風景」

信仰是一種自由的心靈活動,也是一種個人與群體的歷史,訴說人們與地方的來歷,累積成看待世界的觀點——透過日常習慣、儀式傳承、物件寄情、社群互動,讓相信的意念變得堅實。信仰如鏡,持續擦亮,以此照見,我們得以對自己越來越誠實。

◎圖片提供:倪瑞宏

◎責任編輯:林亞璇

Issue140

神性就是相信內在智慧,不向外去尋求——Misc林佳齡

神性就是相信內在智慧,不向外去尋求——Misc林佳齡

2025/09/05
雞籠中元祭:從對立到和諧,映照人心與時代

雞籠中元祭:從對立到和諧,映照人心與時代

2025/09/05
日本鹿舞:人鹿神融為一體,在夜裡和諧地像場夢

日本鹿舞:人鹿神融為一體,在夜裡和諧地像場夢

2025/09/06

最新文章

謝德慶作品,Fall 3_One Year Performance 1981-1...

洪建全基金會贊助 謝德慶首次完整回顧展在紐約Dia Beacon登場

2025/10/01
陳澄波最愛的寫生地點之一嘉義公園。公園內設有九處陳澄波畫架,讓觀眾可以從藝術家視...

臺史博「寫生的故事」特展結合主題小旅行,走進陳澄波時代風景

2025/09/26
《Fare》製作台北特輯,從飲食文化、環境地貌、居民生活等角度深入這座城市。圖/...

英國雜誌《Fare Magazine》的台北探索:一座滿足每種飲食需求的城市

2025/09/21

重新理解家,是成為自己的依據——《我家的事》導演潘客印╳演員曾敬驊

2025/09/19
圖/索卡藝術提供

《尚未命名的抵達》梁凱棋×溫晉豪雙個展台南索卡藝術9/20登場

2025/09/19
羅大佑以EP致敬鄧雨賢,兩代音樂巨匠跨時空對話。記者王聰賢/攝影

音樂傳承的使命 羅大佑致敬鄧雨賢 兩代音樂教父跨時空對話

2025/09/19
「聲子蟲」主創吉他手柯明,擅以空間感營造氣場,傳達悠遠長流的演奏風格。

以音樂衡量家的基準,超越言語的表達——聲子蟲柯明

2025/09/19
從小就被鼓勵透過各種創作方式玩耍,畫畫是鄭敬儒隨性私密的個人筆記。

拿著畫筆互看,帶著家的安心感創作——deca joins 鄭敬儒

2025/09/19
一嶼ISland 呈獻臺灣攝影家「李雨軒 Viewfinder 攝影展」,以老相...

「李雨軒 Viewfinder 攝影展」一嶼登場!以老相機觀景窗捕捉光影記憶

2025/09/18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