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優人物】三谷龍二 一刀一鑿 雕琢用之美

2019/01/07 採訪/錢欽青、袁世珮 撰稿/袁世珮

那是秋末的事。在華山的一處展覽,即將上檔的是台灣首見最大規模的日本生活器物展,布展當下仍顯忙亂。但穿過在展間喧鬧中等待靜謐登場的各式生活器物,來的是戴著草帽、圓鏡框的三谷龍二。

66歲的三谷,如帶進「和」風,展場裡原本的敲打聲頓時成為遠方。老先生的淺淺笑容,一如他的木藝作品,溫潤、細緻。他說:「真正好的東西,是要經過時間的,長期而不會膩的。」

日本器物生活家三谷龍二。 記者林澔一/攝影
日本器物生活家三谷龍二。 記者林澔一/攝影

半途出家的木器大師

三谷龍二被稱為日本的木工大師、「木器開拓者」,在生活工藝、尤其木藝這一塊,有神級的地位。不過,他最初是當演員的。

「開始是非常偶然的。我20多歲時演過舞台劇,在舞台劇世界受到挫折,自認沒有才華。」三谷龍二講著40多年前的事,那時因為演藝之路失敗,跑去旅行,「偶然間走進一間畫材行,買了一把雕刻刀,就覺得可以試試不同的路。」這就是接下來38年木工藝的契機。

當今的「神人」完全是半路出家。三谷龍二說,家庭環境並沒有對藝術這一方面的培養,他中學時開始喜歡畫畫、也喜歡生活,後來有了那把雕刻刀後,發現「木工是門檻很低的素材,只要有一把雕刻刀,在附近撿一些掉落的樹枝或斷木,就能雕出點樣子。」

「而且木器會帶來溫暖,不會冷冰冰的。」那是三谷龍二29歲時,他笑說「轉行有點晚」,還到松本的一個家具學校上課,從小物品著手,10年後才首次開展。

三谷龍二也喜歡陶藝、玻璃和金屬創作,但這些都需要窯、或更專業的知識,素人較難以進入,「素材是很深奧的事,在創作的過程中,想做的事就會持續下去。我已經有38年的創作經驗,愈來愈覺得木材最適合我,是很有深度的材料。」

三谷的作品講究實用。 記者林澔一/攝影
三谷的作品講究實用。 記者林澔一/攝影

生活要講究 也可隨意

身為木器工藝大師,三谷龍二說:「我很享受生活,會去留意身邊的事物,不只是自己用的東西,會從邊做邊用之中,構思出許多創作。」想當然耳,他家裡的東西都很講究。

難道是一個百元商品絕跡的家?三谷龍二笑著舉例,他曾經在法國突然想喝酒,就買了一個開瓶器,很便宜、也不好看,但非常實用;也在日本的一般超市買過平底鍋,也很好用。是的,不論價格,重點在好用。

三谷自己喜歡木器,慢慢地也創作出茶台、茶海等等器物,融入生活中。他有個工作坊,離家只有幾分鐘路程,早上9點去工坊,中午回家吃飯,下午再去工坊,夏天可能待晚一點,冬天天黑了就回家。

「冬天從工坊回到家,就想吃日式的洋式風格。」三谷龍二笑說,如漢堡排、或蛋包飯,或番茄口味的拿波里義大利麵,因為松本不靠海,平日多以蔬菜為主,下酒菜搭配葡萄酒。

相較於創作有明確的「使用」目的,三谷生活很隨和。例如他動手改造了一處舊菸草店,接手時沒想到要拿來做什麼,後來才變成「10公分」藝廊,松本市因此多了一間可以讓旅人休憩、欣賞三谷作品的小地方。

三谷龍二認為好的生活器物要用得理所當然。 記者林澔一/攝影
三谷龍二認為好的生活器物要用得理所當然。 記者林澔一/攝影

入手美學的漸進過程

三谷龍二推廣「生活工藝」的理念,接手辦了25年的松本工藝祭成為當地觀光盛事。但不可否認,雖然工藝品有溫度,但相較於冰冷的工業大量製造品,價格真的比較不親民。

「在日本也是這樣,喜歡這種東西的人,可能只占了百分之零點多。」三谷龍二說:「但這少數的人聚在一起,就很有意義,我們想為這些人去做這些東西。」

他建議從小物件開始接近生活工藝,例如他做的小湯匙是比一般鐵湯匙貴,但1000日圓就有,使用時,口唇就會感覺到與金屬湯匙的差別,接著可能會考慮買大一點的,例如碗、沙拉盆或麵包盤,如此而進一步去了解這種東西,不必一步就進到50萬日圓的木家具。

「我希望大自然的樹木以這樣的方式靠近人們的日常生活。所以價格至為重要,先讓消費者買得起一根湯匙。」三谷龍二說:「我做這些生活工藝也是想讓大家去使用它。」

所以,在工藝與工業、藝術品與生活用品之間,三谷龍二取中間值,做的是有點藝術的東西、但又是生活用品,「介於這個中心點,有可能性而且未來被市場的接受度也會愈來愈高,我看到這個未來。」

