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優人物】 因為喜歡 所以鑽研 將策展做出專業的人 王耀邦

2021-08-01 00:00 錢欽青、袁世珮

微解封後的陽明山初現人潮,悶了太久的人們穿過陣陣輕嵐來到小觀音停車場,旁邊是已矗立在此半世紀的小建築,人們張望著,曾經的陽明山警察駐在所,在廢棄多年後,掛上「陽明實驗山屋」的招牌。有什麼事在這裡發生。

那是在陽金公路制高點發生的一場設計與展覽,是策展人王耀邦最新作品,延續過去「戀山三部曲」展覽,更進一步實體化,也是他策展理念的實踐:「我是認真把策展當成一個事業的人。我真的很喜歡策展,因為可以遇到很多不一樣的事物。」

王耀邦自認是認真把策展當事業的人。記者王聰賢/攝影
王耀邦自認是認真把策展當事業的人。記者王聰賢/攝影
陽明實驗山屋不只是展覽,也是體驗及改變的典範。記者王聰賢/攝影
陽明實驗山屋不只是展覽,也是體驗及改變的典範。記者王聰賢/攝影

從小就是點子王

王耀邦,格式設計展策與格式多媒體負責人,朋友叫他「格子」,華梵大學建築系畢業、英國愛丁堡藝術學院Art, Space & Nature藝術空間策展碩士,參與或主創作品包括台北設計城市展、八角哲學特展、2020桃園博覽會、文博會等。

成長在鼓勵閱讀、買書不用報備的家庭,上面有個學霸姊姊,學科成績不良的王耀邦從小就另闢蹊徑,喜歡畫畫,國中考上美術班、高中就確定自己要讀建築。

王耀邦從小就點子多,國中就在學校賣起籃球卡跟棒球卡,書包裡揣著球卡大全集,下課時,教室前門庭若市。他又得知蟬殼是中藥,想起學校裡震天價響的蟬鳴聲,那是滿滿的貨源,就找了很多同學當下游去收集蟬殼,每天放學抱一大袋去中藥行賣。

腦筋好、卻全沒用在課業上,但王耀邦能在關鍵時刻發憤圖強,聯考時把建築系全填了一輪,最後進到華梵,「對我而言,有種早就想念大學的感覺,因為是比較可以學習的環境。建築系的訓練是我非常重要的前期養成。」

在大學裡,不只是各種從圖學上到社會學的專業課程,王耀邦印象最深的是,每年系上舉行各種書展,他大量買入很多建築系以外的書,廣告、藝術,專業攝影跟舞蹈、平面設計等等。那時候已經顯露了他的興趣不只是建築。

因此,在大學畢業要決定未來人生方向的節點時,王耀邦考量要不要繼續攻讀建築研究所,「我思考過念建築研究所的可能性,最終就是當個建築師,努力交出夠出色的作品,但是看到愛丁堡藝術學院這個學系,完全打中我。」

愛丁堡藝術學院的「Art, Space & Nature」學系,成了王耀邦全心追求的目標,即使英文是大學聯考只考13分的那種糟糕程度,他一陣苦讀大發功,可惜最後離達標還差10分。怎麼辦?王耀邦寫了封長信給該系系主任,最後獲得系主任欽點錄取。

王耀邦在愛丁堡。圖/格式設計展策提供
王耀邦在愛丁堡。圖/格式設計展策提供

在愛丁堡的磨練

這個系以策展為核心,在該校都算是很新的學程。即使當時也不太理解策展,王耀邦宛如發現新大陸:「可以擁有我以前的建築背景,但是好像又會發生很多有趣的事。國外開放式的教育,我覺得真的好像喝到了甘甜的泉水。」

王耀邦解釋,該系學程主要為策展實作,教授只會給一點點方向,所有資源要自己想辦法去找,也許指令只是「在皇家植物園做一個展」,包括作品的安排、與同學的搭配、甚至晚上的紅酒,全部自己想辦法。如此一來,王耀邦說:「是被丟到一個環境裡,自己去創造可能性,我覺得那是非常有挑戰性的。」

