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優人物】曾對世界發出無數問號 在最好時光裡不惑的安溥

2022-10-09 00:00 袁世珮

2006年,想當詩人的女子以「張懸」之名,帶著《寶貝》走進大眾視野;16年後,「張懸」已成為安溥的備註,《寶貝》依舊陪著眾多小寶貝入睡。

一直有點個性但溫柔、文青又有社會意識的安溥41歲了,曾經滿世界地探問「為什麼」,在空洞的回音裡、在獨自面對的敵意中,逐漸成長。她還是抱著吉他,即使唱著青春期留下的創作,也多了對世事的通透。

安溥說:「此刻,我走在最真誠的人生階段,去掉了青春期這麼多求而不得的問題,我現在珍惜沒有答案的事,也已經肯定想對這個世界好好問問題的自己。」

走過曾滿是疑問的青春期,安溥慶幸現在是最好時光。記者沈昱嘉/攝影
走過曾滿是疑問的青春期,安溥慶幸現在是最好時光。記者沈昱嘉/攝影

在探問中成長

安溥當年一出道即成現象,首張專輯就入圍金曲獎年度歌曲《寶貝》、最佳專輯和最佳詞曲四項,並於2013年以《玫瑰色的你》摘最佳作詞人桂冠。

初出道的安溥除了風格異於當時的偶像,她不高調但也未隱藏的家世也是受矚目的焦點。父親焦仁和曾任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哥哥焦元溥是知名的古典樂評人與作家,而她卻是休學去唱歌,這個反差很引人注意。

「真的沒有什麼位高權重,爸爸在家裡表現出來就是個公務員。」安溥小時候印象最深的是父親永遠寫稿子寫到天亮,家裡沒有什麼應酬往來,父親書房很樸實,有一張從爺爺宿舍淘汰下來的舊書桌,哥哥的書房一樣「亂到顯現不出書和CD的價值」,但「這個模樣就是我覺得知識分子的樣子」。

「我感覺到的成長歷程跟大家以為的不太一樣,這才是真正造就我們兄妹在青春期面對的壓力。」安溥說,哥哥和妹妹擅於處理這些壓力,可是她很老實、願意聽,不會反擊,於是生出很多問號。

兒時的安溥(中)與哥哥和妹妹。圖/安溥提供
兒時的安溥(中)與哥哥和妹妹。圖/安溥提供

「為什麼你這樣想這樣講」、「為什麼這麼多人裡你挑我講這個」、「為什麼你生我的氣」、「為什麼我這樣做你會不開心」... 安溥說:「那是白目、兩光的反問,沒有帶任何動機,並非思考過後覺得你帶有敵意或你的問題有矛盾,我就單純想知道,為什麼?」

長大以後,她才了解有人不喜歡被反問、自己的關心可能被視為危險訊號,也才明白人際互動要量身定做,才能表達出客製化的關心。於是後來的安溥慢慢磨出來了:「大家覺得我獨立啊、俐落啊、或有主見,其實是在很漫長的成長過程裡、再加上工作訓練出來的。」

但在明白這些道理之前,她到國、高中都還在天真地問「為什麼」。「我青春期沒意識到別人看妳的家世背景或妳的樣子,會覺得妳是一個聰明的人,不可能沒有心機。」安溥分析:「殊不知我就只是想知道,你遇見了什麼困難,所以你要對我這麼壞啊?」

直到有一天,她發現別人不想給一個她能懂的回答,青春期終於爆發。安溥高中休學,正是和學校的管理階層有關,「我再怎麼問為什麼,你們不會跟孩子說一句真話,只希望我們識相而已。我終於爆掉了。」她誠心誠意地問為什麼學校可以不公平、憑什麼可以打操行成績,沒有答案。