三谷的作品是生活工藝愛好者的追求。 記者林澔一/攝影
三谷的作品是生活工藝愛好者的追求。 記者林澔一/攝影

希望推廣手工藝之美

「再兩年,我做木工就40年了,我也一直在想,之後要做什麼。」三谷龍二摩娑著桌上的陶製茶具,這是他的新玩意,在木器、畫畫與雕塑之外,「我想把一個東西鑽研到最好,所以就會去學更多東西,來提高創作的價值與魅力。」

他拿了工坊附近的土,做出這一系列大小、形狀、厚薄不一的茶杯,還設計了一個茶台。雖是謙稱「還不太熟練」,但每一只杯,都保有手製工藝的溫潤感。

三谷龍二也聯合幾位他也很喜歡的作家,與「小慢」茶館合辦展覽,集日本「用之美」大成。他認為台灣社會也滿認同這些美的東西,「即使真心欣賞工藝品的人,如果日本有0.1%、台灣也有0.1%,聚在一起,我們為了這些人去做這些東西,是非常有意義的。」

三谷龍二交握起那化硬木為生活美學的雙手,彷彿傳道人一般:「我有很強烈的意念,希望大家去使用我的作品,不是遠遠地望著它、是實際去用到,基本上是這樣的心意。」

三谷龍二的作品有手工的溫度感。 記者林澔一/攝影
三谷龍二的作品有手工的溫度感。 記者林澔一/攝影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優人物-三谷龍二

追蹤按讚「優人物」粉絲團

最新文章

李依錫從業30年來不斷自我投資、成長,讓法朋不只是一家烘焙店。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最好的投資是自己 李依錫打造甜點界的法朋傳奇

2025/03/30
楊双子還有很多想寫的東西,還有想跟社會對話的內容。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雙胞胎的人生與寫作灌注於一人 楊双子的文學漫遊錄

2025/03/09
渡邊貴義在壽司傳統的架構下加入自己的創意。記者吳致碩/攝影

優質系/劇場型壽司秀之王 渡邊貴義登台客座

2025/01/24
平路說:「我一直相信文化是個非常好的加法,可以把各種善意加在一起,也只有透過文化...

【優人物】因為寫作 變成更好的自己 作家平路:參考座標就是這個島

2024/12/08
劉小東是中國當代現實主義代表畫家之一。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以畫筆紀錄時代 大陸畫家劉小東筆下的媽祖遶境

2024/11/17
巴奈想要把「當原住民」的能力活回來。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巴奈以歌聲和世界溝通 探尋身為原住民族的母體文化

2024/10/06
江欣宜自小就追求美感,相信空間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江欣宜:空間能創造出全新的自己 以優雅、古典、巴黎風格登頂豪宅御用室內設計師

2024/08/04
宋毅設計品味空間,也能享受品味生活。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宋毅:讓店面變得實用、美觀、有效率 商業空間設計教父宋毅的時尚生活美學

2024/07/07
翁倩玉(右)與建築師哥哥翁祖模(左)從小感情深厚。記者李政龍/攝影

【優人物】翁祖模的建築 X 翁倩玉的版畫聯展:永遠張開翅膀保護妹妹的翁家兄妹情

2024/01/26
黃韻玲從音樂精靈到音樂農夫,將曾經受過的照顧回饋歌壇。記者王聰賢/攝影

【優人物】黃韻玲 從音樂精靈到音樂農夫 打造北流為音樂沃土

2023/12/31
詩人楊澤自導自演自傳作家紀錄片《新寶島曼波》,寫一場大夢。記者王聰賢/攝影

【優人物】 楊澤 以電影說寶島曼波夢 走過副刊黃金年代的老文青

2023/12/10
李連杰不留戀過往的武術大師或電影明星風光,他的人生有不同的追求。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李連杰|如冰箱裡的冰 歸真到佛陀本性 從小我、大我到無我的佛法探尋之路

2023/11/18
張杏如帶領信誼基金會走過46年。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呵護學前教育46年 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就是做點利他的事

2023/10/29
林一峰是蘇格蘭雙耳酒杯執持者協會「執杯大師」,深諳威士忌的一切。攝影/沈昱嘉  ...

【優人物】知識性品飲的先行者 林一峰的威士忌釀造夢

2023/10/15
劉若瑀對許多事物都有獨特的看法,豁達也入世。攝影/沈昱嘉

【優人物】劉若瑀 順著生命之流 讓「優人神鼓」浴火重生

2023/10/08
2014年創辦「臺灣吧」至今,蕭宇辰仍未忘記初衷,持續在體制外為教育開創不同可能...

【優質系】一本漫畫的歷史啟蒙 蕭宇辰 要讓「臺灣吧」陪更多孩子長大

2023/09/24
退休後的鄒開蓮活力十足,繼續發揮影響力。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鄒開蓮:行於水上的玫瑰 分享職涯30年心法:勇敢說yes

2023/09/17
雲門50周年,鄭宗龍帶著年輕團隊,以不同的方式,大步走向下一個50年。記者沈昱嘉...

【優人物】街邊長大的雲門總監 鄭宗龍面對高山 走出新局

2023/09/03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