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人馬欣/「夜路」奧斯卡名導真能駕馭人心的惡之華嗎?
這部電影改編的是1947年的「玉面情魔」,那20年間歐美片特別喜好描述人類心魔的犯罪電影,以綠葉上的昆蟲與拖長的暗巷身影,描繪出人心中的暗影重重與深不可測,如亞蘭德倫飾演的犯罪片「陽光普照」、「雙姝怨」、「驚魂記」等。在沒特效的年代,反而出現了許多值得細品的古典美犯罪作品,但這些作品在改編後反而易流於形式,如「尼羅河上的謀殺案」等。
然而要改編曾有一定成績的作品,勢必要引來審視。「夜路」就是如此,如今驚悚類已玩到重口味的現代,如何讓習慣獵奇性的觀眾,直視一個犯罪者的心魔,是編導的考驗。
整體來講「夜路」拍得不過不失,卡司也強,如布萊德利庫柏、凱特布蘭琪等,導演更是獲得奧斯卡肯定的吉勒摩戴托羅。吉勒摩的作品總是有著奇幻的視覺效果,如同你在看一個萬花筒般,超越了年代。但也因此強項,往往讓部分人感到他近作的形式大於核心,如「腥紅山莊」、甚至包含被大獎肯定的「水底情深」,都留有這樣的疑慮。
而回到「夜路」來看,它有市場性,敘事手法也洗練。對於喜歡怪胎美學的吉勒摩而言,他以主角骨子裡被慾望所寄生,從而從心開始腐敗,靈魂與良知逐漸被吞噬的過程,且將世界託身於馬戲團生態、福馬林中浸泡著畸形嬰,都隱喻著有些人活著就如緩慢地死去般。
這些投射相當到位,可以讓人感覺主角身處的美國大蕭條與二戰處境,變態的環境如同包圍畸形嬰的福馬林,扭曲世界以養鵝肝方式養大人心慾望。這些部分都是主角內心的描寫,但時代背景的景深不夠,大蕭條與戰爭無法讓觀眾感受到集體生存的嚴峻,同時也難以感受主角一步步被怪誕世界抓住的驚悚感。
在角色們內在層次上鋪陳也不夠深刻,以至這部片雷聲大到雨點小,集合了眾實力派,包括魯妮馬拉演的戲分多且猶有良知的行騙者,都只有表淺的作用。總體來看,這部以消遣來看,相當容易入口,但餘韻不足,非關主角的演技,而是導演的美學沉溺,反而讓故事成為遠方的傳說,而無法將人心當代化,是有好劇本卻失之可惜的作品。
馬欣
最新文章
-
有教養的瀟灑—懷念蔡瀾先生
2025/07/03 -
藝術收藏家姚謙/不要對寫實繪畫有偏見
2025/07/02 -
雀雀/台灣感性《我們與惡的距離II》為「最美的風景」升級
2025/06/21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我剛從「世博地獄」回來
2025/06/16 -
塗翔文/「馴龍高手」:真人版情感力量全面升級 喚起大人世界共鳴
2025/06/16 -
雀雀/《無赦之仇》角頭修羅道 韓國影劇呈現地獄朝鮮樣貌
2025/06/14 -
陳穎Ying C. /戰爭與日常:避難包中的能量與慰藉
2025/06/13 -
樂評人左光平/鄭宜農 以音樂畫記人生圓缺
2025/06/09 -
雀雀/台劇《喝酒吧!笨蛋》:故事和特調、調劑生命的滋味
2025/06/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