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202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平行展「循環茶事」亮相!以「剖面」視角呈現台灣地貌、奉茶文化體現循環設計

2023/05/19 陳宜慧

202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由Lesley Lokko 擔任策展人,以「未來實驗室」為題,自 5 月 20 日至 11 月 26 日(5月18日、19日預展)在Giardini 和 Arsenale 及 Forte Marghera 三大展區向公眾開放。由東海大學建築系團隊策畫的「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參展計畫〈地景中未完成的協議-台灣改裝〉,也現身義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展出,而策展人方新樵領軍的「+++TEA Space循環茶事」,亦透過循環設計將台灣奉茶文化帶到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平行展中。

202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平行展「循環茶事」亮相!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牧童製作所│羅慕昕、陳律瑄提供
202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平行展「循環茶事」亮相!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牧童製作所│羅慕昕、陳律瑄提供

以「未來實驗室」為題,打開多重故事的共同想像

202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以「未來實驗室」(The Laboratory of the Future )為主題,邀來64個國家館共襄盛舉。身兼African Futures Institute創始人、學者、小說家的策展人Lesley Lokko提到:「建築師們有獨特的機會提出富有野心和創意的想法,幫助我們共同想像一個更公平和樂觀的未來。」同時在雙年展登場的《未來實驗室》展覽亦為展會有史以來首次聚焦非洲和非洲裔散居地,這個流動而緊密相連的文化。

202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現場一隅。
 圖/La Biennale di Venezia 臉書提供
202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現場一隅。 圖/La Biennale di Venezia 臉書提供

202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主席 Roberto Cicutto (左)和策展人Lesley Lokko(右)。
 圖/La Biennale di Venezia 臉書提供
202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主席 Roberto Cicutto (左)和策展人Lesley Lokko(右)。 圖/La Biennale di Venezia 臉書提供

202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現場一隅。 圖/La Biennale di Venezia 臉書提供
202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現場一隅。 圖/La Biennale di Venezia 臉書提供

202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Giardini 中央展館一隅。 圖/La Biennale di Venezia 臉書提供
202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Giardini 中央展館一隅。 圖/La Biennale di Venezia 臉書提供

因為Lesley Lokko希望:「展覽不僅僅是一個故事,而是多重故事,反映出各種思想、背景、期望和意義的繽紛萬象,每一個聲音都回應著當時的議題。」那麼屬於台灣的故事呢?

接下來一起瞧瞧「台灣館」與平行展「循環茶事」的亮點吧!

臺灣館「地景中未完成的協議-台灣改裝」登場

今年由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東海大學建築系團隊策畫,由策展人曾瑋、協同策展人郭聖傑、何炯德、蘇孟宗,動員五所臺灣建築學院包括國立成功大學、逢甲大學、中原大學、淡江大學的建築師生聯合參展。

台灣館〈地景中未完成的協議-台灣改裝〉的策劃呼應今年大會主題「未來實驗室(The Laboratory of the Future)」,提出對「未來」的見解,認為21世紀的未來可能需要我們踏上迂迴的道路,留意並重新拼湊你我生活周遭因時代進步而遺忘的事物。因此策展團隊聚焦臺灣山海之間,從「真實的日常」尋找面對未來的養分,透過在臺灣不同高度與緯度的農業地景調查,讓「建成地景」與「真實土地」對話,重新向鄉村學習。

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展場照。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展場照。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展場照。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展場照。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以「剖面」視角詮釋臺灣特殊「地景」

臺灣擁有超過260座3000公尺以上高山,從海岸線到最高峰玉山的100多公里間,可以察覺到1萬公里範圍內會出現14種氣候條件。此次台灣館,透過「剖面」視角,呈現出外海的蚵棚、平原的溫室、高山的茶園,共展出30餘件臺灣農業地景模型,不只詮釋臺灣特殊的「地景」風貌,同時也呈現臺灣人適應地景的「改裝」性格,將臺灣特色淋漓盡致的展現。

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展場照。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展場照。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展場照。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展場照。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此外,策展團隊除了反思人與環境的關係,也指出臺灣未來發展的可能方式。策展人曾瑋表示,「臺灣擁有全世界相對複雜的生態系與氣候帶,因此我們將視角轉向在農村裡最真實的自然環境關係。透過大量的田野調查分析、歸納出六個關鍵字詞:協調者(Negotiator)、義肢(Prothesis)、濾器(Filter)、內在性(Domesticity)、二元性(Duality)及中介(Intermediary),並以此在「教學聯盟」中做為新的教學方法,希望賦予台灣既有農村的智慧新的論述並帶到國際與世界分享。」

