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優人物】用累積創造奇蹟 電信業外星人 林之晨

2020-07-12 00:00 錢欽青、陳昭妤

「我想一開始確實有很多人都在等著,要看這總經理有沒有料吧。」越過辦公桌,林之晨喚醒平板中的智慧助理,音樂聲流瀉而出。一旁落地窗映著櫥櫃上的無敵鐵金剛,那是林之晨眼中的台灣大哥大

林之晨用自信與實戰經驗來克服外界質疑。記者林澔一/攝影
林之晨用自信與實戰經驗來克服外界質疑。記者林澔一/攝影

去年四月,他以電信業新人之姿接任總經理,從「快速大於完美」的網路業轉入動輒上百億預算的電信業,受命在保守謹慎的企業文化裡,闖出轉型之路,卻又不能撞毀大船基底,讓他自嘲「簡直就像外星人降落地球,所有遊戲規則都得重新適應。」

林之晨比喻自己像外星人,降落在宛如無敵鐵金剛的台灣大哥大。記者林澔一/攝影
林之晨比喻自己像外星人,降落在宛如無敵鐵金剛的台灣大哥大。記者林澔一/攝影

但這一年來,從5G頻譜競標、基地台建設,到讓台哥大擴展觸角,投資影視產業、扶植新創公司,作風鮮明的林之晨邊走邊調整,在這塊行之有年的電信疆土上,逐漸站穩腳步,也種下讓人期待的前景。

親身迎戰質疑

林之晨深信「沒有奇蹟,只有累積」,並以此為自己的人生座右銘。記者林澔一/攝影
林之晨深信「沒有奇蹟,只有累積」,並以此為自己的人生座右銘。記者林澔一/攝影

42歲的林之晨敢言敢衝,話裡行間自信明快,不吝將心中願景說出的個性,讓他在步步為營、小心翼翼的電信業裡,成了格外顯眼的存在。他坦言接任前九個月,都在想著怎麼和員工磨合。「我從不覺得『電信業最年輕總經理』這頭銜是光環,裡面應該有褒有貶。像我剛來時,很多人都會強調我『經驗值零』,可能還有人覺得我像個只會畫大餅的政客。」

林之晨個性開朗,訪談期間妙語如珠。記者林澔一/攝影
林之晨個性開朗,訪談期間妙語如珠。記者林澔一/攝影

但進入電信業前,林之晨早在變幻莫測的網路業裡棲身二十多年。從隻身一人,到帶著團隊衝鋒陷陣,快速掌握各界脈動,讓他培養出膽大心細的特質,面對各式黑天鵝、灰犀牛效應,總能迅速提出策略因應。「在網路業我們的文化是,先把產品推到市場,看市場反饋再來修改。就像Facebook那句座右銘『Move fast and break things.』:打破陳規,快比完美更重要。」

林之晨用自信與實戰經驗來克服外界質疑。記者林澔一/攝影
林之晨用自信與實戰經驗來克服外界質疑。記者林澔一/攝影

進入電信業後,林之晨沒有讓這股特質被保守的環境沖刷殆盡,但文化差異著實讓他費了番工夫適應。「這畢竟是一家台灣市值前十五大的公司,它又已經是二十幾年的行業,今天這個棒子交到我手上,預設要幫助這個企業轉型,怎麼在既有文化和成就裡做突破,確實是一路以來比較有挑戰的部分。」

早立志不當醫生

林之晨(中)與父親林芳郁(右)。圖/林之晨提供
林之晨(中)與父親林芳郁(右)。圖/林之晨提供

出身醫師世家,父親林芳郁、母親林靜芸皆是醫界響叮噹人物,林之晨卻早早就將醫生一職從人生藍圖裡抹去。「其實是一種報復心態啦,因為我到七歲前,都是被丟在外婆家的。」他笑說,小時候看著《星星知我心》、《媽媽請您也保重》,都會將自身代入,「就覺得自己像被爸媽遺棄的小孩,每天在外婆家都是哭著睡著。」

兒時的林之晨(左)與母親林靜芸。圖/林之晨提供
兒時的林之晨(左)與母親林靜芸。圖/林之晨提供

這段七歲前的生活,讓當時的林之晨暗暗決定,「以後我如果有小孩,一定要花很多時間陪伴他們。」彼時父母忙碌的身影,讓他失去對醫生工作的憧憬,但與祖父母一塊生活的過程,卻讓他得到日後踏穩創業路的珍貴特質。「我的外公外婆有點像是我的養父母,我很多價值觀和性格,都是承襲自他們。」

