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攀登中】登山家呂忠翰:不受限一項運動,讓孩子自由地玩,尋找身體的平衡感
我喜歡看費德勒(Roger Federer)打網球。我記得10幾年前,費德勒職涯最巔峰的時候,有人做了一個分析研究:為什麼他的動作,感覺起來不那麼用力,就可以順暢地把球打出去?把他的單手反拍和正拍的剖面畫出來,你會看到人的重心非常穩定,軸心在旋轉的時候是很漂亮的,身體擺動與擊球落點非常平衡,對我來說那是運動的美感;另一個例子是戴資穎,我從她高中就看她打球,動作很協調,還有一些巧勁,很順暢地在打。你會慢慢知道。好的運動員的體質和sense,是看得出來的。
我從國中開始看各種運動,不只有球賽,極限運動、直排輪、腳踏車、滑板滑雪我都看,我會觀察運動員的體態,去複製動作的想像,把那些想像捕捉到腦袋裡,當自己狀態好的時候,你就有可能把它做出來。我的協調性很好,從小在鄉下長大,讀種籽學校、全人實驗中學,所以基本上我從小到大的學習都跟運動有關,直到我回到學校從事教育,才發現從小自然而然養成,但目前台灣體育教育比較少談的——就是「體感」。
體感教育在日本發展已經十幾年了,什麼是體感?體感是一個人的重心、微妙的身體平衡感,我們的教育不太會告訴孩子要自由地玩、享受各種運動,比較偏向一個孩子若有單項運動做得不錯,就專攻,一直重複做,進而肌肉群的發展也變得單一。以NBA或大聯盟選手為例,國高中時期多半沒有限定玩哪相運動,他們什麼都玩,直到高中畢業後或大學才會選定。
回到攀登主題,當團隊在設計攀爬路線時,你會發現他們在討論的是「一條攀登路線的美感跟順暢度」,最終還是回到動作的完整度,以及如何運用肌肉和力量。
假如你是奧運選手或頂尖運動員,當然可以探究怎樣是「對」或「好」,但如果是一般運動或運動教育,我認為有多一點想像並無傷大雅,最直接的或許是——小時候有沒有去爬樹?跑來跑去、什麼都玩的整體感受?孩子去嘗試去感受之前,不必急著討論對錯或應該怎麼做,身理層面要避免肌肉群發展單一且失衡,心理層面則要讓他們保有對「可能性」的探尋。面對攀登,無論是體感或探索未知事物的勇氣,皆是不可或缺。
運動文化是探險的根本,體制中過多的約束與畫分,會逐漸稀釋了埋藏在本能中的探險因子。鼓勵孩子奔跑、探索、感受,這是體感啟蒙應該要做到的事情。
◎責任編輯:胡士恩
最新文章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天母萬聖節傳統:有趣而難得的社區文化特色
2024/11/18 -
雀雀/從「俗女」到「影后」看嚴藝文的全面升級
2024/11/16 -
塗翔文/「在熙的男,朋友」:初階同志議題 有哭有笑吸引觀眾
2024/11/11 -
雀雀/「X!又是星期一」:職場甘苦談 看見台灣喜劇的脈絡
2024/11/09 -
Ying C.陳穎/米其林摘星後加速倒閉?再談餐飲評鑑的兩面性
2024/11/07 -
雀雀/台劇「人生清理員」:描繪百態,每個人都該是自己的人生清理員
2024/11/02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新世代建築職人」:建築職人風潮的復興
2024/10/27 -
潘光中/《長樂曲》:剖析「小而美」古偶劇 高熱度絕非天外一筆
2024/10/26 -
藝術收藏家姚謙/一件收藏品的旅行
2024/10/23 -
藝術收藏家姚謙/人色:人物描繪,反應人們對自我認知的演變
2024/10/17 -
于國華/「靠鵝養大」返鄉創「鵝舖子」:餐桌上的向天歌
2024/10/14 -
雀雀/「黑白大廚」:動人廚師故事與華麗對決 讓韓食文化推向國際
2024/10/12 -
Ying C. 陳穎/法國知名老店為何接連陷入困境?談體驗行銷與創造情感連結的重要
2024/10/10 -
馬欣影評/「懼裂」:當黛咪摩兒掉進了「富江」的增殖世界
2024/10/07 -
製作人詹仁雄/韓綜「黑白大廚」拆解:把事情「搞大」,就對了!
2024/10/07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成熟的社會 才懂得欣賞老房子
2024/10/05 -
雀雀/艾蜜莉在巴黎4:在對的時間問世「你的巴黎不是你的巴黎」
2024/10/05 -
雀雀/台劇「今夜一起為愛鼓掌」演技派掌舵 直面觀眾談性談心
2024/09/21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