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檢視內心的坑洞,要活出燦爛的艾怡良

2021-12-17 17:04 袁世珮

一路走來,艾怡良覺得自己最幸運的地方是製作團隊讓他寫了第二張約一半的歌,從那個時...
一路走來,艾怡良覺得自己最幸運的地方是製作團隊讓他寫了第二張約一半的歌,從那個時候開始,他才敢創作。記者王聰賢/攝影

在疫情讓整個世界都緩慢了運轉之時,金曲歌后艾怡良緩慢地內觀、自省,交出陳釀三年的新專輯《偏偏我卻都記得》,還以同名畫展剖析內心,並宣布明年1月22日晚上在臺北流行音樂中心舉行演唱會,熱熱鬧鬧地動了起來。

而她,在唱著創作的時候,回看自己的缺陷,記得的是當年在酒吧裡唱著的女孩,如何經過「超級偶像」第五屆冠軍,走上金曲獎歌后獎台,一路走到今天愈加誠實面對自我的艾怡良。

500輯:25歲時代最大的衝擊是?

艾怡良(以下簡稱艾):我25歲時想當40歲的人。雖然那時皮膚緊緻,吃什麼都無所謂,敢愛敢恨,但我想要跟40歲的人一樣有智慧和穩重,有智慧的底蘊才能產生40歲那樣的微笑。

25歲左右,我剛好發行第一張專輯,真的很慌、但也很熱烈。比賽時是一直在揣摩別人,所以自己發專輯時,我還要學著釋放自己的價值,連音色都在嘗試。幸好當時製作老師陳建騏和唱片公司都很鼓勵我開始創作,講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心情,我開始覺得踏實。

我以前只是一個嚮往表演的小女生,在舞臺上有別人設計好一切,我只要大膽地做自己就會不錯,真正要發專輯,進入錄音室、參與製作討論,我發現做音樂有一個龐大的體系,有很多擁有很棒資歷的音樂人都來幫我,對我有很多想法,這件事很震憾我。

金曲歌后艾怡良陳釀三年推出新專輯《偏偏我卻都記得》,並以同名畫展剖析內心。記者王...
金曲歌后艾怡良陳釀三年推出新專輯《偏偏我卻都記得》,並以同名畫展剖析內心。記者王聰賢/攝影

那時的壓力的確很大,不知如何自處,怎麼樣才像一個「很厲害的新人」、才像一個「比賽冠軍」,我一直有一點自卑,沒有辦法一站出去就是「我是艾怡良」。

幸好我有很多既定的參考,那些很厲害的前輩、我嚮往的偶像,我就是模仿、撿拾,放在自己身上,每一個模仿都是自己,就是這樣的撿拾和模仿,造就了後來的自己。

500輯:妳覺得自己從25歲到現在的成長變化是什麼?

艾:我不是一個反應很快的學生,比較後知後覺,我是在這兩、三年間,一直在追自己的回憶、一直往心裡看。

因為上一張專輯「Forever Young」受到肯定,我愛它但是又怕它,我不願意再複製它,否則就違背想表達自己的初衷,但是又很怕感動不了人,所以在這之間我停頓了滿久。後來我發現,要回到自己身上,就要去追溯自己的缺陷和我崇尚的美好。

我得先回過看看自己的「坑洞」。疫情期間哪裡都不能去,我被迫跟自己相處了兩年,我便檢視自己發生過什麼燦爛的戀情、失去了什麼,像「多想變成她」,那樣的缺陷和低落,我都想完整呈現,我也一直在清洗自己的腦袋。

500輯:實踐理想的阻力是什麼?

艾:我一直以為,我就是不完美、我就是有缺陷。甚至到了現在,我這一次一開始進錄音室的時候,對麥克風有點懼怕。對我來說,它像是一個公告牌。

像在唱「貪」這首歌,心裡是有非常巨大的貪念和慾望,如果沒把那一面展現在聲音裡,聽起來就是靜如止水。我的問題就是好像不太敢釋放出心裡最大的缺陷、最大的渴望,我要告訴自己,如果我要公諸於世,連我的聲音都要誠實。

艾怡良覺得每個人一定都有價值,一定要往自己的內心、再相信自己一點。記者王聰賢/攝...
艾怡良覺得每個人一定都有價值,一定要往自己的內心、再相信自己一點。記者王聰賢/攝影

500輯:曾有過心灰意冷的耍廢時期?