林之晨的外公也是醫生,畢業自東京帝大(現東京大學),後任職台大醫院。外公生性好學浪漫,讓林之晨潛移默化成對新事物有著滿腹好奇的孩子。「我外公是那種領了薪水後,在路上看到有人賣全套大英百科全書,會把一整個月的薪水全部拿去買,只因為他想研究世界各地發生了什麼事情。」

林之晨(後排左二)與外公(前排左一)、外婆(後排右一)、母親(後排右二);父親(...
林之晨(後排左二)與外公(前排左一)、外婆(後排右一)、母親(後排右二);父親(後排右三)等親人聚會。圖/林之晨提供

相較外公的熱情隨性,外婆相對內斂細心。「我外婆念的是日本昭和女子大學,其實就是家政大學,所以她總是把家裡處理地有條不紊。」從家中整潔、祭祀到診所財務,林之晨自小就跟著外婆幫忙,讓他的性格多了謹慎。即便步入青春期,行徑上也有所分寸,「當然曾經很叛逆啦,但因為外婆的教養,真的太超過的事我也不會去做。」勇往直前卻懂得慢下腳步,兩方特質,終形塑出眼前的林之晨。

創業不代表失業

林之晨畢業前就和同學開始創業。圖/林之晨提供
林之晨畢業前就和同學開始創業。圖/林之晨提供

早在大學畢業前,21歲的林之晨就和同學開始創業,但會走上這條路,他認為完全是時勢使然。「我大三升大四那年是個很特殊的時代,第一次的.com盛世出現,我們算是運氣好。」彼時的他和學長、好友一塊創了「哈酷網」,賣起電腦,直至遇上.com股災,一群人快速因應,轉型為軟體公司「碩網資訊」,投入知識管理跟人工智慧,「那公司到現在還在營運,算是滿成功的。」

林之晨大學畢業前就和同學投入創業。圖/林之晨提供
林之晨大學畢業前就和同學投入創業。圖/林之晨提供

只是,在1999年的社會氛圍中,創業始終不被視為是份工作。「對我爸媽來講,創業就是失業,他們會覺得你是不是找不到工作?好像三餐都沒個著落。尤其我媽,一直非常擔心我。」怕兒子畢業就失業,林靜芸當時甚至曾為了就讀台大化工的林之晨,投資鄰居開設的工廠,「他們可能想說我這樣畢業後,至少有個工廠可以去上班,沒想到我還沒畢業那工廠就倒了。」

林之晨1999年畢業前就開始創業。圖/林之晨提供
林之晨1999年畢業前就開始創業。圖/林之晨提供

憶起父母當年的緊張模樣,林之晨忍不住笑了出來,「一直到去年四月,我媽媽才覺得她兒子有了點成就,終於有一家公司願意付我薪水。在那之前,她總覺得她兒子就是個社會邊緣人,老是在做一些大家聽不懂的事。」但當上爸爸後,林之晨也開始能體會父母心,「尤其在美國創業時,有了小孩,就發現要兼顧工作和家庭有多不容易,也比較能理解以前的他們了。」

紐約的失敗創業

林之晨在AppWorks Accelerator與創業者分享創業經驗。圖/林之晨...
林之晨在AppWorks Accelerator與創業者分享創業經驗。圖/林之晨提供

在紐約的那幾年,林之晨捨去投身華爾街的機會,選擇和同窗憑己力開創新事業。那是2006年,林之晨再次躬逢其盛Web2.0浪潮,見證YouTube以16.5億美元身價被Google併購;Facebook剛崛起,成為校園社群龍頭,彼時所有科技人都在想著要創辦什麼樣的社群網站。「剛好我那兩個MBA畢業的朋友喜歡旅遊,就說要創一個分享旅遊經驗的社群網站。」

儘管募到兩百萬美元資金,但忽略用戶的年旅遊次數,導致網站內容供需失衡,讓他直言此次創業「超級失敗」。所幸一行人不因此收手,反而繼續找活路,從旅遊記錄到3D旅遊體驗,不斷改良內容,最終找到亮點,轉型成遊戲公司,存活至今。

不斷從困境中轉向,找尋生存方式,讓林之晨磨練出靈活且不怕失敗的思維,也用自身能力,向擔憂的上一輩證明:「創業絕對不代表失業。」

讓台灣成數位強國

面對各領域的更迭變化,林之晨不停止思考。記者林澔一/攝影
面對各領域的更迭變化,林之晨不停止思考。記者林澔一/攝影

然而正如每幾年,總會有個潮流橫空出世,十年前,網路文化再次被iPhone與Android改寫。「那時社群媒體崛起,網路跟軟體的力量愈來愈大,我開始擔心台灣在這個新的科技世代裡,力量會愈來愈弱,就在想要怎麼幫助台灣,進一步升級成數位強國。」在紐約新創圈累積了豐沛能量的林之晨,決定在此時回台,貢獻己力。

