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助永續5】好事交易所:用科技種一棵樹 參與土地的未來
編按:各種汙染侵襲土地、海洋與所有環境。在台灣,有一群人以美感為觸發點、加入科技運用,共同倡議推動讓地球永續轉動。
質青閱讀首選媒體「500輯」,推出「質青倡議」系列專題,首回從如何運用設計與美感助永續,來推動地球永續發展的議題出發,質青關注生活與視野,也一同了解這群人正默默改變「愛地球」也有新方法。
● 如果說想要說服眾人重視並改善地球環境,這樣似乎讓人覺得目標太過遙遠,便想辦法讓更多台灣人願意從友善台灣土地開始,進而關注全球氣候變遷議題,那代表改變地球未來的好事,即將一件一件發生。這樣的起心動念,就是「好事交易所GoodPoint Exchange」成立的初衷。
結合科技與美感 創造有意思的永續行為
「好事交易所」是一個結合互動科技與衛星探測科技的數位平台,推出三大計畫:「植樹夥伴計畫」、「都市眾籌計畫」、「土地訂閱計畫」,期待透過眾籌力量關注,為地球注入生機。
「好事交易所」計畫發起人David Lo說,從計畫發想到踏出第一步僅三個月時間,也是女兒的誕生讓他加速了實現腦中的藍圖,David Lo說「很多時候我們一輩子想做的事情,都會有一百萬種理由,覺得以後有時間再做,但今年全球的疫情,讓我們看見電影裡世界末日的劇情,已經在我們這一代發生。所以覺得今年就應該做這件事,只覺得開始動起來就是好。」
而「好事交易所」團隊背景,其實他們原本主要的工作是服務跨國企業、國際精品,策動市場策略與產製,刺激消費市場的欲望與幫助品牌創造業績是他們的主要任務。但這也讓David Lo開始反思,「如果消費者都是經過刺激產生欲望、需求,甚至引發龐大的消費動能,還不見得是一件好事情。」
David Lo說,關於為地球種樹這件事,在去年耶誕節和友人的聚會裡他們就先踏出了一小步,在聚會結束後,他們送給前來參與家庭的小孩每人一棵樹,由「好事交易所」種在地球的一角,此外孩子也獲得一株小小的樹苗,可以種在家裡花圃,讓孩子們每每看到樹苗時,會知道自己身體力行。
這件事後來David從孩子父母的回饋得知,小朋友開始知道會有一個責任,不論對這棵樹或對這片土地。David Lo說「其實這是很小的事情,但如果這件事可以影響到孩子小小的觀念與日常生活,這樣我們的下一代或下下一代,就會變得很不一樣。」他接著說,「如果可以讓美好的事物,每一個人的視野、理念,透過紀錄的方式、數據的串流,讓我們即時的關注,這樣也許我們可以做的不只是觀看過去,如果有那麼一點機會,可以讓人們參與這塊土地的未來,那會很棒。」
從種樹開始 用詼諧幽默創造可持續性
而科技與美學,是「好事交易所」實現理想藍圖的工具與方法。David Lo表示,科技帶給我們的改變與衝擊,是好是壞至今沒有定義,不過美這件事倒是很真誠。
他舉例,當「好事交易所」要在華山策展,許多朋友會送花來,但收到花這件事其實讓他頗苦惱,因為到最後必須花費成本去拋棄花材,負擔大又不好意思婉拒朋友的心意,團隊便與參與夥伴的藝術家共構出「生態瓶」,把植物再利用,在透明玻璃罐裡的植物,只需要適當的陽光就可以自體循環,不需要特別照顧。David Lo說但重點不是生態瓶有多厲害,而是它是美的,收到的人就願意在身邊環境擺放。
David Lo也理解,如果一件事情需要逐步去推動,就不能希望馬上有很大的巨變,必須是幽默的、有趣的、有娛樂性的帶來產值,讓受眾去選擇有這樣的可能性,這也是「好事交易所」團隊一直在思考與努力的。