同學來自各式各樣的背景,大家各顯神通,而所有策展都是真正的案子,也就是作品做得好,可能真的會有業主買下來或付費採用。

某次的蘇格蘭高級毛呢料精品櫥窗競圖,自信滿滿的王耀邦居然落選,問得的原因是「你的設計就是雜誌其中的一頁設計」。這件事警醒了他:「有時候展示一個想法也許比做好看更重要,裡面沒有你的觀點時,可能不會受到肯定。」

也就是說,學校不希望教出來的學生有「套路」,而是每個人在原本的背景中去找到突破點。這也是王耀邦在留學中學到的收獲之一:「在實作的過程中,你依然要保有獨立思考的方式。」

王耀邦在愛丁堡求學時期作品「Lignting Tatto」。圖/格式設計展策提供
王耀邦在愛丁堡求學時期作品「Lignting Tatto」。圖/格式設計展策提供
王耀邦在愛丁堡求學時期作品「Lignting Tatto」。圖/格式設計展策提供
王耀邦在愛丁堡求學時期作品「Lignting Tatto」。圖/格式設計展策提供

蓄積展策實力

「當學生到一個程度,就會好想工作,想試試看我念的科系到底行不行。」王耀邦學成回台後,先進平面設計公司,這是策略性的反骨行為:「我覺得如果馬上又回到建築領域,會不會又走回老路子?」

一年後,轉到學學文創當學務。王耀邦也是有考量的,因為這是他「可以花最短時間達到最大效益、輕鬆寫意又愉快的事情」。他一方面企畫了當時很先進的字型設計課、「日本製造」課等,同時也和朋友在外面開始搞策展。

2009年,台灣當代建築師手繪稿聯展「SketchUp」,是此後王耀邦一連串精彩作品的開端。他與夥伴訪問多位知名建築師,將他們的手繪稿在華山文創園區展出,作為電腦時代仰賴電腦繪畫與電腦3D繪圖的反思。

這項展覽很成功。未幾,王耀邦離開學學文創,正式全心投入策展,先與朋友合夥,四年後再創「格式」,逐步在策展與設計圈打響「格子」與「格式」名號。

王耀邦認為,夠愛自己,就會追求品質。圖/格式設計展策提供、汪德範攝影
王耀邦認為,夠愛自己,就會追求品質。圖/格式設計展策提供、汪德範攝影

關於策展的哲學

王耀邦的策展事業開始於台灣對「策展」二字還相對陌生的年代,當時多數是藝評人或藝術專業策展人主導的當代藝術、以及以工業設計為主軸的展覽,組織型的展覽頂多是文博會或台灣設計展,但幾年下來,隨著風氣逐漸打開,「策展」彷彿成為顯學。

王耀邦以「蛋塔之亂」為例指出,台灣人對於新奇事物有強烈的好奇跟需求,而設計展剛好在這個時代扮著有一點「酷」的角色,或可說明為何設計師主導的策展在台灣興起的時間很短、但是非常的蓬勃。

王耀邦的公司名稱在「設計」之外,還多加「展策」二字,「就是我認為它是一個philosophy(理念),所以我非常小心地呵護它。」

「策展像是一個tunnel(管道),因為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有話要說,所以我們怎麼樣把想說的話,透過某種的路徑,讓大家可以用一個被翻譯過、被重新詮釋過的方式理解。」王耀邦說:「把事情重新重組之後再現,就是一個策展的過程。」

除了再現與重新解釋一個事物之外,王耀邦認為的策展,還有「跨域」,即經過策畫,以不同角度的專業去呈現某一事物的另一個樣貌。

喜歡策展,因為可以遇到各種各樣的事物,更有機會將策展當成一個做設計的方法。王耀邦解釋:「因為策展是有對象性的,你如何讓設計適切的發生,這是我每次在做設計或創作、策展時,非常重要的思考流程,就是『我為什麼要這樣呈現』。」

