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劇場演員徐堰鈴:更微小細心地對待每個人,這是表演教我的事

2021-04-13 23:59 沈佩臻

徐堰鈴認為自己恰好身處劇場發展的黃金時代,積極接觸厲害的表演老師與劇團。 圖/余...
徐堰鈴認為自己恰好身處劇場發展的黃金時代,積極接觸厲害的表演老師與劇團。 圖/余承翰攝影

1992年踏入劇場表演至今,深耕數十齣好戲,流轉於表演與編導之間,她是擁有豐沛能量、細膩演繹的認真演員,也是活出自我、以愛為底的編劇與導演,徐堰鈴三個字難以定義。她即將出演改編自作家吳明益的長篇小說《複眼人》劇場版,擔綱主要人物「阿莉思」一角,《500輯》邀請劇場天后徐堰鈴,分享屬於她的質青時代。

500輯: 25歲以前的你是什麼樣的人?過著怎樣的生活?

徐堰鈴(以下簡稱徐):25歲以前,是我從苗栗去新竹唸高中,再往台北唸北藝大的成長狀態。因為當時捷運還沒通車,手機也不普及,大家都窩在關渡,看戲、上課、社團、回家。25歲前後比較大的事件就是捷運開通、千禧年這些事。

當時沒有打工,因為爸媽都是公務員,能在金錢上平穩地支援我,他們也盡可能讓自由開放,可能因為他們也是大專、大學的學歷,所以他們認為要給小孩子選擇的機會。

那時候也遇到兩件比較重要的事,一個是上研究所,另一個是我參與兩個重要製作:馬汀尼的《仲夏夜夢》、賴聲川的《如夢之夢》。《仲夏夜夢》搞得很盛大,馬汀尼帶大家做了半年、一年的工作坊,還有草屯遊街等行動,挺刻苦耐勞的一年。《如夢之夢》第一版在北藝大演,大約演了8小時,那也是我在研究所時很重要的劇場洗禮。

我記得當時有一個想法,就是大學、研究所時期沒有賺錢沒關係,但要盡量去接觸所有已知導演與劇團的戲。很幸運的是,一開始是創作社的魏瑛娟找我,後來同樣是創作社的周慧玲、黎煥雄,三個導演輪流來找演員,我開始有戲演。

學校方面,馬汀尼是我的主修老師,很會教莎劇,而賴聲川當時是表演工作坊的導演,後來我也有參與到,譬如《暗戀桃花源》、《如影隨行》等,也是解嚴後的80年代蘭陵劇坊到90年代,劇場長大10年,當時我也認識了國修老師,同時參加屏風表演班的《女兒紅》,而羅北安是我的班導師,重要的人物都剛好認識了,演到戲了,幾乎所有表演老師都在那10年集滿了。

回顧90年代社會的壓抑氛圍,藝術或戲劇是讓徐堰鈴擁有空間、做自己的場域。 圖/余...
回顧90年代社會的壓抑氛圍,藝術或戲劇是讓徐堰鈴擁有空間、做自己的場域。 圖/余承翰攝影

500輯:25歲左右啟蒙你的人事物為何?

徐:每個人都教會我許多事,那是對我而言很幸運的年代,當時合作較多的導演是魏瑛娟,我們不常說話,因為常常是沒有對話的戲,她教會我很多身體表演,讓身體對於覺察、對於空間更敏感。還有馬汀尼,對於社會文化的觀察力與轉譯也很敏銳,賴聲川則是商業劇場走向的先驅者,這些人我都很喜歡,因為他們擁有明確而獨特的風格。

500輯:確定自己要全力投入劇場領域的契機?

徐:我回顧到底為什麼進入劇場,其實一切都很自然。高三以前對新聞、傳媒、歷史、哲學、聲樂或體育領域都覺得可以嘗試,我想唸聲樂,但媽媽那時候說:「現在開始已經太晚了吧?」後來填志願時,發現有北藝大這間學校,報名了,也錄取了,加上是國立學校,因此不作他想就去唸了。

