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日作家張維中/語音社群 Clubhouse 讓我想起的事:Twitter 崛起前的日本社群軟體 mixi
從美國起源的語音社群軟體「Clubhouse」突然成為這個月在朋友之間和媒體上熱烈討論的話題之一。軟體初期採用「招待制」的加入方式,意即你非得有朋友發給你邀請碼,才能登錄使用。看著大家渴求被招待,趕流行,這一幕竟突然讓我跌進回憶的深淵。
住在台灣的朋友應該不知道,十幾年前,日本也曾上演過這一幕。2008年我搬來東京時,日本還沒有iPhone也沒有人在用臉書。台灣和香港已經有人開始玩臉書了,但那幾年,日本閉關流行著一個名為「mixi」的國產社群網站。
mixi一開始也是招待制,後來逐步廢除,誰都能夠登錄。當年mixi在日本火熱的程度,遠比Clubhouse還誇張,使用的普及率之高,就像現在台灣幾乎人人都有臉書帳號一樣。智慧型手機普及後,在「推特」流行起來以前,日本的社群軟體就是mixi的天下。
mixi的性質比較像部落格,裡面有各式各樣的社團,有正經八百的也有百無聊賴的,不管主題為何總能聚集一群愛好者。個人檔案若非戶加好友,就看不到對方資訊,且社團也不是公開的,必須經過社長授權才能加入,增加了聊天討論的私密度。
mixi社團還身兼另一項功能,在沒有交友App的年代,大家會透過那裡聯誼。我身邊有朋友正是透過mixi認識而成為情侶的。非關愛情,mixi對於初來乍到日本,舉目無親的我來說,當年幫我認識到不少日本朋友,成為語言交換、台日交流的管道。
不僅個人,餐廳和品牌也流行開mixi帳號,完全像是現在的臉書粉絲專頁。總之,那些年誰沒在用mixi,誰就落伍了。我們這些留學生剛到日本,誰都想盡快擺脫身上殘留的家鄉味,活得更像日本人一點。曾經竟以為只要擁有了每個日本人都在用的mixi,彷彿就能更貼近他們的核心。到頭來卻發現,那核心從來不曾存在。
我接受了朋友的招待,很快的也成為Clubhouse使用者。雖然加入得快,但我得坦承對於這個軟體,其實從一開始就沒太熱中。倒不是抱持否定它的意見,而只是純粹認為自己不太適合這個軟體的初衷和屬性。我本來就不愛跟陌生人攀談和交流,這一兩年來對於社群軟體,如果非工作所需,我都曾想過在哪一天可以永遠銷聲匿跡。
活到中年,一個還算懂得如何享受自處的人,尤其對時間規畫又很有自制力的話,每天生活中該做、想做的事情,其實從早到晚都已經滿檔了,甚至經常還覺得時間不夠用。如果要再固定撥出一段時間耗在聊天軟體上,勢必就得犧牲掉你原來的安排。
跟幾個摯友討論起Clubhouse,發現即使我們是這麼有話可聊的朋友了,其實也絕少開啟語音聊天。若真想聊天時,比起陌生人而言,為何不先以彼此為最優先呢?我覺得自己很幸運。現實生活中擁有一些朋友,年齡幅度寬廣,突破同溫層。他們的人生歷練豐富,人面也夠廣,當我有需求時,總能連結出更多專業領域的人為我解惑。
不限機種,不需更新,而且不被時間給淘汰。為自己累積出一個好的朋友圈,那真的是比熟用任何一個社群軟體更重要的事。
最新文章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天母萬聖節傳統:有趣而難得的社區文化特色
2024/11/18 -
雀雀/從「俗女」到「影后」看嚴藝文的全面升級
2024/11/16 -
塗翔文/「在熙的男,朋友」:初階同志議題 有哭有笑吸引觀眾
2024/11/11 -
雀雀/「X!又是星期一」:職場甘苦談 看見台灣喜劇的脈絡
2024/11/09 -
Ying C.陳穎/米其林摘星後加速倒閉?再談餐飲評鑑的兩面性
2024/11/07 -
雀雀/台劇「人生清理員」:描繪百態,每個人都該是自己的人生清理員
2024/11/02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新世代建築職人」:建築職人風潮的復興
2024/10/27 -
潘光中/《長樂曲》:剖析「小而美」古偶劇 高熱度絕非天外一筆
2024/10/26 -
藝術收藏家姚謙/一件收藏品的旅行
2024/10/23 -
藝術收藏家姚謙/人色:人物描繪,反應人們對自我認知的演變
2024/10/17 -
于國華/「靠鵝養大」返鄉創「鵝舖子」:餐桌上的向天歌
2024/10/14 -
雀雀/「黑白大廚」:動人廚師故事與華麗對決 讓韓食文化推向國際
2024/10/12 -
Ying C. 陳穎/法國知名老店為何接連陷入困境?談體驗行銷與創造情感連結的重要
2024/10/10 -
馬欣影評/「懼裂」:當黛咪摩兒掉進了「富江」的增殖世界
2024/10/07 -
製作人詹仁雄/韓綜「黑白大廚」拆解:把事情「搞大」,就對了!
2024/10/07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成熟的社會 才懂得欣賞老房子
2024/10/05 -
雀雀/艾蜜莉在巴黎4:在對的時間問世「你的巴黎不是你的巴黎」
2024/10/05 -
雀雀/台劇「今夜一起為愛鼓掌」演技派掌舵 直面觀眾談性談心
2024/09/21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