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三發表 童子賢:「沒有文學的社會很寂寞」

2022-02-22 21:11 袁世珮、陳宛茜

劉慕沙是經典日本文學的重要譯者。圖/目宿媒體提供
劉慕沙是經典日本文學的重要譯者。圖/目宿媒體提供

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以科技人的文學心,支持以影像紀錄當代華文文學作家的「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紀錄片,10年有成,在系列三的發布會上強調,「台灣不能只剩下電腦和半導體,沒有文學的社會很寂寞。」

童子賢2009年創立「目宿媒體」,迄今已完成三系列的作家紀錄片,傳主包括林海音、周夢蝶、余光中、鄭愁予、王文興、楊牧、劉以鬯、洛夫、瘂弦、林文月、白先勇、西西、也斯,以及第三系列的七等生、朱西甯、劉慕沙、朱天文朱天心、吳晟與楊澤,總計18支影片、20位作家。

台灣不能只剩半導體跟電腦

從少時看楊牧的文章、司馬遷的史記,童子賢就感受到文學感動人心、啟迪人心的力量,在感到世間喧囂時,文學和藝術的世界總是能讓人沈澱、休息,「文學與陽光、小河、草地一樣,都是自然存在的事,謝謝這些文學作者留下文學的資產。」

童子賢說,這些紀錄片留下了作家們的文學成就與創作的雪泥鴻爪,如王文興深夜在桌上辛勤筆耕,在稿子上留下爪痕,這些都是值得珍惜和紀念的。

童子賢不只支持紀錄片,也深度參與。他跟著朱家姐妹到她們苗栗的外婆家,看到古宅,朱家人文章中的回憶都浮現出來,深為感動。 

「台灣如果只剩下半導體、主機板和電腦,這是一個多麼無趣的社會。」童子賢說,台灣幸好有豐富的多元文化,尤其是純文學往往在商業市場不是最討好的一塊,「但非常純粹的文學和非常純粹的物理跟數學,都是這個社會非常重要的一環。」

作家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第三系列舉辦聯合發表會,出品人童子賢(左二)與傳主、...
作家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第三系列舉辦聯合發表會,出品人童子賢(左二)與傳主、導演,包括朱天文(右ㄧ)侯孝賢(左ㄧ)、吳晟(右二)出席。圖/曾吉松攝影

童子賢說,在物理和化學上,有些東西經年之後會瓦解、衰敗,但是文學、哲學這些看似在現今商業流行系統裡沒辦法呈現高價值的東西,正是該被用心去保存的。他感謝所有傳主與導演、製作團隊的努力,尤其在疫情期間,成果得來不易,但並未阻礙大家的工作。

除此之外,目宿也協助白先勇的崑曲復興運動「牡丹還魂」及「孽子」舞台劇復刻,還有舞蹈家許芳宜的紀錄片,還做了好幾次漫畫,以楊牧「山風海雨」文學改編的漫畫還獲得了去年布魯塞爾漫畫節的新人獎,目宿的夥伴也參與南機場老人送餐和食物銀行等工作,將文學與文化從影像向外延伸。

會不會有島嶼寫作系列四?童子賢說,一直以來有很多優秀的作家與「島嶼」系列擦肩而過,例如黃春明拍了一半,但作家本人認為自己的社會價值大於文學價值,特意下廚請他吃飯致歉,婉拒拍攝計畫。

童子賢認為,文學百花盛開,會盡量記錄下來,但過去12年以來,影像、音樂的環境、技術與形式都有所不同,目宿已拍攝了十多支朗讀的短片,包括白先勇等人都現聲說法。童子賢肯定會有「島嶼四」,只是形式上不一定延續10多年來的模式。

「願未央」下月中起陸續上映

目宿媒體「他們在島嶼寫作」 第三系列「願未央」等五部紀錄片匯聚朱西甯、劉慕沙、七等生、吳晟、朱天文、朱天心、楊澤等作家豐沛的創作能量,三月中旬起陸續上映。

打頭陣的七等生紀錄片「削瘦的靈魂」去年已上映,不僅引發社會重新閱讀七等生的熱潮,也讓導演朱賢哲和七等生之子劉懷拙重新反省自己。朱賢哲表示,很少接觸像這樣七等生這樣「堅持跟世界拉出距離的人」,拍完片後,他把臉書等社群媒體都關掉、安靜下來面對自己。

四十歲之前少跟父親七等生接觸的劉懷拙,因為這部片子重新理解父親,「他的個人主義不是自私的個人化,而是帶著一種對生命和人類的思考。」如今他再讀父親作品,發現「跟我身體內的血液契合」。

作家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第三系列聯合發表會上,傳主、導演,包括朱天文(中)、...
作家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第三系列聯合發表會上,傳主、導演,包括朱天文(中)、朱天心(右)、侯孝賢(左)等人出席。圖/曾吉松攝影

作家朱天文首次當導演,執導的作品便是父母紀錄片「願未央」。她表示,朱西甯和劉慕沙已謝世,她只有找出父親一九四九年來台的日記與和母親的通信,三姊妹用了好幾個晚上輪流唸出,「在女兒的聲音之中,父母在此復活」,成為電影的敘述主軸。而誦讀信件時「我們感受到那個時代的人、還有當時清晨風搖露珠的晃動」。朱天心則說,片中還留下許多作家珍貴的身影,如阿城、劉大任與莫言、章詒和等。

和朱天文搭檔多年的導演侯孝賢,協助她完成紀錄片。他笑稱合作過程「我負責吃飯、有狀況就弄好。」更不經意透露兩人深厚的合作默契:「她講了我才會有靈感,她的劇本寫好我才能拍電影。」他在朱家姊妹紀錄片「我記得」中透露:「朱天文對生活、對生命的一種理解,會寫出感覺最打動她自己的,這個相對的也會打動我。」

