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5。巡演 }陳冠亨:沒有誰單戀誰,合作更有影響力
《500輯》發刊五年了,我們在過去製作的131個主題中,挑選出五個題目,向當時參與的企劃人與受訪者提問,一起探究這些議題如何隨著時間與環境的演變,持續帶給我們新的思考和發現。【Issue】我的樂迷在全世界——《500輯》第60期,2022年7月1日發行
探究持續走向世界的樂團時代,藉由三組「巡演前、巡演中、巡演後」的音樂人訪談,感受國際巡演的激情與熱血,音樂人如何鍛鍊體魄跟心靈,用行動表達:我的樂迷在全世界!
![]()
【Guest】陳冠亨——筆名阿哼,Blow吹音樂總主筆。曾擔任第30屆金曲獎、多屆金音創作獎評審,對於音樂創作和現象觀察犀利、著眼音樂類型廣泛,持續筆耕當代音樂。
![]()
2022年,我們在你的協助下發行「我的樂迷在全世界」專題,三年過去,你覺得樂團巡演、以實體面向世界的環境或氛圍還存在嗎?
陳冠亨:在落日飛車、大象體操與 Mong Tong 近年的實踐後,台灣樂團跳出華語/亞洲區巡演已不再是前所未聞的事情(更早當然可以追溯到閃靈,但對當前的聽團世代而言,前述三團還是比較有影響性)。我沒想到的是,專題製作後半年,落日飛車不僅成為第一組登上 Coachella 主要舞台的樂團,今年更要和韓國的 hyukoh 以「AAA」的主題身份共同出演 Fuji Rock Festival 最大舞台,而5月14日公布的金曲獎入圍名單中,「AAA」拿下六項入圍也讓這個跨國合作再次受到關注。
落日飛車至今的國際表現依然活躍、持續開創台灣樂團巡演成績天花板。我相信仍舊有年輕樂團想以他們的成績為目標努力著,但也同時意識到,疫情後國內音樂節及商演機會勃發,新世代稍微有點潛力的樂團,往往很快地就被綁進這個商業系統裡,對於初期可能幾乎不會有所回收,又相當耗神的國際巡演開拓,相形之下顯得怯步。
事實上受到國際地緣政治、經濟變動的影響,人數與技術成本更高的「樂團」形式巡演,不管在哪一國都漸漸變得艱難。我認為接下來更容易踏入國際巡演的,會是機動性與創作方式更彈性的饒舌歌手、DJ 或電子音樂創作人,且爆起速度可能會很快。比如今年唯一登上 Coachella 的台灣人,便是定居在洛杉磯的 DJ Mish,此前我在台灣音樂圈幾乎沒聽人討論過她。
你覺得巡演依然是現今獨立音樂人/樂團重要的生存驗證嗎?
陳冠亨:當錄音技術與發行作品的門檻變低後,音樂人的現場演出能力將會是吸粉與創造長遠價值的關鍵。因為人們已經不會只想聽錄音製作物,也會想要聽見、看見活生生的「人」,沉浸在他(們)所創造的世界觀裡,加深和這個作品與藝人的連結感。
今年女神卡卡在 Coachella 的壓軸演出,為她的新專輯帶來更全面的關注;Lorde 預告在紐約現身首播新歌〈What Was That〉,一度導致華盛頓廣場公園擠爆;以及宇多田光發行〈Mine or Yours〉後,同步釋出她在 The First Take 的演唱影片⋯⋯等等,都是知名案例。
我相信這個原則對於規模更小、更沒包袱,且能提出獨特主張的獨立音樂人應當更為重要。若能在實力與商業規模上,成功抵達「巡演階段」的確是一種「生存驗證」。不過跳出個體努力層次,近年台灣許多小型 live house 的倒閉,對於獨立音樂人的演出能量養成確實不利,且就目前的市場走勢、台灣聽眾受全球化的文化影響,我對此相當悲觀。
深度的跨國音樂合作似乎成為巡演的構成要素之一,你怎麼看待這個現象?
