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美」在生活中的實踐,卡地亞即是藝術載體亦是藝術本體
藝術(art)源自於拉丁文中的ars,意指技藝(skills),配戴在身上的珠寶從寶石、金屬的取得、切磋琢磨、構思設計、到製作成形,無一不是該時代最頂尖技術的結晶,以最受該時代喜愛的美學姿態呈現出來。卡地亞兄弟珍視藝術的力與美,他們在「裝飾藝術(Art Deco)」一詞出現前就將當時盛行的美學概念運用在珠寶設計,從現代的立體派與野獸派藝術擷取靈感。秉持這樣的精神,卡地亞成立當代藝術基金會直接投入贊助理想、支持各種型態的藝術創作。
跳脫框架,是卡地亞珠寶的美學特質,也是卡地亞的藝術之心。
當代藝術的平台-卡地亞藝術基金會 Fondation Cartier pour l’art contemporain
雖然法國是民主的誕生地,但直到1980年代,法國文化產業仍由國家完全控制,直到1984年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的創立,才開啟了有私人企業參與文化藝術贊助的趨勢。基金會於1994年從最初的Jouy-en-Josas遷至巴黎左岸Raspail大道261號現址,開放的建築由當代知名建築師努維爾(Jean Nouvel)所設計,以玻璃帷幕呈現空間分隔及視覺景觀,利用自然光及由Lothar Baumgarten設計的花園將自然景觀與建築融合一體,也象徵了基金會致力於拉近藝術、社群、商業、與文化的使命。
促成基金會成立的卡地亞傳奇總裁亞蘭多明尼克培杭(Alain Dominique Perrin)認為,比起博物館或藝廊,基金會的型態最能體現卡地亞的藝術精神,讓作品不受類別限制發展自我性格。38年來,一年至少4個主題的展覽涵蓋影像、繪畫、設計、流行時尚及平面攝影甚至AR媒材,讓分別來自30幾個國家共有近百位當代藝術家盡情揮灑創意,包括村上隆、北野武、蔡國強、大衛林區(David Lynch)、高第耶(Jean Paul Gaultier)等藝術家作品,都曾於基金會展出,地下絲絨(The Velvet Underground)甚至曾於此舉辦演唱會。
除了提供人們接近並更深入認識藝術家創作的展出場地,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每年提撥固定經費蒐購收藏品,以及用於贊助、支持藝術家的創作。目前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約擁有約1000件的館藏作品,收藏品在質和量上與一些當代藝術館相當,是造訪巴黎時不能錯過的重要景點。
基金會逐漸發展成為現代藝術領域與企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角,也是卡地亞身為國際公民的一大責任。2001開始出版的Cartier Art Magazine卡地亞藝術雜誌半年刊,則與各國出色的攝影師、平面設計師合作,提供另一種連結人們與藝術的平台。近年來,基金會積極與其他不同城市的藝術單位合作,例如2019年時曾與英國的United Visual Artists(簡稱UVA)於倫敦合作沈浸式體驗展,並於2020年開始,宣布與米蘭三年展博物館(Triennale Milano)展開長達8年的合作,是歐洲藝文界公私領域的開創性合作型態。
Cartier Collection,自由移動的博物館
若說,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是一張讓當代藝術家和創作者自由發揮的白紙,那麼,卡地亞典藏系列(Cartier Collection)則是藝術的本體,並不局限於博物館、而是在全世界永久展出。卡地亞的珠寶與工藝品自1847年來,始終隨著每個時代的工藝技術演進,乘載每個時代盛行的藝術與時尚風格,將「美」融入世界各地人們的生活。