她休學後,父親正式帶她去飯店吃了一頓「成年人的飯」,討論的是之後要不要去英國念書。被父親以「大人」對待,這件事讓安溥至今非常感激。

安溥(前)與哥哥和妹妹。圖/安溥提供
安溥(前)與哥哥和妹妹。圖/安溥提供
安溥(右)與哥哥焦元溥。圖/本報資料照片
安溥(右)與哥哥焦元溥。圖/本報資料照片
安溥(右)與父親焦仁和。圖/本報資料照片
安溥(右)與父親焦仁和。圖/本報資料照片

被霸凌的女孩

「比起哥哥妹妹,我真的不懂看人臉色,所以我遇到的事情往往比較離奇。」安溥形容:「我總是一開始很受歡迎,後來就會遇到霸凌的狀態。我覺得那也是因為我白目。」

她總是最初就沒搞懂別人為什麼注意或喜歡自己,所以後來也搞不懂為什麼別人開始對自己有意見,直到20幾歲看了「孫子兵法」,才明白過猶不及的交際都是危險的。

例如,中學時期常收到情書,沒有署名,安溥無從拒絕,因此被認定是答應了,於是引發一些反應;還常常被陷害,要莫名面對其他女孩的議論。「同學們不知道我真的就是個書呆子,只有沈從文、洛夫跟詩。」她無奈:「我性別意識也開始得比較晚,一直到別人注意我胸部之前,我沒有花時間注意我的胸部。」

因此安溥認為,爸媽跟青春期的她之間最大的問題是,他們對女兒在校情況一無所知,不知道有人把她關在廁所、關在地下室的工藝教室裡,就說要跟她「焦唐會談」(焦仁和與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唐樹備會談),就是拿她身為海基會秘書長女兒的背景作弄人。

安溥不知道兄、妹是否有同樣遭遇,「但他們就是不像我一樣會真的去工藝教室被人家鎖起來。我的人生分配到的家人、朋友都比我頑強,自尊心也比我圓滿。」

而她自認很弱,不會吐口血再跟人家對幹,不曾反擊,只照單全收他人的善意與惡意,常是哭完後還嘗試理解,但也不是畏縮,只是不喜歡面對鬥爭,「青春期就少了這麼一點含恨的幽默感吧,我還是誠心誠意說,你為什麼要寫信罵我啊?」

那些情緒也很少變成音樂,《信任的樣子》、《嫁禍進行式》、《畢竟》應是少數的例子。安溥說:「我的作品裡因此受到一點保佑,我沒有寫東西去發洩所有青春期成長的不安或挫敗。」

新專輯《最好的時光》是安溥相隔10年的錄音室作品,幾乎全是她14歲到17歲青春期的創作,卻沒有那些怨懟與發洩。

同名主打歌是15歲的安溥給自己的題目,這一探問貫穿她的人生,總會在某些時刻,跟朋友唱KTV時、金曲獎入圍時,總是在花團錦蔟時自問:「這就是我人生中最好的時光了嗎?」如今,女人安溥有了人生的感悟,補上祝福跟釋懷,回答15歲的自己。

安溥曾經想當詩人,想當作家。圖/本報資料照片
安溥曾經想當詩人,想當作家。圖/本報資料照片
安溥在成為母親之後,自己轉念的同時,也仍保有青春期的樣子。記者沈昱嘉/攝影
安溥在成為母親之後,自己轉念的同時,也仍保有青春期的樣子。記者沈昱嘉/攝影

先去唱歌的詩人張懸

「就音樂來說,我的童年就是一塊朽木吧。」安溥笑說,哥哥是認真學過幾年鋼琴,她和妹妹很早就聯手讓鋼琴老師覺得算了,兩個女娃在旁邊看就好了。

在學校,她也總是看著海頓的畫像發呆,擔心那照片掉下來怎麼辦,從不是音樂課上突出的人物。但安溥說:「可能有人會覺得我會想當作家,因為我下課永遠都在寫東西,被同學孤立的時候,只好一直寫,看詩集、寫東西。」