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展場照。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展場照。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策展人曾瑋導覽(左至右:駐義大利台北代表處大使蔡允中、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策展人曾瑋)。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策展人曾瑋導覽(左至右:駐義大利台北代表處大使蔡允中、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策展人曾瑋)。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

展覽時間:2023年5月20日至11月26日

展覽地點:義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

官網:https://architecture.ntmofa.gov.tw/2023/zh-tw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平行展「+++TEA Space循環茶事」

不只台灣館吸睛,在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平行展登場,位於威尼斯運河旁的Marinaresia公園中,由主策展團隊建築設計師方新樵創立的Adamas Architecture & Design,協同專攻循環材料研發的REnato lab團隊共同策劃的「+++TEA Space循環茶事」,以建築空間設計結合材料科學,融入台灣茶文化將台灣常見奉茶棚架搬到威尼斯。

循環茶事以循環設計為理念打造的微建築實體作品,結合零浪費回收材再利用團隊,並利用台灣人工森林/柳杉的固碳材料,體現跨領域合作下台灣減碳技術與研發的能力,同時透過茶文化與循環經濟的策展雙核心,提供「現場體驗」與「線上整合」兩種路徑探索作品。

循環茶事+++TEA Space」代表T(Tree)、E(Eco-Friendly)、A(Architecture)三個向度上的加成(+),並以台灣茶文化為載體攜手REnato Lab,將永續循環概念導入設計中。 圖/紀錄拍攝團隊:牧童製作所│羅慕昕、陳律瑄提供
循環茶事+++TEA Space」代表T(Tree)、E(Eco-Friendly)、A(Architecture)三個向度上的加成(+),並以台灣茶文化為載體攜手REnato Lab,將永續循環概念導入設計中。 圖/紀錄拍攝團隊:牧童製作所│羅慕昕、陳律瑄提供
有別日式茶屋的結構與儀式感,循環茶事以台式奉茶概念,在威尼斯運河旁公園中,打造了一個開放而友善的體驗空間。 圖/紀錄拍攝團隊:牧童製作所│羅慕昕、陳律瑄提供
有別日式茶屋的結構與儀式感,循環茶事以台式奉茶概念,在威尼斯運河旁公園中,打造了一個開放而友善的體驗空間。 圖/紀錄拍攝團隊:牧童製作所│羅慕昕、陳律瑄提供

此外,現場也透過台灣茶文化中溫暖的風景「奉茶」,展現在大樹下交談、分享好茶,呈現人、茶與自然環境三者的連結,不只讓大眾能從風土到風味拆解台灣茶的各種樣貌,同時也突顯台灣開放而友善的空間,

透過微建築實體作品,以茶空間為載體,將台灣茶文化融入獨特的生態環境之中,讓大眾以五感呼吸感受台灣。  圖/紀錄拍攝團隊:牧童製作所│羅慕昕、陳律瑄提供
透過微建築實體作品,以茶空間為載體,將台灣茶文化融入獨特的生態環境之中,讓大眾以五感呼吸感受台灣。 圖/紀錄拍攝團隊:牧童製作所│羅慕昕、陳律瑄提供
現場體驗一隅。 圖/紀錄拍攝團隊:牧童製作所│羅慕昕、陳律瑄提供
現場體驗一隅。 圖/紀錄拍攝團隊:牧童製作所│羅慕昕、陳律瑄提供
現場體驗一隅。 圖/紀錄拍攝團隊:牧童製作所│羅慕昕、陳律瑄提供
現場體驗一隅。 圖/紀錄拍攝團隊:牧童製作所│羅慕昕、陳律瑄提供
現場體驗一隅。 圖/紀錄拍攝團隊:牧童製作所│羅慕昕、陳律瑄提供
現場體驗一隅。 圖/紀錄拍攝團隊:牧童製作所│羅慕昕、陳律瑄提供