林之晨透露自己訂閱了上百個新聞網站與關鍵字,每日晨讀掌握脈動。記者林澔一/攝影
林之晨透露自己訂閱了上百個新聞網站與關鍵字,每日晨讀掌握脈動。記者林澔一/攝影

他認為,要讓台灣不被潮流淘汰,有兩種選擇:一個是讓傳統企業轉型成新的科技數位企業;另一個是去幫助新的科技新創公司崛起,讓這些新創有機會成為下一個成功的科技公司。憑著此般思維,林之晨催生出扶植新創的平台AppWorks,十年過去,因AppWorks發光的370多間台灣與東南亞新創企業,年營收已超過一千億台幣。

也就在這時,台哥大找上林之晨,這讓他找到新的突破點:「我想示範給全台灣看,一個成熟的公司怎麼和新創公司合作。」看中台哥大長年耕耘網路基礎建設,林之晨再將AppWorks輔導的新創公司能量注入,同步加強網路應用服務,期望讓台哥大轉型成區域型的科技公司。「有朝一日,當這樣的商業模式能夠跨出台灣,那台灣就不再只是個代工王國,也能帶動其他產業成長,這對台灣會是另一種貢獻。」

林之晨收集自己出席APEC等重要會議的證件。記者林澔一/攝影
林之晨收集自己出席APEC等重要會議的證件。記者林澔一/攝影

用影像製造台灣夢

除了結合新創力量,讓傳統電信業不再只聚焦通訊,而能升級成服務內容產業,林之晨也將一部分資源投入支持台灣影視。前陣子於Netflix引起話題的影集《誰是被害者》,片頭便可見到「林之晨出品」幾個大字,他謙稱這是董事長蔡明忠給自己的表現機會。但影視,確實是林之晨點頭進入台哥大的「條件」之一。

林之晨出席AppWorks新創聯合大尾牙。圖/林之晨提供
林之晨出席AppWorks新創聯合大尾牙。圖/林之晨提供

「我去美國時就一直在研究,美國為什麼能夠長期強盛?後來發現有三個關鍵點:第一個是華爾街,它是全世界的金融中心;第二個是能吸引世界人才去讀的高等教育;第三個就是好萊塢,美國用好萊塢將他們的生活型態傳播給全世界,讓全世界優秀的人才都被洗腦成有美國夢。」

這番領悟,讓林之晨立下另個十年宏願,那就是扶植台灣影視和教育,讓美國經驗有機會在台灣實現。「只要是住過其他地方的人,都會知道台灣生活真的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怎麼讓更多一流人才知道,他可以考慮來台灣加入這個美好的生活形態?我覺得那答案就是影視產業。」

他認為,若能不斷透過影視作品講述台灣的故事和價值觀,去感動嚮往這類生活型態的人才加入,那麼台灣各產業就有機會進入生生不息的循環。聽起來像遙不可及的宏願,但林之晨一如往常不在原地空想,而是直接跨出腳步,實際投入資源,讓那個在心底醞釀已久的台灣夢,有機會在未來的某一天成真。

林之晨以扎實論述與實戰經驗迎戰外界質疑。記者林澔一/攝影 林澔一
林之晨以扎實論述與實戰經驗迎戰外界質疑。記者林澔一/攝影 林澔一

煩惱睡醒就忘

和林之晨談話,常是笑聲滿室,反應迅速的他,懂得溝通理念,也知道如何鬆解氛圍。就如他面對創業附隨而來的高壓,也多是樂觀以對。21歲就創業,林之晨笑說自己像鴨子出生,睜眼看到的第一個生物就以為是父母。創業裡的不確定性對他來說就像是工作的本質。

「創業是這樣,為了想新東西,你要想辦法無中生有,不懂的就查資料,自己把它學會;公司需要業務,就穿上西裝打上領帶,硬著頭皮去做。今天有點小成功,明天可能又有點小失敗,每天都是不確定。從21歲出社會,我就覺得社會應該是這樣子。」

面對隨時可能崩塌的下一刻,林之晨上緊發條,卻不讓負面情緒停在心裡太久。「我從來沒有那種『要怎麼去面對明天』的恐懼,因為那對創業的人來說就是一種常態,一早醒來,太陽還是從東邊出來,你還是得繼續處理這些問題。」他笑說,也可能是自己天生健忘,再痛苦的事,睡個覺起來便忘了。

林之晨期待能為台灣創造更多機會,也為下一代做好準備。記者林澔一/攝影
林之晨期待能為台灣創造更多機會,也為下一代做好準備。記者林澔一/攝影

「就像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我看到的大多是焉知非福那一面:當這件事情失敗了,它教了我什麼,又給了我什麼機會去做另外一件事?」二十年打造出的銅牆鐵壁精神,滲入林之晨的腳步和眼神。曾經年少的傲氣,如今被更多欲達成的理想給磨得溫潤,只因他理解,凡事「沒有奇蹟,只有累積」,所有事情,終得集思廣益、集眾人之力,才可能完成。