艾:我拿到金曲獎最佳女歌手獎時已經30歲了,那是我第一次被大家關注,感受到「眼光」這件事情,那種眼光是對我的期待。但是我又開始想,我是否要成為一個專業的歌后、大家想像中的歌后,所以我又開始撿拾、又開始模仿,最後不確定自己到底會不會唱歌。

這兩年的疫情對我影響很大,廢到炸掉,慌到已經沒有思緒,沒有工作、沒有貢獻、沒有肯定,開始質疑自己。我也有房租要繳的,我也有壓力,在這個狀態下,要怎麼自處、怎麼重新看待自己的價值?

我以前其實比較害怕接觸外界,也不是一個很成熟的創作者。所以我一直想悶在自己的安全堡壘裡面鑽研、自己踏實地去做。但這一次,我真的被疫情悶壞了,有一天,我真的覺得想跟誰聯繫一下、想感覺到人與人的溝通關係,就找來四位樂手開始jam,亂彈一通。

每個人一定都有價值,只是我們要去解開外在的時候,一定要往自己的內心、再相信自己一點。

500輯:為理想做過哪些犧牲?

艾:我的第一分工作是公關,大部分是在執行,一天工作18到20小時,我的一切都在表格上面,那時我才22、23歲,媽媽一直希望我去考高考。

有一天,我突然辭職,上網找到駐唱的地方,幾個月過後去參加「超級偶像」,被觀眾認識,所以我開始接更多的駐唱、更多的演出。

在參加節目之前,我的收入根本養不活自己,還是有點壓力的。但我覺得,一定要接受自己瘋狂的那一面,你一定要有各式各樣的感觸和體會。

艾怡良覺得歌曲是要被聽見,只要被愈多人聽見,就覺得值了。記者王聰賢/攝影
艾怡良覺得歌曲是要被聽見,只要被愈多人聽見,就覺得值了。記者王聰賢/攝影

500輯:妳的座右銘是什麼?

艾:我的座右銘寫在我的what'app介紹上,就是「人要善良」。

每當眼見不善良,我就困惑不已,不懂為什麼有人要對人、對動物不善良?如果我做過一點點小錯誤,去傷害一個人或一個小動物,我都會懊惱不已,我沒辦法體會竟然有人去傷害一個生命。我可能沒有大量的財力可以捐贈給弱勢團體,但是我盡我所能,也去做志工。

當你知道有如此善良的生物存在時,一對比那些心術不正的人與事,會覺得很震憾,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善惡。我一直很堅持人要善良。這也是我的人生終極目標。

500輯:一路走來,覺得自己最幸運的地方是?

艾:很感謝我的製作團隊讓我寫了第二張約一半的歌,從那個時候開始,我才敢創作,我喜歡看書、也大量閱讀,會看別人文字的編排和筆觸後面的情緒,但我一直是被動的人,如果沒有得到大家的讚賞,就會不敢寫。

500輯:如果時間能夠逆轉,會選擇同樣的道路嗎?

艾:不管時間能不能逆轉,我覺得歌曲是要被聽見,只要被愈多人聽見,就覺得值了。

我真的發過誓,上一張做了「Forever Young」這首歌,我立志這一輩子都要像20歲一樣燦爛地愛下去,頭破血流都沒關係,我太喜歡「給」的感覺。這一張停頓這麼久,是因為我好像在愛的部分已經給自己一個堅定的契約了,我該清理自己心裡的殘渣,不見得可以做到完全跳脫成另外一個很燦爛、很自信的艾怡良,但是我想要慢慢的整理,這個步驟我很願意跟大家分享。

艾怡良明年1月22日將在臺北流行音樂中心舉行演唱會。記者王聰賢/攝影
艾怡良明年1月22日將在臺北流行音樂中心舉行演唱會。記者王聰賢/攝影

最新文章

林幼航性格開朗樂天,但面對工作卻又相當務實穩健。攝影/沈昱嘉  ※ 提醒您:禁止...