朱家舊照:左起為劉慕沙、朱西甯。圖/目宿媒體提供
朱家舊照:左起為劉慕沙、朱西甯。圖/目宿媒體提供

吳晟紀錄片「他還年輕」由林靖傑執導。吳晟表示,這部片整整拍了三年、真正工作時間超過一百天,「每天鏡頭對著我超過五小時」。林靖傑則說,他想學習吳晟扎根土地的文學精神,想嘗試紀錄片是否可以扎根土地。為此他每隔兩周到溪州待三天,用「放空、不預設要拍什麼」的方式拍吳晟,「看是否能自然而然長出紀錄片的樣子。」

詩人楊澤身兼傳主與編導演的紀錄片「新寶島曼波」尚未完成,已在文壇引起懸念。有人說該片是劇情片、有人說是公路電影,楊澤則形容「是音樂片也是歌舞片」,片中有卅個演員,包括各種動物,未來還要出原聲帶。駱以軍是片中另一個男主角,他感謝楊澤利用拍片把他「從自我毀滅的陷阱」中救出。作家韓良憶形容這部片是「楊澤心靈的旅程,透過他的視角來看島嶼」,但她認為全世界的人都該來看這部片,唯獨「駱以軍的太太和兒子別來看」。

作家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第三系列舉辦發表會行,紀錄片以電影影像紀錄文學家寫作...
作家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第三系列舉辦發表會行,紀錄片以電影影像紀錄文學家寫作身影。圖/曾吉松攝影

最新文章

「極度日常」花房櫻作品《終於見面了》14呎巨型貓成為看海美術館新地標。圖|原物創...

極度日常屏東展4大亮點!看海美術館78件作品呈現貓狗溫暖日常

2024/04/20
七層樓高的藝術牆由GUCCI藝術家創作文字、並將由台南在地藝術家手繪完成。圖/G...

GUCCI ANCORA特展登陸南美館 聯手國寶級繪師顏振發打造7樓高藝術牆

2024/04/19
紅球臺南展出10天,最後一天4月7日在大南門。 圖片來源/紅球臺南 RedBal...

紅球臺南:10天10場限地藝術體驗,人們帶走了什麼?

2024/04/19
2022島作「陶作集」台北現場。 圖/島作提供

市集的重量——孫明華談島作:創造出「橫向的互看」,支持創作環境而不只是每一次買賣

2024/04/19
在台中中央書局舉行的週三讀書會已進入第五屆。邀請講書人根據不同單元,深度討論經典...

第五屆中央書局週三讀書會啟動 詹宏志:希望年輕人不要錯過讀書的好

2024/04/15
16屆以生活日常、大街小巷上隨處可見的「台灣街頭招牌」為主題,仔細觀察可發現展場...

讓書法成為一種生活風格!專訪第16屆台積電書篆大賞三位首獎得主

2024/04/15
©BIRD STUDIO/SHUEISHA

鳥山明的元氣彈——整個地球的讀者都投注了一小部分的生命

2024/04/12
為響應4月23日聯合國世界閱讀日,國立臺灣文學館臺北據點——臺灣文學基地,自4月...

臺灣文學基地「春日文學提案」母語舞作演出、手作市集4/20接力登場

2024/04/12
「2024粉樂町臺北當代藝術展」重新回歸!邀集15組國內外藝術家以「AWAKE ...

「2024粉樂町當代藝術展」登場!集15件作品創造城市「AWAKE一道光」

2024/04/12
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TFAM Net.Open)挑戰虛擬載體的創作能量,開啟實體...

全新「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首展「卷積」以3件新作挑戰虛擬創作能量

2024/04/11
現正上映的《莎莉Salli》不只邀來李英宏操刀電影配樂,更找他來擔任電影第二男主...

愛情喜劇電影《莎莉Salli》李英宏操刀配樂挑戰全新曲風!主題曲MV上線

2024/04/10
《給我愛過的前任們》比利時電影4月19日上映。圖|好威映象

《給我愛過的前任們》比利時電影!以88分鐘梳理現代愛情的矛盾關係

2024/04/10
日本新生代平面設計師、插畫家Yunosuke首度海外個展「FAR COAST」 ...

日本新生代插畫家Yunosuke海外首個展「FAR COAST」 4/3-4/21 台北boven登場

2024/04/03
香奈兒基金會2024 NEXT Prize 全球10位當代藝術家獲獎。圖|香奈兒

香奈兒基金會2024NEXT Prize得主公布!10位當代藝術家體現CHANEL促進創新的使命

2024/04/03
《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澎湖》澎湖開拓館展出。圖片來源|主辦單位文化總會、澎湖縣政...

奈良美智澎湖3/29開拓館登場!陶器作品首度來台展出

2024/04/03
威雙台灣館「袁廣鳴:日常戰爭」即將開幕!全新創作首度公開,公共活動聚焦於島嶼思維...

2024威雙台灣館「袁廣鳴:日常戰爭」4/20亮相!全新創作首度公開

2024/04/02
無論何時何地,有她在的地方,都會因她燦爛的笑和靈動的舞蹈熠熠生光。以身體為家,創...

身體家葉名樺:凝視真實裡那些細微,美就在我們忽視的慣常之中

2024/04/01
對形容事物所創辦人蔡東宏與許琇鈞來說,居住於三重、在三重工作的他們,生活未必在他...

形容事物所蔡東宏、許琇鈞:走在三重,平凡的日常風景即是靈感之地

2024/04/01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