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觀察家李清志/矢延憲司的船貓:在末日的未來,毛小孩帶給倖存人類的療癒
新開幕的大阪中之島美術館,由建築師遠藤克彥所設計,黑色的塊體非常獨特,但是風采幾乎都給矢延憲司的SHIP’S CAT所搶走,那隻紅色的船貓,頭戴太空人的頭盔,充滿科幻風格,碩大的貓眼盯著觀看它的人們,非常引人矚目,也成為近期大阪最受歡迎的公共藝術品。
大阪出身的藝術設計人才,建築師當然就是安藤忠雄,而當代藝術家則是矢延憲司,雖然他並不是在大阪出生的,但是因為他六歲時(1971),舉家搬遷到大阪北部,距離大阪世界博覽會會場很近,雖然他對1970年的世界博覽會印象模糊,但是他永遠忘不了那座岡本太郎設計,高七十米的太陽之塔,猶如電視裡走出來的怪獸一般,帶給他極大的震撼,同時他也忘不了丹下健三所規畫的博覽會建築。
但是博覽會116座建築,竟然在矢延憲司搬到大阪後一年內逐漸拆除,最後只剩下一座高大的太陽塔怪物,他每天騎車經過世博會場,看著這些前衛科幻的建築被拆除,內心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他後來的,幾乎都是跟「末日」與「廢墟」有關。
身為大阪藝術家,矢延憲司從小看著萬博會的科幻建築從亮麗展出到成為廢墟,以後他又去俄國車諾比核災廢墟考察,創作了穿黃色輻射防護衣的人物作品。他的作品基本上傳達出「未來的廢墟」(the ruin of future)意象,是一種對科技未來的末日恐懼,正如磯崎新看到世博會建築成為廢墟時,曾說「未來的建築就是廢墟,廢墟就是未來的建築。」
日本藝術家矢延憲司、會田誠、村上隆等人都是所謂的「御宅族」,他們的童年都曾被大阪世博會的科技夢想所震撼,人類登陸月球的成功,更加深了大家的太空的樂觀想像,但是那些末日的陰影卻始終存在,1973年推出的「日本沈沒」電影轟動全日本,一種末日氛圍籠罩日本人內心,1986年的車諾比核電廠事件,證實了科技惡夢並非空穴來風,1988年大友克洋所導演的「阿基拉」(AKIRA),預言了2020年東京會辦奧運會,而且會因為某種原因臨時停辦,結果竟然實現了!最令人驚恐的是,動漫中還預言東京將在不久的未來大毀滅。
車諾比事件之後,矢延憲司親赴核災現場勘查,他身穿黃色亮眼的輻射防護服深入廢墟拍攝,黃色輻射防護服加上背後廢墟的場景,塑造出一種末日廢墟的景象。所以後來他創作的人物雕塑,都是身穿黃色輻射防護服,連動物貓狗也是如此,而且他的創作中經常出現貓狗寵物,因為他認為在末日的未來,貓狗將會帶給倖存人類最好的療癒。他也創作銀色的巨大機器人,在「水都大阪」的活動中現身,基本上這些作品,已經像大阪太陽塔一般,成為大阪這座城市最佳的地標物。
最近大阪中之島美術館落成啟用,美術館前的紅色「船貓」受到大家的矚目。「船貓」系列的確是大阪水都的代表,因為大阪是港口,世界各國的船來來去去,為了防止鼠害,船上都有船貓,因此創作了這個系列作品。如今大阪「太陽塔」怪物、中之島的「船貓」,以及安藤忠雄的「青蘋果」,已經成為大阪最知名也最受歡迎的公共藝術作品,堪稱是「大阪三寶」。
大阪在2025年又將主辦世界博覽會,可以預知的是,這些藝術品又將隨著博覽會的宣傳,揚名國際,成為大阪城市的象徵物。
最新文章
-
藝術收藏家姚謙/凝視觀音山:變幻之間,書寫屬於自己的心靈故事
2024/11/28 -
塗翔文/金馬61:婁燁「一部未完成的電影」 反映出的創作勇氣與堅持
2024/11/25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天母萬聖節傳統:有趣而難得的社區文化特色
2024/11/18 -
雀雀/從「俗女」到「影后」看嚴藝文的全面升級
2024/11/16 -
塗翔文/「在熙的男,朋友」:初階同志議題 有哭有笑吸引觀眾
2024/11/11 -
雀雀/「X!又是星期一」:職場甘苦談 看見台灣喜劇的脈絡
2024/11/09 -
Ying C.陳穎/米其林摘星後加速倒閉?再談餐飲評鑑的兩面性
2024/11/07 -
雀雀/台劇「人生清理員」:描繪百態,每個人都該是自己的人生清理員
2024/11/02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新世代建築職人」:建築職人風潮的復興
2024/10/27 -
潘光中/《長樂曲》:剖析「小而美」古偶劇 高熱度絕非天外一筆
2024/10/26 -
藝術收藏家姚謙/一件收藏品的旅行
2024/10/23 -
藝術收藏家姚謙/人色:人物描繪,反應人們對自我認知的演變
2024/10/17 -
于國華/「靠鵝養大」返鄉創「鵝舖子」:餐桌上的向天歌
2024/10/14 -
雀雀/「黑白大廚」:動人廚師故事與華麗對決 讓韓食文化推向國際
2024/10/12 -
Ying C. 陳穎/法國知名老店為何接連陷入困境?談體驗行銷與創造情感連結的重要
2024/10/10 -
馬欣影評/「懼裂」:當黛咪摩兒掉進了「富江」的增殖世界
2024/10/07 -
製作人詹仁雄/韓綜「黑白大廚」拆解:把事情「搞大」,就對了!
2024/10/07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成熟的社會 才懂得欣賞老房子
2024/10/05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