【質青創業】不只是喝酒 「米凱樂」共同創辦人林幼航:精釀啤酒教會我們生活

2023/05/26

祥雲龍吟後再出發 稗田良平要做出寫上自己名字的料理

2023/05/08
路由藝術創辦人洪緹婕。記者李政龍/攝影

【質青創業】創業沒在怕 只為人生開心 首位在台北、紐約兩地開畫廊的台灣女孩洪緹婕

2023/04/27
Nick有世界頂尖調酒大賽台灣區冠軍頭銜。記者王聰賢/攝影  ※ 提醒您:禁止酒...

【質青創業】調酒冠軍的Bar Mood Taipei Nick Wu不只站在吧台後

2023/04/26
黃婷寫過200多首華語歌曲,丁噹的「猜不透」便是出自她手。記者王聰賢/攝影

「一直走就不怕孤獨了」作詞人黃婷專訪:一切都是從追星開始

2023/04/15
潘貝寧2006年以永續理想出發,創立服裝品牌「DEPLOY」。攝影/吳致碩

永續的先行者 「DEPLOY」創辦人潘貝寧 為時尚產業掀起革命

2023/03/23
鴉先知(右)和粘為東期望能透過桌遊,讓更多人感受動腦樂趣,也拉近人與人間的距離。...

好玩就是一切 鴉先知 粘為東 打造桌遊樂園 重燃人與人之間的溫度

2023/01/31
睽違多年推出首張專輯《明室Silver Lining》,洪佩瑜整合過去幾年身心內...

歌手洪佩瑜:表演的瞬間,身體很誠實

2022/12/12
敏迪在2021年全職投入自媒體,那年他經歷了頻道的低潮與高峰到來震撼。圖/吳致碩...

「敏迪選讀」敏迪:最低谷時迎來高峰,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下篇)

2022/11/08
「敏迪選讀」平台創辦者敏迪。圖/吳致碩攝影

「敏迪選讀」敏迪:「害怕被丟掉」的不安全感,從小到大我是一個很需要掌聲的人(上篇)

2022/11/07
Willson在2016年創辦了Double V,展開義式冰淇淋的創業旅程。圖/...

【質青創業】Double V主廚暨創辦人Willson從理工男的甜蜜轉身:你所經歷的都不會白費

2022/11/02
設計師Peter Wu覺得「當衣服上放著自己的名字,這就是我生出來的小孩,當別人...

【質青創業】設計師Peter Wu堅持低調風格:當別人不同意你做的東西,或不感興趣,就要學會接受不同批判或質疑的聲音

2022/11/01
出身江蘇的鄭興,畢業後來台念研究所,追尋著音樂夢,邊讀邊創作了第一張專輯《忽然有...

創作歌手鄭興:清楚自己奮鬥的目標,本身就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情

2022/10/11
越南新住民、烘焙老師卞柔勻。記者吳致碩/攝影

【新北十影響力人物出爐】卞柔勻:繽紛果凍花瓣中找到新世界

2022/10/10
甘樂文創執行長林峻丞。圖/吳致碩攝影

【新北十影響力人物出爐】林峻丞:生命就像一塊麵包,要拿來追求價值而非價格

2022/10/10
曾獲得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被譽為「設計教父」的陳俊良。記者王聰賢/攝影

【新北十影響力人物出爐】陳俊良:影響力是愈在地就愈國際

2022/10/10

【新北十影響力人物出爐】楊力州:期許新一代能翻越社會議題的高牆

2022/10/10
45歲才開始學織布的高秋梅,與志同道合的夥伴一同尋回幾乎要失傳的泰雅族織布技藝。...

【新北十影響力人物出爐】高秋梅:跟著繽紛織布走一趟文化尋根之旅

2022/10/10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