主視覺由究方社的方序中、郭姵岑擔綱設計。
 圖/+++Tea Space 循環茶事臉書提供
主視覺由究方社的方序中、郭姵岑擔綱設計。 圖/+++Tea Space 循環茶事臉書提供

+++TEA Space循環茶事

展出日期: 2023年5月20日 - 2023年11月26日

展出地點:Park Giardini Marinaresia

官網:https://circularteaspace.com

◾ 瞭解更多有關202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信息:bit.ly/BiennaleArchitettura_2023

◾ 購票請洽:bit.ly/Tickets_BiennaleArchitettura2023

最新文章

富士半格機Fujifilm X half!5+1迷人亮點。圖|富士

富士半格機Fujifilm X half!5+1亮點、以數位機身還原傳統底片味

2025/05/23
《捷克最美麗的書展》透過跨頁之間一展捷克設計與文學的對話。
 圖/台灣設計研究...

《捷克最美麗的書展》登場!以兩大展區感受設計與文學交織的紙上奇境

2025/05/23
有用主張《Quasar》雪梨發光!來自台灣光藝術體驗的深情邀請。圖|UxU St...

有用主張《Quasar》雪梨發光!來自台灣光藝術體驗的深情邀請

2025/05/23
華康字型 2025 設計論壇《言嶼之間》6/5 華山登場!一場五感體驗盛會,以設...

2025設計論壇《言嶼之間》6/5華山登場!邀三大設計師分享以字型描繪島嶼

2025/05/22
讓大家久等了,時隔6年Ricoh GR4 2025年終於來了。圖|Ricoh

Ricoh GR4來了!歷來最快GR相機即將開賣

2025/05/22
樂高Idea人偶扭蛋機。圖|樂高

樂高人偶扭蛋機!16款經典人偶、還原復古扭蛋機結構

2025/05/22
愛馬仕petit h工坊5/24台中大遠百登場,2樓「蒸氣彎曲樹」主視覺、以台灣...

愛馬仕petit h工坊5/24台中大遠百登場!近6000件獨一無二禮品限時專賣店

2025/05/21
圖/江詩丹頓提供

江詩丹頓/五大主題 + 11台灣名家共同參展 匠心與傳承的在地化體現

2025/05/21
2025年日內瓦鐘表與奇蹟表展中發表的鏤雕陀飛輪逆跳日曆腕表,除了是全新研發自製...

江詩丹頓/Twin Beat萬年曆 + 鏤雕複雜功能首現台灣 一展270年「老舖」厚實研發能量

2025/05/21
圖/江詩丹頓提供

江詩丹頓/The Quest 270周年全球巡展 200年重要骨董時計 穿梭時光隧道

2025/05/21
文化部將於8月2日至8月20日策劃「We TAIWAN 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

「We TAIWAN 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8月登場!主視覺、角色a-We亮相

2025/05/15
第四屆「島嶼構竹」新銳建築展移師東岸,邀集六組參展團隊作品詮釋山海之間的真實建築...

2025「島嶼構竹」新銳建築展台東登場!三大展場、6組作品一次看

2025/05/14
ΔDesignArt 2025 設計藝術展會5/9-5/11 免費入場,走進17...

2025ΔDesignArt設計藝術展5/9-5/11南港登場!走進17個房間解鎖新視野

2025/05/09
2025 Apple Watch驕傲特別版錶帶、Pride Harmony錶面同...

2025 Apple Watch驕傲特別版錶帶!Pride Harmony錶面、iPhone+iPad背景圖案同步登場

2025/05/06
睽違六年,彭冠傑(Jay)全新創作展《RANDOM 隨機》登場! 化身「視覺語言...

POM 彭冠傑《RANDOM 隨機》the MEDIAN開展!大玩生成式演算藝術

2025/05/05
中國醫藥大學美術館!建築師Frank Gehry台灣新作預計2029完工

中國醫藥大學美術館!建築師Frank Gehry台灣新作預計2029完工

2025/05/05
模特兒Loli Bahia配戴N°5系列鑽石項鍊、手鍊。圖/香奈兒提供

自由揮灑的多重配戴鑽石!香奈兒N°5高級珠寶再升級

2025/05/04
北美館2025 X-site計畫《毛孔城市-佔領計畫》,由首獎團隊「表層工作室」...

2025 X-site《毛孔城市》北美館登場!以142座裝置打造會呼吸的城市地景

2025/05/02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