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創意人李擴/無現金社會的關鍵,在於社交

2021/05/08 李擴

「金錢,有沒有好好使用呢?」以製作專題聞名的日本《BRUTUS》雜誌,幾個月前的封面上出現如此斗大字樣,探討消費理財的未來性。「邁向無現金社會、以產業服務與系統的數位化轉型創造出新的價值,將是與90年代網路誕生有相同地位的重要變革。」雜誌強而有力地寫道。

購物、叫車、外送、投資、休閒娛樂......,當代生活的一切,幾乎都已轉往線上發展,這些都與付款離不開關係。而金錢本身,就是需要進行數位化、非實體化的重中之重。最近兩間「純網銀」陸續在手機開張,仍是以交易手續費優惠、消費累點為訴求,在幾年發展下來百花齊放的非實體支付市場中,似乎顯得吸引力有限。事實上,目前非現金支付方式之多元複雜,已讓人有些摸不著頭緒。

這讓我想到前年底還能出國時,在東京街頭漫步,眼簾迎來的全是關於「無現金支付」的宣傳廣告,當時日本政府推出以手機或儲值卡片支付,就能獲得消費金額2%~5%的點數回饋;孫正義的Paypay平台還加碼100億日圓,原訂四個月的活動,9天就被兌換完畢。

兩年過去,日本依然苦苦追趕著2027年要達到非現金支付佔整體消費40%的目標。十幾間主要行動支付業者有些收掉、有的整併,而個資外洩疑慮與網路金融詐騙的消息,更是層出不窮。被公認為無現金社會先鋒的瑞典,最近也由中央銀行發聲,減緩將貨幣數位化的速度,原因是「還需要更多研究證明,數位化瑞典克朗能夠應付零售業的支付規模。」

2010年代生活於北京的我,經歷過微信錢包與支付寶的爆發成長階段,很暸解鈔票與銅板慢慢消失的感受。圖/李擴提供
2010年代生活於北京的我,經歷過微信錢包與支付寶的爆發成長階段,很暸解鈔票與銅板慢慢消失的感受。圖/李擴提供

2010年代大部分時間生活於北京的我,經歷過微信錢包與支付寶的爆發成長階段,很暸解鈔票與銅板慢慢消失,乃至「完全不懷念現金」的感受。電商不用說,講求便利的送餐、打車服務,讓大眾在短時間內就習慣使用電子錢包。然而是在2015年左右,在自己的店裡就愈來愈少收到客人付現金,沒過多久,路邊小賣鋪、小吃都掛起掃碼付款招牌,新聞裡也出現行乞、搶劫都拿手機「掃一掃」的情節。

消弭人際界線的無現金社會,獨立文創亦將受惠。圖/李擴提供
消弭人際界線的無現金社會,獨立文創亦將受惠。圖/李擴提供

「中國速度」的無現金支付發展幕後,是後起的微信為了趕上支付寶,想到以「社交」作為金錢數位化的焦點。一開始,於過年期間以幾毛錢補貼每個用戶用手機發紅包,然後是讓收付款與對話、貼圖一樣,在與朋友的溝通中成為極其自然的單位,這造就許多年輕人首個存款帳戶就是數位錢包。帶著社交屬性的消費觀,後來引發了周末市集擺攤、獨立創業店鋪、網上發表創作募資等趨勢大熱。

不僅是付款優惠而已,還要把每個使用者的收款付錢,轉變為人際溝通的一環。想通這點,行動支付就有機會成為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一股力量。

李擴

創意工作者李擴/由澀谷展開的冒險物語:漫畫《炸豬排DJ揚太郎》與PARCO百貨

創意工作者李擴/由澀谷展開的冒險物語:漫畫《炸豬排DJ揚太郎》與PARCO百貨

2020/09/14
【寫在後疫情時代】創意工作者李擴/疫情年代,實體書展與線上活動並非二元對立

【寫在後疫情時代】創意工作者李擴/疫情年代,實體書展與線上活動並非二元對立

2020/08/20
創意工作者李擴/永續連環圖:我從Freitag創辦人兄弟身上學到的消費哲學

創意工作者李擴/永續連環圖:我從Freitag創辦人兄弟身上學到的消費哲學

2020/10/19

最新文章

每周一觀賞HBO原創影集「牠:歡迎來到德利鎮」全新集數。圖/HBO Max提供

雀雀/牠:歡迎來到德利鎮—史蒂芬金式惡夢的溯源美學精品

2025/11/08
「乖狗狗」被讚是年度最佳恐怖片之一。圖/好威映象提供

馬欣/「乖狗狗」:散發伊藤潤二漫畫魅力的恐怖電影

2025/11/03
《妳和其餘的一切》劇照。圖/Netflix提供

雀雀/《妳和其餘的一切》:愛恨昇華閨蜜情 以兩性視角看女性美麗與哀愁

2025/11/01
可頌是近年來最受矚目的糕點實驗場。韓國便有專門店販售各種可頌糕點,包括融合日式飯...

陳穎Ying C. /致敬或褻瀆?可頌之戰:「創新」的門票為何?

2025/10/27
青農謝震山介紹犬香薷的培育條件。圖/于國華提供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泥土的芬芳、天人的和諧:犬香薷

2025/10/27
國際卡司齊聚Netflix「回魂計」。圖/Netflix提供

雀雀/舒淇、李心潔「回魂計」:誰是真正的詐騙受害者?

2025/10/25
此趟鎌倉行所食餐廳,從規模到形式皆極精巧,卻皆展現飽滿的在地與創作性,既有Fin...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悠食鎌倉:Fine Dining新風範

2025/10/19
「因為常玉」是一次多角度的去細讀常玉的分享與交流。圖/姚謙提供

藝術收藏家姚謙/因為常玉:不只閱讀常玉,也閱讀我們的時代

2025/10/16
「暴君的廚師」劇照。圖/Netflix提供

雀雀/暴君的廚師:跳出「免洗追劇文化」 以飲食文化征服全球觀眾

2025/10/11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