青春期寫的詩,成為這次新專輯《最好的時光》的主體,當安溥翻出來看,「我從沒想過,有一天會為了14歲、17歲寫的東西感動。」

安溥最初是想當個詩人的。從英國再度休學回台,先在餐廳打工,希望找個謀生之道,以為寫歌詞門檻較低,便把寫的歌詞寄去各唱片公司。

至於筆名,安溥說:「那時夏宇不叫夏宇、洛夫也不叫洛夫,沈從文本名也不是沈從文,我就覺得取個筆名很酷,感覺就是要承擔這個角色,我可以在這個角色裡面去追求文學的境界。」

於是,「張懸」橫空出世。

但沒有一家唱片公司看中她的歌詞,只有「女巫店」遞出橄欖枝,於是安溥就拿著原本寫歌詞的筆名「張懸」去唱自己寫的歌,「當時的心態是,我如果更認真譜曲、拿吉他伴個奏,也許歌就容易賣得出去。」那時她都不覺得自己是最適合演繹這些作品的人,總相信有人能把這些歌唱得更好。

安溥推出相隔10年的錄音室作品。記者沈昱嘉/攝影
安溥推出相隔10年的錄音室作品。記者沈昱嘉/攝影
安溥以歌聲陪歌迷轉念。圖/本報資料照片
安溥以歌聲陪歌迷轉念。圖/本報資料照片

《寶貝》這首歌

2005年,張懸帶著《寶貝》走進大眾視野,這首歌自此成經典,現在看來,安溥笑說:「這首歌養我到現在,我很感恩。」

這首歌其實是她國中的創作,那時的她聽的是九吋釘、爵士樂,寫了這麼簡單的創作,「甚至不能當作是作品,因為不是作品,所以我就一直都抱持一份平靜的疏離感。」

安溥解釋,這疏離感是無所謂喜歡或討厭,「有點像是小精靈,剛好有緣被我寫下來,所以一直跟著我。」不像其他創作,是她為了自己或某個主題而有意識去創作,《寶貝》不是為自己寫的歌。

所以她很慶幸當年違背大家的意思而堅持的一個決定:「我沒有大量地在商演上面唱。我很高興我當年沒有把它唱爛,於是這首歌可以真的陪著別人長大,而不是被我拿來自我標榜,跟著我這個歌手更紅而被炒作到爛,或不紅所以就消失。」

歌是她寫的,她當然可以大力宣傳,但因為內心深處覺得自己是那個有緣、有運被選中去寫出這首歌的人,「心裡對它會有一個最終的一點點保護感吧,希望它不要跟著你生、或是跟著你死。」

《寶貝》陪伴很多小寶貝長大,而今安溥也有了自己的小寶貝。

安溥一出道就引起關注。圖/本報資料照片
安溥一出道就引起關注。圖/本報資料照片

她笑說:「只有在這位先生想要被這樣叫的時候,他不想當大人回答問題時,就會用很嚴肅的表情說他是寶寶。我就尊重他喊寶寶。」只有在很特別的時候,孩子真的要媽媽哄的時候,安溥會不自覺說「哎呀,我的寶貝」。

但安溥從未刻意放這首歌給兒子聽,是某一次她在台東鐵花村,唱給外面擺攤阿姨的一個孩子聽,兒子就聽了那麼一次。一、兩個月後某天睡前,兒子指明要聽那個「妹妹」。

妹妹?安溥想好久,原來是歌詞「要你知道你最美」的「美」。「我就想,該不會是張懸的《寶貝》吧?」一唱,兒子開心了,覺得媽媽答對了。

「我生命中的謎團正式變成一個不能解的謎,就是小孩子真的喜歡這首歌,不是家長推播的結果。」安溥說:「身為一個詞曲創作者,真的很幸運,很幸運我生命中能有這首歌。」

安溥慶幸有緣寫下「寶貝」。記者沈昱嘉/攝影
安溥慶幸有緣寫下「寶貝」。記者沈昱嘉/攝影

文青與社會責任

「因為現在文青很少了,所以我欣然接受這個稱呼。」為新專輯展開宣傳的安溥笑說自己是假女星、真文青,所以這次要練習「把明星的感覺弄得底氣更足一點。」

不過她的本色之一還是溫柔關懷,過去一直關心公共議題,雖然認為自己對一件事的喜惡不見得要公諸於眾,「但介於好討厭和好喜歡中間的那些思考,在我30歲那個世代,很需要有一些公眾人物去討論,