王耀邦相信,策展是需要專業的、可以被訓練、有脈絡可循,是可以累積的,「把展覽做到讓人覺得專業,是很重要的。」

「策展,在某個程度上,你要練就一個茶餐廳的技能。」王耀邦神比喻,港式茶餐廳裡每一盤小點都不貴,但有各式各樣可選,「這是這個世代必須要擁有的能力,對我而言,這就是策展。如果擁有這樣的能力,我們可以面對所有問題,提供新的解決方案跟生活方式,我認為這可能是策展教我的事情。」

2020桃園文博會一種高度。圖/格式設計展策提供、汪德範攝影
2020桃園文博會一種高度。圖/格式設計展策提供、汪德範攝影
2020桃園文博會─走桃花。圖/格式設計展策提供、汪德範攝影
2020桃園文博會─走桃花。圖/格式設計展策提供、汪德範攝影
2020桃園文博會─走桃花。圖/格式設計展策提供、汪德範攝影
2020桃園文博會─走桃花。圖/格式設計展策提供、汪德範攝影
2019台灣文博會桃園館─桃花源設計事務所。圖/格式設計展策提供、汪德範攝影
2019台灣文博會桃園館─桃花源設計事務所。圖/格式設計展策提供、汪德範攝影
2018台灣文博會─時尚日常。圖/格式設計展策提供、汪德範攝影
2018台灣文博會─時尚日常。圖/格式設計展策提供、汪德範攝影
2018台灣文博會─嘻哈團。圖/格式設計展策提供、汪德範攝影
2018台灣文博會─嘻哈團。圖/格式設計展策提供、汪德範攝影
2020桃園文博會─走桃花。圖/格式設計展策提供、汪德範攝影
2020桃園文博會─走桃花。圖/格式設計展策提供、汪德範攝影

戀山三部曲

在策展與設計圈,格式的能見度是高的,但王耀邦說,公司產量並不高,一年就三、四個案子,「正因為設計是非常消耗的產業,所以必須讓所有參與在其中的人,都覺得它有價值。既然要做一件事,就盡量做到一個強度,至少讓自己喜歡。」

在這個前提下,王耀邦視每一作品為自己的里程碑,因為都教會自己更多面對未來的方法,過往的一切都成為經驗的累積,這樣才有餘裕去玩創意,「你需要經驗來讓餘裕變寬,所以,我覺得一個好的策展過程,是你要想辦法讓自己擁有餘裕。」

王耀邦就指出,這幾年很多人覺得格式特別著力於生態、自然或是山林,「我覺得策展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是,你要真實的面對你要處理的事情,最簡單有效率的方法就是把你丟到議題裡面。」

王耀邦走進山裡,感受山林。圖/格式設計展策提供、汪德範攝影
王耀邦走進山裡,感受山林。圖/格式設計展策提供、汪德範攝影

而他就是一個會走進山裡的人,讀書時因為「可以幫女生背包包」而去爬山,之後跟著詹偉雄重新認識山林之美,王耀邦形容,走進田野,所有的感覺非常「肉體感」,尋來的資料都是活生生的。後來,格式有了「戀山三部曲」。

第一個展覽是「Up To3742」,利用手機拍紀錄片的方式,將3000公尺以上的台灣帶下來。王耀邦說:「台灣不大,但可能只有10%的人看過那樣的風景,對策展人來講,這是一個寶藏,有90%的東西可以介紹給從來沒有感受過的人。」

「高山博物館」,則著眼於台灣地理優勢,完全有資格有一座高山博物館,展覽提出各種理解山的角度,再透過雪山雙面會師行動,傳達出人的身體跟文化、山,有何種關聯。這項展覽當時帶領許多人首次登山,王耀邦驕傲說,很多人的人生下半場都因為山而產生了變化。

到了「齊柏林見山」,則是從高山博物館的「走入」,拉高到「上帝的視角」,藉由齊柏林數以萬計的數位檔案,提出一個鳥瞰的台灣地貌。

到了「陽明實驗山屋」,則是前三個山系列的實體化。王耀邦不只要觀眾看展覽,更是接近山,並體驗國家公園一個新設計導入的品牌,從認識生態到公眾服務都產生質變。

格式將已荒廢20年的1960年代「小觀音房舍」,翻新為登山客理想的山屋,木質感的內裝,還保留了一片當年的牆。訪客可以在一樓輕啜著火山咖啡看窗外飄過的嵐,也可以上二樓,觀看陽明山生態介紹、研究一下登山周邊商品,在書架上拿本和山有關的書,坐下來閱讀,或者抬頭看看窗外綠葉被風抖落雨滴。

