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地下電影/《分手的決心》:朴贊郁是個壞壞的浪漫胚子,從死亡幽谷的情深中說著「我愛你」

2022-07-19 15:21 溫溫凱/地下電影

圖/車庫娛樂提供
圖/車庫娛樂提供

以《我要復仇》、《原罪犯》、《親切的金子》「復仇三部曲」獨步世界影壇的韓國電影作者朴贊郁,今(2022)年交出新作《分手的決心》,對於此片,左思右想,大概只有一個結論——朴贊郁真是個壞壞的浪漫胚子。

《分手的決心》是關於「崩毀」與「重建」的愛情犯罪電影,朴海日飾演的警探、湯唯詮釋的疑犯,透過一具屍體,上演一場表面看似是「貓捉老鼠」的圍困,實際上卻是「互為表裡」的角力賽局。

此片也是朴贊郁的黑色電影(Film Noir),能窺見遊走於道德灰色地帶的失眠警探,更能看到徘徊於國族、生存、愛情之間的蛇蠍女郎,而朴贊郁試圖以濃筆重墨的大膽色彩,呼應角色心境與情節發展,更成了朴式黑電影的可觀細節。

圖/車庫娛樂提供
圖/車庫娛樂提供

崩毀與重建

然而,事實上,為了談「崩毀」與「重建」,朴贊郁也確實將片子拆解為上下兩半部分,前半段的敘事線在13個月前的釜山,就涉及「崩毀」;後半段的主軸則在13個月後的梨浦,則試圖「重建」。

朴贊郁對於角色的身份設定是聰明的,「警探與疑犯」在普世框架之中,本身就存在拉扯表面張力的異質性,朴贊郁在這樣的敵對關係中,精準地找到切角,進一步往下探問愛情的可能性、摸索人類的複雜性。

在敘事前半段,朴贊郁大量使用分割畫面、快速剪輯、對位熔接、跳接等技法效果,藉此影像語言混淆了觀眾對於時間邏輯、場域空間的確切認知感。而這樣的混淆是重要的,朴贊郁試圖模糊觀眾對於「現實/想像/夢境」此三層象限的理解,進而打破朴海日與湯唯的身份對立——「警探與疑犯」。

圖/車庫娛樂提供
圖/車庫娛樂提供

而在「警探與疑犯」看似簡單二分法的對立之下,朴贊郁又特意將朴海日與湯唯的相同性並置,觀眾能同時看見此兩名角色擁有大量的匹配動作,例如打方向盤、收便當盒的動作等等,朴贊郁的鏡頭淺移默化地暗示了兩人的同質性,換句話說,對於朴海日與湯唯這兩名角色而言,異質性與同質性正在一起發生。

而朴贊郁成功讓異同存在於角色時,就必須讓看似掌握主動權的警探朴海日,擁有跨出關鍵性一步的動作,才得以讓角色打破彼此界線,於是朴海日對湯唯真正擁有能動性的瞬間,並非在偵查室內進行的盤問,而是在頂樓陽台外進行的「窺視」。

窺視的迴圈

窺視、窺視、窺視,窺視這個動作幾乎成為《分手的決心》中最值得注意,且必須強調的動作,朴贊郁前半段在各式目眩迷離的剪接技法當中,要做的是緊扣「窺視」母題,成功擾亂了時空之後,在這種窺視之下,朴海日的觀點鏡頭(POV Shot)是顯而易見的重要筆觸,因為朴贊郁要讓窺探「慾望」的凝視,能夠被真正圈畫出來。

換句話說,在朴海日偷窺湯唯的觀點當中,女性成為了男性凝視慾望客體的「想像」,而朴贊郁要朴海日做的,不僅僅是偷窺者,更要讓朴海日打破疆界,在虛構與現實中,帶著觀眾「親自」走進湯唯的宅內。

在此,湯唯真正成為對立於朴海日的慾望,而現實/想像/夢境的混淆,以及慾望的姿態現形,就成為警探與疑犯這場「貓捉老鼠」的曖昧之處,之後,警探與疑犯的對立關係才能在界線破除之際,逐步產生情愫。

