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讓冰冷科技擁有詩意溫度:荷蘭藝術家 Joris Laarman 創造全球首座3D列印陸橋

2021/02/17 劉小川

MX3D Bridge是以3D列印科技,打造的行人陸橋。圖/Joris Laarman
MX3D Bridge是以3D列印科技,打造的行人陸橋。圖/Joris Laarman

3D列印技術,真的能改變人們的生活嗎?來自荷蘭的科技藝術家Joris Laarman開創出MX3D Bridge,曾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運河上,以機器手臂、3D列印的手法,打造一座可讓行人走過的路橋,他一直試圖在藝術、科技間找到平衡點,希望藉由3D列印科技,改變人們的生活。

Joris Laarman設計出的金屬行人橋,長約12公尺,完全使用機械手臂的3D列印技術,但他不著迷於技術,而是希望科技與藝術「能創造屬於自己對話」,他接受《dezeen》訪問時,提到說有無科技技術支援的差別,只在作品完整度高低與否,因此他並不熱中在科技的發展,而是希望利用科技,幫助藝術作品完成度更高。

MX3D Bridge是以3D列印科技,打造的行人陸橋。圖/Joris Laarman
MX3D Bridge是以3D列印科技,打造的行人陸橋。圖/Joris Laarman

因此,Joris Laarman設計出的MX3D Bridge,不單純只是3D列印出來、可供行走的陸橋,而是投入創意與靈魂。在創造3D列印橋之前,他在2006年先設計出Bone Chair骨幹椅,深入研究演算法與骨骼生長方式,嘗試在維持強度與重量間,找到完美平衡,後續作品中,他也一直探討,3D列印的結構性,如何依據實際使用上的需求,來做出變化。

他也發現,3D列印的結構中,可以透過結構鬆散度的不同,創造出堅固或柔軟的觸感,也讓他設計出「漸變椅」,減輕了重量,但卻呈現出一種緊實的結構感。

對於材質與支撐度的研究,回到MX3D Bridge上,能看出他創造的3D列印橋上,除了堅固,也能看到設計感與結構性,如同骨骼般。以科技在工業設計上的突破,對於Joris Laarman來說,除了兼具著設計感,在居家中如同施展一套神奇的魔法,帶給生活耳目一新的感官,讓高科技不再是冰冷,更是有溫度的詩意。

Joris Laarman設計的漸變椅。圖/Joris Laarman
Joris Laarman設計的漸變椅。圖/Joris Laarman

Joris Laarman設計的骨幹椅。圖/Joris Laarman
Joris Laarman設計的骨幹椅。圖/Joris Laarman

推薦閱讀

從海底下浮出的鯨魚!澳洲 Baca Architects 打造海平面下的海洋探索中心

黃謙智讓垃圾變台灣最SEXY的風景

建築情報

從海底下浮出的鯨魚!澳洲 Baca Architects 打造海平面下的海洋探索中心

從海底下浮出的鯨魚!澳洲 Baca Architects 打造海平面下的海洋探索中心

2021/02/17
遠離塵囂的海上度假飯店:福建外海的「Hi Sea」宛如一座遺世孤島

遠離塵囂的海上度假飯店:福建外海的「Hi Sea」宛如一座遺世孤島

2021/02/22
亞洲首間全球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香港M+博物館竣工,2021年底營運

亞洲首間全球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香港M+博物館竣工,2021年底營運

2021/03/25

最新文章

大武女兒潘美緣與丈夫將老家空間化為更多在地創生的可能,新成員店狗「雪球」則是稱職...

小店永豐計畫/大武女兒的溫柔鄉 那些家家酒書房裡的「大武小時光」

2025/09/15
透過合作社的運作,溫源田與馮修雙串連起部落裡的小農資源,再藉由美學設計與創意行銷...

小店永豐計畫/山谷間的Bulaku!布拉谷合作社種下的部落永續故事

2025/09/15
店主人芃諭與書店門口的海龜主視覺。圖/Kris Kang

小店永豐計畫/打開新的對話想像—小島停琉

2025/09/15
返鄉後的林德盛承接了父親的土地,培育友善無毒的檸檬園。圖/Kris Kang

小店永豐計畫/「金喜檸檬」守護土地,也守護部落的永續未來

2025/09/15
像簡天才師傅學習的法式魚排料理方式。攝影/Kris Kang

小店永豐計畫/從魚塭游上餐桌的鱻—三魚直賣所

2025/09/15
回到妻子的家鄉都蘭,阿詮以「出力釀」開啟一段追尋傳統製麴文化的旅程。圖/Kris...

小店永豐計畫/從酒麴復育到出力釀酒杯 啜飲部落糯米酒的風土與記憶

2025/09/15
藉由海女研習所、圖鑑、資料庫等建制,成功海銀行攜手海女們,一起努力將這擁有歷史的...

小店永豐計畫/翻開潮間帶的文化採集帳本 在成功海銀行提領與海共生的海洋智慧

2025/09/15
每日與檳榔子一起生活的一家人。圖/Kris Kang

小店永豐計畫/溫柔永續的粉藕色——TAIWAN DYE與檳榔子染

2025/09/15
從小住在都市的娜娜(左)與莎莎(右),回到都蘭部落生活後,重拾對傳統文化的認識,...

小店永豐計畫/與部落同行的藝術實驗所 米麻岸的文化行動筆記

2025/09/15
udn-loading
Top