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評人王祖壽/這個世界,《我記得》:疫情讓人焦慮疲憊,一個聲音、一首歌、一本書、一部電影 找到心靈出口
不只是疫情嚴峻的顧慮,更緣由「打死不肯破例出現在任何的影像螢幕上 」(朱天心「三十三年夢」一書所述),很慶幸紀錄片「我記得」的完成,此刻(2022年4月)還能坐進戲院裡回首我輩中人的童年往事。
「我記得」主角是朱天文、朱天心一家人,電影從朱家姊妹去祭拜父母開始,第一幕細雨中陽明山第一公墓牌坊迎面而來,我就跌進時光隧道,好像看見童星蔡富貴的媽媽在前面路邊涼亭賣茶葉蛋,我和同學風聞凌波在公墓下方的硫磺谷拍「馬蘭飛人」,蹺課衝去看大明星...。
我在前方的中學度過童年第一次離家寄宿學校的3年時光,對我而言,從來沒有一部電影像「我記得」帶入感這麼轟然而來,我彷彿看見把那段少年歲月寫成「青色男孩」長篇紀錄的自己,當年朝聖一般寄給三三集刊被退稿,後來登在幼獅文藝月刊上的塵封往事。
電影裡三三集刊的人事物,從未見過他們本尊,名字卻如傳奇。80年代當我進入傳媒職場,丁亞民(陳淑樺如夢如煙)、謝材俊(潘越雲守著陽光守著你)、鍾曉陽(張艾嘉最愛)都曾以文學之手植栽過流行音樂綻放的新頁,丁亞民更多心力在影視作品,更不用說長年深耕侯孝賢電影的朱天文了。
「我記得」不只是一部小說家族的紀錄片,更多這一代人的生活光影,隨著主角關注的視野(環境、來歷、人文、動保...),一一踏查她們兒時的鳳山眷村、苗栗銅鑼(也是侯導「冬冬的假期」外公家),一步步走過淡水清水巖祖師廟、台北圓山派出所前的中山北路、重慶南路、青田街、迪化街...,尋訪既是城市也是人生潮起潮落的蹤影變貌。
有一幕來到大稻埕碼頭,黃昏時分的天水宮前燈光閃爍,男女老少悠然集體跳廣場舞,廣場上迴盪著「今天不回家」(姚蘇蓉1969)就像鑲嵌在庶民日常裡的主題曲,一如魯肉飯配魚丸湯,過往一幅再熟悉不過的歲月靜好,如今被疫後亂象一併封存在「我記得」裡。
去年底Everyday Object年刊以「關於家」為主題,請張孝全選一首歌送給家人,張孝全選的是「這個世界」(蔡藍欽1987)。重聽這首歌,前奏鐘聲兩響參定心情,蔡藍欽平靜深沉的歌聲徐徐而出,不到百字的歌詞如老僧憚語:「在這個世界,有一點希望有一點失望,誰也無法逃開,我們的世界並不像你說的真有那麼壞,你又何必感慨?」
那年蔡藍欽22歲 ,寒假他寫完、錄完、未及出片就離開了這個世界,上天可以無情收走一個年輕的生命,卻無法沒收他及時留下一首傳世的歌。新世紀疫情布下天羅地網,人心焦慮疲憊,無論何時何地,幫我們找到心靈出口的也就是這樣一個聲音、一首歌、一本書、一部電影的關懷與愛。
最新文章
影評人馬欣/「片場風暴」:現實處境的難堪與無力反擊 看著一個人的血是怎麼冷的
2023/01/30飲食作家葉怡蘭/以為居住在京都──且談,京町家旅宿
2023/01/30雀雀/台劇「沙之書」:危險戀情的美妙糖衣 破壞婚姻關係永恆勁敵
2023/01/28雀雀/《第9節課》:選角各具特色、稜線分明 演出道貌岸然者比不倫戀更黑暗氛圍
2023/01/14文化觀察者于國華/挽菓子的手,最溫柔的弧
2023/01/13藝術收藏家姚謙/悲傷的夾竹桃
2023/01/11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哥吉拉怪獸登陸台北 勿忘核能事件省思
2023/01/07雀雀/《艾蜜莉在巴黎》第3季:進入「巴黎女子圖鑑」階段 結局爆點發展仍令人懸心
2023/01/07魯冰花 後來的故事
2023/01/05汪正翔的「2022→2023關鍵字」:懷舊、未來
2022/12/31許育華的「2022→2023關鍵字」:樸素過日、離開中心
2022/12/31王瑋/Netflix紀錄片《哈利王子與梅根》:跨階級與種族的傾情大戲
2022/12/31飲食作家葉怡蘭/2022,外食餐桌這一年
2022/12/30雀雀/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輕科幻劇元素獨立故事 《曾賈府喜事》評析婚戀價值
2022/12/24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創業動力來自故鄉召喚:湯圓餡一樣軟燙的心
2022/12/23陳穎Ying C. /千年菓子的啟示:文化的形成來自付出心力守護傳統的良善立意
2022/12/21塗翔文/瘋狂富作用:「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高明的嘲諷針砭 拍出光怪陸離陸現象
2022/12/20芮塔/「財閥家的小兒子」不公平能逆轉勝?穿越重生彷彿走趟近代發展史
2022/12/17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