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優人物】 林憲能 設計裡見自然 茶香裡尋得生命滋味

2021-05-30 00:00 錢欽青、陳昭妤

霧氣繚繞中,輕推小巧木門,只見山林中藏著雅緻庭園,成就另一片世外桃源,這是林憲能一手打造的後半生風景,安放著他的收藏、品味,還有夢想。

從家具店小弟一路做到卡希納(Cassina)、FLOS等頂級家具、燈飾總代理商。生於坪林的林憲能,因家境問題早早上台北打拚,憑己力自學設計,奮鬥了大半輩子,四十五歲那年他轉個身往前走,回到家鄉,打造出「前後象藝文空間」,作為文化交流場所,也讓眾人了解台灣早期器物及茶文化。

六十歲那年,林憲能慢下腳步,回歸自然、接觸土地,開墾荒廢一甲子的茶山,學習做出純粹好茶。茶香繚繞裡,他坐定於自然與藝術間,品嘗奔波多年後才有的安定,也為故鄉坪林重新尋回光彩。

林憲能相當享受在綠意裡,品嘗自己親手做的茶。攝影/余承翰
林憲能相當享受在綠意裡,品嘗自己親手做的茶。攝影/余承翰
林憲能對待喝茶,嚴謹卻不拘束。攝影/余承翰
林憲能對待喝茶,嚴謹卻不拘束。攝影/余承翰
林憲能創立「前後象藝文空間」,讓收藏的文物有了安身之處。攝影/余承翰
林憲能創立「前後象藝文空間」,讓收藏的文物有了安身之處。攝影/余承翰

耐吃苦的農家子弟

「在我們小時候,北宜路還是石子路,要從坪林去台北很不容易。」六十七歲的林憲能憶起兒時,懷念湧上心頭。因父執輩以耕田維生,他自小便幫著除草、放牛,「那時爸爸只要說『下田』就是去田裡工作,『上山』的話就是採茶。」坐在田埂邊,撿著石頭朝夕陽丟去,白鷺鷥飛累了,就停靠在橘黃色的光線下,與小小的林憲能對望。生活雖不寬裕,卻怡然自得。

但務農在當時老一輩眼中,仍屬沒前途的工作。「那時鄉下的父母都會鼓勵年輕人出外打拚,我媽媽也不例外。」於是初中畢業後他便上台北,半工半讀念完高中,「最窮的時候,吃饅頭配水就是一天。」某回經過台北市某家具店,望著精巧的樣品屋,自小對室內空間就有興趣的他,決定入內應徵,成了送家具的小弟。

勤儉耐吃苦的農家精神,深植在林憲能體內。因租不起房子,他整理了一包盥洗用具,就這樣住進店裡。「白天客人來看家具時,我就把東西藏在床底下,關店了再拿出來。」晨起沒事,他打掃之餘,也把店內的家具全數研究一輪。拿起攤放在桌上的設計圖,他一筆一畫臨摹,「不到一個月,我就熟悉那些技巧了。」

畫了第一張圖送到工廠,被稱讚「畫得有夠清楚,一公分都不差。」林憲能逐漸將自學的專業應用到家具服務裡:為客人設想擺放細節、也無償處理所有疑難雜症。某回王永慶的妹妹想在田中央蓋別墅,他騎著腳踏車來回新店和信義路多趟,熬夜畫出室內設計圖,成了他接觸的第一個設計案。那一年,他十九歲。

回看這段過程,林憲能笑說「當一個小弟,你坐在那邊也是過一天,不停地做也是過一天。」一直到他創業後,拿下多間國際家具、家飾代理,這態度始終沒變過。

林憲能初出社會時滿腔熱血,自學設計,短時間內便從小弟升為主任。翻攝/余承翰
林憲能初出社會時滿腔熱血,自學設計,短時間內便從小弟升為主任。翻攝/余承翰
年輕時的林憲能就對室內設計十分有興趣。翻攝/余承翰
年輕時的林憲能就對室內設計十分有興趣。翻攝/余承翰
林憲能兒時在坪林長大,對故鄉有著深厚情感。照片提供/林憲能
林憲能兒時在坪林長大,對故鄉有著深厚情感。照片提供/林憲能