不然就只是在政論節目上聽到別人喊口號。」那時的她參與反對美麗灣開發、支持多元成家、反核等社會運動。

如今安溥又多了從母親的面向去了解女人的壓力,會惹怒她的,一是似是而非的育兒觀念,二是沙文主義。「如果任何人跟我說,我的生活模式或我做的事沒那麼重要、可以擱置,我會極為憤怒。」安溥說:「為什麼男孩子的工作就值得你日夜付出以至於不能回過頭來理解家庭分工?」

年過40,安溥形容是到了一個「夏蟲不能語冰」的狀態,這是出自於對世界真誠而謙遜的心,年輕人需要某種模仿或認同的對象,而比她更能主張意見的人很多,「所以我的專長是陪別人轉念,不是陪別人堅持立場。」

「大概就像X戰警一樣,各有特色跟能力,我又不是鷹眼或暴風女,我真的恨一個人,那個人也不會怎樣。」安溥自認不適合當意見領袖,「我能給聽眾或不同世代最深的祝福就是,有一個開始變阿姨的人,比你有幽默感,她知道你不需要有人雞婆,但你想轉念時,可以來聽聽她的表演。」

安溥溫柔關懷社會各種議題。記者沈昱嘉/攝影
安溥溫柔關懷社會各種議題。記者沈昱嘉/攝影
新專輯《最好的時光》幾乎全是她14歲到17歲青春期的創作。記者沈昱嘉/攝影
新專輯《最好的時光》幾乎全是她14歲到17歲青春期的創作。記者沈昱嘉/攝影

最好的時光

曾經有好多問號的女孩,在變成更成熟的女人、在成為母親之後,自己轉念的同時,也仍保有青春期的樣子。

詩人、作家的魂還在,只是轉化了。「作家這件事情,散落在我認真幫孩子削一個蘋果、努力去溝通每一次的妝容、學著在幾乎不可能更多的時間裡去善待每一個遇到的人、善待每一天累得半死非常狼狽的自己。」安溥說:「那一份善待,就是把每件事情很專心地做完,對我來說,就已經完成作家每天的閱讀量或思考量了。」

當個單親媽媽,本就辛苦,但安溥認為,這或許可以給其他女孩子一些平靜或勇氣去面對人生中的變動,「我不希望我講得雲淡風輕、或一把鼻涕一把眼淚,讓她們以為自己沒有以最完美的方式面對困境或選擇。因為當你走過,就知道所有的選擇就是那麼不容易。」

那麼,41歲的安溥,現在是人生最好的時光嗎?她肯定,因為下一個瞬間,父母可能就不像上一秒那麼健康、自己不知變成什麼樣的創作者、也會發現要面對皺紋和衰老,「但此刻的我,覺得一切都好,這就是最好的時光。」

藉諸葛亮說的「擅敗者不亡」,安溥自認從小到大努力長大,不斷轉念、成長、突破,一生就是一個「認敗集」,走到今日,難定論成敗,但她知道自己已經走過了過度努力或不知要為何努力的階段。

未來還有很多疑問、壓力和挑戰,安溥相信:「我已經跟以前不一樣,但我還記得曾經的我,所以我會陪伴那個女孩,用我現在的女人方式慢慢走下去。」

在那個未來裡,她笑說:「我知道我會愈來愈有幽默感,而我一定會很喜歡那個幽默感的。然後,我兒子在旁邊鬧。」這就是屬於安溥的最好的時光。

如今的安溥有「女人」、「母親」等不同思考面向。記者沈昱嘉/攝影
如今的安溥有「女人」、「母親」等不同思考面向。記者沈昱嘉/攝影

進入「優人物臉書」,觀賞更多影音報導。

深度圖文專題-安溥

最新文章

劉小東是中國當代現實主義代表畫家之一。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以畫筆紀錄時代 大陸畫家劉小東筆下的媽祖遶境