圖/車庫娛樂提供
圖/車庫娛樂提供

而透過觀看與被觀看,朴海日、湯唯這對警探與疑犯,在朴贊郁匠心獨具的形式之中,一而再再而三的遭致「對立」與「並列」,成為了觀看(窺視)的鏡像迴圈;同時間,朴贊郁讓朴海日現形於湯唯家中,而不止朴海日看見湯唯,湯唯也反身看見了朴海日,在彼此形體互文的做法下,朴贊郁不僅打破時空限制,甚至遊走於現實/想像/夢境,將大相徑庭的象限融於一爐,並得以彰顯角色間的犯罪愛情遊戲。

把手機丟到大海深處

至於影像前半段刻意出現玩弄烏鴉的調皮黑貓,則成了朴贊郁遙相致敬希區考克在其中的變異體[1],得以讓湯唯的「巧手」盜走朴海日的「心」,進而在曖昧不清的中文與韓文間擺盪,朴海日與湯唯的鴻溝也體現在「語言」的差異(需手機才能轉譯),就此成了國族/慾望朦朧不清的「迷霧世界」。

然而,朴贊郁在片子前半段,精心雕琢出剪不斷、理還亂的這段關係,最終消逝在朴海日說的這句話:「把手機丟到大海的深處裡」,這句話成為朴海日試圖煙滅殺人證據、庇護湯唯的精神體現,而「警探庇護疑犯」,這件事儼然大肆破壞兩者從根本對立的核心,更讓朴海日毀滅了己身作為警探的尊嚴。

圖/車庫娛樂提供
圖/車庫娛樂提供

更重要的是,湯唯是殺手兇手的「事實」,摧毀了建立在警探與嫌犯之間的「曖昧」,亦即——對於朴海日而言,此刻完全喪失湯唯是局外人的可能性,而因愛情產生庇護湯唯的動機中,朴海日就毀滅了自我(警探身份),同時崩塌了兩人互為表裡的關係。

當雙方的作用力消逝,前半段的故事便戛然而止——「警探與疑犯」的愛至此崩毀。在此,朴贊郁將朴海日的男性雄風徹底拔除——拔除在神秘的女性湯唯面前,並將重生鑰匙遞交予湯唯,致使抹去湯唯殺人的事實,讓湯唯逃離了刑責,進而重生。

所以,對於朴海日而言,「把手機丟到大海的深處裡」這句話,等同於對湯唯說了「我愛你」,進而「毀滅自己」的宣示。而《分手的決心》上半部迎來「崩毀」之際,朴贊郁接著要再引領著朴海日與湯唯進行「重建」。

危險異質的曖昧關係

13個月後的地點場域,從釜山物換星移至梨浦,而朴贊郁在此也重新鋪埋了第二具屍體,換言之,《分手的決心》出現了兩次死亡、兩起懸案;前半段的死亡在直上高聳入雲的峭壁懸崖,後半段則轉化至下探波濤洶湧的海浪暗潮,朴贊郁以場域的轉換暗示事態的蜿蜒曲折,以及鋪張在表面下的敘事流動。

對於崩毀的朴海日,朴贊郁在重建的過程中,仍需安排湯唯的現形。雙方重逢時,湯唯對著朴海日說,「看見我讓你有了重新活著的感覺嗎?」透過這句對白與第二起懸案,朴贊郁成功召喚「警探與疑犯」在身份上的對立,藉此展延出舊情與新生。

圖/車庫娛樂提供
圖/車庫娛樂提供

而朴海日就再度於湯唯(疑犯)的異質中,窺見了活著的自己,這是朴海日身份的本能。也就是說,湯唯的出現,復活了「警探與疑犯」的對立,而崩毀的朴海日,才有機會進行自我身份上的重建,或說——曖昧的敵我關係。

對此,朴贊郁更要將這份異質放大,朴贊郁試圖讓朴海日與觀眾認知,在同步調的生活中,愛情是脆弱的,且更易消亡。因此,朴贊郁安排朴海日與老婆(李貞賢 飾)的分手,是必須處理的敘事技巧。

