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創業動力來自故鄉召喚:湯圓餡一樣軟燙的心

2022/12/23 于國華

入夜的麟洛鄉間一片安靜。開車跟著導航從大路彎進小巷,看到燈光溫暖的院落,「延和肆伍」招牌掛在門牆上,放心在路邊停好車。小刀老闆走出來,帶著笑容立在門口,側燈照亮他半邊臉龐,感覺他更成熟了。

一年多前,綽號小刀的謝鴻廷,是高雄衛武營國家文化藝術中心的員工。那時他自信豪邁、桀驁不馴。2021年底,向著單位招牌深深一鞠躬,繳還員工證,從此自力謀生。

「延和肆伍」的招牌鹹湯圓,是家族傳承的好口味。圖/謝鴻廷提供
「延和肆伍」的招牌鹹湯圓,是家族傳承的好口味。圖/謝鴻廷提供

現在的小刀,是麟洛鄉間的湯圓、甜品和咖啡店「延和肆伍」老闆。他打理一切事務,親手揉捏每顆湯圓,小心翼翼處理每項食材。以湯圓來說,第一天做皮、第二天製餡、第三天才能包成湯圓。店裡的大骨湯熬足五小時,紅豆先蜜一晚再入鍋熬煮。他說,食物第一要滿足口味、第二要飽足腸胃。

當老闆開店,才了解開店的難。小刀從此對每家店充滿敬意,遇到店家動作慢,他等;店家服務不周,他體諒。在自己店裡,沒有客人就自己沖咖啡練技術;打開電腦沒有訂單,他安慰自己:明天會更好。

生涯轉換的動力來自老家的召喚。延和肆伍開在爺爺奶奶的老房子,麟洛鄉延和街45號。以前在高雄工作,假日回到老家,感覺老家一直在衰老。他下定決心,不讓老家荒廢。姑姑做鹹湯圓的手藝好,許多親友建議姑姑開店;小刀想,就來傳承姑姑的手藝,在老家賣湯圓吧!

「延和肆伍」開在麟洛鄉的院落間,是店主謝鴻廷爺爺奶奶以前的舊居。圖/謝鴻廷提供
「延和肆伍」開在麟洛鄉的院落間,是店主謝鴻廷爺爺奶奶以前的舊居。圖/謝鴻廷提供

精選豬胛心肉和蝦米、紅蔥頭炒熟,適當調味做成鹹湯圓內饀。有顧客建議加入香菇或其他材料,小刀堅持不肯。店裡有幾款小刀研發的湯圓口味,但姑姑的配方不能更動,這是家族的生活記憶與情感傳承。

我第一次吃延和肆伍的鹹湯圓,確實被驚豔,肉末淡香,皮軟餡鬆。湯圓個頭大,煮熟要有耐心,但容易吃飽。花生和芝麻湯圓餡料來自潮州金弘麻油花生行,成本雖然高,個個結實飽滿的湯圓,一口咬下就足以留香齒頰。

小刀說,有時忙到下午,太陽從當空移到老屋背後,看著院子裡的陰影擴散,好像爺爺伸出雙手環抱他和老家。創業以前,他用輕狂對抗外面世界;如今他用溫柔向內心喊話,鼓勵自己勇敢、堅持回鄉創業的選擇,即使滑手機看到合適的求才訊息,也不為所動。

我提早為冬至預訂湯圓,但實在等不到冬至,拿到冷凍宅配湯圓立刻開箱下鍋。水裡滾煮的湯圓冒著熱氣,我滑手機看著延和肆伍的臉書粉絲頁,每篇「刀刀敘敘」留言,都是小刀的人生步履。我計算著,小刀今年捏出多少湯圓,二萬顆或更多?盛碗入口的湯圓皮韌心軟,更要小心燙口。我想,小刀的心,和這湯圓餡一樣軟燙。

于國華

萬物發酵、人間有笑:文化觀察者于國華走訪大稻埕「發酵迷 Fermeny」

萬物發酵、人間有笑:文化觀察者于國華走訪大稻埕「發酵迷 Fermeny」

2020/07/06
【寫在後疫情時代】于國華/疫情過後,大家都是李子柒

【寫在後疫情時代】于國華/疫情過後,大家都是李子柒

2020/04/28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屏東長安製麵:職人文化,才是最好的設計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屏東長安製麵:職人文化,才是最好的設計

2020/11/03

最新文章

「因為常玉」透過多角度去細讀常玉。圖/姚謙提供

藝術收藏家姚謙/因為常玉:支撐我們創作與思考的,終究是與原生文化的連結

2025/11/19
詹子萱(右起)和楊謹華、林思廷在「看看你有多愛我」中飾演一家人。圖/Hami V...

雀雀/看看你有多愛我:人人網紅時代來臨 社群生活考驗家庭關係

2025/11/15
每周一觀賞HBO原創影集「牠:歡迎來到德利鎮」全新集數。圖/HBO Max提供

雀雀/牠:歡迎來到德利鎮—史蒂芬金式惡夢的溯源美學精品

2025/11/08
「乖狗狗」被讚是年度最佳恐怖片之一。圖/好威映象提供

馬欣/「乖狗狗」:散發伊藤潤二漫畫魅力的恐怖電影

2025/11/03
《妳和其餘的一切》劇照。圖/Netflix提供

雀雀/《妳和其餘的一切》:愛恨昇華閨蜜情 以兩性視角看女性美麗與哀愁

2025/11/01
可頌是近年來最受矚目的糕點實驗場。韓國便有專門店販售各種可頌糕點,包括融合日式飯...

陳穎Ying C. /致敬或褻瀆?可頌之戰:「創新」的門票為何?

2025/10/27
青農謝震山介紹犬香薷的培育條件。圖/于國華提供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泥土的芬芳、天人的和諧:犬香薷

2025/10/27
國際卡司齊聚Netflix「回魂計」。圖/Netflix提供

雀雀/舒淇、李心潔「回魂計」:誰是真正的詐騙受害者?

2025/10/25
此趟鎌倉行所食餐廳,從規模到形式皆極精巧,卻皆展現飽滿的在地與創作性,既有Fin...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悠食鎌倉:Fine Dining新風範

2025/10/19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