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觀察者李清志/「路上觀察學」:超現實銅像公園
在「路上觀察學」的領域中,有人專門研究廢墟,有人研究光怪陸離的建築,也有人研究軍事戰爭的遺跡,還有人專門研究「銅像學」,日本人研究銅像的人不少,他們成立社團網站, 詳列所有的銅像位置及歷史資訊,非常認真執著。
日本人每年還會票選最受歡迎的銅像排名,前十名通常不是政治人物的雕像,而是可愛或是激勵人的人物或動物,例如北海道的克拉克博士銅像,或是東京涉谷車站前的忠犬八公像,都是經常上榜的銅像。排名第一的銅像則令人驚奇,既不是歷史人物,也不是傳奇動物,竟然是漫畫「烏龍派出所」裡的主人翁兩津勘吉先生。
原來「烏龍派出所」漫畫中,派出所的位置是在龜有公園前,而東京都市邊緣的確有一座城鎮就叫做「龜有」,但是這座城鎮並沒有什麼特色,只是人們白天進城上班,晚上回去睡覺的地方,是所謂的「睡覺城鎮」(Bed Town),小鎮為了振興觀光,就把「烏龍派出所」當作整個小鎮的主題,在車站及城鎮各地豎立漫畫中的人物銅像,藉此吸引漫畫迷來朝聖,此舉果然奏效,吸引許多人來到小鎮,尋訪這些漫畫人物的銅像。
銅像對於台灣人民而言,一直都不是有趣的事物,因為過去在威權統治的戒嚴年代裡,銅像是政治宣傳的工具,是提醒人民「老大哥一直在監視你」的圖騰;所以過去在公共空間裡,不論是圓環、公園,或是學校校園裡,總是可以看見威權體制領導人的銅像,不過也因為銅像密度過高(台灣銅像密度曾經僅次於北韓),人們明顯患了「銅像麻木症候群」,並不在乎這些銅像到底是誰?與我們有什麼關係?
解嚴之後,整體社會氛圍認為銅像是威權統治時代的象徵物,因此許多地方開始拆除銅像,特別是蔣介石銅像因為數量太多,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或安置在何處,剛好大溪鎮長對於蔣公銅像十分有興趣,開始收集這些被拆除的銅像,最後在桃園大溪慈湖附近,設立了銅像公園,將所有蔣介石銅像陳列於此。
這座銅像公園應該是全世界最超現實主義的公園了!所有被拆除的銅像從四面八方被送到此處,其中最多是蔣介石銅像,也有少數孫文銅像,密密麻麻的銅像被安置在一處山谷坡地上,場面令人驚奇!到了夜晚時,人影幢幢,感覺十分恐怖。
每一尊銅像都註明從何處搬來的,孫文銅像因為數量較少,通常被放置在中央,然候周邊以蔣介石銅像圍繞。有人認為這些銅像既然是威權時代的象徵物,為什麼不乾脆銷毀?陳列在此不是會觸動威權政治受害者的傷痛?
我卻認為將所有銅像集中陳列在此,有點類似是「銅像集中營」,本身就是一項超現實主義的藝術舉動,讓參觀的人們了解到,威權時代到處豎立銅像,是何等荒謬的事情!同時也正好提醒後代子孫,我們曾經經歷過一段可怕的威權時期。
超現實銅像公園在全世界應該是絕無僅有,也成為桃園大溪特有的景點之一。
最新文章
從炎亞綸《我願意》多套精品穿搭「突破往例」談起 台劇服裝為何一直無法像韓劇一樣與時尚品牌緊密合作?
2022/08/16文化觀察者于國華/重獲新生的「搖滾牛」:以冰淇淋連結世界的人生體悟
2022/08/13雀雀/《天才基本法》:地才天才攜手聯彈 從甜寵劇中突圍的科幻小清新
2022/08/13藝術收藏家姚謙/日本波普藝術大師岡本信治郎創作 宛如一本「昭和直男史」
2022/08/09樂評人王祖壽/「陶子,終於征服小巨蛋」:陶晶瑩世代混搭兒女共演 姊唱的是30年來鍥而不舍
2022/08/07創意人李擴/為「典型玩家」而生的主機:Steam Deck集軟硬體創意於一身
2022/08/05美食作家陳慶華/「世界50最佳餐廳2022」:倫敦高溫下的團圓宴 在最艱難時刻將世界廚師凝聚起來
2022/08/04當布萊德彼特換上裙子、羅密歐貝克漢穿高跟鞋 我們離真正的「多元包容」又更近了一些嗎?
2022/07/31馬欣/「永別了,柏林」:搭上歷史的失速列車 見證悲傷唯美的傾城之戀
2022/07/31芮塔/「非常律師禹英禑」:另一種打開世界的方式 用溫暖取代同情與偏見
2022/07/30文化觀察者李清志/老派科技的逆襲「捍衛戰士:獨行俠」:這個世代的人重情感,也看重人與人之間的圓滿
2022/07/29地下電影/2022威尼斯影展主競賽:串流大軍壓境,豪華的明星派對隱含傾斜不均的隱憂
2022/07/29除了因為九○復古熱影響之外 《少年吔,安啦!》到底如何能在30年後讓跨世代影迷為之瘋狂?
2022/07/28影評人塗翔文/「七人樂隊」:曾經美好的舊時代 拍給香港人和所有港片迷的一頁情書
2022/07/25陳穎Ying C. /高溫下的商機:結合不同甜點技法 看見台灣冰品的世界潛力
2022/07/25雀雀/《媽,別鬧了》:舞台式喜劇的實驗創新 挑戰當代影視潮流敘事方式
2022/07/23飲食作家葉怡蘭/偶爾不想吃套餐
2022/07/22美食作家陳慶華/「世界50最佳餐廳2022」:疫情下時隔3年的重聚,讓人格外珍惜
2022/07/21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