在「好事交易所」未來藍圖裡「土地訂閱」是最終的型態,為何先從種樹開始?David Lo說明,種樹是大家最能直覺明白了解的,而且每個人伸手觸及的周邊都有樹,是生活、土地、地球的必需品,也跟地球暖化有所關係,我想這些都是大家簡單可以明白,行為也不複雜,我們就先從簡單的開始做起。
「好事交易所」的概念到落實,大概只有三個月歷程。當中遇見的困難與挫折?David Lo表示,最大的困難也是最大的機會,我們正在面臨刻不容緩的環境變遷,但人們總是習慣用舊有行為模式跟思維,要做出改變是最困難的,但這也是我們選擇從現在開始起而行,不管面對上游的NGO、中間的產業端、下游的消費者,我們都需要用一種詼諧幽默甚至是具備娛樂性,讓他們去理解,再從獲得的感動中去參與。
而過程中最大的收穫,David Lo說,這段時間經過上百場的對話分享,最美好的事,是在過程中接觸到的人,願意把心裡的想法跟你分享,甚至中肯的給出建言,這是最大的收穫。
看更多》【美感助永續】江振誠:跟著「節氣」飲食,挑選有機食物開始
看更多》【美感助永續】春池玻璃吳庭安:創造回收玻璃新生命,打造循環「經濟」
看更多》【美感助永續】社會學者李明璁:談永續前⋯先喚醒每個人對土地的愛
看更多》【美感助永續】馬上做!3種提案感受「設計+科技」讓地球正向循環
最新文章
-
2023地球解方永續設計行動年會!將完成第一本永續教科書、Go Action展開365天永續行動
2023/04/27 -
地球解方 永續設計行動年會4月21日台北松菸登場!
2023/04/17 -
【500談】理想大人的必修課:張倚奇╳楊士慶╳張瑞夫:不從眾、多方嘗試 用成就與行為回應阻力
2022/07/14 -
帝亞吉歐第18屆夢想資助計畫首次資助餐飲業,百萬獎金投入餐飲人才培育
2022/07/01 -
【500談講座報名】張瑞夫X張倚奇X楊士慶──理想大人的必修課
2022/07/01 -
RA100 地球解方!一場「全民共同參與的永續行動」即將展開!
2022/04/18 -
第一屆「挖貝提案者大賽」報名倒數中:鼓勵原創與社會倡議專案,目標助40組團隊圓夢
2022/03/09 -
【500談】NFT是騙局,還是未來商機?吳柏蒼╳李君慈╳彭冠傑:作品有價,喜歡再買
2022/02/17 -
【500談講座報名】吳柏蒼X彭冠傑X李君慈──NFT 是騙局?還是未來商機?
2022/02/10 -
精準計算環境足跡負起社會責任:香奈兒1號紅色山茶花活能系列 連山茶花種子外殼都能運用
2022/01/10 -
歡慶台灣文化協會成立百年:首屆「文協獎章」頒布 詹宏志、張淑芬分獲人文、文創組肯定
2021/11/11 -
易智言、黃河讀《天才的思考:高畑勳與宮崎駿》,對談吉卜力動畫三巨頭創作歷程
2021/08/14 -
青年到偏鄉貢獻,為在地創生──聯合報數位版推出《質青洄游》專題,串連「優人物」系列專訪
2021/07/29 -
【活動報名】500fu 職人體驗坊:手創香甜
2021/05/06 -
徐光宇╳連俞涵╳蔡承璋:快樂才能做得久,從生活做起讓他人理解環保
2021/04/28 -
徐光宇╳連俞涵╳蔡承璋:永續並不遙遠,回到內心察覺自己真正需要什麼
2021/04/28 -
「500fu職人體驗坊」:與木工職人「小亨利」走訪天母古道 細探山林百態
2021/04/24 -
【活動報名】500fu 職人體驗坊:跟著自然觀察家小亨利一起淨山探索
2021/04/14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