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盤】後疫情了嗎?台灣餐飲面對病毒的賽局理論
自新冠肺炎疫情開始以來,台灣人民共同的信念就是「減少外出」,眾多的政策發布,人民鼎力遵守的狀況下,台灣的疫情確實收到世界的掌聲,維持在安穩的狀態。
但,「禁止餐廳內用」、「八大行業禁止營業」的相關政策,直接重創台灣餐飲、酒吧生計。經濟部統計數字每個月都在宣告「統計資料以來最大減幅」,特別是今年6月餐飲業營業額年減39.9%,為有統計資料以來最大減幅;7月份的三級警戒限制之下,對比去年同期政府振興券政策,更是出現了年減39.2%的滑落。
疫情期間,實體門市嚴重受到衝擊,無法出門的消費者轉移在雲端購物,眾多電商平台同步啟動了優惠、利多的行銷策略。第二季的結報顯示,零售業網路銷售額高達千億,比較去年同期增幅33.7%。
出乎意料的是,外送平台在「自行評估」與「外部評估」上,出現了有趣的交叉點。兩大外送平台業者均指出5月到7月期間外送單量成長30%以上,生鮮雜貨訂單量成長五倍以上,而外部第三方平台,卻顯示「外送」並無顯著成長,而「外帶自取」成為這幾個月消費者的重要採購途徑。
眾多的大型餐飲業者竭盡所有力道開始結合電商通路,不論是開始生產常溫、冷藏、冷凍調理包,於電商平台、超市電商合作上架,創造藍海佳績;亦或全力攻戰外送平台,減少產品項目,主攻多品牌、少品項的外送市場。
獨立餐廳在疫情開始至今,已經歷了谷底反彈、消費券振興、政府補助、再次三級封鎖等疫情攻擊,一如滴水難漏的過濾器一般,本身體質不良的餐飲業者逐步歇業、知名的獨立餐廳直接裁員長期店休、集體開始研發冷凍調理包採取私接團購、割捨「起家厝」而轉戰租金較低的區域重新開業⋯⋯兵荒馬亂、奇招怪出之下,台灣現今的餐飲業者所面臨的,無疑只有一個問題:「我們還能撐多久?」到底,與疫情的賽局,我們該如何下出一手好棋?
轉戰電商,莫忘食安
調理包、料理包成為了疫情之下的餐廳兵家必爭之地。透過這樣的形式,搭配詳盡的品嘗方式、拍攝細膩的料理影片,連結了不能內用營業的餐廳與原本顧客。
這是台灣餐廳具有的機動力,火速展開營業調整,但嚴重的隱憂,將是沒有食品加工廠的規範下,所生產而出的料理是否符合食安規範?是否有將產品送往第三方檢驗單位篩檢,並且依照檢驗結果張貼產品中文標籤?包裝過程、場所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規範?非冷凍產品是否有進行高溫殺菌?一般餐廳是否有食品加工的基礎觀念與知識?
轉換型態,檢整成本
此外,外帶外送也與以往餐廳內用的菜單邏輯不同,一般的餐廳通常都擁有10道以上的料理,但仔細觀察上架外送外帶平台的業者,「上架招牌產品」與「刪除高成本型產品」,都成為了疫情期間成功的經典案例。
即便沒有上架外送外帶平台,在原有的社群媒體提供服務,「減少產品數量」的產量精緻化,仍應成為現今餐飲的重要權衡點。
善用工具,鎖定直客
若將前疫情、中疫情時段視為「休眠時期」,成功的餐飲業者在此時此刻,都已完成了「工具」設定。不論是與顧客交流的社群媒體(Facebook、Instagram),或是通訊軟體會員機制(Line@),完整的架構「會員導購」與「會員綁定」流程,並且透過不間斷的資訊推播與優惠行銷機制。
與其看著ERP系統(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規劃之縮寫)而愁眉苦臉,或許更應該做的事情是召集員工,重整「消費者資訊」與「確認指標產品」,並且結合線上雲端工具,建構順利的採購流程、透明的產品價格、簡易的料理方法、瞬間享用美味的居家產品,才是品牌前進的不二法門。
現在是不是「後疫情時期」?對我們來說都言之過早。疫苗普及率未達到70%以上、變種病毒受到控制,到人類是否開始發覺我們應該直接與新冠肺炎相處,餐飲業的我們都仍舊應該如履薄冰、持續成長。餐飲的賽局難打,拿出信念、檢視自我、善用工具,才有在夾縫中求的生存的一絲可能。
最新文章
影評人馬欣/「片場風暴」:現實處境的難堪與無力反擊 看著一個人的血是怎麼冷的
2023/01/30飲食作家葉怡蘭/以為居住在京都──且談,京町家旅宿
2023/01/30雀雀/台劇「沙之書」:危險戀情的美妙糖衣 破壞婚姻關係永恆勁敵
2023/01/28雀雀/《第9節課》:選角各具特色、稜線分明 演出道貌岸然者比不倫戀更黑暗氛圍
2023/01/14文化觀察者于國華/挽菓子的手,最溫柔的弧
2023/01/13藝術收藏家姚謙/悲傷的夾竹桃
2023/01/11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哥吉拉怪獸登陸台北 勿忘核能事件省思
2023/01/07雀雀/《艾蜜莉在巴黎》第3季:進入「巴黎女子圖鑑」階段 結局爆點發展仍令人懸心
2023/01/07魯冰花 後來的故事
2023/01/05汪正翔的「2022→2023關鍵字」:懷舊、未來
2022/12/31許育華的「2022→2023關鍵字」:樸素過日、離開中心
2022/12/31王瑋/Netflix紀錄片《哈利王子與梅根》:跨階級與種族的傾情大戲
2022/12/31飲食作家葉怡蘭/2022,外食餐桌這一年
2022/12/30雀雀/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輕科幻劇元素獨立故事 《曾賈府喜事》評析婚戀價值
2022/12/24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創業動力來自故鄉召喚:湯圓餡一樣軟燙的心
2022/12/23陳穎Ying C. /千年菓子的啟示:文化的形成來自付出心力守護傳統的良善立意
2022/12/21塗翔文/瘋狂富作用:「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高明的嘲諷針砭 拍出光怪陸離陸現象
2022/12/20芮塔/「財閥家的小兒子」不公平能逆轉勝?穿越重生彷彿走趟近代發展史
2022/12/17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