又或者,山屋規畫了四條程度不同的陽明山登山路線。可以跟著走走看。

因為一處實驗山屋,使用者有了接近陽明山的不同方法。「我覺得,改變,永遠會讓你感到興奮。」王耀邦說。

陽明實驗山屋改建自1960年廢棄建築。記者王聰賢/攝影
陽明實驗山屋改建自1960年廢棄建築。記者王聰賢/攝影
王耀邦走進山裡,感受山林。圖/格式設計展策提供、汪德範攝影
王耀邦走進山裡,感受山林。圖/格式設計展策提供、汪德範攝影
陽明實驗山屋不只是展覽,也是體驗及改變的典範。記者王聰賢/攝影
陽明實驗山屋不只是展覽,也是體驗及改變的典範。記者王聰賢/攝影
「見山」展以鳥瞰角度看山。圖/格式設計展策提供、汪德範攝影
「見山」展以鳥瞰角度看山。圖/格式設計展策提供、汪德範攝影
2018台灣文博會─一座高山博物館。圖/格式設計展策提供、汪德範攝影
2018台灣文博會─一座高山博物館。圖/格式設計展策提供、汪德範攝影
「up to 3742」將3000公尺以上台灣帶到觀眾面前。圖/格式設計展策提供...
「up to 3742」將3000公尺以上台灣帶到觀眾面前。圖/格式設計展策提供、汪德範攝影
2018台灣文博會─一座高山博物館。圖/格式設計展策提供、汪德範攝影
2018台灣文博會─一座高山博物館。圖/格式設計展策提供、汪德範攝影
「up to 3742」將3000公尺以上台灣帶到觀眾面前。圖/格式設計展策提供...
「up to 3742」將3000公尺以上台灣帶到觀眾面前。圖/格式設計展策提供、汪德範攝影
「見山」展以鳥瞰角度看山。圖/格式設計展策提供、汪德範攝影
「見山」展以鳥瞰角度看山。圖/格式設計展策提供、汪德範攝影

愛自己愛生活

王耀邦懂生活:「人的一生有限,珍惜每一餐、每一杯咖啡、珍惜你的耳朵,如果你夠愛自己,自然會去追求品質,否則是對感官的一種褻瀆。」

他會買好的CD Player、旅行會去住好的小屋、也會去找好吃的牛肉麵。他也會認真去好好煮一桌菜,笑說是因為「面對一鍋菜,這是在社會中少數你可以完全作主的時候。」

「你喜歡一件事,就會去鑽研它,回饋到最後是自己,因為你一定可以在對的時候找到你要的慰藉。」王耀邦說:「為了這個慰藉,我們要去理解世界。」

像採礦一樣,因為喜歡喝咖啡,就會開始去尋找什麼叫做「好喝」,王耀邦說:「這個尋找的過程可能就是下半人生最美麗的曲線。如果我一直在尋找往美好的曲線發展,每一天會再開心一些、再踏實一點。」

但這位策展界的明星也承認,自己也很珍惜「擺爛放空」的時候,所以家裡最重要的家具是沙發,「我希望成為一顆永恆的木頭,不要去思考明天跟未來。」

這麼擺爛?王耀邦笑說:「我真的沒有強烈的戰鬥力跟企圖心,只不過我珍惜手上在做的事情,這是我的哲學,因為我要做這件事情、因為我喜歡做這件事情,那我就把它做好。」

所以不管是設計或策展,王耀邦沒有宏大的口號,只是單純地好奇:「我想這樣做,會怎麼樣呢?我很想知道,所以我們就all in吧(全心投入)。」

王耀邦認為,夠愛自己,就會追求品質。圖/格式設計展策提供、汪德範攝影
王耀邦認為,夠愛自己,就會追求品質。圖/格式設計展策提供、汪德範攝影
王耀邦認為,夠愛自己,就會追求品質。記者王聰賢/攝影
王耀邦認為,夠愛自己,就會追求品質。記者王聰賢/攝影

