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500盤】被「誰」低估的台灣食材?

2021-11-19 14:00 宗大筠

愛玉已成為聞名國際的台灣重要食材。 圖/宗大筠提供
愛玉已成為聞名國際的台灣重要食材。 圖/宗大筠提供

翻開近五年的資料、筆記,用關鍵字搜尋了自己的記事本,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原來,身邊的前輩與自己,在這幾年間對於「台灣食材」,已經開始了深入、嚴謹的思辯討論。台灣食材,儼然已經成為島內餐飲業重要的研究標的。

祥雲龍吟料理長稗田良平,甫至台灣於全台尋找標的食材時,在宜蘭發現了油脂肥美、肉質細嫩的台灣香魚;斯洛維尼亞Hiša Franko餐廳、世界50大2017年最佳女主廚的Ana Roš發現了台灣透過科技監管、部落放養台灣土雞,驚訝透過思維飼育的雞肉竟如此風味濃厚;日本京都開設時屆一年就獲得米其林一星的TAKAYAMA餐廳主廚高山忠司,在2019年於台北NKU客座時,對基隆豐富的漁產、台灣野菜的風味,甚至是台灣的愛玉、石花凍感到驚訝與喜愛,在客座中呈現了台灣山海風味,並將食材引入京都,在自己的餐廳中重現。

台灣這座小島,高山挺拔、四面環海;平原產稻產蔬、丘陵植茶栽果、高山隱匿的香料、珍味,就是如此的引人入勝。我們擁有著風味濃郁的水果,我們栽植的咖啡、可可品質受到世界青睞,包圍我們的海洋更是提供給我們重要的海產,這,就是餐飲業裡食材搜羅人們眼中閃耀的光芒。

台灣近海的水產資源豐沛,同樣也是逐漸受到重視的食材們。 圖/宗大筠提供
台灣近海的水產資源豐沛,同樣也是逐漸受到重視的食材們。 圖/宗大筠提供

但,台灣食材到底有沒有被低估?我首先問了台灣食材搜羅的學者——徐仲。他一如既往的將最近一頭栽入的竹筍研究分享給我:「台灣的筍子品種很多,加工品也不少,但如果要進行推廣的話,加工品的思維是必要的。」過去被稱為「鳳尾」的筍乾,由名可鑑被農民視為珍貴的食材;那個年代的竹筍,除了鮮筍直接品嘗外,徐仲解釋其實因部分品種價格高昂、保存不易、乾燥技術過於麻煩、外銷市場有限,因此讓竹筍的「加工技術」不斷受限,多年仍無成長。「傳統的加工思維是為了『保存』,但若要讓世界發現低估的台灣食材,我認為更重要的除了文化的加持,『保存+美味』更是關鍵。」。

加工思維到底對台灣食材有沒有重要的關鍵?「當然重要!」徐仲提到了在台灣食材的外銷推廣上,保存不易成為了重要的關鍵,如何將保存的技術結合美味,海外通路的拓展、保存期限的延長、運送的便利性,與台灣人如何自主創造屬於台灣食材的「文化感」,勢必成為未來台灣食材「不被低估」的重要指標。

台灣茶的世界地位,隨著職人的研究與推廣逐漸受到世界重視。 圖/COFE提供
台灣茶的世界地位,隨著職人的研究與推廣逐漸受到世界重視。 圖/COFE提供

談到台灣食材,另一位不能忘記的,便是食材搜羅的顧瑋。近年,她一頭栽入台灣茶的世界,透過風味的詮釋、嶄新產品COFE的開發,為台灣茶的樣貌展現了不同以往的氣象。提到被低估的台灣食材,我當然不能錯過抓緊她討論「茶」的議題。

近年來,顧瑋針對茶的研究,不難發現她更深度的針對產地、產地土壤氣候對應風味,與每一茶品對於消費者品鑑的能力有極大努力。「台灣茶有被低估,但是講實在話我們就算進入了,也不一定對於產業有什麼很大的幫助。」笑稱自己是「自我感覺良好」的她,悠悠的對我說,她栽入茶的世界的主因無他,「想做」而已。

台灣的食材到底有沒有被低估?若將近年來重要的關鍵食材——馬告、刺蔥、小米、愛玉、羅氏鹽膚木、可可、咖啡——壓扁來看,到底我們已經產生了哪些產地連動商業的途徑?台灣的鹽之花、台灣如同伊比利豬等級的飼養豬、台灣以布列斯雞為目標的高山放養雞、台灣的醬油、台灣的初榨油⋯⋯仔細觀看,我們都還停留,又或者說在「跟隨」世界食材歷史成長的洪流中,找尋自我的定位。