Cartier Collection是在珠寶業界有「The Eye」(精準之眼)之稱的專家Éric Nussbaum帶領之下,於1983年正式成立,專門收藏在歷史中占有一席地位的卡地亞骨董作品,包括珠寶、時計、以及藝術物件。事實上,早自1973年開始,卡地亞就開始在二手上場上尋覓體現品牌獨特風格的歷史傑作,第一件為品牌購回的正是20世紀初期設計的一件精品傑作:「廟門」(Portique)神秘鐘。
短短6年後的1989年,卡地亞典藏系列已有足夠豐厚數量和優秀品質的藏品足以撐起品牌的首個展覽:在巴黎小皇宮博物館(Petit Palais)舉辦的「The Art of Cartier」展覽。接著,愈來愈豐富的典藏系列開始巡迴全球,包括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東京都庭園美術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等,並曾2012年於台北故宮展出。近年的大型展出包括2019北京故宮「有界之外」及2020日本森美術館「時之結晶」展覽;以中東與歐洲文化激盪的火花為主軸的「卡地亞與伊斯蘭藝術」展,目前在巴黎裝飾博物館展出。
卡地亞典藏目前擁有超過3000件收藏品,這些典藏作品,不僅是卡地亞品牌超過170年歷史的資料文物,更是足以作為追溯19世紀末起,珠寶飾品藝術與社會進化廣泛歷史的資料,如此多采多姿的廣角範圍,映照出卡地亞長遠的創作歷史,也見證了人類在近兩百年來美的信念在生活中的實踐。
編輯筆記:卡地亞傳奇總裁
亞蘭多明尼克培杭(Alain Dominique Perrin)是卡地亞之所以成為當今精品龍頭的一個重要推手;他早年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用壓路機輾碎盜版手表,一時蔚為話題。卡地亞家族在1964年將品牌售出,不同的部門與品項至1979年才重新整合在一起,當時培杭在Le Must de Cartier入門系列擔任CEO。兩年後他被拔擢品牌的主席。其實1983年成立典藏部門、1984年創立基金會的時候他才不過擔任主席2、3年,遠見十分令人敬佩。卡地亞在1993年加入歷峯集團,1999年他就成為集團的領導者,誰想得到他在1969年剛踏入精品界的時候只是一位銷售員!
最新文章
【Nike 50】後天努力克服先天障礙,跨欄女將許樂持續刷新世界紀錄
2022/05/27【Nike 50】不糾結變因,籃球員林庭謙專注迎接持續進步的自己
2022/05/27【Nike 50】只是想要突破能跑到的極限,Nike Run Club台灣總教練吳文騫接受全部的自己
2022/05/27【Nike 50】嘗試才能抵達想去的地方,文姿云享受過程帶來的樂趣
2022/05/27【Nike 50】只要跳得快樂就是贏,台灣霹靂舞頭號大將孫振的生涯哲學
2022/05/27【Nike 50】不眷戀過往光輝,錢薇娟用熱情擁抱新挑戰
2022/05/27【Nike 50】從幕後指導年輕球員,王建民擔任心靈導師
2022/05/27vivo X80蔡司鏡頭人像風格超強!時尚攝影師Mr. Triangle三角拍人物更敢玩
2022/05/27屏菸1936文化基地,富有品牌思維與永續視野的非典型改造
2022/05/22涼爽度夏居家新生活:消暑防疫4提案,先從改變習慣開始
2022/05/13Nike打造品牌有史以來最大LEED白金級綠建築:以網球傳奇命名、佔地超過28,000坪
2022/05/10最速偽出國,tokyobike Taiwan邀你一秒到東京品味日本匠心 主理人陳昱文愛上紅茶花伝皇家奶茶細緻之味
2022/05/04做喜歡的事10年,專訪好丘馬天宗、黃致瑋:誤闖餐飲成台灣第一貝果,致力推廣在地創作、環境永續
2022/05/03中體西用美學的極大化:SHANG XIA在台首店營造奢華沉浸式體驗
2022/04/25把日本重要無形文化串連美式穿搭:Nigo以穿古越今讓「歌舞伎」也變潮
2022/04/12愚人精神敢逐夢 本土原生雪芃廣告喜慶30年
2022/04/06不只是穿搭!服飾也是文化載體:Story Wear從永續出發 高舉反戰旗幟
2022/04/06GUCCI LOVE PARADE 描繪現代神話夢境
2022/03/25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