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饒舌歌手李英宏:當英雄改變世界的念頭已經離我很遠

2020-03-09 17:40 楊偉成

歌手李英宏於今年二月推出第二張個人專輯《水哥2020》。 圖/吳致碩拍攝
歌手李英宏於今年二月推出第二張個人專輯《水哥2020》。 圖/吳致碩拍攝

於而立之年發行個人首張專輯《台北直直撞》的歌手李英宏,隨即以潮水之姿席捲了台灣饒舌圈,專輯同名歌曲更創下一波翻唱風潮。個人獨到雜揉台味和時尚的氣質,也為他搏得不少來自各界的關注青睞,接連和蛋堡、夜貓組以及萬芳等音樂人的合作,屢屢造成討論熱度。

2018年的金馬獎頒獎典禮上,他更以電影《誰先愛上他的》的主題曲〈峇里島〉,一舉擊敗陳奕迅、雷光夏等強敵,拿下最佳原創歌曲獎。今年二月,李英宏推出第二張個人專輯《水哥2020》,《500輯》特邀這位嘻哈青年現身說法,分享屬於他的質青時代

500輯:請描述一下25歲的你是什麼樣的人?過著怎樣的生活?

李英宏(以下簡稱李):那時候我剛出社會一小段時間,很多方面都是迷惘的,比較憤世嫉俗而且自我中心。一心想當英雄,希望改變這個世界,現在回想會形容那是一段尋找自我的時期。當時我在一家工程建設公司當工務主任,雖然同時在玩音樂,但那更接近興趣,一切以穩定收入為主要目標。

500輯:那時候啟蒙你的人事物為何?

李:絕對是失戀。年輕的時候比較不懂得拿出同理心,在關係經營上蠻自私的,沒有好好對待對方,根本沒想過有一天這個人可能會離開自己。和對方分開後我非常難過,對感情產生很多疑惑,也好奇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變得有點多愁善感,開始接觸許多以前不曾靠近的事情。

在朋友推薦下我去讀了羅蘭巴特的《戀人絮語》,雖然至今我都不覺得自己真正理解這本書;還有艾倫狄波頓的《我談的那場戀愛》,以及叔本華那些悲觀主義的著作。也蠻意外自己竟然可以把《百年孤寂》看完,從那時開始滋生和以往不同的想法。

500輯:25歲的你如何看待失敗?

李:當時對社會化這件事很排斥,有一種莫名的憤怒,每當遇到沒碰過的狀況,都會覺得自己不知道該怎麼和環境相處。遇到失敗的時候會先選擇逃避,不想接受所謂「大人」的洗禮,我是在度過那個階段之後才學會用成熟的態度面對責任。

看過一場導演北野武的採訪,有一段大意是說一個人真正成熟的時候,是當他可以理解父母辛苦的時刻。小時候總會糾結,為什麼你們當初沒有為我付出更多?現在的我可以理解他們了,也不討厭長大,專注做好該做的事情,當英雄改變世界的念頭已經和我有很遠的一段距離。

李英宏希望給25歲的自己一個建議,不要渴望一開始就獲得什麼回報。 圖/吳致碩拍攝
李英宏希望給25歲的自己一個建議,不要渴望一開始就獲得什麼回報。 圖/吳致碩拍攝

500輯:你想對那個時候的自己說什麼?

李:每個時期都有當下容易恐懼的心理狀態,希望給25歲的自己一個建議,好好地把自己喜歡、認為有天賦的事盡心盡力做好,不要渴望一開始就獲得什麼回報,也不要害怕失敗,那些挫折都是進步的來源。勇於面對自己可能失敗的結果,成功才有機會到來。

500輯:確定自己要成為嘻哈歌手的契機是什麼?

李:我認為時間給人很大的推力,大概28歲的時候,覺得自己的年紀快要到一個檻,當時住在家中的我因為家務問題時常被情緒困擾,某次和家人吵架後決定離家,希望藉此逼迫自己長大。但當時的我連每個月4,500元的分租房租都付不太出來,對於每一天都非常茫然害怕。

在這樣幾乎是無業的狀況下,我幾乎把時間都花在音樂的練習、創造和探索上,最後才順利發片,我是在音樂工作漸漸穩定之後,才意會到自己已經踏在這條道路上。

500輯:實踐理想的過程有付出什麼代價嗎?

李:在蘆洲的那個租屋處,為了節省開銷我和室友沒有裝冷氣,也不想花錢裝網路,三個大男生在夏天打著赤膊在客廳彈吉他唱歌,回想有點接近當兵時期,就連買衛生紙、洗面乳這些日常用品我都會捨不得。

聽起來很辛苦,可能接近付出的代價,但那時我的心神都放在如何才能更精進自身的音樂專業,一直彈一直彈,到後來室友都覺得我進步很多,這些技巧也實際回饋到我的製作上。如果當時的我選擇輕鬆表演而僥倖偷懶,和別人的落差很快就出來了。

500輯:你認為的質感青年是什麼?

李:會保持著一種誠懇的態度吧,如果是一個創作者,那就是在創作上忠於自己,誠實表達自己的價值觀。從小時候到這幾年玩音樂的過程中,每個作品結束後,我會花很多時間去反省自己和這些創作的關係,覺察到那些會讓自己有意料之外感覺的成品,通常是在沒有太過刻意設定下完成的。

質感青年或許都享受物質帶給我們的快樂,但願意保持內在的探索和平衡,會是我對質青更高的期許。

500輯:會給正在努力實踐自我的青年什麼建議?

