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自然洋行」建築師曾志偉:與自然共存,跟著感覺做建築

2020-03-23 13:04 錢欽青、袁世珮

47歲的建築師曾志偉身上就一件薄麻襯衫,在低溫中自在穿行林間,爬上外雙溪的「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完成從塵囂過渡到森林的儀式,進入一場感覺的洗禮。這一天,節氣「驚蟄」。

曾志偉關注人的五感與建築空間的關係。 攝影/陳立凱
曾志偉關注人的五感與建築空間的關係。 攝影/陳立凱

曾志偉不怕冷,早年在峇里島梯田間過原始生活,早克服了對自然的恐懼。而那個時期的曾志偉,正如在冬眠蟄伏中,等待大自然的一聲驚雷。

曾志偉在峇里島的基地。 圖/自然洋行提供
曾志偉在峇里島的基地。 圖/自然洋行提供
曾志偉在峇里島的基地。 圖/自然洋行提供
曾志偉在峇里島的基地。 圖/自然洋行提供

此後,曾志偉以獨特的建築風格,走出一條呼應五感、與自然共存的路,還將在8月代表台灣參加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回看10年沈潛,曾志偉笑說:「就是不甘心吧。我見過這麼多有意思的創作、有力量的事,台灣的山林又這麼美好,我到底能不能努力去落實它?」

曾志偉以獨特的建築風格,走出一條呼應五感、與自然共存的路。 攝影/陳立凱
曾志偉以獨特的建築風格,走出一條呼應五感、與自然共存的路。 攝影/陳立凱

因為愛畫畫而走向建築

曾志偉代表作包括拿下遠東建築獎舊屋改造首獎的大溪老茶廠、ADA建築新銳獎特別獎「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勤美學森大等。

不過他走上建築這一行,只是因為小時愛畫畫。

國小時在帛琉群島、菲律賓住過頗長時間,那是父母為曾志偉找的留美捷徑,他最終還是選擇回台。2003年與同學創立「自然洋行」,考量的是「建築跟建築以外的事物」,「自然」是「自然而然」,「洋行」則是希望建築可以把他們帶向更廣闊的境界。

但是,2003年,正是SARS爆發那一年,新的事務所幾乎無案可做,同學另謀人生方向,曾志偉堅持了下來。

峇里島的「感覺」修煉

初期,自然洋行做著多數事務所都在做的那些住宅或商業案,但同樣是2003年起的10年間,曾志偉每年有半年到峇里島「修煉」。

曾志偉說:「那裡是一個溫暖的共同存在,安穩跟安定感非常強烈。」此外,峇里島有本地的廟宇,還有全世界頂尖設計師打造的酒店和餐廳,也成為一個最佳的建築教室。

曾志偉在峇里島的基地。 圖/自然洋行提供
曾志偉在峇里島的基地。 圖/自然洋行提供

曾志偉在當地進行田野調查兼學習,基地選在烏布北邊一處靠近叢林的村落郊區,前後約有一個月時間睡在梯田裡,訓練自己克服恐懼,「當對抗大自然的能力提昇了,在一些比較無法好好保護你的空間裡,你也不會太恐懼。」

訓練時,曾志偉斷絕對外聯繫,帶著蚊帳在田裡睡覺,要自己採集食物,「原本想紀綠在沒有電腦設備下,自己憑反應做出來的設計會是什麼,沒想到『下一餐吃什麼』變得非常重要。」

曾志偉說,當時滿腦子只在意路邊野蕨新芽、哪顆椰子黃了,那些就是食材,還要到河谷間取泉水,更麻煩的是對付蚊蟲螞蟻,每天焦慮地處理這些,然後累到躺下就睡,「就回歸到很身體的本能反應,恐懼啊、寂寞啊、肚子餓啊、想吃好東西啊,不知道時間的存在。」

30歲上下的年輕人,就這樣幕天席地,在大自然裡任由「感覺」啟動、適應,最終克服對自然的恐懼。

曾志偉在峇里島的基地。 圖/自然洋行提供
曾志偉在峇里島的基地。 圖/自然洋行提供

驚蟄之後

10年沈潛,曾志偉一半時間都在峇里島「養成」,回台後,公司業務卻還是必須在理想和現實之間平衡,但改變在潛移默化間。「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2014年成立,就是一個峇里島心得的實驗,曾志偉說:「這個地方就是希望去研究味覺、嗅覺、所有感官的關係。」迄今辦過逾百場的工作坊、展覽、活動、婚禮。

曾志偉沉潛10年間,有一半時間在峇里島學習與體驗。 圖/自然洋行提供
曾志偉沉潛10年間,有一半時間在峇里島學習與體驗。 圖/自然洋行提供
曾志偉與團隊在「少少」辦過逾百場的活動。 攝影/陳立凱
曾志偉與團隊在「少少」辦過逾百場的活動。 攝影/陳立凱
曾志偉與團隊在「少少」辦過逾百場的活動。 攝影/陳立凱
曾志偉與團隊在「少少」辦過逾百場的活動。 攝影/陳立凱