還有因為性向關係,在90年代是極度壓抑的狀態,整個社會性壓抑的氣氛如同兩岸議題般,並不會到了某一天就能被解決,當時持續處在低迷的生活感裡,藝術或戲劇是唯一讓我擁有空間、做自己,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另外,當你想到出社會、上班這件事,就會自然聯想到社會規範、社會期待,那彷彿是掛勾在一起的東西,所以我就想著:「不然躲在創作的後面,寫寫東西,反正也沒有人知道我是誰。」對我來說表演是能夠遮蔽自我的空間,因為我可以說,那又不是我,我是在唸別人的台詞。同時,也讓我能夠發洩一些情緒,或去講一些情感,這是很扭曲的成長過程,如果我是異性戀的話,也許事情的走向並不是如此,但是現在其實已經很開放,友善到不會想特別提這件事,因為一切太自然了。

改編自作家吳明益的長篇小說《複眼人》劇場版將於4月24、25日在台中國家歌劇院首...
改編自作家吳明益的長篇小說《複眼人》劇場版將於4月24、25日在台中國家歌劇院首演,徐堰鈴擔綱主要人物「阿莉思」一角。 圖/台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500輯:自《踏青去》開始投入導戲,身為演員與導演的徐堰鈴有何不同?特別喜歡哪一面向的自己?

徐:我大學時主修表演,也副修導演、編劇,整整5年把課塞滿,就連大四、大五修了20幾個學分。從小到大,我都有一個觀念——適性發展才是王道,做不喜歡的東西,總有一天會停止,做喜歡的事才會長久,所以我的想法很簡單,喜歡就去做,辛苦就忍耐,也許不會最好,但也不太爛,可能會得到中上的成績,那也OK,至少不會活得很扭曲。

學生時代有時沒有戲演,就幫自己安排教課,會去北一女、政大、中興、輔大帶社團,演員剛畢業都是這樣,把賺來的錢拿去補習,上音樂劇、踢踏舞、瑜珈等各種工作坊鍛鍊自己。有一次,翻看來帶工作坊的劇團資料,想著為什麼不能自己做一齣戲,因此啟動了向他們致敬、向他們模仿的作為,想練習寫戲。

演員往往是被動等待,但我不想踏入影視,擔心創造力降低,也害怕未來不知道會怎麼發展,最後還是選擇繼續做習慣的事,因此開始投補助、做導演的事,雖然也做的不多,但至少讓我不要鈍掉。導演與演員就是互相學習、換位思考,站在不同角度觀看,會更替別人著想。每次去一趟導演的位置,再回來做演員,就學到新的理解,無論是待人處世、對作品的敏銳度,或是對文本的演繹與想像。

徐堰鈴認為導演、演員兩端是很好的參數,彼此可以互相調整。 圖/余承翰攝影
徐堰鈴認為導演、演員兩端是很好的參數,彼此可以互相調整。 圖/余承翰攝影

另一方面,當時我覺得沒有人導同志的戲,尤其即便到現在也還是一樣,總覺得如果我不做,好像也沒人做,即便做壞了,也是後果自負,不如去試試看。漸漸地,我好像找到一種不同的方式去做女同的戲,可能是從演員的表演活化文字開始,以遊戲方式嘲諷比較嚴肅的同志議題,也許會負負得正,獲得不一樣的活力,也有一點歪打正著的成分,朋友們也很願意來幫忙做戲。

演員是比較幸福的,因為比較個人,比較能有自己的意見,導演管不到表情與很多細膩的變化,因為這就是導演會找你這位演員來的原因。演員比較自由與自私,而演員的確必須自私,導演則要很大方和奸詐狡猾,如果不奸詐狡猾一點,就會很情緒化、顧人怨。導演想辦法讓大家好好做事,又要做到自己最想要的成果,其實心很累。

像我自己教表演,蠻常講一件事,當導演的人都喜歡強烈對比,譬如這一場戲我只要一個人,下一場很多人,這一場比較哀傷,下一場就要快節奏,諸如此類;可是當演員會希望順著自我感覺,應該要合情理、有邏輯的演。導演就是有觀點的那些人,他們總是提出最大的反差,可是這一點又是身為人、身為演員不舒服的地方。導演、演員兩端是很好的參數,彼此可以互相調整。

500輯:在創作、演出與思考上,有沒有什麼奉行的圭臬?