小米、芋頭乾、樹豆粉等重要原住民食材,近年來開始受到名廚的使用。 圖/宗大筠提供
小米、芋頭乾、樹豆粉等重要原住民食材,近年來開始受到名廚的使用。 圖/宗大筠提供

最新文章

「假面女郎」中的女主角戴上面具後,變身網路人氣女神。圖/Netflix提供

雀雀/「假面女郎」:外貌至上主義扭曲當代人心 驚悚韓劇反應容貌焦慮與生存焦慮

2023/09/23
理想混蛋希望透過音樂和演出告訴大家「每個人都是特別的,要好好擁抱自己的特別」。圖...

樂評人王祖壽/ 樂團「理想混蛋」:他們的交心與共享 照見了成長過程中的自己

2023/09/18
2023威尼斯影展最佳男演員得主彼得薩斯嘉。圖片來源/路透

2023威尼斯影展得獎名單分析:尤格藍西莫以及濱口竜介,台灣作品《愛是一把槍》、《五月雪》的影像語言

2023/09/12
岡田將生主演「快一秒的他」。圖/甲上娛樂提供

影評人塗翔文/「快一秒的他」:消失的情人節變身日版 山下敦弘成功的翻拍

2023/09/10
2023《京戲啟示錄》創拓版舞台照。記者李政龍/攝影

資深媒體人麥若愚/風靡27年「京戲啟示錄」2023創拓版 帶傳統文化面向年輕世代

2023/09/09
趙寅成(左起)、韓孝周、柳承龍在影集「MOVING異能」的演出相當精湛圖/Dis...

雀雀/Moving 異能:史上最貴韓劇 映照人生道路的寂寞、喧囂的孤獨

2023/09/02
席捲多年的雪莉桶狂潮似漸趨緩,威士忌桶陳開始出現更開闊包容紛呈的可能性。圖╱葉怡...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威士忌桶陳新氣象

2023/09/01
早餐只能在早上吃嗎?「晚安美芝城」在全台15間酒吧推出大冰奶、奶酥吐司調酒,拿坡...

早安美芝城林柏均╳寶島製造牛寶賢:玩跨界創意,形塑新世代早餐文化

2023/08/31
享受甜味帶來的療癒感,別忘了選擇優質、用心的食材與產品。圖/Ying C. 陳穎...

Ying C. 陳穎/滿足「甜味」感官體驗:糖與代糖之爭,你的選擇是什麼?

2023/08/29
「粽邪3:鬼門開」劇照。圖/華影提供

影評人馬欣/《粽邪3:鬼門開》:融合異國邪術與宗教民俗賣點,考驗元素與創意

2023/08/28
西湖醋魚。圖/張聰提供

張聰/我的西湖醋魚:一道傳統料理的學習綱領和其中秘訣

2023/08/28
李清志到巴黎去旅行,靈機一動照著周杰倫的MV去遊走巴黎。圖/李清志提供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跟著周杰倫遊巴黎

2023/08/25
柯叔元(中)在「女兒大人加個賴」中演黑道大哥和年輕演員感情也很好。圖/中視提供

雀雀/「女兒大人加個賴」:傳統也前衛、台劇陪伴力價值顯現

2023/08/19
《之前的我們》Past Lives,圖|車庫娛樂

地下電影/《之前的我們》:那些很長、很長、很長的談話,隨著攝影機運動所描繪的「因緣」

2023/08/16
「之前的我們」劉台午、葛麗塔李(右)。圖/車庫娛樂提供

影評人塗翔文/「之前的我們」:不慍不火,打動人心 散發後勁十足的底蘊

2023/08/15
張耀(中)在「八尺門的辯護人」中與雷嘉汭(左)、李銘順有許多對戲。圖/八大提供

雀雀/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自帶關懷力 引領觀眾無痛認識台灣公共議題

2023/08/12
金泰梨主演驚悚劇「惡鬼」演技精湛。圖/Disney+提供

雀雀/「惡鬼」:讓「寄生上流」故事奇幻妖魔化 營造韓國百鬼夜行物語現代劇

2023/08/06
綜看世間關乎創作關乎美之風向潮浪,繁與簡,始終是此中不斷相往復流動的兩向,飲食亦...

飲食作家葉怡蘭/法式 Fine Dining 的減法

2023/08/04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