相較於朴海日與湯唯的危險與異質,朴海日與李貞賢是安全且相通的,兩相對比之下,當雙方生活趨於同步時,這張安全網反倒讓異質性就此喪失,抹煞了愛情的滋長,朴海日與李貞賢便注定走向「分手」。

一方毀滅、一方重生的愛

而「警探與疑犯」的身份在片中後半段重新出現,並不代表得以就此修復朴海日,對於影像後半段的真正懸念是——真正的重建從何而來?在此,朴贊郁給出的答案是「愛」,且同樣使用了手機。

上述提及,「把手機丟到大海的深處裡」這句話是朴海日對湯唯的愛,進而展現自我毀滅的「決心」;而故事尾聲,湯唯則將手機奉還於朴海日,對湯唯而言,此舉便是獻出自己(找回殺人事實),試圖讓朴海日作為警探/自我的魂魄重生。

圖/車庫娛樂提供
圖/車庫娛樂提供

從手機的轉讓過程(手機是兩人轉譯的工具,也是殺人的證據),觀眾得以知曉,在朴海日與湯唯之間,皆毀滅了自我才得以看見「愛」,並得以真正重生。

朴海日拋棄警探身份,用自我的毀滅保護湯唯,讓湯唯重生;湯唯則將殺人證據還給朴海日,用自我的刑責死亡喚回朴海日的尊嚴,讓朴海日重生——儘管最終這段關係註定走向分離與消逝,但這恰恰就是雙方說出「我愛你」之後的「分手的決心」(Decision to Leave)。

至此,觀眾才得以驚覺,朴贊郁透過《分手的決心》述說了一場相互崩毀、死亡並重生的愛情,而朴贊郁就得以告知觀眾——「愛情擁有毀滅的力量,同時也蘊含重生的能力」。或許,世上難解的愛情謎團,朴贊郁看得比誰都還透徹。

圖/車庫娛樂提供
圖/車庫娛樂提供

成為你永遠的未解之謎

至於朴贊郁在《分手的決心》之中,將畫面的每分每秒塞滿了細節,透過百花齊放的剪接技巧以及教科書式的鏡頭構圖設計,詭譎多變地讓湯唯與朴海日從平行線的兩端,在異質性中緩緩走向麻花繩般的命運交織,這是朴贊郁的精心佈局,也是朴贊郁在犯罪底下埋藏的壞浪漫。

最終,都說了湯唯挪用自我的死亡,換回朴海日的重建,因此,朴贊郁最終還要安排一場生死試煉,讓湯唯從山丘走向大海,曲折的迷宮難以尋見出口,在此成為了結尾地域性的符號表徵——「我要成為你永遠的未解之謎」。而湯唯將自身埋入沙中,在沙洞之中流向深不見底的大海,至此,湯唯對朴海日的愛便以濃烈的死亡形式,再現於銀幕。

圖/車庫娛樂提供
圖/車庫娛樂提供

而湯唯最後的死亡,讓這名永遠的神祕繆思,除了成為男性凝視慾望客體的想像之外,也從命運既定的軌跡擺渡之間,幻為一道永誌不渝的難解謎團——女性在此從男性的想像終成悲劇的維納斯,「我要成為你永遠的未解之謎」,湯唯對著朴海日說的這句話,就成了愛情與死亡對撞下的浪漫之筆,且在疑惑中成為「永遠」。男性的嘶喊至此則迴盪、埋沒於無情的浪潮聲中,朴贊郁全片透過自然奇景鋪陳情緒、暗喻走勢的野心,也就在此完整收束。


「把手機丟到大海的深處裡」

「我要成為你永遠的未解之謎」

這兩句話,就是朴贊郁情深至死亡幽谷的我愛你。


備註

[1] 希區考克的《迷魂記》同樣講述了警探跟蹤女性的故事,且烏鴉(鳥)的符號對於希區考克的影像也深具意義

◎ 責任編輯:沈佩臻

推薦閱讀

地下電影/《嬰兒轉運站》:偷窺之後的真實,是枝裕和的不法之徒揭示了「家庭」意象

地下電影/《在車上》:濱口竜介的虛幻與真實,好好抽口菸迎向死亡、面對生活

地下電影/2022坎城影展賽後分析:魯本奧斯倫步入雙金殿堂,宋康昊、朴贊郁在歐洲影壇持續掀起韓流

最新文章

「假面女郎」呈現當代社會過度重視外表的風氣。圖/Netflix提供

雀雀/「假面女郎」:外貌至上主義扭曲當代人心 驚悚韓劇反應容貌焦慮與生存焦慮

2023/09/23
理想混蛋希望透過音樂和演出告訴大家「每個人都是特別的,要好好擁抱自己的特別」。圖...

