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煌、賴昱權、王策——三位咖啡冠軍的風味新發現:這支豆子,讓人驚艷!
本文選自《500輯》Issue61「我們最愛的10+包咖啡豆」
近幾年疫情限制了行動,也因為台灣咖啡市場成熟、選擇多元齊備,越來越多人會買濾掛包、咖啡豆,備上簡易器具,自己在家沖咖啡。選購過程成為一種探索個人味蕾喜好的修煉,什麼樣的味道是自己喜歡的?又要上哪去找一包好豆子?
這次我們專注以咖啡風味先決,探究多間自烘咖啡館對待烘豆的態度與心意,讓這期專題除了展現「喝咖啡」之於不同生活型態、習慣喜好的樣貌,也是一份可參考的買豆指南。如同王策所說,每副味蕾都是主觀的,不用想去苛求一杯完美的咖啡——但你會在每次嘗試中,越來越靠近自己當下喜歡的、甚至發現沒想過會喜歡的滋味。當不能去遠方的時候,不上咖啡館的時候,選一包喜歡的豆子,我們在家喝咖啡。
蒐集三位專精烘豆、沖煮的名家個人意見,聽聽每天都與咖啡密集相處的他們,如何看待一杯好咖啡?私下的喝咖啡習慣與偏好為何?還有那一包近期最讓他們難忘的咖啡豆是什麼滋味與來頭。

陳志煌:用甘蔗提煉物質處理的低咖啡因豆,完全沒有怪味

我偏好咖啡的風味要清晰,必須聞得到也喝得到,不然就好像搔不到癢處;再來要乾淨,不能帶有土壤、霉味等負面的味道;第三點香氣必須有層次,入口會漸次出現、可以細品其中變化,會令人有愉悅感。 以音樂來譬喻的話,生豆就像樂譜,烘焙則是演奏;烘豆師從茫茫豆海精挑細選後,要將豆子豐富美好的產區風土(Terroir)完整呈現,降低甚至避免不討喜的味道出現,像是焦苦味、澀味、尖銳的酸味、刮喉的利感等。
近期喝到最驚艷的一支豆子,是一支日曬處理的哥倫比亞-卡爾達斯-低咖啡因豆(Caldas estate DP),使用甘蔗提煉物質溶解、萃取出咖啡因,完全沒有低咖啡因豆易有的怪味。我喜歡用摩卡壺沖煮,濃郁豐厚,香氣十足,會散發黑糖、核果、奶油、焦糖的餘韻,加入冰塊、牛奶飲用非常享受。它還有一個優點是,咖啡因溶解必須先去除豆子表面的蠟質,豆子通常氧化得特別快、不耐放,這支豆子最後在表層上了一層可食用的天然植物蠟,所以貯存性很好。這支豆子也成為Fika Fika Cafe的常賣品項。
賴昱權:來自阿里山的純種藝妓,嚇人的好喝!

我喜歡咖啡的本質新鮮、乾淨、甜美,最好的咖啡尤其能符合四個字——淨亮透白——「淨」是層次感豐富,風味乾淨沒有雜味;「亮」是細緻順滑、酸甜明亮;「透」是飽滿圓潤、質地通透,喝到嘴裡有份量感,但又像果凍一樣有透度;「白」則是風味淺白,指向性強。我都會告訴客人,咖啡豆的名字不重要,就像台灣茶有好也有壞,聞豆時能感覺到新鮮乾淨,喝到時能感覺到甜美,那就是好豆子了。
近期喝到最驚艷的一支豆子,我不是在咖啡館喝到,而是在邵長平博士的DNA實驗室裡,是阿里山莊園(Royal Bean Geisha Estate)曾福森先生栽種、純化過的藝妓品種。一磨豆就有熟櫻桃的果香,又有很野、很亮的野薑花香,入口後立刻感受到荔枝的酸甜,白葡萄酒沁涼的甜感,悠長尾韻很像Moscato,質地非常乾淨透亮,嚇人的超誇張好喝。這支豆子在今年典藏臺灣精品咖啡國際競標(Taiwan PCA)拿下冠軍,去年喝到時我就先買進一批,八月會在握咖啡上架。
王策:這幾年常喝到好喝的哥斯大黎加,風味表現特別且乾淨

關於日常喝咖啡的習慣與偏好,在店裡(VWI)和工作的時間之外,老實說我不太手沖咖啡給自己喝,因為家用和店內水質有落差,在家太難做到同等講究;如果大家要在家沖咖啡,會建議去買瓶裝水。我喜歡的風味類型很多,找到「適合喝的時機」對我來說比較重要,像冬天我喜歡喝日曬,夏天喜歡水洗;但我很明確不喜歡重度發酵、帶有鹹感的豆子,這種處理法的風味已經凌駕於原生的風土風味。
近期喝到最驚艷的一支豆子,是在我們家喝到的黑蜜處理哥斯大黎加。這幾年常喝到好喝的哥斯大黎加,風味越來越乾淨,在發酵工藝上有特別的風味表現——重度發酵沒掌控好時會喝到我不喜歡的鹹感,但是當發酵品質優良時,特殊香氣的確會讓人印象深刻。過去哥斯大黎加是以產量、價格便宜取勝的產區,這幾年產業水準明顯提升,建議大家可以去試各精品咖啡店的哥斯大黎加,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發現。
◎責任編輯:胡士恩、林亞璇
最新文章
-
潘光中/《善意的競爭》:「升學」不亞於一場戰爭 怎樣的環境造就瘋狂的人們?
2025/04/05 -
瘋狂美術館|你愛吃的鮭魚也成為藝術品了! 240家畫廊齊聚香港,走跳巴塞爾藝術展感受全城瘋藝術
2025/03/31 -
雀雀/Netflix《混沌少年時》:一鏡到底 看見當代父母的教養恐懼
2025/03/29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大蜘蛛進城了-感受藝術家有血有肉的人生
2025/03/23 -
雀雀/苦盡柑來遇見你:敢愛敢恨、活出自己 讓觀眾情感投射的心靈滋養劇
2025/03/22 -
快速取餐、拍照打卡,還是人際互動?淺談餐飲業科技與人文的平衡
2025/03/21 -
雀雀/《難哄》:純愛劇進入「細節時代」 觸動更多觀眾的心
2025/03/15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城市生活:公廁是文明社會的指標
2025/03/10 -
雀雀/是枝裕和「宛如阿修羅」:故事文本不顯過時 更添沈澱思釀的韻味
2025/03/08 -
2025第97屆奧斯卡為什麼是《艾諾拉》大獲全勝?西恩貝克的獲獎帶來的三個啟示
2025/03/04 -
馬欣/「喵的奇幻漂流」:在末日裡訴說希望的美好寓言
2025/03/03 -
雀雀/《童話故事下集》:省視女性成長路 對不同愛情模樣的需求
2025/03/01 -
藝術收藏家姚謙/那個文藝時代:八零、九零年代的台北之感
2025/02/27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寂人甜食:追求頃刻之美
2025/02/23 -
雀雀/李浚赫《我的完美秘書》:將親情與愛情綁定 闡述當代婚戀價值型態
2025/02/22 -
Ying C. 陳穎/人為創造的天然或成未來食品業主流?從FDA禁用「赤蘚紅」食用色素談起
2025/02/20 -
潘光中/韓劇《外傷重症中心》:體現「醫療商品化」帶來的崩潰與解離
2025/02/15 -
雀雀/「九重紫」:見證清醒比瘋魔痛苦百倍的時刻
2025/02/08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