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觀察家李清志/美術館不能沒有咖啡店 才能沉澱心境、分享感動
最近台北市誕生了一座新美術館,美術館建築由國際建築大師設計,展現出簡潔有力的氣勢,美術館很棒,但是令我訝異的是,美術館裡竟然沒有咖啡店!
全世界的美術館幾乎都有咖啡店,甚至有提供高檔餐點的餐廳,不論是巴黎奧塞美術館、羅浮宮,或是LV基金會美術館、日本直島美術館、東京新美術館、京都MIHO美術館等,都有很棒的美術館咖啡店。
這些美術館咖啡店不僅是美術館重要的財政收入來源,有時候也會配合美術館展覽,推出具有藝術特色的餐食或甜點。現代新美術館的建築設計中,都會把美術館景觀最好的角落,留給咖啡店來使用,可見咖啡店已經是美術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或是說一座好的美術館是不能沒有咖啡店的。
倫敦泰德美術館位於泰晤士河邊,是舊火力電廠所改建,美術館隔著河面向對岸的聖保羅大教堂,中間則有千禧橋連接,形成一條軸線。美術館頂層、景觀最美的部分,就是被規畫設計為咖啡廳,客人可以坐在窗邊,俯瞰泰晤士河,以及橫跨河面的千禧橋,遠眺對岸壯觀的聖保羅大教堂。坐在咖啡店還可以看到倫敦的氣象多變,只見雲霧飄來,雨點急下,不多時又見雲霧散去,河面又現陽光,整個過程好似欣賞了一場氣象秀。
LV基金會美術館的咖啡店,地方不大,但是充滿特色;咖啡店上方懸掛魚燈,那是美術館建築師Frank Gehry所設計的燈飾,因為他非常喜愛魚這種生物,他認為魚存在於地球許久,看似在水裡亂游一通,其實有其一定的軌跡,是很美的一種生物。 所以Frank Gehry設計過好幾個魚造型的建築,LV基金會美術館的咖啡店,店名就叫做「FRANK」,似乎就是建築師的簽名。
位於直島地中美術館的咖啡館,則是我非常喜歡的美術館咖啡店,咖啡店位於直島海邊懸崖,可以看海看藍天,甚至有提供野餐籃,顧客點了飲料甜點,可以提著野餐籃,取用一個蒲草坐墊,然後到戶外懸崖邊,坐在石頭上看夕陽。到這樣的一座美術館,不僅可以享受藝術創作之美,也同時享受了自然之美,可說是一次全方位的美感旅行。
美術館是藝文人士聚集的地點,美術館咖啡店可以成為藝文人士討論藝術創作,交流文化想法的最佳場所。欣賞藝術創作可以激發我們內心對美的感動,在感動之餘,我們總是希望可以與人分享或討論,大家從不同的觀點分享,也豐富了美術館參觀的收穫;如果沒有美術館咖啡店可以聚集分享,可能這些感動,在步出美術館之後,很快就消逝無蹤,非常可惜。
美術館咖啡店空間也提供了參觀者,一處停下腳步、沉澱觀展心情的安靜空間,欣賞藝術不應該是急促地,必須放慢腳步,沉澱內在心境;而不只是為了獲得藝術知識而已。過去我們參觀美術館,著重美術知識的獲得,非常強調名畫作品的解析與介紹,也因此讓人們產生「知識的焦慮」,反倒不敢踏進美術館一步。
現代的美術館新概念,強調的是美感!你可以不需要擁有太多的藝術知識,你只要去美術館,單純地去感受藝術創作的美,這種純粹的藝術感受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
如果我們去參觀美術館,在美的感動之後,可以在美術館咖啡店好好沉靜一下,慢慢咀嚼剛才的感動,讓這種感動在內心發酵,之後就可以將這樣的感動,帶到我們的城市生活裡,改變我們的現實世界。
最新文章
-
潘光中/《國色芳華》:高熱度古偶劇 給觀眾提供了什麼樣的情緒價值?
2025/01/25 -
Ying C. 陳穎/奶油價格飆升,烘焙業前路何在?談危機下的創新與永續契機
2025/01/24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渥達尼斯磨坊的星星奇緣
2025/01/20 -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混融與西吃:台灣中菜新風向
2025/01/19 -
雀雀/金泰梨「正年」演出少年感 以戲抒情道盡人生悲歡離合
2025/01/18 -
藝術收藏家姚謙/相遇碧雲寺:精神上的啟動與共鳴才是真正擁有
2025/01/14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風之旅人-藝術家新宮晉的風動藝術作品
2025/01/13 -
雀雀/裴斗娜新作「家族計畫」:世界觀不用大,自成一格就很好看
2025/01/11 -
潘光中/誰能逃出生天?《魷魚遊戲2》弱肉強食的韓國階級社會現象
2025/01/04 -
Ying C. 陳穎/管太多還是數位排毒?從用餐文化意義思考餐廳手機禁令
2025/01/02 -
雀雀/「太太太厲害」:網路迷因昇華版段子 炸出台劇新鮮動能
2024/12/28 -
藝術收藏家姚謙/新店晚霞:如夢船的存在
2024/12/26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巴黎日常:生活裡的時尚
2024/12/22 -
潘光中/驚悚題材也能說出溫情故事 漫改韓劇《照明商店》探究生與死的模糊界線
2024/12/21 -
塗翔文/「優雅的相遇」:另一種疫情故事
2024/12/16 -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生活俯拾皆樂—在佛羅倫斯買菜
2024/12/15 -
雀雀/話題韓劇「現在撥打的電話」:現實永遠都比戲劇更不可思議
2024/12/14 -
雀雀/「一箱情緣」敘事展暖力 受傷靈魂得以安棲
2024/12/07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