進入「優人物臉書」,觀賞更多影音報導。

深度圖文專題-優人物/王耀邦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最新文章

翁倩玉(右)與建築師哥哥翁祖模(左)從小感情深厚。記者李政龍/攝影

【優人物】翁祖模的建築 X 翁倩玉的版畫聯展:永遠張開翅膀保護妹妹的翁家兄妹情

2024/01/26
黃韻玲從音樂精靈到音樂農夫,將曾經受過的照顧回饋歌壇。記者王聰賢/攝影

【優人物】黃韻玲 從音樂精靈到音樂農夫 打造北流為音樂沃土

2023/12/31
詩人楊澤自導自演自傳作家紀錄片《新寶島曼波》,寫一場大夢。記者王聰賢/攝影

【優人物】 楊澤 以電影說寶島曼波夢 走過副刊黃金年代的老文青

2023/12/10
李連杰不留戀過往的武術大師或電影明星風光,他的人生有不同的追求。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李連杰|如冰箱裡的冰 歸真到佛陀本性 從小我、大我到無我的佛法探尋之路

2023/11/18
張杏如帶領信誼基金會走過46年。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呵護學前教育46年 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就是做點利他的事

2023/10/29
林一峰是蘇格蘭雙耳酒杯執持者協會「執杯大師」,深諳威士忌的一切。攝影/沈昱嘉  ...

【優人物】知識性品飲的先行者 林一峰的威士忌釀造夢

2023/10/15
劉若瑀對許多事物都有獨特的看法,豁達也入世。攝影/沈昱嘉

【優人物】劉若瑀 順著生命之流 讓「優人神鼓」浴火重生

2023/10/08
2014年創辦「臺灣吧」至今,蕭宇辰仍未忘記初衷,持續在體制外為教育開創不同可能...

【優質系】一本漫畫的歷史啟蒙 蕭宇辰 要讓「臺灣吧」陪更多孩子長大

2023/09/24
退休後的鄒開蓮活力十足,繼續發揮影響力。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鄒開蓮:行於水上的玫瑰 分享職涯30年心法:勇敢說yes

2023/09/17
雲門50周年,鄭宗龍帶著年輕團隊,以不同的方式,大步走向下一個50年。記者沈昱嘉...

【優人物】街邊長大的雲門總監 鄭宗龍面對高山 走出新局

2023/09/03
王小棣熱愛電影和戲劇,也傾盡一生投入其中。攝影/沈昱嘉

【優人物】王小棣 不再只當影視藍領 命中註定的導演

2023/07/16
布拉瑞揚希望讓更多原住民孩子有勇氣告訴父母自己的熱愛。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布拉瑞揚/來自部落 再回家跳舞 為舞蹈而生的布拉瑞揚

2023/07/09
投入最愛的飲食事業多年,蔡辰男從中獲得了療癒和成就感。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蔡辰男 從來來飯店到海峽會 飲食王國成就第二人生

2023/07/02
陳耀訓認為,做麵包就是最快樂的事。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陳耀訓/做出「蛋黃酥界的愛馬仕」 陳耀訓「99分完美哲學」

2023/06/25
安藤雅信推崇「日用之美」。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安藤雅信 從茶道與禪宗入世 崇尚日用之美的道具作家

2023/06/11
葉一南帶領大班樓登上亞洲50大餐廳之首,攝影|沈昱嘉;大班樓內部,圖|葉一南提供

【優人物】葉一南率「大班樓」登頂亞洲50大餐廳之首,用中式材料、中式技術 做真正中餐

2023/05/28
藝術家徐瑞謙:擷取日常細節,打磨出生活裡的藝術。圖/沈昱嘉攝影、徐瑞謙提供

【優質系】徐瑞謙 擷取日常細節 打磨出生活裡的藝術

2023/05/21
黃天仁認為攝影最基本的構圖和運鏡必須先掌握好,才可能以此為基礎做變化。攝影/沈昱...

【優質系】鏡頭裡打磨日常 黃天仁 用教學傳承攝影志業

2023/04/23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