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我們攀登中】登山家呂忠翰:不受限一項運動,讓孩子自由地玩,尋找身體的平衡感

2021/11/12 口述/呂忠翰、文字整理/陳婕寧、胡士恩

呂忠翰(阿果)於全人實驗中學擔任老師,致力於探險教育的推廣。圖/呂忠翰提供
 圖/呂忠翰提供
呂忠翰(阿果)於全人實驗中學擔任老師,致力於探險教育的推廣。圖/呂忠翰提供 圖/呂忠翰提供

我喜歡看費德勒(Roger Federer)打網球。我記得10幾年前,費德勒職涯最巔峰的時候,有人做了一個分析研究:為什麼他的動作,感覺起來不那麼用力,就可以順暢地把球打出去?把他的單手反拍和正拍的剖面畫出來,你會看到人的重心非常穩定,軸心在旋轉的時候是很漂亮的,身體擺動與擊球落點非常平衡,對我來說那是運動的美感;另一個例子是戴資穎,我從她高中就看她打球,動作很協調,還有一些巧勁,很順暢地在打。你會慢慢知道。好的運動員的體質和sense,是看得出來的。

我從國中開始看各種運動,不只有球賽,極限運動、直排輪、腳踏車、滑板滑雪我都看,我會觀察運動員的體態,去複製動作的想像,把那些想像捕捉到腦袋裡,當自己狀態好的時候,你就有可能把它做出來。我的協調性很好,從小在鄉下長大,讀種籽學校、全人實驗中學,所以基本上我從小到大的學習都跟運動有關,直到我回到學校從事教育,才發現從小自然而然養成,但目前台灣體育教育比較少談的——就是「體感」。

呂忠翰(阿果)|極限登山家,現於母校全人實驗中學擔任專任教師,投入探險教育至今已逾十年。以完攀十四座八千米高峰為夢想,2021年順利登頂世界第10高峰安娜普納,六度締造首位台灣人無氧登頂紀錄。 圖/K2 Project張元植 X 呂忠翰八千計畫提供
呂忠翰(阿果)|極限登山家,現於母校全人實驗中學擔任專任教師,投入探險教育至今已逾十年。以完攀十四座八千米高峰為夢想,2021年順利登頂世界第10高峰安娜普納,六度締造首位台灣人無氧登頂紀錄。 圖/K2 Project張元植 X 呂忠翰八千計畫提供

體感教育在日本發展已經十幾年了,什麼是體感?體感是一個人的重心、微妙的身體平衡感,我們的教育不太會告訴孩子要自由地玩、享受各種運動,比較偏向一個孩子若有單項運動做得不錯,就專攻,一直重複做,進而肌肉群的發展也變得單一。以NBA或大聯盟選手為例,國高中時期多半沒有限定玩哪相運動,他們什麼都玩,直到高中畢業後或大學才會選定。

回到攀登主題,當團隊在設計攀爬路線時,你會發現他們在討論的是「一條攀登路線的美感跟順暢度」,最終還是回到動作的完整度,以及如何運用肌肉和力量。

假如你是奧運選手或頂尖運動員,當然可以探究怎樣是「對」或「好」,但如果是一般運動或運動教育,我認為有多一點想像並無傷大雅,最直接的或許是——小時候有沒有去爬樹?跑來跑去、什麼都玩的整體感受?孩子去嘗試去感受之前,不必急著討論對錯或應該怎麼做,​身理層面要避免肌肉群發展單一且失衡,心理層面則要讓他們保有對「可能性」的探尋。面對攀登,無論是體感或探索未知事物的勇氣,皆是不可或缺。

運動文化是探險的根本,體制中過多的約束與畫分,會逐漸稀釋了埋藏在本能中的探險因子。鼓勵孩子奔跑、探索、感受,這是體感啟蒙應該要做到的事情。

呂忠翰認為,鼓勵孩子奔跑、探索、感受,是體感啟蒙應該要做到的事情。 圖/呂忠翰提供
呂忠翰認為,鼓勵孩子奔跑、探索、感受,是體感啟蒙應該要做到的事情。 圖/呂忠翰提供

◎責任編輯:胡士恩

推薦閱讀

【我們攀登中】攀登選手李虹瑩:我不會把墜落定義為失敗,它只是一個歷程

我們攀登中

【我們攀登中】宋爸和信宏教練:在岩館工作,讓大人小孩感受攀岩的快樂

【我們攀登中】宋爸和信宏教練:在岩館工作,讓大人小孩感受攀岩的快樂

2021/11/12
【我們攀登中】定線員Marco:用身體做設計,創造安全又冒險的路線

【我們攀登中】定線員Marco:用身體做設計,創造安全又冒險的路線

2021/11/12
【我們攀登中】運用設計方法,讓更多人愛上攀登:專訪抱石俱樂部

【我們攀登中】運用設計方法,讓更多人愛上攀登:專訪抱石俱樂部

2021/11/12

最新文章

每周一觀賞HBO原創影集「牠:歡迎來到德利鎮」全新集數。圖/HBO Max提供

雀雀/牠:歡迎來到德利鎮—史蒂芬金式惡夢的溯源美學精品

2025/11/08
「乖狗狗」被讚是年度最佳恐怖片之一。圖/好威映象提供

馬欣/「乖狗狗」:散發伊藤潤二漫畫魅力的恐怖電影

2025/11/03
《妳和其餘的一切》劇照。圖/Netflix提供

雀雀/《妳和其餘的一切》:愛恨昇華閨蜜情 以兩性視角看女性美麗與哀愁

2025/11/01
可頌是近年來最受矚目的糕點實驗場。韓國便有專門店販售各種可頌糕點,包括融合日式飯...

陳穎Ying C. /致敬或褻瀆?可頌之戰:「創新」的門票為何?

2025/10/27
青農謝震山介紹犬香薷的培育條件。圖/于國華提供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泥土的芬芳、天人的和諧:犬香薷

2025/10/27
國際卡司齊聚Netflix「回魂計」。圖/Netflix提供

雀雀/舒淇、李心潔「回魂計」:誰是真正的詐騙受害者?

2025/10/25
此趟鎌倉行所食餐廳,從規模到形式皆極精巧,卻皆展現飽滿的在地與創作性,既有Fin...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悠食鎌倉:Fine Dining新風範

2025/10/19
「因為常玉」是一次多角度的去細讀常玉的分享與交流。圖/姚謙提供

藝術收藏家姚謙/因為常玉:不只閱讀常玉,也閱讀我們的時代

2025/10/16
「暴君的廚師」劇照。圖/Netflix提供

雀雀/暴君的廚師:跳出「免洗追劇文化」 以飲食文化征服全球觀眾

2025/10/11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