徐:不管是創作、生活、賺錢或教學,到頭來還是人的感覺最重要,我們要很在乎人跟人在一起的緣分。並不是一定要維繫到最好的關係,而是你要認識一件事情、一個知識、一群人、正在做什麼創作,內在的感覺,因為人非常情緒化,在關鍵時刻,可能因為某個主事者或某個螺絲釘的情緒,而走歪、迷失或者困在裡面,你必須辨認是哪一個人的感覺出了狀況,清楚彼此對人事物的感受,或者我們就是要維繫關係,這比我們一起做作品來得重要。

活在這世界上,作品還好,人才是基礎,要讓彼此的感覺認同與流通。講到感覺,雖然我覺得這是爛梗,還是要注意,所有人與人的愛、人與群體的愛、人與動物的愛、人與自然的愛才是最重要的事,作品要很嚴苛,但是背後得有這些信念支撐著。

《複眼人》於2018年亞當計畫中前期呈現。 圖/台中國家歌劇院提供、王皓穎攝影
《複眼人》於2018年亞當計畫中前期呈現。 圖/台中國家歌劇院提供、王皓穎攝影

500輯:請形容讀吳明益小說《複眼人》的感受,與轉換為劇場演出時有何不同?

徐:看《複眼人》時充滿魔幻感,讓人聯想到南美洲魔幻小說,也想起伊塔羅・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的敘述方式,以不同角度、不同敘事者,折射出想說的故事。然而這裡存在一個議題,那就是「小說永遠比較好」的想法。透過文字接觸吳明益小說的世界,是讀者最舒服的狀態,我自己身為一個小說讀者,讀《複眼人》也是最快樂的,當我要扮演阿莉思時,反而感到侷促不安,但這本來就是正常現象。

通常我會先替自己打「一定會被批評」的預防針,然後不掙扎,直接放下。當作沒看過小說,直接翻開劇本,想像觀眾會看到什麼,又有哪些是我們已知,但觀眾不知道的事情,不斷檢查,找出紕漏。小說改編為劇本必須拉出時間線,修剪成兩小時以內,這次邏輯線圍繞在阿莉思身上,探討台灣生態、原住民文化,當我失去了孩子與丈夫,就像大地之母失去自然,失去對原住民的尊重與滋養而哀悼著,我會試著在表演中帶出這種氣味。

500輯:現在的你和從前看待挫折的方式可有不同?

徐:我通常會選擇比較殘酷地對自己說:「承認吧,你就是那麼爛!」去接受那份失敗,然後放下。我還蠻理智的,會認為再找時間和機會調整到更好,現在ㄍㄧㄥ著只是把自己氣死。二、三十歲時,大家常常會覺得不滿足,譬如被換角,內心認為為什麼他可以,我不行?這是正常的心態,但往往你不可能去大吵大鬧,只能摸摸鼻子算了。

現在真的比較容易放下,因為死亡越來越接近,你會開始理性地認為能做的事情不多,因為我是演員,有時會想這些挫折低潮,有沒有可能是我的幻覺,就是幫自己找藉口,不過從小到大我的個性比較開朗,常常會認為「就這樣啊,不然咧」,還是會樂觀地認為,反正多看別人做得比自己好的地方,去反省,去學習。

500輯:會給正在努力實踐自我的青年什麼建議?

徐:要睡覺,我覺得努力當中的年輕人真的沒在睡覺的,我從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透視這件事,精神狀態好會比較正向。要開朗,無論在學習或動力上,對每件事的信心與耐心都會比較好,否則即便你做得很好了,仍然不易看見自己的價值。也要記得保持距離,像我們教表演時,容易愛之深責之切,想要刺激他、激發他,可是並不是所有學生都領情或適合,要先保持距離,觀察和測量彼此的互動關係,更微小細心地對待每個人,這是表演教我的事情。

徐堰鈴讀《複眼人》時聯想到南美洲魔幻小說,也想起伊塔羅・卡爾維諾(Italo C...
徐堰鈴讀《複眼人》時聯想到南美洲魔幻小說,也想起伊塔羅・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的敘述方式,以不同角度、不同敘事者,折射出想說的故事。 圖/余承翰攝影

徐堰鈴

1992年表演至今,跨足編劇、導演,人稱劇場天后,現任中國文化大學戲劇學系副教授、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駐團導演。參與舞台表演作品有《如夢之夢》、《寶島一村》、《給普拉斯》、《雨季》等數十齣,亦參與電視表演、舞台劇編導作品,曾出版個人舞台電子劇本《踏青去》、劇本集《三姊妹》等。2009年入圍金鐘獎女配角,獲2003年ACC亞洲文化協會表演藝術受獎人等獎項。