李:現在會遇到很多朋友說羨慕我,因為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這是尋找很長一段時間才確定下來的。我認為許多青年會害怕選擇,是否我這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輩子就是要專心做這件事?追夢的過程會有很多人給你意見,我相信自信也需要一段時間建立起來。

遭受打擊甚至覺得自己像個廢物的時期一定有,這都很正常,當然可以有失落,但一陣子之後要再站起來。練習一邊做一邊感受,時間會帶你去想去的地方。

嘻哈廠牌「顏社」開設的BEANS & BEATS咖啡館,是李英宏時常駐足之處。 ...
嘻哈廠牌「顏社」開設的BEANS & BEATS咖啡館,是李英宏時常駐足之處。 圖/吳致碩拍攝

小檔案

李英宏

1986年在台北出生,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廣電系,又稱DJ Didilong。17歲時被豐華唱片延攬加入團體大囍門,最後落腳台灣嘻哈廠牌顏社,2016年發行首張專輯《台北直直撞》受到廣泛注目。是金曲獎、金音創作獎入圍常客,並以〈峇里島〉一曲榮獲第55屆金馬獎最佳原創歌曲獎。

最新文章

潘貝寧2006年以永續理想出發,創立服裝品牌「DEPLOY」。攝影/吳致碩

永續的先行者 「DEPLOY」創辦人潘貝寧 為時尚產業掀起革命

2023/03/23
鴉先知(右)和粘為東期望能透過桌遊,讓更多人感受動腦樂趣,也拉近人與人間的距離。...

好玩就是一切 鴉先知 粘為東 打造桌遊樂園 重燃人與人之間的溫度

2023/01/31
睽違多年推出首張專輯《明室Silver Lining》,洪佩瑜整合過去幾年身心內...

歌手洪佩瑜:表演的瞬間,身體很誠實

2022/12/12
敏迪在2021年全職投入自媒體,那年他經歷了頻道的低潮與高峰到來震撼。圖/吳致碩...

「敏迪選讀」敏迪:最低谷時迎來高峰,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下篇)

2022/11/08
「敏迪選讀」平台創辦者敏迪。圖/吳致碩攝影

「敏迪選讀」敏迪:「害怕被丟掉」的不安全感,從小到大我是一個很需要掌聲的人(上篇)

2022/11/07
Willson在2016年創辦了Double V,展開義式冰淇淋的創業旅程。圖/...

【質青創業】Double V主廚暨創辦人Willson從理工男的甜蜜轉身:你所經歷的都不會白費

2022/11/02
設計師Peter Wu覺得「當衣服上放著自己的名字,這就是我生出來的小孩,當別人...

【質青創業】設計師Peter Wu堅持低調風格:當別人不同意你做的東西,或不感興趣,就要學會接受不同批判或質疑的聲音

2022/11/01
出身江蘇的鄭興,畢業後來台念研究所,追尋著音樂夢,邊讀邊創作了第一張專輯《忽然有...

創作歌手鄭興:清楚自己奮鬥的目標,本身就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情

2022/10/11
越南新住民、烘焙老師卞柔勻。記者吳致碩/攝影

【新北十影響力人物出爐】卞柔勻:繽紛果凍花瓣中找到新世界

2022/10/10
甘樂文創執行長林峻丞。圖/吳致碩攝影

【新北十影響力人物出爐】林峻丞:生命就像一塊麵包,要拿來追求價值而非價格

2022/10/10
曾獲得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被譽為「設計教父」的陳俊良。記者王聰賢/攝影

【新北十影響力人物出爐】陳俊良:影響力是愈在地就愈國際

2022/10/10

【新北十影響力人物出爐】楊力州:期許新一代能翻越社會議題的高牆

2022/10/10
45歲才開始學織布的高秋梅,與志同道合的夥伴一同尋回幾乎要失傳的泰雅族織布技藝。...

【新北十影響力人物出爐】高秋梅:跟著繽紛織布走一趟文化尋根之旅

2022/10/10
海湧工作室執行長陳人平與新北市政府「淨灘合作社」手繪浮球。記者沈昱嘉/攝影

【新北十影響力人物出爐】陳人平:生活中每減少一個廢棄物都是淨灘

2022/10/10
黃偉翔2018年初創立非營利組織「Skills for U(國際技能發展協會)」...

【新北十影響力人物出爐】黃偉翔:讓技職專業慢慢被看見改變

2022/10/10
汪秋蓉認為,以共好為本,實踐自我價值 共創自立及幸福的環境。記者沈昱嘉/攝影

【新北十影響力人物出爐】汪秋蓉:致力翻轉眾人對於護理師或居服員的舊有印象

2022/10/10
新北永和民權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邱秀蘭。記者沈昱嘉/攝影

【新北十影響力人物出爐】邱秀蘭:關懷銀髮積極活化社區照顧

2022/10/10
傅玲玉長期投入汐止中正社區的社區營造工作。記者吳致碩/攝影

【新北十影響力人物出爐】傅玲玉:凝聚在地人愛家護鄉的情懷

2022/10/10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