2024/11/17
巴奈想要把「當原住民」的能力活回來。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巴奈以歌聲和世界溝通 探尋身為原住民族的母體文化

2024/10/06
江欣宜自小就追求美感,相信空間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江欣宜:空間能創造出全新的自己 以優雅、古典、巴黎風格登頂豪宅御用室內設計師

2024/08/04
宋毅設計品味空間,也能享受品味生活。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宋毅:讓店面變得實用、美觀、有效率 商業空間設計教父宋毅的時尚生活美學

2024/07/07
翁倩玉(右)與建築師哥哥翁祖模(左)從小感情深厚。記者李政龍/攝影

【優人物】翁祖模的建築 X 翁倩玉的版畫聯展:永遠張開翅膀保護妹妹的翁家兄妹情

2024/01/26
黃韻玲從音樂精靈到音樂農夫,將曾經受過的照顧回饋歌壇。記者王聰賢/攝影

【優人物】黃韻玲 從音樂精靈到音樂農夫 打造北流為音樂沃土

2023/12/31
詩人楊澤自導自演自傳作家紀錄片《新寶島曼波》,寫一場大夢。記者王聰賢/攝影

【優人物】 楊澤 以電影說寶島曼波夢 走過副刊黃金年代的老文青

2023/12/10
李連杰不留戀過往的武術大師或電影明星風光,他的人生有不同的追求。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李連杰|如冰箱裡的冰 歸真到佛陀本性 從小我、大我到無我的佛法探尋之路

2023/11/18
張杏如帶領信誼基金會走過46年。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呵護學前教育46年 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就是做點利他的事

2023/10/29
林一峰是蘇格蘭雙耳酒杯執持者協會「執杯大師」,深諳威士忌的一切。攝影/沈昱嘉  ...

【優人物】知識性品飲的先行者 林一峰的威士忌釀造夢

2023/10/15
劉若瑀對許多事物都有獨特的看法,豁達也入世。攝影/沈昱嘉

【優人物】劉若瑀 順著生命之流 讓「優人神鼓」浴火重生

2023/10/08
2014年創辦「臺灣吧」至今,蕭宇辰仍未忘記初衷,持續在體制外為教育開創不同可能...

【優質系】一本漫畫的歷史啟蒙 蕭宇辰 要讓「臺灣吧」陪更多孩子長大

2023/09/24
退休後的鄒開蓮活力十足,繼續發揮影響力。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鄒開蓮:行於水上的玫瑰 分享職涯30年心法:勇敢說yes

2023/09/17
雲門50周年,鄭宗龍帶著年輕團隊,以不同的方式,大步走向下一個50年。記者沈昱嘉...

【優人物】街邊長大的雲門總監 鄭宗龍面對高山 走出新局

2023/09/03
王小棣熱愛電影和戲劇,也傾盡一生投入其中。攝影/沈昱嘉

【優人物】王小棣 不再只當影視藍領 命中註定的導演

2023/07/16
布拉瑞揚希望讓更多原住民孩子有勇氣告訴父母自己的熱愛。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布拉瑞揚/來自部落 再回家跳舞 為舞蹈而生的布拉瑞揚

2023/07/09
投入最愛的飲食事業多年,蔡辰男從中獲得了療癒和成就感。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蔡辰男 從來來飯店到海峽會 飲食王國成就第二人生

2023/07/02
陳耀訓認為,做麵包就是最快樂的事。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陳耀訓/做出「蛋黃酥界的愛馬仕」 陳耀訓「99分完美哲學」

2023/06/25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