陳冠亨:2024 年,落日飛車和 hyukoh 共組 AAA,推出共創專輯並展開巡演。有別於一般「拼盤」或「暖場團」的共演形式,他們深度交融出獨一無二的作品及表演風格,親密程度已經超越「友團」一詞所能概括。
AAA 對我來說的魅力在於,他們是真正的彼此需要且彼此欣賞。落日飛車需要下一輪的國際量能,hyukoh 需要回歸的轉型契機,AAA 裡沒有誰單戀誰,扶持是互相的。這讓我想到 Charli XCX 的《brat》,她不僅推出 remix 版本邀請各國音樂人對歌曲進行再詮釋,也接連安排他們擔任嘉賓,甚至與 Troye Sivan 共製雙頭牌的 Sweat 主題巡演,塑造出她的職涯高峰。
如今某些類型的藝人較難像過往一樣「一枝獨秀」,觀眾對於音樂人彼此 feature 或客套站台的手段也看疲了。這般深度合作反而更具影響力,透過不只是一嘴合作,更是情感交流的體感表現,創造出新鮮且獨特的巡演價值。
最後是開放式的問答。你最近在音樂工作領域上,有看到什麼新現象或未解的疑惑嗎?
陳冠亨:前陣子我滑到一張圖片是,有人將女神卡卡的 Coachella 演出畫面,與三張構圖元素近似的「古典畫作」配對。一開始我很驚艷,後來以圖搜圖才發現那些「古典畫作」根本是假的,是 AI 產物。然而很多人誤信為真,藉此讚賞卡卡的美學造詣,彷彿某種新版的曼德拉效應⋯⋯。
川普時代,錯與對、虛與實的錯置與鉅變,讓人心慌不安。最近我仍在學習、適應這類 AI 對資訊蒐集的影響,以及 Threads 高速度、高複製性、高誤讀性的社群平台文化。畢竟這一切已經對音樂資訊分享帶來前所未見的景況,我還不確定要不要花那麼多功夫深入其中。
有個也在做內容的朋友說,每當他開始滑脆就會感到失語,對於有興趣的事物,好像什麼樣的立場和角度都已經有人說了,都已經有人看到了,就不太想創作了。我對此深有同感卻也微微不甘。
本文選自《500輯》Issue132「與一份報紙共度的時間」如果問「發刊五年了,有什麼想做的事情嗎?」,專注在企劃工作的《500輯》編輯團隊,試圖用專題回應時間,探索何謂「五年的時間尺度」?我們如何透過一份報紙,在共同經歷的轉變中,藉由拆解主題得到啟發和思考。本期以不同視野回顧過往專題,同時與新的人事物對話。保持好奇的眼睛,用行動向世界發問,這是我們與讀者的慶祝時刻!

◎責任編輯:胡士恩
最新文章
-
一心戲劇團攜手歐洲導演!巴洛克美學歌仔戲《幻蘊迷宮》6月衛武營登場
2025/05/16 -
真誠即是力量─第23屆台新藝術獎「滾動的四連夜—藝術家會客室」側記(下)
2025/05/16 -
鄭宜農:我想問出更好的問題,這讓我很快樂
2025/05/16 -
{ 2022⇢2025。巡演 }陳冠亨:沒有誰單戀誰,合作更有影響力
2025/05/16 -
{ 2022⇢2025。城市 }張孝維:空間的引導與安置,科技無法取代
2025/05/16 -
真誠即是力量─第23屆台新藝術獎「滾動的四連夜—藝術家會客室」側記(上)
2025/05/15 -
上映30週年!吉卜力浪漫經典《心之谷》5/29重返台灣大銀幕
2025/05/14 -
第36屆金曲獎完整入圍名單公布:方大同獲評審團獎,李榮浩、蕭煌奇爭歌王
2025/05/14 -
small MUJI紐約展5/16第五大道登場!田中達也19組無印良品的微縮世界
2025/05/13 -
是枝裕和iPhone短片《Last Scene》!攜手攝影師瀧本幹也分享iPhone拍攝心法
2025/05/09 -
從90年代插畫到巨幅創作!張立曄《繁花夢露》高美館展出近十年藝術旅程
2025/05/09 -
2025臺北兒童藝術節6/28登場!10檔節目推薦、歡迎光臨台北藝術遊樂場
2025/05/09 -
2025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公眾開放中!現場直擊亮點展區一次看
2025/05/09 -
陳澄波《寫生的故事》特展臺史博登場!以六大單元展出逾500件珍貴文物
2025/05/07 -
《國語作業簿》首推全台巡演計劃!5/16起走訪8大城市再掀華語金曲熱潮
2025/05/07 -
《宮﨑駿的奇幻世界》紀錄片!深掘宮﨑駿動畫宇宙對世界的關懷
2025/05/07 -
鼓聲與身體的狂歡!澳洲蒂芬妮.雷克《舞動狂響》5/10、5/11 臺中登場
2025/05/06 -
大溪木博館十週年!集四大特展、市集、工作坊,來場博物館裏的體驗派對
2025/05/05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