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5。城市 }張孝維:空間的引導與安置,科技無法取代
《500輯》發刊五年了,我們在過去製作的131個主題中,挑選出五個題目,向當時參與的企劃人與受訪者提問,一起探究這些議題如何隨著時間與環境的演變,持續帶給我們新的思考和發現。
【Issue】從踏進一間店愛上高雄——《500輯》第67期,2022年10月7發行
2022年,台灣大型藝文展會、國內外演唱會接連在高雄發生,這座以工業發展撐起的城市,逐漸浮現出獨特的生活樣貌。我們走進街區,聽店主如何透過慢的經營,建立高雄早已存在的城市魅力。
![]()
【Guest】張孝維——步道咖啡店主,同時也是設計師、餐飲負責人。20多年來在高雄不同角落,陸續開設咖啡館、酒館、畫廊、茶屋等13間不同類型的店。
![]()
2022年,我們製作發行「從踏進一間店愛上高雄」,如今將近三年過去,關於一座城市——你具體看見的或心理感受上的,高雄可有什麼改變?
張孝維:這三年間我擔任了同一位業主,一家日料、一家法料的設計顧問,以及一家中餐廳的總顧問。這三家餐廳都拿了米其林(其中法料在前年摘了二星)。這背後,當然是有很大的心念與資源的投入,「哇,有人是願意這樣看待高雄的」對我一個市民來說,我是很感謝的。
然後我很引以為傲的,百分百高雄企業投資營運的晶英國際行館(Silks Club),今年加入了萬豪酒店集團系統,並以該集團最頂級的The Luxury Collection 定位(與The Ritz Carlton、St. Regis等同級)再出發,更是證明了高雄企業主的品味視野與管理標準,已足以建立自己的標竿。
最後就是這三年內,環狀輕軌的完成,以及港區、亞灣區甚至是鄰近未來台積電的左楠區開發的定調,我看到這座城市真的會長出自己很特別的模樣。但當然更期待的是城市中的軟體、生活風景,有更多有想法的人,一起去創造與延續下去,切莫只能虛有其表。
總之我的感覺,高雄就是大概開始要進入「青年期」,如果以擬人化來形容,大概是一個25至28歲左右的人,準備進入真正的社會歷練,一方面他需漸漸世故,但也希望他不要忘了自己質樸的本性。
當時步道咖啡即將結束營業,如今,咖啡店已展開新開始一段時間。就經營一間店而言,你覺得有什麼事物延續了呢?兩間步道咖啡在你心中的份量或位置,可有不同?
張孝維:希望不變的,每個位子,都可以是屬於客人的——他/她自己的座位,並(希望)他/她可以從這個座位去度量閱讀與自己、城市以及與這個世界的關係,從而獲致一種被理解的放鬆,與片刻的安頓。現在回頭看其實很清楚。走過第一個四分之一世紀,那個空間必需被演化,而從舊到新地點的軌跡,就像是退去的那層舊皮。這個店沒有變成另一個生物,只是長大了些,他更知道怎麼照顧好客人,照顧好自己,並繼續壓低帽沿,專注前方,準備慢慢、但持續不懈地再走向下一個四分之一世紀,然後再下一個。這次遷移,我覺得我們做得很好。托你們、與一直支持著Strada的大家的福。
持續營運一間咖啡店,擁有自己確立的空間,讓交流不斷發生——你覺得這件事,在2025年有點快速變化、紛擾的現在,帶給你什麼?
張孝維:人與人面對面,是一件全然生理性的事。而空間的確立,不論是一張椅子、一盞燈、一杯咖啡、或一首音樂,就是這種生理能量的安置與引導。我想這是科技再如何發達也無從取代的。從這層意義上來看,一座老咖啡館跟一棵老樹並無二致,人來人往,天雲水月,但咖啡館總在那裡,供你靠著休息、或乘涼。這種關係,其實跟萬年前的一個人類坐在樹下一樣雋永,它不易被干擾或改變,而搞不好反而是那一切改變的、不變的參照點。
最後,請孝維跟我們分享你近期正在忙碌的事情,有什麼好玩的事情正在(即將)發生嗎?
張孝維:喔,這個可精采了,這邊是寫不完的,但我試著簡單說:這個計劃其實已經醞釀很多很多年了。叫做 Glocal(這個字是 global x local 這樣造出來的)Project 。我要來主張、推動一個名為Glocalism的思維與運動,協助人類成為一種對萬物、地球而言,更好的存在。Glocalism有兩層意思,全球在地主義,以及地球在地主義。我們的基地會設在台東,這個空間會有一家咖啡館、一家餐廳,是無蛋奶的蔬食料理;另有個展覽、音樂表演錄音、以及討論事務的空間。我們還會有個可食植物花園,每個工作人員都要從事耕作。這個基地最晚今年冬天就會跟大家見面。
本文選自《500輯》Issue132「與一份報紙共度的時間」如果問「發刊五年了,有什麼想做的事情嗎?」,專注在企劃工作的《500輯》編輯團隊,試圖用專題回應時間,探索何謂「五年的時間尺度」?我們如何透過一份報紙,在共同經歷的轉變中,藉由拆解主題得到啟發和思考。本期以不同視野回顧過往專題,同時與新的人事物對話。保持好奇的眼睛,用行動向世界發問,這是我們與讀者的慶祝時刻!

◎圖片提供:張孝維
◎責任編輯:胡士恩
最新文章
-
一心戲劇團攜手歐洲導演!巴洛克美學歌仔戲《幻蘊迷宮》6月衛武營登場
2025/05/16 -
真誠即是力量─第23屆台新藝術獎「滾動的四連夜—藝術家會客室」側記(下)
2025/05/16 -
鄭宜農:我想問出更好的問題,這讓我很快樂
2025/05/16 -
{ 2022⇢2025。巡演 }陳冠亨:沒有誰單戀誰,合作更有影響力
2025/05/16 -
{ 2022⇢2025。城市 }張孝維:空間的引導與安置,科技無法取代
2025/05/16 -
真誠即是力量─第23屆台新藝術獎「滾動的四連夜—藝術家會客室」側記(上)
2025/05/15 -
上映30週年!吉卜力浪漫經典《心之谷》5/29重返台灣大銀幕
2025/05/14 -
第36屆金曲獎完整入圍名單公布:方大同獲評審團獎,李榮浩、蕭煌奇爭歌王
2025/05/14 -
small MUJI紐約展5/16第五大道登場!田中達也19組無印良品的微縮世界
2025/05/13 -
是枝裕和iPhone短片《Last Scene》!攜手攝影師瀧本幹也分享iPhone拍攝心法
2025/05/09 -
從90年代插畫到巨幅創作!張立曄《繁花夢露》高美館展出近十年藝術旅程
2025/05/09 -
2025臺北兒童藝術節6/28登場!10檔節目推薦、歡迎光臨台北藝術遊樂場
2025/05/09 -
2025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公眾開放中!現場直擊亮點展區一次看
2025/05/09 -
陳澄波《寫生的故事》特展臺史博登場!以六大單元展出逾500件珍貴文物
2025/05/07 -
《國語作業簿》首推全台巡演計劃!5/16起走訪8大城市再掀華語金曲熱潮
2025/05/07 -
《宮﨑駿的奇幻世界》紀錄片!深掘宮﨑駿動畫宇宙對世界的關懷
2025/05/07 -
鼓聲與身體的狂歡!澳洲蒂芬妮.雷克《舞動狂響》5/10、5/11 臺中登場
2025/05/06 -
大溪木博館十週年!集四大特展、市集、工作坊,來場博物館裏的體驗派對
2025/05/05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