頂級家具的啟發

和卡希納相遇的那一年,林憲能剛滿24歲,拿著媽媽為自己跟的會,加上積蓄,他決定出外獨立開公司,「從二十萬創業到現在。」某回,加入設計協會的他,因到日本參觀了設計中心,看見卡希納富含文化底蘊的家具系列,深受觸動。

「我能感覺那裡面有設計師滿滿的理念和愛,一看就非常喜歡。」儘管一句英文也不會,他仍拜託同業帶自己到義大利,比手畫腳爭取代理。「雖然不太會講英文,但我還是知道一些家具名詞,到後面有些品牌還會說『這個人很懂家具,也很有品味。』」熟讀各個大師的理念和設計,就這樣憑著執念和毅力,林憲能順利拿下代理,雙方一合作就是三十多年。

對此,他歸功當時競爭者少、景氣好,但他也直言「面對想做的事情,就是要不停不停地去追求,只要有愛,你就有動力去累積自己。」

林憲能代理頂級家具與燈飾多年,對室內設計有自己一套想法。攝影/余承翰
林憲能代理頂級家具與燈飾多年,對室內設計有自己一套想法。攝影/余承翰
在林憲能眼中,家具和設計都應該和自然有互動。攝影/余承翰
在林憲能眼中,家具和設計都應該和自然有互動。攝影/余承翰

轉個身打造「前後象」

採訪這天,正值春夏交際,天氣仍有些不定,悶熱裡藏著暴雨將襲來的煩躁。但坐在林憲能的「前後象藝文空間」裡,儘管窗戶直通,卻感受不到一絲人車嘈雜。他指指透進陽光的窗框,「我從以前就很重視空間跟生活的關係,怎麼讓物件和空間彼此相依,很重要。」

他舉例一個景從窗內看出很美,但要真正感受到雨水落在葉面上、微風拂動等帶來的真實感,必須先讓「空間裡有愛」,例如古甕若只是擺在那邊,那它只能是個物品,但若插入鮮花,就能為彼此創造出生命力。

「前後象」裝載的,便是這般生命領悟:「象」指的是宇宙萬象,「前後」則意味不間斷,「我希望這空間是充滿無限可能的。」當年回到故鄉,林憲能偶然遇見這間廢棄倉庫,恰巧自己收藏的古甕、紅磚已超過擺放極限,便動念接手倉庫,改造為藝文空間。「一開始光垃圾就清了二十幾車,從零打造成現在的樣子。」

包括精心規畫的茶地窖,也設計成恆溫控制。每走幾步,就可見到古甕、古茶等充滿時代氣味的收藏。接下來,他還打算策畫「磚的文化」特展。「磚是我的收藏裡其中一個系列,我在收藏時就常想,以後要怎麼運用在空間裡。」他認為這些紅磚象徵樸實的台灣精神,也承載過去的生活記憶,「我想讓愛好紅磚的人一起來玩、重新活化這些文物,也讓這份愛傳承下去。」

