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評人王祖壽/這個世界,《我記得》:疫情讓人焦慮疲憊,一個聲音、一首歌、一本書、一部電影 找到心靈出口
不只是疫情嚴峻的顧慮,更緣由「打死不肯破例出現在任何的影像螢幕上 」(朱天心「三十三年夢」一書所述),很慶幸紀錄片「我記得」的完成,此刻(2022年4月)還能坐進戲院裡回首我輩中人的童年往事。
「我記得」主角是朱天文、朱天心一家人,電影從朱家姊妹去祭拜父母開始,第一幕細雨中陽明山第一公墓牌坊迎面而來,我就跌進時光隧道,好像看見童星蔡富貴的媽媽在前面路邊涼亭賣茶葉蛋,我和同學風聞凌波在公墓下方的硫磺谷拍「馬蘭飛人」,蹺課衝去看大明星...。
我在前方的中學度過童年第一次離家寄宿學校的3年時光,對我而言,從來沒有一部電影像「我記得」帶入感這麼轟然而來,我彷彿看見把那段少年歲月寫成「青色男孩」長篇紀錄的自己,當年朝聖一般寄給三三集刊被退稿,後來登在幼獅文藝月刊上的塵封往事。
電影裡三三集刊的人事物,從未見過他們本尊,名字卻如傳奇。80年代當我進入傳媒職場,丁亞民(陳淑樺如夢如煙)、謝材俊(潘越雲守著陽光守著你)、鍾曉陽(張艾嘉最愛)都曾以文學之手植栽過流行音樂綻放的新頁,丁亞民更多心力在影視作品,更不用說長年深耕侯孝賢電影的朱天文了。
「我記得」不只是一部小說家族的紀錄片,更多這一代人的生活光影,隨著主角關注的視野(環境、來歷、人文、動保...),一一踏查她們兒時的鳳山眷村、苗栗銅鑼(也是侯導「冬冬的假期」外公家),一步步走過淡水清水巖祖師廟、台北圓山派出所前的中山北路、重慶南路、青田街、迪化街...,尋訪既是城市也是人生潮起潮落的蹤影變貌。
有一幕來到大稻埕碼頭,黃昏時分的天水宮前燈光閃爍,男女老少悠然集體跳廣場舞,廣場上迴盪著「今天不回家」(姚蘇蓉1969)就像鑲嵌在庶民日常裡的主題曲,一如魯肉飯配魚丸湯,過往一幅再熟悉不過的歲月靜好,如今被疫後亂象一併封存在「我記得」裡。
去年底Everyday Object年刊以「關於家」為主題,請張孝全選一首歌送給家人,張孝全選的是「這個世界」(蔡藍欽1987)。重聽這首歌,前奏鐘聲兩響參定心情,蔡藍欽平靜深沉的歌聲徐徐而出,不到百字的歌詞如老僧憚語:「在這個世界,有一點希望有一點失望,誰也無法逃開,我們的世界並不像你說的真有那麼壞,你又何必感慨?」
那年蔡藍欽22歲 ,寒假他寫完、錄完、未及出片就離開了這個世界,上天可以無情收走一個年輕的生命,卻無法沒收他及時留下一首傳世的歌。新世紀疫情布下天羅地網,人心焦慮疲憊,無論何時何地,幫我們找到心靈出口的也就是這樣一個聲音、一首歌、一本書、一部電影的關懷與愛。
最新文章
-
Ying C. 陳穎/在任何評鑑面前,先思考自身風格與身份識別
2023/09/27 -
影評人馬欣/「查無此心」:不只是犯罪片,著墨人在體制前的渺小與階級下黑暗生態
2023/09/25 -
雀雀/「假面女郎」:外貌至上主義扭曲當代人心 驚悚韓劇反應容貌焦慮與生存焦慮
2023/09/23 -
樂評人王祖壽/ 樂團「理想混蛋」:他們的交心與共享 照見了成長過程中的自己
2023/09/18 -
2023威尼斯影展得獎名單分析:尤格藍西莫以及濱口竜介,台灣作品《愛是一把槍》、《五月雪》的影像語言
2023/09/12 -
影評人塗翔文/「快一秒的他」:消失的情人節變身日版 山下敦弘成功的翻拍
2023/09/10 -
資深媒體人麥若愚/風靡27年「京戲啟示錄」2023創拓版 帶傳統文化面向年輕世代
2023/09/09 -
雀雀/Moving 異能:史上最貴韓劇 映照人生道路的寂寞、喧囂的孤獨
2023/09/02 -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威士忌桶陳新氣象
2023/09/01 -
早安美芝城林柏均╳寶島製造牛寶賢:玩跨界創意,形塑新世代早餐文化
2023/08/31 -
Ying C. 陳穎/滿足「甜味」感官體驗:糖與代糖之爭,你的選擇是什麼?
2023/08/29 -
影評人馬欣/《粽邪3:鬼門開》:融合異國邪術與宗教民俗賣點,考驗元素與創意
2023/08/28 -
張聰/我的西湖醋魚:一道傳統料理的學習綱領和其中秘訣
2023/08/28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跟著周杰倫遊巴黎
2023/08/25 -
雀雀/「女兒大人加個賴」:傳統也前衛、台劇陪伴力價值顯現
2023/08/19 -
地下電影/《之前的我們》:那些很長、很長、很長的談話,隨著攝影機運動所描繪的「因緣」
2023/08/16 -
影評人塗翔文/「之前的我們」:不慍不火,打動人心 散發後勁十足的底蘊
2023/08/15 -
雀雀/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自帶關懷力 引領觀眾無痛認識台灣公共議題
2023/08/12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