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日作家張維中/微妙的待客之道,更靠近了一點真實的人性
月初去了一趟京都。美國設計旅館Ace Hotel進駐改建後的京都「新風館」設施,我曾在幾年前住過紐約曼哈頓的Ace Hotel,留下不錯的印象,因此這次到訪京都,雖然沒住在那兒,仍抱著懷舊和嘗鮮的心,決定挑一天去飯店內的餐廳吃早餐。
包含Ace Hotel在內的整座「新風館」新建築是由隈研吾所操刀打造的,藝術美感自然不在話下。我和朋友一早就抵達,帶位的服務生給了我們三個選項:戶外座、室內靠窗座,及餐廳中間的座位。我挑了室內靠窗,能夠對座且還有沙發靠背的位子。正當我們準備入座時,服務生阻止了我們。
「不好意思,坐這個位子的話,因為現在新冠肺炎的關係,要麻煩你們並排坐,不要對坐,比較安全。如果要對坐可以選擇戶外,開放性的空間。」
應該的。防疫嚴謹的餐廳,值得嘉許。但緊接著,服務生又補充說:「如果真的想要室內對座的話,中間那一區是可以的。」
我遠望,頓時無語。因為我不明白倘若為了防疫,同樣是室內座位,為何那裡就容許對坐?桌子大小跟靠窗的差不多,人跟人的距離也相同。
總之,我們已經決定坐靠窗的位子,於是乖乖的聽從指示並排坐下。攤開菜單開始點餐,朋友問我想吃什麼,但我卻失神了。
「你看一下我們隔壁桌。」我低聲跟朋友說:「你覺得那是什麼狀況?」
朋友放下菜單看向前方,這一次,換他無語。明明是同樣的靠窗座,那桌的兩個人卻是對坐。後來我注意了一下後方位子,發現有的對坐,有的並排坐,完全找不出邏輯。餐點上桌開動後,朋友問我,我會怎麼解釋這情況?
我想了想,聳聳肩回答:「有的要你從正面來,有的要你從旁邊來,這除了是店員的癖好以外,我還真想不出有什麼道理。」
另有一次我在東京,去公司附近的餐廳吃午餐,進店裡時空無一人。老闆帶位,挑了一張面壁吃飯的桌子。整間餐廳只有這一個座位是背對其他客人,面對牆壁的。說真的,挺怪,而且有壓迫感。不過,我能夠理解。因為其他都是二人座或四人座,我一個人去坐了,之後若有兩人以上的客人來就沒位子。飯吃到一半,餐廳很快就客滿了。最後進來一位客人,只剩一桌四人座,於是老闆就領他去坐了四人座。而我,繼續面壁思過。
這又讓我想到不久前去Muji Cafe吃飯,套餐之外,還想吃布丁。原本想吃完再點,但看見櫥窗內只剩下兩份,怕等我吃完飯就賣光了,所以直接加點。店員貌似貼心的說,他會替我保留下來,等吃完飯後再來櫃台拿就行了。敏感的我注意到,兩個布丁的其中一個,邊緣的形狀受損坍塌了。當時我揣想,他會為我保留哪一個呢?先點的,應該是享受到比較好的那一個吧?結果,去領布丁時,店員從那兩個布丁當中,挑出邊緣受損的給我。
當下,我覺得忍俊不住,差點失笑。人性,就是這樣吧。留在櫥窗內的最後一個布丁,如果是醜的,誰還會來買走它呢?
店員沒有做錯事,只是虧待了我。先買先付錢,不一定得到好的結果。
其實我沒生氣,所以也不認為是什麼該據理力爭的事。這些事,都是茶餘飯後的說笑話題罷了,不影響我對店家的印象,也無損我當下的情緒。或許我還該為他們感到開心。因為那些日本人,在這些微妙的待客之道中,終於有了自私的考量。
那使得他們在原本不帶感情的制式笑容背後,靠近了一點真實的人性。
最新文章
-
雀雀/「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2」:歸來仍是少女的初戀結局
2025/04/19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愛物惜福豐收最大的福氣:心滿意足的萬豐醬油
2025/04/14 -
雀雀/《夜魔俠:重生》:全球追劇浪潮 不容小覷的影集影響力
2025/04/12 -
藝術收藏家姚謙/浴室與鄉愁:平凡深意的詩
2025/04/10 -
潘光中/《善意的競爭》:「升學」不亞於一場戰爭 怎樣的環境造就瘋狂的人們?
2025/04/05 -
瘋狂美術館|你愛吃的鮭魚也成為藝術品了! 240家畫廊齊聚香港,走跳巴塞爾藝術展感受全城瘋藝術
2025/03/31 -
雀雀/Netflix《混沌少年時》:一鏡到底 看見當代父母的教養恐懼
2025/03/29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大蜘蛛進城了-感受藝術家有血有肉的人生
2025/03/23 -
雀雀/苦盡柑來遇見你:敢愛敢恨、活出自己 讓觀眾情感投射的心靈滋養劇
2025/03/22 -
快速取餐、拍照打卡,還是人際互動?淺談餐飲業科技與人文的平衡
2025/03/21 -
雀雀/《難哄》:純愛劇進入「細節時代」 觸動更多觀眾的心
2025/03/15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城市生活:公廁是文明社會的指標
2025/03/10 -
雀雀/是枝裕和「宛如阿修羅」:故事文本不顯過時 更添沈澱思釀的韻味
2025/03/08 -
2025第97屆奧斯卡為什麼是《艾諾拉》大獲全勝?西恩貝克的獲獎帶來的三個啟示
2025/03/04 -
馬欣/「喵的奇幻漂流」:在末日裡訴說希望的美好寓言
2025/03/03 -
雀雀/《童話故事下集》:省視女性成長路 對不同愛情模樣的需求
2025/03/01 -
藝術收藏家姚謙/那個文藝時代:八零、九零年代的台北之感
2025/02/27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寂人甜食:追求頃刻之美
2025/02/23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