林憲能將廢棄倉庫從零打造為「前後象藝文空間」。照片提供/林憲能
林憲能將廢棄倉庫從零打造為「前後象藝文空間」。照片提供/林憲能
林憲能將廢棄倉庫從零打造為「前後象藝文空間」。照片提供/林憲能
林憲能將廢棄倉庫從零打造為「前後象藝文空間」。照片提供/林憲能
走進林憲能設計的「前後象藝文空間」,可以感受到自然與建築之間的交融。攝影/余承翰
走進林憲能設計的「前後象藝文空間」,可以感受到自然與建築之間的交融。攝影/余承翰
林憲能四十五歲時動念創立藝文空間,隨後打造出「前後象」。攝影/余承翰
林憲能四十五歲時動念創立藝文空間,隨後打造出「前後象」。攝影/余承翰
林憲能收藏紅磚相關物品多年,並規劃舉辦特展。照片提供/林憲能
林憲能收藏紅磚相關物品多年,並規劃舉辦特展。照片提供/林憲能
林憲能認為紅磚是充滿溫度的物品,也象徵台灣人的樸實。照片提供/林憲能
林憲能認為紅磚是充滿溫度的物品,也象徵台灣人的樸實。照片提供/林憲能

為故鄉學做茶

走出庭園,林憲能領著眾人走進不遠的茶山,撥開土壤,尋找隱身在雜林芒草中的茶樹。「這個是大葉烏龍,你可以摘下來感受它的乾淨和甜美。」輕採下芽心往嘴裡送,他露出滿意笑容,「這是這座山給大家的禮物。」做茶,是林憲能六十歲的另一轉折。「大概七年前,我開始把公司交給年輕人,自己回到坪林,每天爬爬山,接觸自然。」

走訪山林的過程中,他發現許多茶山荒廢多年,但其中卻藏著吸收大地靈氣的珍貴老茶樹。「看小時候的茶山荒廢在那總覺得很可惜,就找人來整理,也做小徑,讓大家可以走進來。」鄰里一聽林憲能要回來照顧這些茶山,也都很開心,搭把手幫忙的不計其數。

為了不辜負採茶人的辛勞,林憲能投入研究做茶,這一鑽研就是五年。「我先把所有茶都研究完,包括它的物理變化跟化合物變化。」所謂物理變化指的是植物的萎凋、走水、日曬等過程,化合物變化則牽涉到發酵控制。他以白茶為例,「很多人都以為做白茶很簡單,但對我來說那是最難的。」

林憲能說,做白茶至少需費七天工,「每天要去看個兩三次,觀察變化,大約四天走水完成後,才可以曬太陽,否則水分蒸發太快,品質會變得不穩定。」日曬時,必須正反面曬,隨時觀察天氣變化,待葉面曬到有些發亮後,再入焙籠烘乾。「我的茶很強調活性,包括茶廠也是面東南,曬茶的空氣要非常乾淨,味道才會純淨。」

伴著氤氳茶煙,林憲能輕巧拾起自己做的茶葉,「你看我的茶,每片都是油亮光滑,摸起來很厚,背面走水很乾淨。」他笑說自己偶爾也喝別人送的茶,「但要我說,我還是覺得自己做的茶最好啊。」

林憲能回故鄉坪林開墾生長於林間的原生態茶種,讓荒廢茶山有了新生命。攝影/余承翰
林憲能回故鄉坪林開墾生長於林間的原生態茶種,讓荒廢茶山有了新生命。攝影/余承翰
林憲能期待能透過自己,讓更多人了解原生態茶種的美好。攝影/余承翰
林憲能期待能透過自己,讓更多人了解原生態茶種的美好。攝影/余承翰
林憲能回故鄉坪林開墾生長於林間的原生態茶種,讓荒廢茶山有了新生命。攝影/余承翰
林憲能回故鄉坪林開墾生長於林間的原生態茶種,讓荒廢茶山有了新生命。攝影/余承翰
林憲能認為自己做的茶葉走水乾淨,味道純淨。攝影/余承翰
林憲能認為自己做的茶葉走水乾淨,味道純淨。攝影/余承翰
林憲能的茶窖裡有各式自製與收藏的茶。照片提供/林憲能
林憲能的茶窖裡有各式自製與收藏的茶。照片提供/林憲能