自然洋行走出了不同路線,一路挺進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以「台灣郊遊」主題,詮釋這次雙年展主軸「我們將如何生活在一起。原訂是5月底展出,因新冠肺炎疫情,現已推遲至8月。

就像當年捨留美回台,憑著對美術的喜好而走進建築,曾志偉看淡名利,但同時又因「不甘心」讓他堅持自己的路線,「沒有想過成功、成名這些事,就是覺得,在台灣的工作、設計跟生活,是可以很有感的、很有滋有味的。」

曾志偉(右)與「少少」的鄰居在驚蟄這一天烤火爐喝熱茶。 攝影/陳立凱
曾志偉(右)與「少少」的鄰居在驚蟄這一天烤火爐喝熱茶。 攝影/陳立凱
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是曾志偉峇里島心得的實驗。 攝影/陳立凱
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是曾志偉峇里島心得的實驗。 攝影/陳立凱

最新文章

劉小東是中國當代現實主義代表畫家之一。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以畫筆紀錄時代 大陸畫家劉小東筆下的媽祖遶境

2024/11/17
巴奈想要把「當原住民」的能力活回來。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巴奈以歌聲和世界溝通 探尋身為原住民族的母體文化

2024/10/06
江欣宜自小就追求美感,相信空間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江欣宜:空間能創造出全新的自己 以優雅、古典、巴黎風格登頂豪宅御用室內設計師

2024/08/04
宋毅設計品味空間,也能享受品味生活。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宋毅:讓店面變得實用、美觀、有效率 商業空間設計教父宋毅的時尚生活美學

2024/07/07
翁倩玉(右)與建築師哥哥翁祖模(左)從小感情深厚。記者李政龍/攝影

【優人物】翁祖模的建築 X 翁倩玉的版畫聯展:永遠張開翅膀保護妹妹的翁家兄妹情

2024/01/26
黃韻玲從音樂精靈到音樂農夫,將曾經受過的照顧回饋歌壇。記者王聰賢/攝影

【優人物】黃韻玲 從音樂精靈到音樂農夫 打造北流為音樂沃土

2023/12/31
詩人楊澤自導自演自傳作家紀錄片《新寶島曼波》,寫一場大夢。記者王聰賢/攝影

【優人物】 楊澤 以電影說寶島曼波夢 走過副刊黃金年代的老文青

2023/12/10
李連杰不留戀過往的武術大師或電影明星風光,他的人生有不同的追求。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李連杰|如冰箱裡的冰 歸真到佛陀本性 從小我、大我到無我的佛法探尋之路

2023/11/18
張杏如帶領信誼基金會走過46年。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呵護學前教育46年 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就是做點利他的事

2023/10/29
林一峰是蘇格蘭雙耳酒杯執持者協會「執杯大師」,深諳威士忌的一切。攝影/沈昱嘉  ...

【優人物】知識性品飲的先行者 林一峰的威士忌釀造夢

2023/10/15
劉若瑀對許多事物都有獨特的看法,豁達也入世。攝影/沈昱嘉

【優人物】劉若瑀 順著生命之流 讓「優人神鼓」浴火重生

2023/10/08
2014年創辦「臺灣吧」至今,蕭宇辰仍未忘記初衷,持續在體制外為教育開創不同可能...

【優質系】一本漫畫的歷史啟蒙 蕭宇辰 要讓「臺灣吧」陪更多孩子長大

2023/09/24
退休後的鄒開蓮活力十足,繼續發揮影響力。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鄒開蓮:行於水上的玫瑰 分享職涯30年心法:勇敢說yes

2023/09/17
雲門50周年,鄭宗龍帶著年輕團隊,以不同的方式,大步走向下一個50年。記者沈昱嘉...

【優人物】街邊長大的雲門總監 鄭宗龍面對高山 走出新局

2023/09/03
王小棣熱愛電影和戲劇,也傾盡一生投入其中。攝影/沈昱嘉

【優人物】王小棣 不再只當影視藍領 命中註定的導演

2023/07/16
布拉瑞揚希望讓更多原住民孩子有勇氣告訴父母自己的熱愛。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布拉瑞揚/來自部落 再回家跳舞 為舞蹈而生的布拉瑞揚

2023/07/09
投入最愛的飲食事業多年,蔡辰男從中獲得了療癒和成就感。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蔡辰男 從來來飯店到海峽會 飲食王國成就第二人生

2023/07/02
陳耀訓認為,做麵包就是最快樂的事。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陳耀訓/做出「蛋黃酥界的愛馬仕」 陳耀訓「99分完美哲學」

2023/06/25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