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觀察者李清志/「路上觀察學」:超現實銅像公園
在「路上觀察學」的領域中,有人專門研究廢墟,有人研究光怪陸離的建築,也有人研究軍事戰爭的遺跡,還有人專門研究「銅像學」,日本人研究銅像的人不少,他們成立社團網站, 詳列所有的銅像位置及歷史資訊,非常認真執著。
日本人每年還會票選最受歡迎的銅像排名,前十名通常不是政治人物的雕像,而是可愛或是激勵人的人物或動物,例如北海道的克拉克博士銅像,或是東京涉谷車站前的忠犬八公像,都是經常上榜的銅像。排名第一的銅像則令人驚奇,既不是歷史人物,也不是傳奇動物,竟然是漫畫「烏龍派出所」裡的主人翁兩津勘吉先生。
原來「烏龍派出所」漫畫中,派出所的位置是在龜有公園前,而東京都市邊緣的確有一座城鎮就叫做「龜有」,但是這座城鎮並沒有什麼特色,只是人們白天進城上班,晚上回去睡覺的地方,是所謂的「睡覺城鎮」(Bed Town),小鎮為了振興觀光,就把「烏龍派出所」當作整個小鎮的主題,在車站及城鎮各地豎立漫畫中的人物銅像,藉此吸引漫畫迷來朝聖,此舉果然奏效,吸引許多人來到小鎮,尋訪這些漫畫人物的銅像。
銅像對於台灣人民而言,一直都不是有趣的事物,因為過去在威權統治的戒嚴年代裡,銅像是政治宣傳的工具,是提醒人民「老大哥一直在監視你」的圖騰;所以過去在公共空間裡,不論是圓環、公園,或是學校校園裡,總是可以看見威權體制領導人的銅像,不過也因為銅像密度過高(台灣銅像密度曾經僅次於北韓),人們明顯患了「銅像麻木症候群」,並不在乎這些銅像到底是誰?與我們有什麼關係?
解嚴之後,整體社會氛圍認為銅像是威權統治時代的象徵物,因此許多地方開始拆除銅像,特別是蔣介石銅像因為數量太多,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或安置在何處,剛好大溪鎮長對於蔣公銅像十分有興趣,開始收集這些被拆除的銅像,最後在桃園大溪慈湖附近,設立了銅像公園,將所有蔣介石銅像陳列於此。
這座銅像公園應該是全世界最超現實主義的公園了!所有被拆除的銅像從四面八方被送到此處,其中最多是蔣介石銅像,也有少數孫文銅像,密密麻麻的銅像被安置在一處山谷坡地上,場面令人驚奇!到了夜晚時,人影幢幢,感覺十分恐怖。
每一尊銅像都註明從何處搬來的,孫文銅像因為數量較少,通常被放置在中央,然候周邊以蔣介石銅像圍繞。有人認為這些銅像既然是威權時代的象徵物,為什麼不乾脆銷毀?陳列在此不是會觸動威權政治受害者的傷痛?
我卻認為將所有銅像集中陳列在此,有點類似是「銅像集中營」,本身就是一項超現實主義的藝術舉動,讓參觀的人們了解到,威權時代到處豎立銅像,是何等荒謬的事情!同時也正好提醒後代子孫,我們曾經經歷過一段可怕的威權時期。
超現實銅像公園在全世界應該是絕無僅有,也成為桃園大溪特有的景點之一。
最新文章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三小市集「小即是大」:小土地、小農民、小滿足
2025/05/12 -
潘光中/「蠻好的人生」:當人生猝不及防賞了你一耳光 演繹職場女性真實困境
2025/05/10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海風號甜點列車:一面看海,一面吃甜點的幸福旅程
2025/05/05 -
馬欣/以命運的鬼牌,重拾英雄片的希望—「雷霆特攻隊*」
2025/05/05 -
潘光中/《愛你》:細膩情感和治癒內涵 喚醒你沉睡已久的戀愛細胞
2025/05/03 -
雀雀/歡迎光臨 二代咖啡:咖啡版深夜食堂 韓漫化身台灣輕喜劇
2025/04/26 -
雀雀/「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2」:歸來仍是少女的初戀結局
2025/04/19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愛物惜福豐收最大的福氣:心滿意足的萬豐醬油
2025/04/14 -
雀雀/《夜魔俠:重生》:全球追劇浪潮 不容小覷的影集影響力
2025/04/12 -
藝術收藏家姚謙/浴室與鄉愁:平凡深意的詩
2025/04/10 -
潘光中/《善意的競爭》:「升學」不亞於一場戰爭 怎樣的環境造就瘋狂的人們?
2025/04/05 -
瘋狂美術館|你愛吃的鮭魚也成為藝術品了! 240家畫廊齊聚香港,走跳巴塞爾藝術展感受全城瘋藝術
2025/03/31 -
雀雀/Netflix《混沌少年時》:一鏡到底 看見當代父母的教養恐懼
2025/03/29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大蜘蛛進城了-感受藝術家有血有肉的人生
2025/03/23 -
雀雀/苦盡柑來遇見你:敢愛敢恨、活出自己 讓觀眾情感投射的心靈滋養劇
2025/03/22 -
快速取餐、拍照打卡,還是人際互動?淺談餐飲業科技與人文的平衡
2025/03/21 -
雀雀/《難哄》:純愛劇進入「細節時代」 觸動更多觀眾的心
2025/03/15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城市生活:公廁是文明社會的指標
2025/03/10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