做茶後更懂生活

隨林憲能走下茶山,進入他親手設計的小茶廠,就位於「前後象」的頂樓。小巧純淨的空間裡,整齊擺放多個曬茶架,午後微涼的空氣,自拉起的鐵門飄入,吹襲出清爽茶香。他湊近端詳即將完成的茶葉,眼神滿是專注。「好的茶湯,茶菁的品質就占去八成,你會做加一成,會泡再加一成。」

林憲能認為,坪林這些茶山得天獨厚,不僅本身面東南,砂礫土也非常適合茶葉生長,且因周圍沒有什麼人為污染,山嵐水氣都乾淨,無需施肥,自然能產出高品質茶葉。

邊說著,他再領眾人回到自設的茶席,沒有太拘束的禮節或順序,僅是背對著滿山綠意,燒好的開水從壺口輕盈飄出,自成一股靜謐氛圍。林憲能取出自己做的各式茶種,「來喝喝看!這款有很多人說的岩骨花香,非常自然乾淨。」相較許多茶人喜歡強調品茶時的禮節,對林憲能來說,喝到讓自己身心舒暢的茶更為重要。

「喝茶對我來說是很輕鬆的事。很多人喝茶喝到後來會很癡,整個人鑽在裡面,那對我來說太累了。」他喜歡獨自一人待著,偶爾有朋友來訪便輕鬆相聚,泡茶聊天,「喝到好的茶,就像呼吸到新鮮空氣一樣,只要放開心去感受那份天然的甜,你自然能理解茶。」

林憲能自學做茶,並在「前後象」頂樓蓋出一間面東南的小茶廠。攝影/余承翰
林憲能自學做茶,並在「前後象」頂樓蓋出一間面東南的小茶廠。攝影/余承翰
林憲能喝茶不受繁複禮節綑綁,而是單純享受其中的輕鬆氛圍。攝影/余承翰
林憲能喝茶不受繁複禮節綑綁,而是單純享受其中的輕鬆氛圍。攝影/余承翰

真心面對每個追尋

輕啜口茶,林憲能滿足地望向窗外,兒時在田邊放牛的景象,還歷歷在目。他感嘆六十七歲的自己年紀確實是大了,卻也格外珍惜還能擁有這方天地。「人都會老去,很多事當你追求到極致時,你就會發現它們其實都是非常純粹的。就像採茶、做茶,都需要耐心,和修行一樣,面對茶葉時,你很多雜念會消失。」

年輕時埋首研究家具,自學成為設計師;二十多歲時,成了頂級家具代理商;四十多歲時,他盤點收藏,種下蓋間藝文空間的夢;六十歲,轉身返回山林,投入茶的世界,直至今日,林憲能將積累的一切融冶於一爐。看似順遂,卻是他始終不放棄才有的成果。

「我們都會有想法,那你不停地往前追尋,哪怕這個是夢,它也即將成爲過去,如果不去把它實現,它就真的變成了過去。」伴著茶煙,帶點哲思的呢喃,其實濃縮了他對人生的體悟:年輕時有成就一番事業的夢想、晚年則希望能為喜愛的一切活著。不空想,總是全然投身其中,讓當下成為真實。「前後象」為林憲能的生命劃出一道分界,卻也將他珍愛的一切,收攏並圓滿。

林憲能兒時在坪林長大,對故鄉有著深厚情感。照片提供/林憲能
林憲能兒時在坪林長大,對故鄉有著深厚情感。照片提供/林憲能
採訪前一天,林憲能做茶做到凌晨兩點,他笑說自己對茶葉充滿無限的愛。攝影/余承翰
採訪前一天,林憲能做茶做到凌晨兩點,他笑說自己對茶葉充滿無限的愛。攝影/余承翰
林憲能認為凡事只要全心投入,就能體現出愛。攝影/余承翰
林憲能認為凡事只要全心投入,就能體現出愛。攝影/余承翰

