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202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平行展「循環茶事」亮相!以「剖面」視角呈現台灣地貌、奉茶文化體現循環設計

2023/05/19 陳宜慧

202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由Lesley Lokko 擔任策展人,以「未來實驗室」為題,自 5 月 20 日至 11 月 26 日(5月18日、19日預展)在Giardini 和 Arsenale 及 Forte Marghera 三大展區向公眾開放。由東海大學建築系團隊策畫的「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參展計畫〈地景中未完成的協議-台灣改裝〉,也現身義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展出,而策展人方新樵領軍的「+++TEA Space循環茶事」,亦透過循環設計將台灣奉茶文化帶到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平行展中。

202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平行展「循環茶事」亮相!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牧童製作所│羅慕昕、陳律瑄提供
202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平行展「循環茶事」亮相!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牧童製作所│羅慕昕、陳律瑄提供

以「未來實驗室」為題,打開多重故事的共同想像

202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以「未來實驗室」(The Laboratory of the Future )為主題,邀來64個國家館共襄盛舉。身兼African Futures Institute創始人、學者、小說家的策展人Lesley Lokko提到:「建築師們有獨特的機會提出富有野心和創意的想法,幫助我們共同想像一個更公平和樂觀的未來。」同時在雙年展登場的《未來實驗室》展覽亦為展會有史以來首次聚焦非洲和非洲裔散居地,這個流動而緊密相連的文化。

202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現場一隅。
 圖/La Biennale di Venezia 臉書提供
202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現場一隅。 圖/La Biennale di Venezia 臉書提供

202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主席 Roberto Cicutto (左)和策展人Lesley Lokko(右)。
 圖/La Biennale di Venezia 臉書提供
202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主席 Roberto Cicutto (左)和策展人Lesley Lokko(右)。 圖/La Biennale di Venezia 臉書提供

202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現場一隅。 圖/La Biennale di Venezia 臉書提供
202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現場一隅。 圖/La Biennale di Venezia 臉書提供

202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Giardini 中央展館一隅。 圖/La Biennale di Venezia 臉書提供
202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Giardini 中央展館一隅。 圖/La Biennale di Venezia 臉書提供

因為Lesley Lokko希望:「展覽不僅僅是一個故事,而是多重故事,反映出各種思想、背景、期望和意義的繽紛萬象,每一個聲音都回應著當時的議題。」那麼屬於台灣的故事呢?

接下來一起瞧瞧「台灣館」與平行展「循環茶事」的亮點吧!

臺灣館「地景中未完成的協議-台灣改裝」登場

今年由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東海大學建築系團隊策畫,由策展人曾瑋、協同策展人郭聖傑、何炯德、蘇孟宗,動員五所臺灣建築學院包括國立成功大學、逢甲大學、中原大學、淡江大學的建築師生聯合參展。

台灣館〈地景中未完成的協議-台灣改裝〉的策劃呼應今年大會主題「未來實驗室(The Laboratory of the Future)」,提出對「未來」的見解,認為21世紀的未來可能需要我們踏上迂迴的道路,留意並重新拼湊你我生活周遭因時代進步而遺忘的事物。因此策展團隊聚焦臺灣山海之間,從「真實的日常」尋找面對未來的養分,透過在臺灣不同高度與緯度的農業地景調查,讓「建成地景」與「真實土地」對話,重新向鄉村學習。

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展場照。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展場照。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展場照。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展場照。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以「剖面」視角詮釋臺灣特殊「地景」

臺灣擁有超過260座3000公尺以上高山,從海岸線到最高峰玉山的100多公里間,可以察覺到1萬公里範圍內會出現14種氣候條件。此次台灣館,透過「剖面」視角,呈現出外海的蚵棚、平原的溫室、高山的茶園,共展出30餘件臺灣農業地景模型,不只詮釋臺灣特殊的「地景」風貌,同時也呈現臺灣人適應地景的「改裝」性格,將臺灣特色淋漓盡致的展現。

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展場照。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展場照。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展場照。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展場照。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此外,策展團隊除了反思人與環境的關係,也指出臺灣未來發展的可能方式。策展人曾瑋表示,「臺灣擁有全世界相對複雜的生態系與氣候帶,因此我們將視角轉向在農村裡最真實的自然環境關係。透過大量的田野調查分析、歸納出六個關鍵字詞:協調者(Negotiator)、義肢(Prothesis)、濾器(Filter)、內在性(Domesticity)、二元性(Duality)及中介(Intermediary),並以此在「教學聯盟」中做為新的教學方法,希望賦予台灣既有農村的智慧新的論述並帶到國際與世界分享。」

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展場照。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展場照。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策展人曾瑋導覽(左至右:駐義大利台北代表處大使蔡允中、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策展人曾瑋)。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策展人曾瑋導覽(左至右:駐義大利台北代表處大使蔡允中、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策展人曾瑋)。 圖/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

展覽時間:2023年5月20日至11月26日

展覽地點:義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

官網:https://architecture.ntmofa.gov.tw/2023/zh-tw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平行展「+++TEA Space循環茶事」

不只台灣館吸睛,在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平行展登場,位於威尼斯運河旁的Marinaresia公園中,由主策展團隊建築設計師方新樵創立的Adamas Architecture & Design,協同專攻循環材料研發的REnato lab團隊共同策劃的「+++TEA Space循環茶事」,以建築空間設計結合材料科學,融入台灣茶文化將台灣常見奉茶棚架搬到威尼斯。

循環茶事以循環設計為理念打造的微建築實體作品,結合零浪費回收材再利用團隊,並利用台灣人工森林/柳杉的固碳材料,體現跨領域合作下台灣減碳技術與研發的能力,同時透過茶文化與循環經濟的策展雙核心,提供「現場體驗」與「線上整合」兩種路徑探索作品。

