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北美館 X-site 計畫《途中》:一場拿回身體主導權的實驗
本文選自《500輯》Issue84「在建築中找回身體感」
虛擬世界的開發加速進行,人類對於實體的探索也同樣並進著,甚至加倍渴望。建築作為一門用身體實際去經驗的學問,是找回身體感的重要體驗。本期專題收集近期的建築展會情報、實驗型作品、美術館體驗,有創作者在尋常空間裡雕琢細緻的感受,有人用聳立的裝置打造非日常體感經驗,期待作為讀者下一次走進建築空間的體驗線索。
8公尺的高牆,中間夾著1.5公尺寬的橋面通道,站上橋面,腳下的地板開始隨著重心轉移,平緩地落下或升起;地板下裝載的數千顆滾珠,則隨著蹺蹺板的傾斜移動流洩出聲浪,剛剛好的控制在噪音的臨界點。走在上頭的人們,仰望著夾縫中的天空,耳朵覆滿聲浪,身體感受著動力與速度的位移。這場極度真實的感官體驗,就在北美館的戶外廣場上。
一年一期的臺北市立美術館「X-site 計畫」,以空間與環境實驗性,向各界廣徵臨時建築提案,從建築到裝置、視覺到表演藝術,十年來吸引各界創作者提案創意,在近年更逐漸成為跨領域創作者的實驗合作場域。今年獲選的團隊即以《途中(Find Your Way Out)》為創作主題,集結聲音藝術家王仲堃、空間與裝置設計師劉佳豪、郭仲輔、法國藝術團體Hellobastworkshop等藝術工作者,透過一座結合視覺、聽覺與觸覺的大型實驗裝置,探討疫情後真實感官體驗對人類的重要性。
臨時的裝置、真實的體感
因著這場創作而聚集在一起的五位藝術家,本身的工作類型多以真實手作的工作為主。因此在創作的發想初始,就有共識要做一個身在當下才能感受到的非日常體驗。他們各自朝自己的專業和經驗丟靈感,從中提取出所有人都有感的方向,王仲堃先從文字著手、進行抽象性的思考,法國藝術家石睿民(Rémi Roche)則快速地蓋出不同的3D模型,直接就空間量體進行外觀上的碰撞討論。最終眾人決定以「聲音」為主要呈現媒介,結合人的移動,從王仲堃過去的作品《虹光・聲棒》的雨聲棒進行延伸,放大為人可以站上去的「蹺蹺板」,藉由行走帶動平台的上下位移,與置入其間的大量鋼珠、塑膠球的碰撞創造互動的聲浪。
起初團隊試圖以物理性的真實蹺蹺板來打造,卻發現太過直接的上下動能會帶來危險性,同時也為了符合公共安全與服務無障礙觀眾,而針對蹺蹺板的寬度與執行方式進行微調。最終定案的蹺蹺板為1.5公尺的無障礙友善寬度,搭配鋼板地面埋入的重量偵測器,透過長18公尺的橋面進行電控模擬的上下移動。走在橋面上,地板會自動偵測兩邊乘載的重量總和,進行蹺蹺板的位移,電子偵測增加了些微的判定時間差,減緩了上下浮動的速度,讓整體的體驗在接近真實體感之餘,也不失安全性。
而在視覺上,團隊從一開始就確定的8公尺高牆,則採用雙層黑色網格布面創造出摩爾紋的視覺干擾,在光的輔助下帶來浮動閃爍的視覺奇觀。搭配天空的自然樣貌,以及移動時鋼珠碰撞的聲浪,創造出一種從耳朵、眼睛到體感都被包覆的夾縫感,也是創作團隊試圖帶給觀眾不同於虛擬世界的真實體感。
► ► ► 體驗《途中》► ► ►
人與人的關係距離再探索
如同過往的X-site計畫,《途中》也將表演藝術放入創作實驗的一環。由編舞家董怡芬帶領臺北市立大學舞蹈學系學生一起發展編創的《身與聲的搖擺長廊》,以蹺蹺板為表演平台,在上面進行了一連串的身體實驗。期間更發展出藝術團隊沒有預想過的可能性,像是當舞者發現地面需要腳踩偵測才能讓地板感應到重量,就轉而改用手撐扶手避過感應,混淆偵測裝置。如此的實驗過程也呼應了人類不管在真實或虛擬世界裡,都能透過拿回身體主控權來面對、甚至改變預期的結果。而當兩位以上的觀眾站上蹺蹺板,用各自重量和位置選擇來開啟橋面的上下移動之際,也回扣到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互動關係,讓這座臨時性的實驗裝置,因應人類的加入而有了更多面向的討論與辯證思考空間。
針對這次的作品,評審團認為《途中》不僅打破了空曠場域中、人的距離無法被界定的狀態,更透過高聳巨牆創造的夾縫感,體現疫情中人們對未知與不確定性的遠觀與限制。最重要的是,當每個不確定取決於人們邁出步伐的連鎖效應時,蹺蹺板完美的呼應了人心的關係距離。「唯一的通道,說明人類直面疫情的不二態度,能從困境中找到出口。」如同體驗方式,團隊並不打算設定太多限制,觀眾可以自己決定前進或後退,或是在中間移動、與他人互動,在短短2分鐘的體驗裡,體感真實的行走、重量改變的地表狀態、移動帶來的聲響,以及對於最終出口擁有主導權的,那個真實的自己。
◎責任編輯:胡士恩、林亞璇
最新文章
-
Leica M 70週年紀念書The Book!完整收錄M系列相機與53+攝影師經典之作
2024/12/26 -
馮宇操刀「嵨開安旅」識別設計!以日本出羽三山靈感呼應飯店療癒新體驗
2024/12/24 -
香奈兒經典配飾9選!以香奈兒雋永珠寶與腕錶刻畫個人魅力
2024/12/20 -
草間彌生X建畠晢對談!1960年代以藝術衝撞體制與因病返日的草間彌生
2024/12/19 -
2024金點設計獎、金點概念設計獎得主揭曉!龔書章摘最佳設計成就獎
2024/12/17 -
2024 App Store台灣下載次數最多Apps!原來大家iPhone裡都有這個
2024/12/17 -
Apple Vision Pro實測5大體驗亮點!開展一個比真實更真實的世界
2024/12/13 -
Diptyque台北101旗艦店!5大設計亮點走進香氛的珍奇櫃
2024/12/12 -
2024 App Store大賞最終得獎名單!台灣開發者《愛說不說2》成為文化影響力得主之一
2024/12/12 -
無有建築操刀「雷亞遊戲」新辦公空間!以多層次LED螢幕營造虛實之境
2024/12/12 -
臺東設計中心《臺東,Yes I do!》以三大展區揭開城市設計改造亮點
2024/12/10 -
「2024台灣設計週」12/7 松菸登場!集34組國內外團隊創意開啟AI之門
2024/12/06 -
攝影師許安榮iPhone視角的董陽孜!透過鏡頭傳遞書法家對文字的熱愛
2024/12/06 -
佐藤大睽違8年再訪台!勤美術館開幕首展攜手nendo百件設計登場
2024/12/04 -
Apple Vision Pro 12/17台灣上市!實體店預約享30分鐘全新視覺與操作體驗
2024/12/03 -
CHANEL/龔書章:透過最細緻的工藝 呈現文化的本質
2024/11/29 -
CHANEL/葉忠宜:簡約與高調衝突之下美感,是一種和諧與寧靜
2024/11/29 -
CHANEL/走進淬煉時代美學的空間維度,許瑋甯、昆凌、陳柏霖、桂綸鎂分享喜愛的設計
2024/11/29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