進入「優人物臉書」,觀賞更多影音報導。

深度圖文專題-優人物/林憲能

最新文章

翁倩玉(右)與建築師哥哥翁祖模(左)從小感情深厚。記者李政龍/攝影

【優人物】翁祖模的建築 X 翁倩玉的版畫聯展:永遠張開翅膀保護妹妹的翁家兄妹情

2024/01/26
黃韻玲從音樂精靈到音樂農夫,將曾經受過的照顧回饋歌壇。記者王聰賢/攝影

【優人物】黃韻玲 從音樂精靈到音樂農夫 打造北流為音樂沃土

2023/12/31
詩人楊澤自導自演自傳作家紀錄片《新寶島曼波》,寫一場大夢。記者王聰賢/攝影

【優人物】 楊澤 以電影說寶島曼波夢 走過副刊黃金年代的老文青

2023/12/10
李連杰不留戀過往的武術大師或電影明星風光,他的人生有不同的追求。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李連杰|如冰箱裡的冰 歸真到佛陀本性 從小我、大我到無我的佛法探尋之路

2023/11/18
張杏如帶領信誼基金會走過46年。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呵護學前教育46年 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就是做點利他的事

2023/10/29
林一峰是蘇格蘭雙耳酒杯執持者協會「執杯大師」,深諳威士忌的一切。攝影/沈昱嘉  ...

【優人物】知識性品飲的先行者 林一峰的威士忌釀造夢

2023/10/15
劉若瑀對許多事物都有獨特的看法,豁達也入世。攝影/沈昱嘉

【優人物】劉若瑀 順著生命之流 讓「優人神鼓」浴火重生

2023/10/08
2014年創辦「臺灣吧」至今,蕭宇辰仍未忘記初衷,持續在體制外為教育開創不同可能...

【優質系】一本漫畫的歷史啟蒙 蕭宇辰 要讓「臺灣吧」陪更多孩子長大

2023/09/24
退休後的鄒開蓮活力十足,繼續發揮影響力。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鄒開蓮:行於水上的玫瑰 分享職涯30年心法:勇敢說yes

2023/09/17
雲門50周年,鄭宗龍帶著年輕團隊,以不同的方式,大步走向下一個50年。記者沈昱嘉...

【優人物】街邊長大的雲門總監 鄭宗龍面對高山 走出新局

2023/09/03
王小棣熱愛電影和戲劇,也傾盡一生投入其中。攝影/沈昱嘉

【優人物】王小棣 不再只當影視藍領 命中註定的導演

2023/07/16
布拉瑞揚希望讓更多原住民孩子有勇氣告訴父母自己的熱愛。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布拉瑞揚/來自部落 再回家跳舞 為舞蹈而生的布拉瑞揚

2023/07/09
投入最愛的飲食事業多年,蔡辰男從中獲得了療癒和成就感。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蔡辰男 從來來飯店到海峽會 飲食王國成就第二人生

2023/07/02
陳耀訓認為,做麵包就是最快樂的事。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陳耀訓/做出「蛋黃酥界的愛馬仕」 陳耀訓「99分完美哲學」

2023/06/25
安藤雅信推崇「日用之美」。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安藤雅信 從茶道與禪宗入世 崇尚日用之美的道具作家

2023/06/11
葉一南帶領大班樓登上亞洲50大餐廳之首,攝影|沈昱嘉;大班樓內部,圖|葉一南提供

【優人物】葉一南率「大班樓」登頂亞洲50大餐廳之首,用中式材料、中式技術 做真正中餐

2023/05/28
藝術家徐瑞謙:擷取日常細節,打磨出生活裡的藝術。圖/沈昱嘉攝影、徐瑞謙提供

【優質系】徐瑞謙 擷取日常細節 打磨出生活裡的藝術

2023/05/21
黃天仁認為攝影最基本的構圖和運鏡必須先掌握好,才可能以此為基礎做變化。攝影/沈昱...

【優質系】鏡頭裡打磨日常 黃天仁 用教學傳承攝影志業

2023/04/23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