樂評人王祖壽/ 樂團「理想混蛋」:他們的交心與共享 照見了成長過程中的自己

2023/09/18
2023威尼斯影展最佳男演員得主彼得薩斯嘉。圖片來源/路透

2023威尼斯影展得獎名單分析:尤格藍西莫以及濱口竜介,台灣作品《愛是一把槍》、《五月雪》的影像語言

2023/09/12
岡田將生主演「快一秒的他」。圖/甲上娛樂提供

影評人塗翔文/「快一秒的他」:消失的情人節變身日版 山下敦弘成功的翻拍

2023/09/10
2023《京戲啟示錄》創拓版舞台照。記者李政龍/攝影

資深媒體人麥若愚/風靡27年「京戲啟示錄」2023創拓版 帶傳統文化面向年輕世代

2023/09/09
趙寅成(左起)、韓孝周、柳承龍在影集「MOVING異能」的演出相當精湛圖/Dis...

雀雀/Moving 異能:史上最貴韓劇 映照人生道路的寂寞、喧囂的孤獨

2023/09/02
席捲多年的雪莉桶狂潮似漸趨緩,威士忌桶陳開始出現更開闊包容紛呈的可能性。圖╱葉怡...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威士忌桶陳新氣象

2023/09/01
早餐只能在早上吃嗎?「晚安美芝城」在全台15間酒吧推出大冰奶、奶酥吐司調酒,拿坡...

早安美芝城林柏均╳寶島製造牛寶賢:玩跨界創意,形塑新世代早餐文化

2023/08/31
享受甜味帶來的療癒感,別忘了選擇優質、用心的食材與產品。圖/Ying C. 陳穎...

Ying C. 陳穎/滿足「甜味」感官體驗:糖與代糖之爭,你的選擇是什麼?

2023/08/29
「粽邪3:鬼門開」劇照。圖/華影提供

影評人馬欣/《粽邪3:鬼門開》:融合異國邪術與宗教民俗賣點,考驗元素與創意

2023/08/28
西湖醋魚。圖/張聰提供

張聰/我的西湖醋魚:一道傳統料理的學習綱領和其中秘訣

2023/08/28
李清志到巴黎去旅行,靈機一動照著周杰倫的MV去遊走巴黎。圖/李清志提供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跟著周杰倫遊巴黎

2023/08/25
柯叔元(中)在「女兒大人加個賴」中演黑道大哥和年輕演員感情也很好。圖/中視提供

雀雀/「女兒大人加個賴」:傳統也前衛、台劇陪伴力價值顯現

2023/08/19
《之前的我們》Past Lives,圖|車庫娛樂

地下電影/《之前的我們》:那些很長、很長、很長的談話,隨著攝影機運動所描繪的「因緣」

2023/08/16
「之前的我們」劉台午、葛麗塔李(右)。圖/車庫娛樂提供

影評人塗翔文/「之前的我們」:不慍不火,打動人心 散發後勁十足的底蘊

2023/08/15
張耀(中)在「八尺門的辯護人」中與雷嘉汭(左)、李銘順有許多對戲。圖/八大提供

雀雀/台劇「八尺門的辯護人」:自帶關懷力 引領觀眾無痛認識台灣公共議題

2023/08/12
金泰梨主演驚悚劇「惡鬼」演技精湛。圖/Disney+提供

雀雀/「惡鬼」:讓「寄生上流」故事奇幻妖魔化 營造韓國百鬼夜行物語現代劇

2023/08/06
綜看世間關乎創作關乎美之風向潮浪,繁與簡,始終是此中不斷相往復流動的兩向,飲食亦...

飲食作家葉怡蘭/法式 Fine Dining 的減法

2023/08/04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