循環茶事+++TEA Space」代表T(Tree)、E(Eco-Friendly)、A(Architecture)三個向度上的加成(+),並以台灣茶文化為載體攜手REnato Lab,將永續循環概念導入設計中。 圖/紀錄拍攝團隊:牧童製作所│羅慕昕、陳律瑄提供
循環茶事+++TEA Space」代表T(Tree)、E(Eco-Friendly)、A(Architecture)三個向度上的加成(+),並以台灣茶文化為載體攜手REnato Lab,將永續循環概念導入設計中。 圖/紀錄拍攝團隊:牧童製作所│羅慕昕、陳律瑄提供
有別日式茶屋的結構與儀式感,循環茶事以台式奉茶概念,在威尼斯運河旁公園中,打造了一個開放而友善的體驗空間。 圖/紀錄拍攝團隊:牧童製作所│羅慕昕、陳律瑄提供
有別日式茶屋的結構與儀式感,循環茶事以台式奉茶概念,在威尼斯運河旁公園中,打造了一個開放而友善的體驗空間。 圖/紀錄拍攝團隊:牧童製作所│羅慕昕、陳律瑄提供

此外,現場也透過台灣茶文化中溫暖的風景「奉茶」,展現在大樹下交談、分享好茶,呈現人、茶與自然環境三者的連結,不只讓大眾能從風土到風味拆解台灣茶的各種樣貌,同時也突顯台灣開放而友善的空間,

透過微建築實體作品,以茶空間為載體,將台灣茶文化融入獨特的生態環境之中,讓大眾以五感呼吸感受台灣。  圖/紀錄拍攝團隊:牧童製作所│羅慕昕、陳律瑄提供
透過微建築實體作品,以茶空間為載體,將台灣茶文化融入獨特的生態環境之中,讓大眾以五感呼吸感受台灣。 圖/紀錄拍攝團隊:牧童製作所│羅慕昕、陳律瑄提供
現場體驗一隅。 圖/紀錄拍攝團隊:牧童製作所│羅慕昕、陳律瑄提供
現場體驗一隅。 圖/紀錄拍攝團隊:牧童製作所│羅慕昕、陳律瑄提供
現場體驗一隅。 圖/紀錄拍攝團隊:牧童製作所│羅慕昕、陳律瑄提供
現場體驗一隅。 圖/紀錄拍攝團隊:牧童製作所│羅慕昕、陳律瑄提供
現場體驗一隅。 圖/紀錄拍攝團隊:牧童製作所│羅慕昕、陳律瑄提供
現場體驗一隅。 圖/紀錄拍攝團隊:牧童製作所│羅慕昕、陳律瑄提供

主視覺由究方社的方序中、郭姵岑擔綱設計。
 圖/+++Tea Space 循環茶事臉書提供
主視覺由究方社的方序中、郭姵岑擔綱設計。 圖/+++Tea Space 循環茶事臉書提供

+++TEA Space循環茶事

展出日期: 2023年5月20日 - 2023年11月26日

展出地點:Park Giardini Marinaresia

官網:https://circularteaspace.com

◾ 瞭解更多有關202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信息:bit.ly/BiennaleArchitettura_2023

◾ 購票請洽:bit.ly/Tickets_BiennaleArchitettura2023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202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東海大學策劃《地景中未完成的協議-臺灣改裝》5/20-11/26展出

202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東海大學策劃《地景中未完成的協議-臺灣改裝》5/20-11/26展出

2023/03/04
2023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David Chipperfield!因地制宜的奇普菲爾德風格

2023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David Chipperfield!因地制宜的奇普菲爾德風格

2023/03/08
交給身體記憶——探索202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交給身體記憶——探索202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2023/06/08

最新文章

「接海之島」展區示意圖。透過時間、空間與觀點的交錯,引領觀者思索社會結構與文化記...

2025臺灣文博會「水風景」8月登場!4大主題館一展水文化多元想像

2025/07/02
徠卡百年特別版!4款經典機型向徠卡I型相機深情致敬。圖|徠卡

徠卡百年特別版!4款經典機型向徠卡I型相機深情致敬

2025/07/01
2025台灣設計展首次移師彰化,10月10日正式登場!今年以主題「彰化行」打開百...

2025台灣設計展首度前進彰化!永真急制操刀主視覺、三大展區10/10登場

2025/07/01
國家鐵道博物館7月31日第一階段開館,亮點空間搶先看! 圖/文化部提供

「國家鐵道博物館」7/31首波開館!6大古蹟建築修復空間、8個展覽亮相

2025/06/30
影后舒淇。圖/Bottega Veneta提供

Bottega Veneta無Logo美學 以工藝為載具 Intrecciato低調邁向50周年紀

2025/06/27
第三屆馬祖國際藝術島9月5日至11月16日開展。圖|馬祖國際藝術島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主視覺公布!馮宇以馬祖人的手感受島民生命力

2025/06/25
圖/好感空間展提供

「2025好感空間展」7/3-7/6大臺南會展中心登場!以6大展區探索理想生活

2025/06/24
五月天怪獸和阿信日前把握巡演空檔,現身「MAYDAYLAND台北限定特展」為歌迷...

五月天大巨蛋演唱會登場在即,怪獸、阿信親自導覽「MAYDAYLAND台北限定特展」

2025/06/20
華康字型設計論壇《言嶼之間》。圖|華康字型提供

感受島嶼的多元語氣:華康《言嶼之間》論壇 探索字型中的詩意對話

2025/06/20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