「年輕時想要全世界因為你的成功,看得起你,但現在這年紀,已經沒有那個自我。現在我只想盡力為台灣做點什麼,如果台灣更好,那我的孩子會享受到,他們的子子孫孫會享受到,至於大家記不記得這件事是林之晨做的,沒有那麼重要了。」

走入人群間,林之晨若有所思地望著,關於他腦中編織的台灣夢,雖還有些遙遠,但已在每個步伐間,悄然成形。

林之晨期待能為台灣創造更多機會,也為下一代做好準備。記者林澔一/攝影
林之晨期待能為台灣創造更多機會,也為下一代做好準備。記者林澔一/攝影

進入「優人物臉書」,觀賞更多影音報導。

深度圖文專題-優人物/林之晨

最新文章

平路說:「我一直相信文化是個非常好的加法,可以把各種善意加在一起,也只有透過文化...

【優人物】因為寫作 變成更好的自己 作家平路:參考座標就是這個島

2024/12/08
劉小東是中國當代現實主義代表畫家之一。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以畫筆紀錄時代 大陸畫家劉小東筆下的媽祖遶境

2024/11/17
巴奈想要把「當原住民」的能力活回來。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巴奈以歌聲和世界溝通 探尋身為原住民族的母體文化

2024/10/06
江欣宜自小就追求美感,相信空間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江欣宜:空間能創造出全新的自己 以優雅、古典、巴黎風格登頂豪宅御用室內設計師

2024/08/04
宋毅設計品味空間,也能享受品味生活。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宋毅:讓店面變得實用、美觀、有效率 商業空間設計教父宋毅的時尚生活美學

2024/07/07
翁倩玉(右)與建築師哥哥翁祖模(左)從小感情深厚。記者李政龍/攝影

【優人物】翁祖模的建築 X 翁倩玉的版畫聯展:永遠張開翅膀保護妹妹的翁家兄妹情

2024/01/26
黃韻玲從音樂精靈到音樂農夫,將曾經受過的照顧回饋歌壇。記者王聰賢/攝影

【優人物】黃韻玲 從音樂精靈到音樂農夫 打造北流為音樂沃土

2023/12/31
詩人楊澤自導自演自傳作家紀錄片《新寶島曼波》,寫一場大夢。記者王聰賢/攝影

【優人物】 楊澤 以電影說寶島曼波夢 走過副刊黃金年代的老文青

2023/12/10
李連杰不留戀過往的武術大師或電影明星風光,他的人生有不同的追求。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李連杰|如冰箱裡的冰 歸真到佛陀本性 從小我、大我到無我的佛法探尋之路

2023/11/18
張杏如帶領信誼基金會走過46年。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呵護學前教育46年 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就是做點利他的事

2023/10/29
林一峰是蘇格蘭雙耳酒杯執持者協會「執杯大師」,深諳威士忌的一切。攝影/沈昱嘉  ...

【優人物】知識性品飲的先行者 林一峰的威士忌釀造夢

2023/10/15
劉若瑀對許多事物都有獨特的看法,豁達也入世。攝影/沈昱嘉

【優人物】劉若瑀 順著生命之流 讓「優人神鼓」浴火重生

2023/10/08
2014年創辦「臺灣吧」至今,蕭宇辰仍未忘記初衷,持續在體制外為教育開創不同可能...

【優質系】一本漫畫的歷史啟蒙 蕭宇辰 要讓「臺灣吧」陪更多孩子長大

2023/09/24
退休後的鄒開蓮活力十足,繼續發揮影響力。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鄒開蓮:行於水上的玫瑰 分享職涯30年心法:勇敢說yes

2023/09/17
雲門50周年,鄭宗龍帶著年輕團隊,以不同的方式,大步走向下一個50年。記者沈昱嘉...

【優人物】街邊長大的雲門總監 鄭宗龍面對高山 走出新局

2023/09/03
王小棣熱愛電影和戲劇,也傾盡一生投入其中。攝影/沈昱嘉

【優人物】王小棣 不再只當影視藍領 命中註定的導演

2023/07/16
布拉瑞揚希望讓更多原住民孩子有勇氣告訴父母自己的熱愛。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布拉瑞揚/來自部落 再回家跳舞 為舞蹈而生的布拉瑞揚

2023/07/09
投入最愛的飲食事業多年,蔡辰男從中獲得了療癒和成就感。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蔡辰男 從來來飯店到海峽會 飲食王國成就第二人生

2023/07/02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