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看見社群龐大力量,社區規劃師陳德君:萬華的韌性會帶我們跨越危機

2021/05/21 陳德君

萬華給人的誤解從來沒有少過,這次疫情升溫讓萬華又紅了。 圖/翁家德提供
萬華給人的誤解從來沒有少過,這次疫情升溫讓萬華又紅了。 圖/翁家德提供

病毒不是萬華帶來的。

「你住萬華?聽說你們那邊很危險耶!」萬華給人的誤解從來沒有少過,這次疫情升溫讓萬華又紅了,社會對萬華的標籤、刻板印象,隨著疫情一次爆發。

萬華人不逃避,我們是團結的

面對被污名的不開心,萬華的線上社群都動了起來,各自在自媒體、臉書社團或Clubhouse為萬華發聲、相互慰藉,我們邊自我調侃、邊團結抗疫。

真實的萬華在這煎熬的一週裡,上上下下遵循政府防疫措施與醫護指令。夜市在關閉之前,自治會就已率領百餘攤家戴口罩、發送口罩給客人,並拒絕、教育不戴口罩的消費者;地方里長則帶領志工身著全套防護裝備,扛起巷弄環境消毒重責,現在更加強篩檢站周邊。

我看見臉書社團自發協助回應醫護院所假日訂不到便當的問題,一呼千應,不論是否在萬華營業,各地便當、咖啡、飲料店的萬華人老闆群起響應。從物資的媒合、調度到運送,急難時刻下的龐雜、謹慎作業,都靠著萬華緊密社群的熱血和信任,順暢運作,完美演繹後援的角色。

鄰里LINE群組跟臉書社團一樣,不同背景的成員互相把關訊息的正確性,自主打擊假訊息,努力傳遞正確的衛教資訊給身邊的親友。

我更看見,在地社福、NGO組織耕耘編織的社會安全網發揮功能,面對病毒帶來的無形戰爭,能更細緻看見社會底層的處境和需求,串連外界捐助資源,機靈應變提供協助。LINE上面迅速搭起的群組「萬華社福防疫資訊平台」,由在地民意代表與有力人士建置,媒合企業、政府資源,提供社工員服務所需的防疫裝備、給服務對象的便當或乾糧食物,甚至是服務案家孩童停課不停學所需的數位設備等。萬華的新住民我們也有接住,社區組織的社工員提供陪伴力量,接手疫情資訊的轉譯與傳播。

從物資的媒合、調度到運送,急難時刻下的龐雜、謹慎作業,都靠著萬華緊密社群的熱血和信任,順暢運作,完美演繹後援的角色。 圖/我是萬華人FB社團管理員提供
從物資的媒合、調度到運送,急難時刻下的龐雜、謹慎作業,都靠著萬華緊密社群的熱血和信任,順暢運作,完美演繹後援的角色。 圖/我是萬華人FB社團管理員提供

危機中看見萬華社區的韌性

面對危機,更能看見社群、社區「集體動能」的強大。萬華很大,有36個里、約18萬的人口,萬華包容、養育了很多人,從開拓打拼到落地生根,代代相傳對萬華的認同,幾十年到幾百年都有;萬華的團結基礎深,家庭世代間、社區鄰里間的關係與信任,讓萬華人有應變的韌性。我們能真實看見彼此、運用社群網絡,這樣的韌性是相對冷漠疏離的都會地區所缺乏的。

人與人的連結可能傳播病毒,但要阻斷病毒,也要仰賴人與人的連結。地方文化、公民素養的學習與累積,能夠形成對抗危機的社區韌性。我是一名社區規劃師,我的專業並非只是「規劃」,而是和地方上生活的人們真實相處,一起面對議題、討論應對、逐漸改變,才有可能真正到達那一個共同的未來。

萬華臨淡水河有一生活圈,歷史上美名「艋舺」,是凱達格蘭語小舟的意思。從萬華看台灣,當前真正需要的是同舟共濟。停止對不了解的地方輕易貼上標籤,才能跨越危機。

從萬華看台灣,當前真正需要的是同舟共濟,停止對不了解的地方輕易貼上標籤,我們才能一起跨越危機。 圖/翁家德提供
從萬華看台灣,當前真正需要的是同舟共濟,停止對不了解的地方輕易貼上標籤,我們才能一起跨越危機。 圖/翁家德提供

◎ 責任編輯:翁家德

推薦閱讀

南港第一街「中南街」的創生課題:茶葉、煤礦之後,重新找回地方魅力

疫情中的生活書寫

疫情中的生活書寫,設計師侯宗佑:我在美國居家生活的線上聲樂課

疫情中的生活書寫,設計師侯宗佑:我在美國居家生活的線上聲樂課

2021/05/27
5個手沖咖啡指南!Oasis Coffee Roasters不藏私教學,提升好喝度

5個手沖咖啡指南!Oasis Coffee Roasters不藏私教學,提升好喝度

2021/05/31
疫情陰霾下,擔憂台南老店順勢熄燈:祿記水晶餃、明新包子等6家組成「府城老字號美食包」

疫情陰霾下,擔憂台南老店順勢熄燈:祿記水晶餃、明新包子等6家組成「府城老字號美食包」

2021/05/26

最新文章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的展覽「CITY OF OTHERS」,以「1920〜1940年...

藝術收藏家姚謙/時代之聲:「CITY OF OTHERS」展覽

2025/10/02
一餐沒有甜點就不完整嗎?如果菜單中沒有甜點,你能接受嗎?圖/Ying C. 陳穎...

陳穎Ying C. /無甜點菜單的悖論:是「甜點」的終結,還是「定義」的解放?

2025/10/02
黃冠智(左起)、吳翰林、朱宥丞在「聽海湧」飾演3兄弟,全部入圍金鐘。圖/公視提供

雀雀/金鐘入圍劇「聽海湧」:情感煽動力剽悍、演員表現是最大看點

2025/09/27
位於大阪中之島美術館,藝術家矢延憲司作品「Giant Torayan」。圖╱李清...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藝術家矢延憲司的作品軸線

2025/09/15
「夢想成為律師的律師們」劇照。圖/Netflix提供

雀雀/夢想成為律師的律師們:平衡敘事 其實是藏得深的高明性平鋪陳

2025/09/13
同樣是「純植物」,消費者對主餐與甜點的要求和期待截然不同。圖/Ying C. 陳...

Ying C. 陳穎/從理念到餐桌:當代名廚的「純植物」挑戰

2025/09/10
劇場版鬼滅之刃「無限城篇 第一章 猗窩座再襲」在台上映掀起票房熱潮。圖/木棉花提...

馬欣/ 鬼滅之刃劇場版 無限城篇:善惡的複雜矛盾深刻呈現

2025/09/08
天心(前排右三起)、馬志翔主演的「我們六個」,改編自社會真實案件。圖/大愛電視提...

雀雀/我們六個:真實社會事件影視呈現 觸動觀眾反思

2025/08/30
觀賞威廉•阿道夫•布格羅的作品所引發的流連不忍離去之感,是一種只有藝術才能帶來的...

藝術收藏家姚謙/不合時宜的迷戀

2025/08/28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