《複眼人》劇場版演出資訊

2021/4/24(六)至4/25(日),場次與購票資訊請見台中國家歌劇院官網

特別感謝:有明心Grass Mountain Coffee

推薦閱讀

吳明益小說《複眼人》劇場版4月首演!導演盧卡斯:它詰問台灣的諸多命題,包含我們是誰、要往哪裡去

劇場編導蔡志擎:「迫切感」能刺激創作或生活,但也要偶爾提醒自己緩下來

最新文章

Ivy是知名的攝影師,也是西恩CNFlower漂亮的老闆娘。記者吳致碩/攝影

陳沛緹|曾是岩井俊二劇照掌鏡人 Ivy Chen的攝影與花藝生活美學

2024/02/17
譚光磊創立光磊國際版權經紀公司,以文學、小說的版權代理打出名號。記者王聰賢/攝影

譚光磊|藏身在出版界的奇幻阿宅 眾多翻譯暢銷書背後的版權經紀

2024/02/06
子樂投資總裁詹偉立敢於突破框架。記者沈昱嘉/攝影

從華爾街回到台灣 詹偉立破框之舉 再造都市新天際

2024/01/12
擁有「曼谷餐飲界金童」封號的Chef Ton,今年還不到40歲。記者吳致碩/攝影

2023亞洲50最佳餐廳第一!Chef Ton以提升泰國菜地位為使命

2024/01/07
週三讀書會「2024年專場」集結了10位資深文化人(由左至右分別為)李惠貞、詹偉...

詹宏志領軍!10位講者齊聚【週三讀書會】2024年專場 哲思妙想「跨」讀2024

2023/12/28
蔣雅淇(後排左四)帶著兒子關義(後排右一),攜手國際名廚江振誠(後排左三)、「S...

蔣雅淇「暖廚家味」計畫助急難家庭 江振誠、陳耀訓、楊柏偉、彭天恩、魏幸怡響應

2023/11/13
對於斜槓人生,林逸心始終保持熱情。記者王聰賢/攝影

人工頭骨下的遠大夢想 林逸心斜槓出精彩人生

2023/11/07
林芸慧(中)成為高級酒店業裡少見的女性高階管理人才。圖/上海艾迪遜酒店提供  ※...

台灣女孩闖進國際酒店高管層 上海艾迪遜酒店總經理林芸慧:有熱情才能做得好

2023/10/26
許茹芸《適合相愛的時辰》:乘風破浪之後 芸式唱腔再創事業新高度。圖/KKLIVE...

許茹芸《適合相愛的時辰》:乘風破浪之後 芸式唱腔再創事業新高度

2023/09/22
Fermi Pasta創辦人James Sharman,在「Pasta Bar」...

【質青創業】 Fermi Pasta創辦人、星級主廚James Sharman:供應「真食物」,讓我每天晚上睡得安穩

2023/07/13
林幼航性格開朗樂天,但面對工作卻又相當務實穩健。攝影/沈昱嘉  ※ 提醒您:禁止...

【質青創業】不只是喝酒 「米凱樂」共同創辦人林幼航:精釀啤酒教會我們生活

2023/05/26

祥雲龍吟後再出發 稗田良平要做出寫上自己名字的料理

2023/05/08
路由藝術創辦人洪緹婕。記者李政龍/攝影

【質青創業】創業沒在怕 只為人生開心 首位在台北、紐約兩地開畫廊的台灣女孩洪緹婕

2023/04/27
Nick有世界頂尖調酒大賽台灣區冠軍頭銜。記者王聰賢/攝影  ※ 提醒您:禁止酒...

【質青創業】調酒冠軍的Bar Mood Taipei Nick Wu不只站在吧台後

2023/04/26
黃婷寫過200多首華語歌曲,丁噹的「猜不透」便是出自她手。記者王聰賢/攝影

「一直走就不怕孤獨了」作詞人黃婷專訪:一切都是從追星開始

2023/04/15
鴉先知(右)和粘為東期望能透過桌遊,讓更多人感受動腦樂趣,也拉近人與人間的距離。...

好玩就是一切 鴉先知 粘為東 打造桌遊樂園 重燃人與人之間的溫度

2023/01/31
睽違多年推出首張專輯《明室Silver Lining》,洪佩瑜整合過去幾年身心內...

歌手洪佩瑜:表演的瞬間,身體很誠實

2022/12/12
敏迪在2021年全職投入自媒體,那年他經歷了頻道的低潮與高峰到來震撼。圖/吳致碩...

「敏迪選讀」敏迪:最低谷時迎來高峰,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下篇)

2022/11/08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